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审视、问题反思与实践路径

2024-04-29陈洪连张德友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廉政中华政治

陈洪连 张德友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责任意识、引导廉洁修身、优化人才培养、丰富校园廉洁文化等具有独特的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好系统谋划和整体设计,从课程融入、组织融入、管理融入、文化融入、实践融入等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廉洁

[中图分类号]  D6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24)01—0114—08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廉政理论研究专项“将廉洁教育课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JDJYLZ04)、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QDSKL2001101)、青岛大学第三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行政管理学”(项目编号:KCSZ2021106)和青岛大学第三批“以学为中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专创融合课程立项建设暨“金课”培育项目“ 《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创新”(项目编号:JXGG2020011)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23-11-08

作者简介:

陈洪连,青岛大学纪检监察学院院长、教授。张德友,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包含仁政爱民、廉洁奉公、秉公执法、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等伦理规范。数千年来的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积淀和历朝历代明君清官的廉政实践,勾勒出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思想体系。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教育,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然要求[2]。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是顺应时代和国情需要的应然选择,具有逻辑自洽性和现实可行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

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重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中华民族涵养和构建了独特的廉政文化体系,“流传至今的典章史籍、歌赋戏曲,乡俗民约、家规祖训中,都包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勤俭、戒奢侈这些中华文化的精华,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DNA”[3],蕴含丰富的廉政文化思想。“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古代的“廉”是指人们对于财利、对于公权力与私权利的正确态度,不谋不义之财,不取不义之利。而“政”则是指为政,主体指向执政者。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涵盖政治伦理、治国理政、处世之道、励志修身等方面,蕴含着深邃的思想智慧。

(一)倡导德治,维护民本

德治、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思想指导和理论根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以德治国的理念是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倡导古代执政者应是道德表率,将道德作为治国安天下的工具;官员选拔也必须“举孝廉”,重视德行考察;对于民众应开展道德教化,提高民众的道德素质。

“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全上古三代文》卷一)早在原始社会,便有了“为民父母”思想的萌芽,后来发展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以民为本不仅是廉政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廉政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虽然专制王朝中的民本思想本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兼顾民众利益,遏制残暴统治,丰富廉政文化,能够推动历史的进步。

(二)明刑弼教,重典治吏

廉政要廉吏,治国先治吏。官员腐败是国家腐败现象中影响最恶劣、发生率最高的现象。尤其是在历代王朝后期,官吏腐败往往达到病入膏肓的地步。若要杜绝腐败现象,应该通过完善廉政体系与制度,严肃法纪,重典治吏,将腐败消除在萌芽状态。

完善廉政制度和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便是明刑弼教。早在夏朝便出现了对于贪官的惩罚法律:昏、墨、贼,杀。“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4]对于腐败贪污之流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后世也在法典中明确规定对于贪官污吏的惩治措施。比如,以刑法严惩贪官的魏国《法经》、法条细密的《晋律》《魏律》、将反贪写入国家大法的《唐律疏议》、严酷的《大诰》《大清律》等。这些法典的制定充分表明了执政者对于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在一定程度上沉重打击了腐败行为,对于治理官吏、培养良吏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执政者还十分重视表彰廉吏,给予清官良吏以重大的荣誉和褒奖,将他们作为官员的模范而昭告天下,激励官吏加强自我廉政修养,塑造大批耀如群星的清官廉吏,提高了廉政治理的政治效果。

(三)严以律己,俭以养德

自律节俭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实现法门和道德标尺。“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是古代士大夫的政治理想,也是他们塑造自身优秀人格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属于传统廉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古人认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修身”,锻造自己的道德人格。“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雍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穷则独善其身,达而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遵循依次展开的逻辑路线。修身是后面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和基础;而将廉政文化中的修身理论具象概括之后,便表现为“律己”“尚俭”。

一方面,君子之所以能固穷、安贫乐道而不是“无不为己”、胡作非为,是因为君子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强大的自律精神,坚守自己的道德信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明修而慎独,面对腐败洁身自好;另一方面,节俭是中华传统美德,以俭养廉,俭以养德,拒绝骄奢淫逸,从而完成修身目标,真正实现清正廉洁。孔子讲颜回,一箪食,一瓢饮足矣,何须奢靡度日;诸葛亮则强调,俭以修身,静以养德,淡泊才能明志;李商隐也在《咏史》中感慨“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5]历代先贤将节俭理念植入传统文化的根系深处,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内心滋养。

