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发展倡议视域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路径探析
2024-04-29石建勋李自强
石建勋 李自强
[摘 要]
党的二十大将全球发展倡议作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明确中国将积极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一方面,全球发展倡议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遵循;另一方面,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体现了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具体行动和核心目标。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贯通,都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需要从凝聚国际共识、聚焦重点问题、加强团结合作、完善治理体系、汇聚互助合力等方面加以努力。
[关键词]
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 D8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24)01—0080—06
收稿日期:2023-10-12
作者简介:
石建勋,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自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引言
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满足世界人民发展之盼、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2021年9月,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和“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主张。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1]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是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举措,体现了“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2]的“中国方案”,“回答时代课题,作出历史抉择”[2]的“中国智慧”,携手共建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中国贡献”。
发展是世界永恒的课题,不断破解发展难题是人类社会持续前进的重要动力。受新冠疫情影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在短期内密集凸显、相互叠加、交织传导,加剧了大国竞争与地缘政治风险发展和安全赤字,引发了严重的逆全球化危机,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和复苏乏力的现象。然而,在全球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复杂变化之际,全球治理机制却没能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治理体系与治理需求不适应、不匹配、不对称问题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发展前景表现出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可持续性特征,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面临着严峻考验,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在这样的历史际遇和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和国际社会共同关切,深刻把握动荡与变革、变局与新局、危机与新机、客观性与主动性、个体与共同体、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的辩证关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核心要素、关键变量、底层逻辑,向世界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主张国际社会携手共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通过各国政策协调逐步化解全球发展结构性矛盾,给出了关于“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
在当前历史阶段,以全球发展倡议为视域,对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建构路径进行探索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学术界往往将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视为两个独立的理论成果,倾向于对二者分别进行学理阐释,这使有关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纵向研究成果丰富,横向交叉研究不足。但全球发展倡议和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不是完全割裂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全球发展倡议的内容、导向时,提出了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具体目标,二者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逻辑。因此,从理论角度讲,在全球发展倡议逻辑框架下,探究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路径,遵循了二者的本源性和派生性关系,彰显了前者对后者的理论性指导和后者对前者的实践性展开,有利于丰富关于二者的交叉性、横向性研究。从现实角度来看,在全球发展遭遇“逆风逆流”、人类社会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秉持全球发展倡议、探析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推进路径具有必要性、紧迫性和实践性意义。
一、全球发展倡议的内涵要旨和价值意蕴
“发展是破解各种难题、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3]全球发展倡议的核心内容是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旨在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 “六个坚持”主题鲜明、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务实合作的基本遵循、开放包容的发展态度,是中国为促进全球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提供的行动指南。
(一)遵循发展优先、行动导向的基本原则
发展优先、行动导向体现了全球发展倡议的目的性和实践性,是目标愿景与现实行动的统一,是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必要原则。“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4]435,发展优先理念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国际议程中心位置,超越“美国优先”“富人优先”“白人优先”等这种主体优先的霸权设定,更加强调发展的公平性、正义性、普惠性。发展优先把发展作为主体国家和国际社会的优先目标、共同目标,反对将发展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反对零和博弈、你输我赢、“小集团多边主义”的对抗性发展,主张构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不断创造全球经济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发展的条件。
同时,行动导向是推进务实合作、破解发展难题、携手共创美好世界的必然要求。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以行动为导向就是把发展倡议贯彻到现实的发展实践中,确保各项发展机制、合作协议落实到位,以实际行动推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将人的美好愿望转化为现实的发展成果。作为全球发展倡议的发起者,中国也积极做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践行者和贡献者,“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5],在行动中履行国际职责、展现大国担当。
(二)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人民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世界人民理应成为全球化发展的推动者、受益者。
