APP下载

《老人与海》:“冰山”下的“硬汉”风采

2024-04-29唐灿

现代阅读 2024年7期

◆ 导 读 ◆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小说《老人与海》里的这句经典的独白,激励无数人走出困境、寻找希望。当你感到迷惘、遭遇挫折、陷入低谷时,是选择奋力抗争证明自己,还是随波逐流接受命运?或许,《老人与海》这部作品能带你找到答案。本期“名著赏析”带领读者一起去探寻美国作家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圣地亚哥是如何炼成的。

探索阅读

《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海明威作品中“硬汉”形象的典型代表。那么,小说塑造了怎样的“硬汉”形象?其中所表现的“硬汉”精神是什么?请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

细读文本,揭秘“硬汉”圣地亚哥

海明威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这些人物大多从事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职业,他们都具有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品质,面对挫折和磨难,都表现出强大的意志力和顽强的抗争精神。

虽然《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位孤单的老渔夫,但从“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梦见狮子、勇斗鲨鱼等多处情节可以看到他身上表现出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小说中,作者以简练、有力的语言,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外在形象到内心独白,塑造出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硬汉”形象。

1饱经沧桑、百折不摧的坚硬外表

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首先从其外形可见一斑,小说开篇对他的外貌描写令人印象

深刻:

老人瘦骨嶙峋,颈背上刻着深深的皱纹。他的两颊有着褐色的斑块,是阳光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射造成的良性皮肤病变。褐斑从上到下布满面颊的两侧,他的双手由于常用钓线拖拽大鱼,勒出了很深的疤痕。可是,这些伤疤没有一处是新的,和没有鱼的沙漠里风雨侵蚀留下的痕迹一样古老。

他浑身上下都显得很苍老,只有那双眼睛,和大海是一样的颜色,看上去生气勃勃,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人如其面,外貌描写是对一个人精神面貌和内在气质的生动刻画。海明威在描写圣地亚哥的外貌特征时,采取细腻平实的写法,逐步放大圣地亚哥脸部的细节。“瘦骨嶙峋”“皱纹”“斑块”“疤痕”……这些细节无不让读者感受到这是一个年迈、饱经风霜的老人。一句“和没有鱼的沙漠里风雨侵蚀留下的痕迹一样古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这个平凡普通的老渔夫身上岁月的痕迹。对于其眼睛的描写,则以大海作比喻—一个虽面容苍老,但依然充满活力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在故事开头,海明威就已经为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画下了一个大致轮廓。

2热爱生活、细腻柔软的内心世界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形象并不是单一的,他既有铁汉的一面,也有柔情的一面。在其坚硬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热爱生活、细腻柔软的心。小说中,写到带男孩去家里时,一段对圣地亚哥居住环境的描写颇具深意:

两人顺着大路来到老人的棚屋前,从敞开的门走进去。老人把裹着船帆的桅杆靠在墙上,男孩把盒子和其他用具搁在旁边。那桅杆跟这个单间的棚屋差不多一样长。棚屋是用王棕的坚韧苞壳盖成的,当地人称之为棕榈。棚屋里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泥地上还有一块地方可以用木炭烧火做饭。棕褐色的墙面是用纤维结实的棕榈叶子压扁、层叠而成,上面有一幅彩色的《耶稣圣心图》,还有一幅《科伯圣母图》,都是他妻子的遗物。原先,墙上还挂着一幅他妻子的着色照片,因为一瞧见那照片就让他感到孤单,他就取下来,放在屋角的搁板上自己那件干净的衬衫底下。

房间里“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泥地上还有一块地方可以用木炭烧火做饭”,简洁清晰地刻画出圣地亚哥简陋、艰苦的居住环境。然而在这狭小、破败的居所里,棕褐色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彩色的《耶稣圣心图》,还有一幅《科伯圣母图》”,可见,即使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老人也依旧坚守着内心的信仰、珍爱着妻子的遗物。这样细腻的侧面描写,突出了圣地亚哥内心柔软的一面,也为他后来与鲨鱼艰难搏斗的积极心态埋下了伏笔。