二、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审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6]高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优秀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沿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应包括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道德观教育等五个方面[7]。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更杰出优秀、更有道德良知、更能清正廉洁、为国家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一)培养责任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精华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便是各种名人典故、历朝历代的明君清官树立的典型形象,这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堪称当代大学生学习的道德楷模。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大力宣传廉吏文化和廉洁精神,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自觉履行个体责任、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其一,为个体责任提供廉洁表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功是以自我责任感为逻辑起点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即使外部学习动机发生作用,人的学习工作活动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传统廉洁典范能够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引导大学生增强自我责任感,塑造“求真务实、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积极主动地践行廉政行为。

其二,为国家责任提供信念支柱。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应有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然而,“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8],无法有效地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重任。在高校树立廉政模范,可以帮助大学生抵制负面思想的侵蚀,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为履行国家责任提供精神支柱。

其三,为社会责任提供实践典范。当代大学生应该“铁肩担道义”,廉洁自律,奋发有为,为社会发展进步贡献才智。但是,部分大学生却坚持自我中心,过于重视个人利益,忽视社会贡献和价值,出现社会责任感淡化的现象;甚至个别大学生过分讲求利益回报,无利可图则袖手旁观,缺乏奉献精神。针对该情况,我们尤其需要在高校中树立廉洁典范,校正大学生的利益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二)引导廉洁修身

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校园,弘扬廉政典范的精神,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引导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为应对外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群体需要汲取廉政典范的力量,加强廉洁修身,着力消除如下问题。

其一,杜绝盲目攀比、生活腐化现象。高校本应是莘莘学子求真知、习真理的“陋室”,但是在近年来物质主义的冲击之下,部分学生却被外部世界的浮华诱惑而感到迷茫,信奉“金钱至上”和“利己哲学”,模糊了自己的定位与方向,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相互攀比、盲目从众,迷恋名牌产品,追逐时尚潮流,购置高档设备。个别大学生过分沉溺享乐,精神世界一片荒芜,丢失了廉洁勤俭的节操。为纠正这种偏差,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们学习传统廉政典范勤俭节约、淡泊明志的高贵品格,克服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人性缺陷。

其二,消除急功近利、社交腐化现象。在高校中人际交往是一门必修课,良好的社交氛围有利于大学生从中找到精神寄托和激励,并产生归属感,是帮助大学生完善人格的一剂良方。但部分学生的社交情况不容乐观,他们按照“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思维开展交往,凡是对己“有用”之人则笑脸相迎,凡是对己“无用”之人则冷若冰霜;更有甚者,个别学生干部深谙“潜规则”“拉关系”的奥秘,通过请客送礼来谋求“权力”,校园社交带有腐败的印迹。学习传统廉政典范的交往风格,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维持健康清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廉洁社交”的客观需要。

其三,克服诚信缺失、学术腐败现象。近年来,继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之后,高校学术腐败备受世人关注。学术腐败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找人替考、抄袭作业、伪造数据、论文抄袭、简历造假等,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学术腐败通过腐败行为“走捷径”,增强捞取个人好处的便利性,助长了大学生不劳而获的心理,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为克服高校学术腐败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学习传统廉洁典范诚信为本、清白做人的风格和气节,消除好逸恶劳、坑蒙拐骗的行径。

(三)优化人才培养

青年在人类社会、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毋庸置疑,而青年大学生更是青年群体中知识层次、思想觉悟较高的重要群体,对他们进行廉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9]当代中国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发展阶段、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改善行为处事方式,强调为国为民、乐于奉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与时俱进,始终与先进文化相接轨,有助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有学识、有素质、人格健康发展的青年大学生,帮助他们明白该做什么人、走什么样的路,做到政治上清醒、信念上坚定、实践上自觉,自觉将理论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培养出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腐败不良意识的侵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四)丰富校园廉洁文化

伴随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的到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腐朽思想甚嚣尘上,不断冲击和侵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如此,古代遗留的官僚主义之风、权力崇拜之风等文化糟粕沉渣泛起,为腐败文化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和温床,严重侵蚀和冲击着人们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价值观尚未形成、政治信仰存在迷茫、艰苦奋斗精神逐渐淡化、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容易受到这些腐败文化的侵蚀和影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塑造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引导师生树立崇廉尚洁、正风肃贪的廉政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丰富校园文化、净化校园风气,为高校“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提供坚实基础。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作为新的活力源泉深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新时代丰富校园廉洁文化,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迫切需要。

三、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反思

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但在具体的融入过程中,还面临理念、方式、环境等方面的困境,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新媒体时代增加融入的难度