首先,“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6],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人是发展的主体和目的,当前,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需求更加强烈。这就要求必须立足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坚定造福人民、增进民生福祉的出发点,在提振经济活力、开展多边合作的过程中,始终关切人民的殷切期盼和美好向往。
其次,“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7],人民群众是历史变革、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力量,要做到发展依靠人民。人是现代化、全球化发展中的唯一能动性资源,人民是社会发展的依靠性、革命性力量,任何脱离人民、背离人民的事业都不可能获得成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奋斗、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证明,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正确“回答时代课题,作出历史抉择”。
最后,在发展中持续改善民生,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的是实践成果分配机制,反映的是劳动人民的劳动付出与报酬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涉及社会公平、资源分配、制度设置、经济改革等多个方面,与人民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息息相关。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构建高质量分配体系,是凝心聚力推动全球化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振全球消费信心、提升全球产业效能、加快经济复苏步伐的重要途径,是创造美好生活、创建美好世界的必由之路。
(三)明确普惠包容的客观要求
“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8]一直以来,“资本至上”的发展逻辑引发了盲目追求经济利润、霸权利益的发展机制,并在实践中演变为二元对立、转嫁危机、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的发展行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抢占发展资源、掠夺发展红利、垄断发展话语权,严重损害人类长远发展利益。
坚持普惠包容是规制资本、最大程度消解资本负面影响、消除阻碍全球发展症结的有效手段。当今世界,机遇与风险相互交织,各类危机性事件相互叠加,国际社会多元化交往日益密切,推动共同发展必须关注不同主体、事物、事件间的系统性关联。全球发展倡议主张普惠包容的发展理念,就是号召国际社会树立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发展观念,更多地关注困难特别大的经济脆弱国家的发展需求,补齐全球化发展的“短板”。只有坚持普惠包容,才能凝聚起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多边“合力”,不断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消除积存已久的顽瘴痼疾,增强全球化发展的“弱项”,打通各种不合理、不公平的人为壁垒,弥合发展鸿沟,减少各类风险间的相互作用、重叠传导,以平衡、充分、健康的发展开辟人类美好未来。
(四)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机制
驱动方式是人类社会变革发展的关键变量,创新驱动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自21世纪进入到第二个十年以来,人类科技创新活动空前活跃,科研成果密集呈现,新兴技术的融合与转化迅猛发展,科技赋能为传统产业变革、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拓宽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使用场景,充分展现了科技创新的适应性、便捷性和前景性。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技术创新都会引发生产力“质”的飞跃,并对全球产业结构、经济格局、发展范式产生革命性影响,甚至重组社会发展结构,创设人类社会发展新的起点。但同时,科技创新也造成了国际社会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使技术、信息资源在不同国家间的分化更加严重。全球发展倡议科学认识到科技创新给人类未来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主张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既要做好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长动能的新旧转换,又要在“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1]中,缩小数字鸿沟、弥补科技差距,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孕育与成长,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走稳走实、全球发展事业行稳致远。
(五)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环境治理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全球性公共问题,新冠疫情的暴发再次引发了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度思考。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西方“先污染后治理”、以邻为壑转嫁污染的发展方式,严重危害自然环境承载力、损害人体健康、破坏全球发展条件。
全球发展倡议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性、战略性要求。生态红线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底线,全球发展倡议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是从环境治理和绿色转型两方面展开的。一方面,资本主义工业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使生态问题借着全球化进程向全世界蔓延,但资本主义制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治理问题,存在治理主体缺席、治理制度缺位、治理监管缺失等情况,造成了良好生态供给与需求的失衡,对人类永续发展构成了严峻威胁。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之际,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产业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国际社会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国际社会绿色转型,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全球发展倡议与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
全球发展倡议和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从逻辑关系上看,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前者侧重于理论性指导、方向性指引,后者则强调实践性推进、目标性落实,它们具有相同的价值归旨、相通的实现路径。从根本上讲,二者是同频共振、有机统一的关系。
(一)全球发展倡议是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全球发展倡议跨越国家、地域和种族差异,打破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机制保障。全球发展倡议立足世界人民根本利益、聚焦全球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议题,秉持普惠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广泛凝聚发展共识,积极打造合作平台,推动国际社会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发展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与赞誉,2022年1月,中国在联合国发起成立“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简称“之友小组”);9月,“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举行,并发布了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目前,全球70多个国家加入了“之友小组”,进一步深化了相关国家间的政策对话和战略对接,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建设步伐迈出实质性步伐。