3勇猛果敢、意志坚定的“硬汉”形象

尽管老渔夫圣地亚哥开局不利,连续八十 四天都没捕到鱼,但在第八十五天他终于决定“驶向远方”去钓大鱼,明知也许会失败,也仍然要去做,他的英勇正在于此。等到真正钓到一条比他还大、力量比他还强的鱼,圣地亚哥仍旧决心战斗到底。在小说中,海明威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搏斗的过程,这一情节构成了小说的第一个高潮,而到了小说的第二个高潮—圣地亚哥斗鲨,则更为精彩且极具戏剧性。在一次次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也被刻画得更加清晰立体:

那是一条很大的灰鲭鲨,生就的游泳高手,能和海里速度最快的鱼游得一样快……这种鱼天生就把海里所有的鱼作为捕食对象,它们游得那么快,体格那么强健,而且还全副武装,这样一来就所向无敌了。此时,它闻到了新鲜的血腥味,于是加快速度,蓝色的背鳍破水前进。

老人一看见它游过来,就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肆意妄为的鲨鱼。他一面注视着鲨鱼游到近前,一面准备好鱼叉,系紧绳子。……

老人此时头脑清醒好使,下定决心搏击一番,但却不抱什么希望。……

鲨鱼的头从水里钻了出来,后背也正露出海面,老人听见大鱼的皮肉被撕裂的声响,把鱼叉猛地向下扎进鲨鱼的脑袋,正刺在两眼之间那条线和从鼻子直通脑后那条线的交点上。……他使出全身力气,用鲜血模糊的双手把鱼叉结结实实地刺了进去。他这一刺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却带着十足的决心和恶狠狠的劲头儿。

鲨鱼翻了个身,老人看出它的眼睛已经没有生气了,接着鲨鱼又翻了个身,缠上了两圈绳子。老人知道它死定了,可它还不肯听天由命。它肚皮朝上,扑打着尾巴,嘴巴嘎吱作响,像一艘快艇似的破浪前进,尾巴在海上溅起白色的浪花。它身体的四分之三都露在水面上,绳子绷得紧紧的,颤抖个不停,最后啪的一声断了。鲨鱼静静地躺在海面上,老人瞧着它,不一会它就慢慢沉了下去。

“它咬掉了约莫四十磅肉。”老人大声说。它把我的鱼叉和所有的绳子也带走了,他想,况且我这条鱼又在淌血,别的鲨鱼也会来袭击的。

大鱼被咬得残缺不全,他都不忍心再看上一眼。鱼被袭击的时候,他感觉就像是自己受到袭击一般。

…………

好景不长啊,他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而是独个儿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

“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原文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老人与海》,译者:李育超,有改动)

当圣地亚哥成功捕获大马林鱼,载着它胜利返航时,鲨鱼却循着血腥味而来,此时,圣地亚哥的内心独白是“下定决心搏击一番,但却不抱什么希望”。于是,他用鱼叉快准狠地结束了鲨鱼的生命。而这条凶猛无比、像他一样不肯服输的鲨鱼,咬掉了大马林鱼约莫四十磅肉,还带走了鱼叉和整条绳子,这对圣地亚哥来说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然而,这样一位呐喊出“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或许过于衰老,或许不够强大,但谁都无法否认他与破坏性力量斗争的决心和勇气。

难能可贵的是,在与鲨鱼的这场对抗中,圣地亚哥不仅体现出人类意志力的伟大,还表现出人性的高尚品质。当看到自己捕获的大马林鱼被鲨鱼撕咬得“残缺不全”时,他感到“不忍心”,“鱼被袭击的时候,他感觉就像是自己受到袭击一般”,甚至“真希望这是一场梦”,这些内心独白表明圣地亚哥为没保护好大马林鱼而感到难过、伤心,“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攻击我这条鱼的鲨鱼被我干掉了”,又表明他的内心因战胜鲨鱼而感到自豪。

读至此处,圣地亚哥身上所体现的“硬汉”形象的轮廓已勾勒清晰,这一形象所象征的一种“硬汉”精神也呼之欲出——永不言败,充满希望。这种精神告诉人们:与“人的灵魂的尊严”相比,失败并不能摧毁一个人。

延伸思考

对于圣地亚哥身上所展现的“硬汉“精神,你是如何理解的?从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你能联想到哪些与圣地亚哥类似的“硬汉”人物?