随着移动通信设备、智能终端和新媒体的普及,高校学生已经习惯了网络化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新媒体背景下的教育方式集多元化、数字化、网络化、综合性、便捷性于一体,生动形象且更为即时直观,传播渠道上更加多样化,互动性和参与性方式广泛新颖,更加符合大学生在新时代发展的个性要求。

在新媒体时代,青年学生接受教育和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高等学府,移动智能终端的高速广泛普及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各种资讯,廉政知识唾手可得。他们不再只依赖于学校的知识灌输,学校和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削弱。网络时代大学生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开始自我思考,不再仅仅听从教师指挥,更倾向于以自己的经验判断是非对错,这固然有利于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养成,但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多元化思潮汹涌奔放的情况下,“文化毒品”对于大学生的精神侵蚀也不容小觑。以“多元、多变、多样”为主要特点的网络新媒体社会思潮固然能开阔眼界,带来更高更远更广的观察视角,但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各种错误观念和思潮借助新媒体强势涌入高校,给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冲击和干扰。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以书本、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为媒介、以高校为中心的廉政教育模式日渐陈旧滞后,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体系还存在与新媒体不合拍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说教、重理论、重传统而轻互动、实践和现代化要求,跟不上瞬息万变的时代变化,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廉政教育所要求的时效性,不能为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条件,不能提升融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最终影响融入的进程和效果。

(二)廉政文化认知不足削弱融入的基础

“中华廉政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蕴含着中国古代社会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实践智慧,更蕴含着具有现代性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和核心价值。”[10]高校廉政文化依托于“以文教化”之基,旨在植入廉洁精神、塑造廉洁人格,将廉政文化扎实地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但现阶段高校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建设尚停留在“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层面,并未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价值内涵,仅将其视为外在于高校的独立文化体系,一味地追求即时性、明显化的教育效果,而不是将其作为学校整体教育的一部分进行顶层设计,因而很难产生整体性的熏陶教化作用,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被人为遮蔽。另外,由于个别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课堂效果还存在不足之处,有的大学生以敷衍塞责态度来对待,对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历史、内涵、价值及其对于人格养成的重要作用没有清晰的认知,廉政知识十分匮乏,没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熏陶,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廉政思想体系。在此情形下,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支撑和条件保障。

(三)道德责任感的弱化降低融入的效果

网络世界虽然是现实世界的反映,但毕竟是虚拟的存在,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也只是二进制构成的“信息人”,这样一种身份既简单又虚无。作为廉政教育接受主体的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其主体特性大大削弱,他们可以选择隐藏自己的身份,抑或创造出其他的虚拟身份,在“网络面具”的遮盖之下,其言论和行为不再如现实世界中那样受到制约。他们不必为恶劣或者虚假行为负责,在现实世界里不敢说不敢做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尽数倾泻在虚拟世界之中,而网络化的道德监督和道德规范又无法有效跟进,网络为恶的成本极度低廉。长此以往,青年大学生对虚假恶劣的虚拟社会便习以为常,不再注重自身的道德约束,甚至其现实世界的道德责任感也日渐式微。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弱化,冲击着他们尚未完全成型的廉政是非观,对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难以克服的负面影响。

(四)廉政教育活动的缺陷降低融入的深度

高校廉政教育活动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抓手。但是,目前高校廉政教育活动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影响融入的质量和水平。例如,在课堂教学方式方面,高校廉政教育多采用传统的集中教学模式,偏重教授理论知识,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不能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养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廉洁观念;在课程设置方面,大部分高校缺乏廉政教育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设计,教学内容空洞,教学资料不完整,甚至没有配套的教材和教学队伍;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任务,不能很好地“传廉政之道,授廉政之业,解廉政之惑”,课堂教学不够生动活泼,结课作业枯燥乏味,导致大学生兴趣难以维持,廉政知识学习只停留在死记硬背层面。

为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纷纷开设廉洁课堂、举办廉洁讲座、宣传廉洁模范、制作廉洁作品等活动。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宣传和教育作用,但缺少自下而上的灵活反馈。从时效上讲,上述廉政教育活动即时性强,过于追求眼前成效,无法形成潜移默化式的长期效果;高校廉政教育不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没有很好地与不同层次的师生特点、不同学科的特色、不同地方的风俗、不同阶段的思潮相结合,教育方式僵化呆板,难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浮于表面,难以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

四、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克洪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是关系的复合体,都是既有序且相关的部分的多重体”[11]。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好规划和设计,从课程融入、组织融入、管理融入、文化融入和实践融入等方面,增强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应。

