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的理论逻辑探析

2024-04-29郭江龙杨志国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理论逻辑党风廉政建设

郭江龙 杨志国

[摘  要]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事关党的先进纯洁和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地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廉政理念、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廉政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廉政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等一系列新论述,创新发展了党的廉政理论,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全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党风廉政建设  反腐败斗争  理论逻辑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24)01—0013—05

*本文系2023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专项课题“廉洁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CSZJ12)、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21002206115320)、2022年度山东省思政课重点教改课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研究”(项目编号:SDS2022ZD08)、2023年度青岛科技大学廉政文化研究项目“以全新思维一体推进‘三不腐建设研究”(项目编号:LZ202303)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23-03-20

作者简介:郭江龙,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廉洁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志国,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1]69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廉政建设工作取得很大成效并形成了一系列创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内容丰富且具有时代性、创新性,是新时代廉政建设的新成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南。

一、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形成的理论依据

廉政建设历来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廉政建设不仅关系党的形象,而且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廉政理念、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廉政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廉政理论基础上,结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廉政理念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廉政文化底蕴的国家,传统中国社会民众期盼清官、拥戴清官,国家也具备相应的政策制度,从而形成了一种社会认同,成为传统廉政文化的重要内容。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政者,正也。”[2]说明政治的本质就是公正、清正,作为干部就得两袖清风、廉洁奉公。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设立“五官”制度(即大田、大行、大谏、大司马、大理),其中大谏、大行两官属于监察官,是贯彻管仲廉政思想的结晶,当时便有监察制度和机构。《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曾言“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3],强调了国家要实现政治廉洁,君臣就必须做到节俭自律,因为贪婪和欲望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宋元明清时期倡导“为官者,必清廉”,选拔监察官员的标准和廉政监察制度也逐渐趋于成熟。自腐败产生之日起,反腐倡廉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4]祖辈先哲的廉政理念和反腐败斗争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居安思危、戒奢从廉的理论传承至今,对于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廉政理论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廉政理论是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的源泉。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领导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革命导师和理论导师,从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腐败问题整治的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重要观点,并且经过长期探索和不断实践总结出廉政建设的相关理论。《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这一论述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显著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立场和价值意蕴。“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就说明中国共产党为的不是某个人的利益、某个集体的利益,更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始终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列宁认为,清正廉洁是每名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党员和党员队伍整体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能否取得最终胜利,监督是防止贪污腐败的有效方法。列宁强调:“同贪污受贿这种道地的俄国现象作斗争……单靠宣传是搞不成的,只有靠人民群众的帮助才行。”[6]因此,人民群众是发挥反腐败斗争作用最有效的群体,要充分依靠和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让人民群众当好权力监督的检察官。

(三)中国共产党的廉政理论基础

廉政建设事关党和国家的发展进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廉政建设作为事关党的作风形象和国家建设发展的大事来抓。毛泽东同志始終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工作的首位,他深刻认识到思想是源头,只有遏制住思想这个源头才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腐败。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对军队的纪律作风作了明确规定,从小、从严遏制官兵腐败思想。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7]。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的廉政建设理论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工作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并且特色鲜明的反腐倡廉道路。从最初的建党、管党、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经过一次又一次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为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的形成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的优秀成果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廉政建设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述。

二、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1]69腐败是威胁国家稳定和民心所向的重要因素,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反腐政治定力,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和持久战。

(一)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效能

不敢腐是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纪律在前,法律在后”筑起牢固的高压防线,以有腐必反的零容忍态度、“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和“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长效机制形成全方位的高压态势,不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以“纪律在前,法律在后”的理念狠抓廉政建设,强调“讲规矩、守底线,首先要有敬畏心”[8]。因此,党员干部要始终对党的纪律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纪律对于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党员要遵守和维护好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纪律建设”列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凸显了纪律建设的重要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成为党员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遵循。纪律的执行要坚决从严、不打折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执行党的纪律不能有任何含糊,不能让党纪党规成为‘纸老虎、‘稻草人,造成‘破窗效应”[9]44,对执行党的纪律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注重法律建设,通过法律的威严和强有力的手段对腐败现象形成威慑并进行有力打击。法律具有强制性,是约束力的法制化体现,也是任何人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是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证国家和社会有条不紊运行的有效武器,任何人的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的威严不容挑衅。违纪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和纠正,就会朝着严重的方向发展,甚至上升成为违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防微杜渐。”[10]因此,对于违纪问题,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教育引导,避免进一步上升成违法问题。在高压震慑和有力打击下,党的十九大至二十大的五年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306.6万件,处分299.2万人,立案审查调查行贿人员4.8万人,移送检察机关1.3万人,8.1万人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投案[11],廉政建设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国家事业发展和廉政建设形势,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巨大的政治勇气进行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有力遏制了腐败蔓延势头,为“不能腐”“不想腐”创造了基本条件。