解读《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意义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里,他充分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一些抽象的思想变为具体的意象,以此达到挖掘人物内心和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小说中,大马林鱼、鲨鱼、大海等意象意味深长,极致地诠释了海明威式“冰山原则”的魅力。

1大马林鱼:圣地亚哥的理想追求

从现实出发,一个风烛残年的老渔夫独自捕获一条大马林鱼,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困难、阻碍重重的事情。但圣地亚哥坚信,凭借自己高超的技艺和无畏的勇气,一定能够捕获到大鱼。在与大马林鱼搏斗的过程中,他目标坚定,秉持着永不放弃的理念,“这是条大鱼,我一定得制服它”。为了捕获大马林鱼,圣地亚哥几乎费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与它周旋了三天三夜,战胜了恐惧、孤独、疼痛以及恶劣环境对他的所有打击,最后成功了。在他心中,大马林鱼象征着渴望已久的理想,是一种美好的追求,而他对大马林鱼的征服象征着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要克服重重困难和阻碍。

2鲨鱼:邪恶冷酷的破坏性力量

鲨鱼在《老人与海》中,代表着一种邪恶冷酷的破坏性力量,象征着人们在实现理想目标的途中遭遇的各种阻碍。《老人与海》这部小说创作于20世纪中叶正处于社会动荡时期的古巴,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虽然是一个老渔夫,却代表了生活在苦难中的古巴人民和生活在逆境中的普通人,与破坏性力量的斗争,进一步突出了人在面对艰难困苦时展示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3大海:充满奇幻和未知的人生舞台

对于圣地亚哥来说,大海就是他的战场和人生舞台,在这里他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取人生的价值。在海明威的描述中,大海和大海中的一切生物都具有无穷的魅力和生机,大海是神秘莫测的,处处潜藏着危机,却又充满无限可能,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无比渺小。通过描写老人与大海的搏斗,海明威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文学小窗

“冰山原则”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了“冰山原则”:他将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海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另外的八分之七深藏水下。他说:“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显然,海明威在这里主张“省略”,即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将作品中的思想意义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因而,作者只需描述水面上看得见的八分之一,剩下的八分之七留给读者去想象补充。

微写作

请模仿海明威作品中的“冰山原则”,运用象征手法进行一段微写作。(300字以内)

提示:确定好具体的人或物等象征体,并归纳出其抽象的意义、品质。

写作参考:如海明威短篇小说《雨里的猫》中,蜷缩在雨中的猫象征着渴望爱和关注的女主人公“她”。

雨下得更大了。一个披着橡胶斗篷的人正穿过空荡荡的广场,朝咖啡馆走去。那只猫应该就在右边。或许她可以沿着墙,从屋檐底下走过去。她站在门口还没迈出去,背后有人为她撑开一把伞。原来是负责照料他们房间的女侍者。

“您可千万别淋湿了。”她面带笑容,用意大利语说道。毫无疑问,是店主派她来的。

女侍者撑着伞,美国太太沿着石子路走到他们房间的窗子底下。那张桌子就在这儿,被雨水冲洗得鲜绿鲜绿的,可是猫不见了。她突然大失所望。

◆ 结 语 ◆

作为海明威仅用八周时间就创作出来的作品,《老人与海》成功地塑造出圣地亚哥这样一个鲜活立体的“硬汉”形象。阅读这部作品时,我们仿佛和书中主人公一起漂浮在海上,经历着惊险刺激的海上奇遇,对抗着周遭一切的挫折和磨难,同样,也切身体验着他身上展现出的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精神的代名词叫作“硬汉”,它激励着我们对抗人生的风浪,让我们以更加坚韧、从容的姿态见证暴风雨后的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