同时,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网络相继成立,全球减贫与发展伙伴联盟、国际疫苗创新与研发合作联盟、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全球发展知识网络的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系列合作项目的签署、建设成果的落地,汇聚起充分的发展资源,搭建起多边合作的发展平台,为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全球发展倡议体系完整、导向明确,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全球发展倡议明确了“六个坚持”的核心理念,把贯彻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为重要使命,重点推进减贫、粮食安全等八大领域的合作。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遵循全球发展倡议的理念、原则,围绕重大目标和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务实合作,为全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2023年6月底,“《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成果清单》中的32项务实举措已有一半实施完成或取得早期成果;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务实合作项目总数已突破100个,近40个发展中国家正从中受益”[9]。未来,中国仍将持续推进人类发展命运共同体建设,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10],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发展秩序。
(二)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具体行动和核心目标
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与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具有实践一致性。“大道至简,实干为要”[4]418,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各项议程,关键在行动。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导致“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世界新增1 亿多贫困人口,近8亿人生活在饥饿之中,粮食安全、教育、就业、医药卫生等民生领域面临更多困难”[11]。这为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现实切入和实践突破口。具体来讲,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必然要着力解决好疫情防控、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团结合作、生态保护、全球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坚决防止全球复苏进程放缓甚至中断,杜绝出现全球化发展的“孤岛”和“隔离区”,避免对发展中国家产生负面外溢,并在实践中持续深化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深度挖掘全球发展潜力,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实施。
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集中体现了全球发展倡议的理念内核、价值导向和愿景蓝图。首先,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始终坚持“发展”这一根本性目标,坚决抵制和克服经济全球化遭遇到的“回头浪”,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推动全球发展迈向新时代。其次,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价值与尊严,尊重人民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期盼,坚定维护各国人民的发展权利和共同利益。最后,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通过“发展”的底层逻辑,完善关于人类命运、美好世界和人民幸福的顶层设计,主张通过多边发展合作协同增效,提升全球发展质量,在把握潮流、凝聚共识、顺应时代、团结合作中,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明天。
(三)全球发展倡议与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相互促进、相互贯通,是中国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
全球发展倡议与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问题的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现实的生产实践中,科学揭示出生产力进步带来的人们交往的扩大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准确指明了人类社会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坚持把尊重客观历史规律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很多关于发展问题的科学认识,其中就包括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12]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秉持“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的文明理念,积极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入对接,把中国的发展智慧、发展经验、发展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到破解世界发展困境的现实问题之中,不仅把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复苏、实现人民幸福、共创美好世界的总钥匙,而且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寻求各国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在发展中不断解决全球发展赤字、和平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全球发展倡议与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造美好世界的信心、勇气与担当。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挑战重重,生态气候问题严峻突出,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日本在核污水排海方面一意孤行,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11]这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在世界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共产党立足国际社会“一个体系”“一个秩序”“一套规则”的现实,坚信“这个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国共同成长和进步”[2],向国际社会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并承诺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为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建设贡献“中国力量”。
三、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破解发展难题的主要途径,但这一过程充满挑战。面对不同主体的发展诉求,以及相互间利益博弈、矛盾对峙,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方法,又离不开国际社会携手同心、行而不辍。
(一)凝聚国际共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以共识促发展,打造新型国际关系是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必须提升全球发展倡议的国际影响力、号召力,使全球发展倡议得到广泛认同和支持,逐步“打造人人重视发展、各国共谋合作的政治共识”[10]。并在此基础上,增进国际社会理解与互信,增强各国对现代化多样道路的兼容性,坚决摒弃搞“小圈子”、零和博弈的发展模式,不断突破各种“高墙”“壁垒”,推动形成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友好关系,在共同发展进步、共享发展成果的实践中,回答好“人类社会向何处去?”[13]的人民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使不同形态的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书写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篇章。
(二)聚焦重点问题,平衡推进安全、发展、人权三大领域工作