(二)强化权力的制约监督,形成不能腐的刚性约束

不能腐是关键。强化权力的制约监督是实现“不能腐”刚性约束的重要措施,通过强化权力的制约监督形成对权力的刚性约束,可以有效约束权力的滥用,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是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1]6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扩大监督范围,拓宽监督途径,完善监督体系。“八项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对防止党员干部滥用权力、享受特权和重塑政治生态以及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制度,推动立法程序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法律有效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一系列法规制度的制定,进一步细化了反腐败斗争内容,完善了党内纪律和监督体系。2018年3月,我国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并于同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通过设立监察机关和立法,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机构保障和法律依据,彰显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巡视作为政治监督的有效手段,强调“巡视组要当好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苍蝇,抓住违纪违法问题线索”[9]108,以巡促改,以巡促建,并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12]。新时代巡视制度的实施,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党内监督,推动党的建设向纵深发展。同时,让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决策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参与、评价和监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拓宽监督渠道,号召人民群众与党和国家一道同腐败行为作斗争,对确保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推进制度和监督体系建设,“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巩固了“不敢腐”“不想腐”的成果,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和持续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及政府公信力也不断提高。

(三)抓思想教育增强免疫力,构筑不想腐的自律防线

不想腐是根本。党员干部如果思想上差之毫厘,行动上就会谬以千里。权力行使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党的形象,还关系到群众利益能否得到切实维护。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是预防和阻断贪污腐败的重要手段。“廉,重在自觉,贵在持久,难在彻底。”[13]因此,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免疫力,构筑不想腐的自律防线,必须抓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是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政治意识和思维层次,进而将清正廉洁作为行动自觉的关键途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14]要通过思想教育、树立先进模范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补足精神之“钙”,增强拒腐防变的自律意识。群众工作无小事,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工作质量都关系到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能否得到有力解决、关系到党的工作成效。因此,要不断加强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教育,强化其权力来源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培养,加强廉洁文化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1]69。通过廉洁文化教育,使党员干部树立廉洁意识,强化廉洁奉公、诚信守法、正直廉明理念,坚守初心,自觉抵制腐败诱惑,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作贡献。同时建立健全党内教育管理体系,以理论教育为主,强化组织引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并通过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经常自查自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改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从源头上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提升其廉政素质和执行党纪国法的自觉性,有效遏制了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三不腐”机制相辅相成、三者一体推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运用系统观念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生动实践,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三、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是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新的背景形势和突出问题,结合我国廉政建设实际情况,不断实践并加以总结而形成的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意义,为新时代我国廉政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对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具有宝贵的价值。

(一)创新发展党的廉政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立足新的时代背景,不断创新发展,不论是理论内容、路径方法还是语言风格都有新的特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也为我国廉政建设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一是理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廉政建设过程中本着遵循规律、顺应时代发展、开创新局的现实需求,强调理论建党与防腐反腐两手抓。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使党的反腐败斗争工作能够目标一致、形成合力,充分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理论体系,充分发挥理论的引导作用,不断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同时加大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二是路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廉政建设工作的新特点,积极探索新路径,形成了“短期靠打、长期靠法”的思路。腐败问题和干部丧失党性原则的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做到抓早、抓小。三是话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访谈等非常善于引经据典,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赞为“习式风格”。在讲到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有关事务时,习近平总书记借用郑板桥的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15],向大家诠释了许多基层干部虽然职位不高、权力不大,但是他们要处理的都是直接关系群众利益的急事、难事,因此,要将群众的事装在心中、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善于采用比喻的表达方式和民间俗语等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读党的理论政策,用“‘老虎‘苍蝇一起打”强调党中央有腐必反的决心,形象生动又寓意鲜明,让群众既能听得懂、记得住,又能直观感受到党中央进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和决心。

(二)营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全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政治环境是否风清气正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腐败问题会直接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廉政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命力、战斗力,是党必须抓、持续抓并且还要抓好的一项政治任务。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为中国共产党营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巩固执政地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廉政建设,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不断加强反腐败斗争,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有力保障。首先,廉政建设对于净化政治生态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反腐败斗争、加强党内监督和法治建设、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价值观、强化宗旨意识,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提升了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其次,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效打击了权力滥用、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最后,廉政建设为党的组织体系和干部队伍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加强党内制度建设、推动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化和规范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强化了其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质,有力维护了党内团结,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信心,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党的建设是党执政兴国的基础保证,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信心、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廉政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信心。贪腐问题长期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严厉打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向人民群众传递了构建清廉、公正、透明政治环境的决心和魄力,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其次,廉政建设能够改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通过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公正,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强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和对国家发展的期待,进而增强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动力。最后,廉政建设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贪污腐败会对国家治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损害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必须加强廉政建设,通过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有效遏制腐败,优化政府行政效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廉政建设不仅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信心、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论语·颜渊[M].邓启铜,注.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147.

[3] 吴兢.贞观政要[M].刘豪,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08.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0.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

[6] 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97.

[7]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4.

[8]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实事求是担当作为,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N].人民日报,2021-09-02(1).

[9]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10]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J].求是,2023(3):6.

[11] 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8(1).

[12] 锻造巡视监督利剑、探索自我净化路径,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砥砺奋进的五年·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工作综述[N].人民日报,2017-09-29(1).

[13] 坚持团结奋斗,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N].人民日报,2022-12-28(1).

[1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1.

[15] 王庆德.郑板桥诗文集注[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200.

责任编辑:连  刚

猜你喜欢

理论逻辑党风廉政建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新形势下抓好医院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反腐败工作的关口前移
探索纪检监察工作的新思路
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国企改革发展的作用分析
浅谈供给侧改革
党风廉政建设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系研究
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逻辑与模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