(一)课堂融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堂是他们获取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主要渠道。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时,我们应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发挥师生双重主体性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精准掌握和深刻理解,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廉政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和及时行动。另一方面,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性和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传统廉政知识,自觉提高廉政意识。充分发挥师生的双重主体性作用,有利于增强二者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反馈给教师,共同构建和谐灵活的廉政课堂。

其次,增强专业课“课程思政”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廉政文化输入的主要渠道;但是“思政课”也有其教育模式上的缺陷,即说教成分多、理论色彩浓,迫切需要增加贴合时代、立足现实、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内容。因此,在“思政课”之外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专业课,发挥专业课“课程思政”的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专业课老师与学生相处和交流的时间更为充裕,对于学生的廉政意识和思想状况也更为了解,能更好地到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将廉政文化穿插入专业课之中,可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大学生更多的廉政文化知识。

第三,凸显主题课程的丰富性。要充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除了融入思政课堂和专业课堂之外,还可以开设廉政主题课程,讲授和研讨廉政文化知识。例如,可面向本科生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大学生廉洁教育”,供全校大学生自主选修。运用廉政主题课堂教学方法,系统讲授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传承、介绍不同的廉政模范人物、分析不同阶层对廉政的态度。应该强调的是,要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地方特色的凝练和塑造。将当地特色廉政文化元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亲切感和自豪感,提升廉政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组织融入:强化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对高校党团组织的影响力

高校党团组织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锻炼和培养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阵地。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党团建设中,在党团组织内部加强廉政教育,能够带动全体同学进行廉政知识学习,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其一,以党团组织为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主题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高校廉政教育中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增强学校党支部在廉政教育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例如,我们可以党团支部为单位开展校园廉政文化主题日活动,邀请专家讲解中国共产党廉政史,邀请青年师德标兵举办专题学习讲座,集体学习国家反腐败法律法规等。

其二,组建高校廉洁社团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各项廉政教育宣传活动。廉洁社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廉政主题宣誓、主题签名、廉政讲座、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廉洁夏令营、廉政诗歌朗诵、廉政微电影创作大赛、反腐倡廉书画展等活动,让学生自主策划、自主组织、主动参与,使得廉政教育以更加新颖灵活的方式呈现,增强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其三,学校党团组织推动党员团员接受廉政文化教育。要在党建骨干、新生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中发放廉政资料、开展廉政专题党课,以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增强党员廉政素养。据调研,成都大学党委非常重视新生入党的廉政启蒙教育、党员干部的廉政培训教育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校培训教育,实行“三级教育”计划,并下发文件要求各学院分党校在发现、培养和发展学生入党的过程中,务必做到“质量重于数量”[12];青岛大学曾组织党员学生干部进行廉洁宣誓活动,保证在校期间遵纪守法,接受组织和同学的监督,毕业参加工作后谨言慎行,拒绝腐败活动;在党员发展和转正提干的监测机制中融入廉政知识的考察,主要采用线下廉政知识答题和廉政谈话形式。

(三)管理融入:增进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对高校日常管理的引领

高校廉政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管理增强融入的效果。

一是构建约束机制。廉政的多重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的自由的约束,但“个体在一生中都会表现出一种对限制其自由的行为进行抗拒的强烈倾向”[13]。这需要以刚性的约束制度来提示和保证廉政制度的落实,与人性的“恶”相对抗。约束机制作为一种“硬性”元素,将廉政文化以规范性、强制性的模式固化为大家必须遵守的共同约定和行事准则,并且不折不扣地加以实施,“强硬”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群体价值观念中。但是,发挥刚性约束机制的作用并不意味着要真正地以强硬姿态硬碰硬,要兼顾眼前效果与长期效应。在实施刚性约束机制之初,可以施以柔性政策,将约束机制中的制度、规章拆分为最基本的单元并贯彻到师生日常生活中去,让他们真正认同这个机制,并养成良好的廉政习惯,提升个体行为,塑造廉洁品格。

二是建设师德师范。教师队伍不仅是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见证者,也是校园廉政文化的骨干参与者和引导者,发挥为学生答疑解惑和指引方向的作用,承担将大学生培养为人格健全、道德高尚、脱离低级趣味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当务之急是在教师队伍中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将廉政教育纳入师德师范教育的范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充分重视廉政文化教育,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诚实守信、廉洁清明,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从教过程中坚守职业道德,发扬高尚情操,让学生感其怀、响应其号召,在教师行为的影响下自觉廉洁自律。要构建教师监督及奖励机制,对教师言行进行必要的约束和激励,搭建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和框架,双管齐下,软硬兼施,保证教师队伍形成廉政风尚。

