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视域下行动学习模式的多维思考

2024-04-29黄志华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象限解决问题成员

[摘  要]

“问题”是行动学习的第一要素,是行动学习的支点。行动学习围绕“问题”而开展,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团队就是把埋藏的问题挖掘出来的“手”,在行动学习过程中,起到“引擎”的作用。通过“问题”与“团队”两个要素的动态变化发展,可以清晰展现出行动学习运动的一般过程,最终实现行动学习的价值,促进事的解决和人的成长。通过建立“行动学习动态模型”,阐述“问题”与“团队”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展现行动学习内在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

[关键词]

问题  团队  行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24)01—0100—04

收稿日期:2023-04-18

作者简介:

黄志华,中共柳州市委党校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讲师。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马克思指出,“问题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1]。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是坚持问题导向,培养一批“想干事”的干部;坚持问题意识,抓住问题就能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推进社会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断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提高了执政能力,不断推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这个过程体现了“问题”与“团队”的有效互动,也是人和人的良性互动,人与事的互动对垒,推进事物不断螺旋式向上发展。

行动学习模式以“问题”为首要因素,坚持问题导向是行动学习的开端。行动学习为干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结构化的流程与方法。通过“问题”与“团队”二者的互动发展,构建了“行动学习动态模型”,以四个象限的变化发展表现发现问题、聚焦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行动学习的一般过程(图1)。

一、行动学习模式的逻辑起点: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正确认识问题。马克思认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3]。毛泽东同志也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4]事物的矛盾就是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不断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因此,领导干部要有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来干事创业。

问题导向是行动学习的方法逻辑和理论创新的起点。如图1所示,第一象限是发现问题的阶段,也是问题的发散阶段,在这个阶段,研讨团队成员尽可能提出面更广、量更多的问题。团队的科学组建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定题选人,另一个是定人选题。一般行动学习都是采用定人选题。

在一象限中,目前组建的团队稳定不变(指人数、心智模式等不变)的情况下,在控制“问题”围绕“主题”的变化方向下,问题呈现出由少到多的变化。在发现问题的阶段,最重要的是把握“不批评、不打断、不质疑”的原则,营造每个成员积极贡献智慧的良好氛围,激发大家全身心投入到研讨中。团队成员使用团体列名、头脑风暴、重要紧急矩阵等一系列适合的工具方法,在对照目标与现状时发现其中的差距,从而发现目前面临的问题。在第一象限中,问题数量的不断增多和角度的变化为团队带来了丰富的观点,为后续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思路,也为干部成长带来更多启发。

二、行动学习模式的关键:聚焦问题

时代不断发展进步,问题——特别是我们称之为“主要矛盾”的那些关键性问题——必然随之变化,新思想、新理论应运而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矛盾是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聚焦真实问题就要探寻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这样才能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5],体现了要抓住主要矛盾的要求。问题是矛盾的外在表现,发现问题意味着其中的矛盾被激发出来了。关注真问题、聚焦着力点,就能找到化解问题的“金钥匙”。

第二象限是聚焦问题的阶段,也是问题收敛的阶段,呈现出问题由“散”到“收”的特征,是问题由“多”到“少”的过程。在第一象限阶段,团队成员围绕主题提了很多问题(图2)。在第二象限中,我们不能逾越问题的大范围,要在这个范围里进一步聚焦要解决的“真问题”。具体的做法是:通过集体研讨,运用行动学习的各种方法,在不断澄清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以目前团队之力可以解决的“我们的问题”,如使用“5why”提问法,将问题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更加清晰明朗。最后,从“我们的问题”中,在不断以内归因、刀刃向内的过程中,以团队的共识聚焦“工作的突破口”,选出团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个过程是团队从问题的主要矛盾到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转变,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到分清主流与支流的转变,一层层挖掘出目前团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其中也体现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在第二象限中,从众多问题中聚焦主要问题并选择出关键问题,确定了团队要解决的“真问题”。这个结果需要以第一象限作为铺垫与支撑,行动学习的各个阶段彼此联系紧密,缺一不可。

在第二象限中,对问题的深入剖析为团队带来了更多思考,为后续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加具体、贴合实际的方向。至此,团队通过一、二象限的行动学习研讨,选取了适合的行动学习的工具方法,团队所有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地发现问题、聚焦问题,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和团队要解决的“我们的关键问题”。认清了“问题”,为之后解决问题作了铺垫。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成长。

三、行动学习模式的落脚点:解决问题,促进个人成长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前,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也遭遇逆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6]这种局势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取得斗争的胜利,要有顽强的斗争精神,要有坚韧的斗争意志,要有高超的斗争本领。

增强斗争本领,首先需要共享学习各种信息与知识,知识由20%的显性知识(可以表达出来的,如视频、文字、音频)以及80%的隐性知识(人脑中隐藏的经验智慧)组合而成[7]。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之兴起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新方式解决了人们随时随地获取20%显性知识的需求;80%隐性知识的获取,长期以来是靠面对面开会、交流、沟通以及有经验者的指导等方式来实现的。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肉身需要相见,彼此需要对话”。从图1中可以看到,行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围绕要“学习”来展开,在发现问题阶段,通过问题导向、群策群力,在不断质疑、反思中学习了来自团队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甚至还可以用“搭便车”的方式激发出自我内心深层次的新想法、新观点。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团队每个成员都需要全力以赴,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呈现出团队每个人的主动性,并且由于这些对策都是自己提出的,团队成员会更心甘情愿地为之付出行动,自我的价值感也油然而生。通过行动学习的各个环节与流程,团队成员获得了隐性知识,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了成就感。

