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疑”出新天地 让“问”更精彩

2024-04-29王梦晓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4年33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艺术

王梦晓

摘要:新课改提出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因此,需要教师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更新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定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引导学生敢‘疑”“激发学生乐‘疑”“促使学生善‘疑”三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字:质疑  课堂氛围  问题情境  质疑方法

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我觉得这段话里最重要的一个词是“有意识”, 可见,会提问的学生是靠教师培养出来的。于是,我开始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

一、打造和谐课堂,引导学生敢“疑”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疑问,这就需要教师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质疑。[1]

如在执教六年级上册的《大数据的应用》这一课时,我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在大数据应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我们来看看小明一天的生活。小明是生活在杭州的一名普通职员,他7:30起床,手上的手环监测到身体变化,判断睡眠已结束,简单准备之后8点出门,查了地面交通,发现各个道路比较堵,于是选择比较稳妥的地铁。9点前赶到了公司。让学生找出来上面情境中哪些是有关大数据的应用。学生的回答大部分都能统一,但也有争议,就是“手环检测身体”是不是大数据的应用。有学生说是,有学生说不是,这时教师并没有扮演裁判的角色,而是让学生上网查资料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通过查资料,大家形成了共识:这和手环的功能、还有智能化程度相关,不能一概而论,这个课堂上的质疑点就这样愉快的解决了。这是学生思考的结晶,探究的成果,主动学习的收获,这些都根源于质疑。尊重学生的观点,课堂上留给学生表述自己想法的空间,在由学生引发的“质疑”风暴中,不管质疑的结果是对还是错,学生都能收获满满。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这样,才会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乐“疑”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因为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教材、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源泉。让学生走进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之中,感知问题,从而引发思考,激起求知欲,使学生由“待哺式”的学习转化为“寻宝式”的学习,积极融入课堂活动。但这些的前提是教师的问题情境要设得巧妙。所谓的巧,就是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引导性、层次性和激励性,要基于教材特点、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出充满疑惑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思考,衍生出层层推进的问题链,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疑”之乐趣。[2]

(一)铺垫性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铺垫性问题情境建立起新旧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主动学习,探求新知。让学生以原有知识为出发点,通过由此及彼、由简到难、举一反三等思考方式,不断衍生出新的问题,从而为课堂上呈现出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3]例如在四上的《图文并茂美文章》教学中,“插入图片”和“插入艺术字”的操作基本相同,于是在“插入图片”教学任务完成后,我就采用任务驱动法来完成“插入艺术字”的教学,在任务中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

1.“插入艺术字”操作需要用哪个选项卡里的哪个选项?

2.插入的艺术字的大小和位置符合要求吗?

3.你找到了几种改变艺术字大小的方法?

4.如果发现插入的艺术字的样式不喜欢了,想换一种样式需要怎么办?

如此,学生就会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去找到两个知识的关联点从而进行知识的迁移,又能引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思考,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艺术字”是作为文本插入的,为什么可以用改变图片大小的方法来改变艺术字的大小?通过第三个问题学生还会发散思维,寻找多种改变艺术字大小的方法,有很多学生会发现用改变字体大小的方式也是可以改变艺术字大小的。而且学生会相互比较、讨论谁找到的方法多,谁的操作更方便,这样的问题情境,能有效激起学生的探知欲,满足学生的挑战心理,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学生知识的种子发芽生根,枝繁叶茂。

(二)发散性问题情境

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发散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会跳出思维定式从多方位、多层次思考问题,灵活、变通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发散性问题情境的创建关键在于在教学时有意留有空白,设置悬念,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凭着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知。如在三年级上册《复制與变换》一课中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我给了学生一副绿草茵茵的图画,同时设置一个问题链。

1.你想在这幅图上加些什么?

2.如果要添加的东西比较多,有没有什么快速又方便的方法?

3.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添加的东西不要一模一样?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创作需求,这就是对同一事物不同的发散思维,他们每个人的构图都不同,而且在构图的时候他们会思考,这样学生又产生了第二次发散思维,学生每次的联想和创新都能引发一次新的发散思维,不管最终作品有没有实现,都会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究的过程才是最宝贵的。

(三)试误性问题情境

我们总会发现学生爱犯一些由于粗心、忽略细节、思考问题不全面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教师可以从中选择素材创设情境,创设试误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犯错之前先找错,思考错误原因,提出批驳型问题,提前反思、规避错误。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对错误地认识和警惕,提升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

三、传授质疑方法,促使学生善“疑”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让学生敢问,培养其质疑的兴趣,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指导质疑的方法,引导他们从“这个操作怎么做?”“这张图片怎么修改?”之浅层次的质疑过渡到具有探究性、发散性思维的质疑上来,促使学生善“疑”。

(一)从对比中质疑

对比在信息教学中是认识问题的有效方法。将有可比性的教学内容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分析、比较,从中挖掘疑点,提出质疑,在解决疑问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会更加深入。

四年级的《初识文字处理软件》和《初识演示文稿》都涉及到软件界面的认识。在认识Powerpoint界面时,出示Word界面,让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提出质疑:Powerpoint是否与Word一样,直接在编辑区输入文字?两者之间的功能是否相同?Powerpoint的声音怎么插入……学生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对比,不仅对Word相关知识再次巩固,而且对Powerpoint的界面有了全面的认识。这样的问题串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软件操作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从关键词质疑

抓住操作关键词,引导学生围绕操作的关键词设置问题,掌握操作的步骤,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关键词,提出质疑。如《数据处理》单元,教材设计如下:1.认识数据;2.获取数据;3.整理数据;4.数据计算。根据上述关键词,学生就会展开一系列的质疑:数据是什么?数据由什么组成呢?数据怎么获取和整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去质疑,学会独立探索,思维的方法,学会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彻质疑的“无错原则”,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出现的各种疑惑、问题与错误,将重点放在弄清问题上,让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意识到所有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使求知之火在学生间燃烧。

参考文献:

[1]李琴. 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 江西教育,2020(3):2.

[2]崔雪梅. 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 甘肃教育,2014(23):1.

[3]李军. 研究性课堂,在学生的质疑中动态生成——以“多边形内角和与边的关系”一课教学为例[J].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2(11):2.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艺术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纸的艺术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