坚持系统思维,以重点突破实现整体推进是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步骤。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运用系统思维、系统方法,既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善于重点突破、向关键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发展效益、发展质量、发展格局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平衡推进安全、发展、人权三大领域工作,制定共同议程,聚焦突出问题,重在采取行动。”[2]安全、发展、人权三大领域指明了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重点和关键。其中,安全是发展的重要前提,人权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则为安全和人权提供了基本保障。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一定要统筹和把握好三者关系,强化资源整合,带动相关领域工作平衡有序、协同配合、整体推进,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把有关各方对全球发展的承诺落到实处。
(三)加强团结合作,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
世界各国休戚与共、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是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各国共处地球村,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利益融合趋势明显,国际上任何霸权霸道霸凌行径都是对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侵蚀。在抗击新冠疫情重大考验面前,一些政治势力为了一己私利,将疫情溯源政治化、疫情防控污名化,置国际道义、国际规则、本国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于不顾,到处抹黑、甩锅、断供、退群、脱钩,严重破坏全球疫情防控合作大局,对世界经济复苏和长远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这些例子再次说明,“任何相互掣肘,任何无端‘甩锅,都会贻误战机、干扰大局”[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加强团结协作是唯一出路。”[14]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是一家独奏,而是集体合唱,离不开各国的精诚团结、通力合作,以对话管控分歧、化解矛盾,不断推动睦邻友好和共同发展。
(四)完善治理体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维护联合国在人类发展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解决全球治理碎片化,以多边主义福泽人民是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路径。当前,国际社会遇到的发展困境是由于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滞后于治理需求、发展需要所造成的,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也是破解全球系统性危机的切实手段。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就必须强化共同体意识,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克服发展落后国家被不断边缘化的现象,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参与权、话语权,以多元参与、多方共治、共同发展取代单边主义和各种“伪多边主义”。同时,要坚持协商、开放、融合的态度,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提升全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经济全球化韧性,科学防范和化解各种系统性风险,促进全球安全、可持续发展。
(五)汇聚互助合力,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与挑战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强大合力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要求。全球化密切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人类由孤立、分散走向融合发展,给“后发型”国家走向现代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和机遇。然而,日益紧密的国际联系也增加了风险和危机的传导性、叠加性和复杂性,给人类社会高质量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面对全球性危机和挑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解决这些问题。“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15]同时,在高度联动的全球化时代,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创新机遇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扩大利益汇合点,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强大发展合力,“在不断战胜挑战中实现更大发展和进步”[2],共同推动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建设。
结语
全球发展倡议立足世界人民发展需求,深刻把握“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历史方位变化,明确“六个坚持”的主要内容、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目标,致力于推动全球平衡、充分发展的现实任务,助力全球经济复苏和美好世界建设,不断为解答时代课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全球发展倡议与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虽各有侧重,但二者互促互进、同频共振,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路径也是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现实举措。从根本上讲,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发展机制,以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建设破解全球结构性发展难题,需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科学有序推进安全、发展、人权三大领域工作,以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的理念,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与挑战,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并在这个过程中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2] 习近平.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N].人民日报,2021-09-22(2).
[3] 习近平.把握时代潮流 缔造光明未来[N].人民日报,2022-06-23(2).
[4]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5] 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N].人民日报,2023-03-16(2).
[6]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7.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8] 习近平.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30):11.
[9] 和音.坚定不移推动重振全球发展事业[N].人民日报,2023-06-24(2).
[10] 习近平.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 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N].人民日报,2022-06-25(2).
[11] 习近平.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N].人民日报,2022-01-18(2).
[1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60.
[13]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N].人民日报,2018-04-11(3).
[14] 刘华.习近平出席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式并致辞[N].人民日报,2023-04-07(1).
[15] 习近平.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N].人民日报,2022-04-22(2).
责任编辑:马秀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