第三象限是促进人成长的阶段,也体现了团队的变化。这个阶段有“问题不变化,团队变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团队“知识”层面的变化。行动学习结构化研讨有明确的流程、规则,团队所有成员依次分享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经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激发了个人的主动反思。在民主、平等、开放的氛围中,团队成员通过沟通交流、思维碰撞,使隐性层面的知识得到了取长补短、互助提高。

第二,团队“意愿”方面的变化。当前很多单位一般采用领导布置工作、下面按部就班地推进工作的模式,可能出现沟通不畅、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导致目标和现状南辕北辙。还有的即使工作目标清晰,但个人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导致工作推进迟缓、效果不佳。行动学习则注重团队协作,关注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运用各种行动学习的方法达成共识,使大家劲往一处使,共同探讨、挖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团队集体的执行力和推动力得以不断增强。

第三,“团队”资源方面的变化。这里的“资源”一方面指团队成员自身的资源;主要是指个人各种能力方面的资源。另一方面,指团队成员可以获取到的外部资源。团队发生了两种情况的改变:第一种情况还是原来的成员,通过集体结构化研讨,按照规则流程的要求,可以允许学员“没大没小、没上没下”地参与研讨、发表意见、阐述观点,从而营造出上下级之间和同级之间民主、平等、开放、包容的氛围。团队成员获得了思维转型,心智模式得到了改变,自身能力得到了提高,掌握了更多个人资源。第三象限和第二象限的团队成员构成一样,但其能力水平比第二象限更高,个人资源也更丰富。所以,在这一阶段,团队在隐性层面发生了改变(图3),团队成员由A成为A+,团队成员的构成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第二象限,团队确定了“我们的真问题”。如果目前的团队成员思维固化,提不出解决对策而陷入僵局,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团队成员就需要外部资源的支持,用跨层级、跨部门的方式统筹资源、纳入新成员,之后才会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对策来破解僵局,从而解决当下的问题。在这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外延可能不断扩大,需要更多的资源进入(前提是原团队成员可以找到外延的资源支持)。这时团队成员构成发生了变化,和最初团队的原班人马不同,团队成员由A变成了A+及B等。

据此,可以得出关于行动学习中问题与团队二者之间内在互动关系的一些启发。第一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或者现实工作研讨中团队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团队聚焦的“真问题”时,要启发他们在资源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团队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员们找准自身可以解决的“真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第二种情况,在推进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问题还是团队提出的问题,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投入相应的资源并邀请有相应资源、意愿的人“带资入组”。这个问题解决者的团队不断更迭,团队的外延范围也不断扩大(图4),直至解决“目标问题”。因此,要明确研讨目标及掌握团队面临的实际情况,通过判断以上两种情况来选择什么是“我们要解决的真问题”,选好“真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更有操作性的对策。

四、行动学习模式的使命:再发现问题,实现事与人融合发展

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8]每个人都需要面对自身的问题,诊断和解决这些新问题并没有现成的方案,只能通过面对现实世界的变化、直面具体问题而予以历史性的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9]。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在推进创新的路上,必然需要不断地学习,增强自身本领。一般而言,通过实际工作积累丰富经验被称为体验式学习。另一种是抽象概括学习,指学习他人经验或总结自己的经验以及学习更有深度的理论规律,在不改变现状的前提下只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改善,这类学习称为单环学习。双环学习则对解决事与培养人有更好的指导价值,除了单环学习的内容外,一方面要通过真实环境的实践,纳入他人的经验,运用学习过的规律,提出新的模式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这种实践与体悟能对行动背后的逻辑加以认真检视,以取得更大的收获;另一方面,还要经过讨论和反思,确认将新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的模式,内化为自己的新心智模式,使个人通过反思与提炼,能够进一步看清自己的心智模式,以便更好地作出调整改变。行动学习法是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研究解决问题和实际行动“四位一体”的方法。其中,行动学习所强调的学习就是双环学习,双环学习也为行动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行动学习中强调的复盘、反思能促进人的心智模式的改变,更好地教育培养人,达到人与事互推互助的共赢局面。

第四象限是再发现新问题的阶段,也是知行合一的检验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的真问题”得到了解决,团队从“认识”到“实践”,实现了知行合一,通过“实践”的反馈进行这一阶段的复盘、反思,再回到“认识”层面,进而总结规律,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实践”。最终,解决了“事”又培养了“人”,达到了“人”与“事”的融合创新发展。由于事物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我们又会面临“新的问题”,根据当下条件再提出下一阶段的“新问题”,由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推动问题的解决,进而使团队能力不断提高,组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因此,行动学习动态流程模型由第一象限发现问题、第二象限聚焦问题、第三象限解决问题和第四象限再发现新问题组成,四个象限由问题与团队二者的互动变化展示了以行动学习为方法破解问题的一般过程。因此,把握问题与团队二者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初学者更好地在行动学习研讨中聚焦真问题,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对策,用来指导实践、破解实际问题,也更有利于初学者体验行动学习集体研讨的魅力。但在实际工作或行动学习的具体项目中,运用行动学习来破解难题的过程是一个曲折前进、螺旋上升的复杂过程,不一定都按照从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的顺序发展。实践中会遇到很多情况,致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更为复杂,但方向是正确的。最终,行动学习模式会促进问题的解决、队伍的提升、组织的成长发展,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破解问题的一大法宝。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2]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4.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4]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9.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1).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5-226.

[7] 段泓冰.培训落地促动师[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4.

[8] 陈树林.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5.

[9]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4-115.

责任编辑:徐  辛

猜你喜欢

象限解决问题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基于四象限零电压转换PWM软开关斩波器的磁悬浮列车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