(四)文化融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对整体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撑

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精神、校园思想、校园制度和校园理念的综合体,是高校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多元融合体,是在课堂等显性教育之外的隐性的、潜在的复合体。将廉政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能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起到久居芝兰之室而自芳的效果,潜移默化地塑造大学生的廉洁人格,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其一,构建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传播机制。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生存的关键因素并非其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全体成员所产生的感召力。要将廉政文化融入师生的价值理念中,融入校园精神里,让广大师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和承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信念,就要构建完善的传播机制,通过有效的廉政信息传播机制,让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深入师生内心,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

其二,筛选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传播内容。信息沟通和信息传递从来都不是盲目的,要基于一定的目标和准则开展行动。一是选择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广大师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廉政观的内容;二是选择包含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中的有益元素和现当代创新元素的完整性廉政文化,并且精选其中针对高校的有益元素,宣传廉洁从政、廉洁自律的精神,以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教师职工廉洁从教、学生崇廉尚德为主要教育目标;三是明确关于廉洁从政的党政纲领和法律规范,使广大师生了解到廉政行为的界限,做到防微杜渐;四是加入廉政方面的正反案例宣传,树立廉洁的典型事迹模范,同时加强腐败案件警示教育。

其三,丰富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传播手段。要注意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和载体,将包含廉政精华的信息传递给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廉政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利用身边的资源,传播的手段要灵活多元。一是可以根据校园群体性特点,充分运用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等传播方式,保证廉政文化传播的广度;二是运用校园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台热线、电视访谈、廉政网络平台、廉政文化基地和人文景观等载体,让学生以可感可听可视的方式真切地体验廉政文化教育,增加文化传播的深度;三是将“互联网+”模式应用于廉政教育体系,利用网络便携智能终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廉政知识学习资源和更加灵活便携的参与互动平台,提高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渗透性。

四是构建多媒体线上线下融合机制。要打造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全媒体”教育体系。线上可以构建校园“廉政文化”专题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账号等平台,定期以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方式推送廉政文化的知识和新闻,并且在学校官方网站、教务处、微博账号、图书馆网站等嵌入平台的宣传链接。线下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公开课、专业课、廉政选修课、学校宣传栏和发放廉政手册来介绍相关平台,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来健全网络阵地,增强新旧媒体之间的互动,进行廉政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

(五)实践融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在实践中的贯彻和应用

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深刻地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14]要真正把握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内涵,提升青年学生对廉政文化的感性认知,必须要构建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廉政教育模式,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改变只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的做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腐败的危害和廉政的必要,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升华。

一方面,统一组织领导廉政实践活动。可定期组织大学生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让其了解廉政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组织不同高校学生一起走进社区、商场,进行廉政宣传,服务广大群众,提高廉政责任意识;实行学业导师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社会廉洁状况,反思廉政文化学习对于将来走向社会的重要意义;组织学生申报廉政课题,开展廉政调查与研究,深刻洞察廉政文化的价值意蕴。

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学生从事廉政创作。在当前廉政文化产品的创作当中,青年大学生的创作身影较为少见,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不高。高校领导和主管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廉政创作研究专题项目,组建高水平的创作组织和队伍,由专业的老师或者廉政教育者带队,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创作诸如影视、动漫、诗歌、绘画等廉政文化作品。此外,还可以联合其他高校以及社会组织进行创作作品评优评奖及宣传活动,营造积极开展廉政文化作品创作的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

[2]  王海龙,郑翔.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与大学生的廉洁教育[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36-140.

[3]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学思践悟]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EB/OL]. [2023-10-10]. http://m.hnjgdj.gov.cn/2017/0619/24842.html.

[4]  李勤通.论中国古代刑法篇目编纂的理念与标准:兼谈秦汉后法典“以罪统刑”说的片面[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81-93.

[5]  闫慧霞.李商隐政治诗评述[J].浙江学刊,2008(2):101-105.

[6]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7]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74.

[8]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9]  《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独秀文存:卷1 [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1.

[10]  余卫国.中华廉政文化的道德精髓和核心价值论析[J].理论导刊,2023(7):119-123.

[11]  克鲁克洪.文化与个人[M].高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11.

[12]  张勋宗,杨阳.以提升人文素养为抓手 培育大学生廉洁价值理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1): 61-64.

[13]  李文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65-166.

[14]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53.

责任编辑:顾迎新

猜你喜欢

廉政中华政治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廉政之歌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