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授信审批中的问题及策略探讨

2024-04-29陈斌

中国科技投资 2024年1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问题策略

陈斌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融资渠道不断增加,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业务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良好的信贷质量是确保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和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授信审批到底应遵从技术理性分析还是专业判断已是两难选择,而这也正是银行授信审批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考量。本文首先阐述授信、授信审批和信贷风险等相关概念,接着指出授信审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授信;审批;问题;策略

DOI:10.12433/zgkjtz.20240117

当前,日益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要求商业银行在业务增长和风险防范控制方面面临两大难题。同时,信贷资产的质量也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利润有着重要影响。商业银行授信评审业务属于三查制度的“审查”,主要内容为信贷业务的信息核实、合规要求、信用风险评估、授信用途和风险缓释手段等。在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与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一起成为信用业务风险管理全过程,也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商业银行授信及授信审批概述

(一)授信

授信是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客户需求,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行业文件、政策制度的规定,对客户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财务税收以及信用风险等进行全面的审核和分析,从而对客户进行授信的一种业务。授信并非与信用完全一致,具有许多种不同的经营方式,包括长短期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此外,还涉及债券投资、同业业务等业务。从时间上看,信用额度可以划分为一年以下的短期信用额度和一年以上的中长期信用额度。

(二)授信审批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授信审批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指的是商业银行面对企业的资金需求,对资产负债情况、盈利能力以及企业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按照审批要求和流程,对提出贷款申请的主体展开系统综合审评,最后对提出贷款申请的企业提供一定周期内授信额度的过程。授信金额并不是一家商业银行真正发放给客户的资金总量(一般商业银行的授信批复不对申请人公开,也不意味着对授信申请人授信承诺),它只是对客户所能承受的信用风险所进行的评价的一个最高限额,客户最后提取的资金可能少于信用额度。按照《中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进行严格审查。商业银行贷款应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制度。

(三)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是指在融资贷款类业务出现后带来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当前,在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中,信用风险是最主要的一种。从狭义上看,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贷款主体没有在指定的还款日偿还贷款或没有遵守贷款合同中约定的利率,给银行带来了损失。从广义上看,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主观或客观原因,对银行本身的信用造成了一定影响,导致商业银行从信誉、利润等各方面均遭受损失。商业银行要对各类风险与业务收益之间的均衡进行更深层次的控制,也就是尽量减少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誉风险,保证风险水平、期望收益以及股东风险接受度的统一。强化内部控制,确保信贷业务中存在的多个方面风险都在掌控之中,尽量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让银行所承受的风险都在掌控范围内,进行稳健安全的经营,让信贷业务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授信审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信贷客户情况了解不透彻

在信贷管理中,贷前尽职调查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它不仅是客户选择和信贷决策的基础,也是防范信贷风险和保证信贷资产质量的关键。一些商业银行在借款人申请贷款时,并没有做好贷款前的尽职调查,未能从借款人获得详尽可靠的信息,也未能从工商税务、水电等公用事业机关等外部的信息途径中,对客户和担保人等关键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核实,导致贷款审查审批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评审人员发现信息并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甚至信息前后矛盾,造成贷款评审过程的来回返工,浪费了很多时间和审批资源。

(二)风险偏好不一致

第一,专业产品部门(如交易银行部对贸易产品的认知)与授信部门之间不一致。信贷审批的基本条件都是以国家政策和银行的规章制度为基础,但由于不同部门的出发点不同,在相同的政策面前,专业产品部门、运营部门与授信部会产生不同认知。

第二,核准人与核准人的非一致性。因为每个审批人都拥有独立审批权,所以在审批人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上的差异会导致相同事项的审批业务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营销条线对审批的结果不知所措,不能准确找到与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相匹配的客户群,导致对经营人员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审批人员存在“闭门造车”的情况

专职审批人体制的中心思想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提高贷款审批的专业性和连续性。在这一制度下,对审批人的专业性有了极高的要求。但审批人并不是获取第一手信息,审批人信息来源为客户经理的调查报告以及与客户经理的交流,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审批人过分注重风险控制而忽视业务发展,无法与客户需求、市场趋势紧密相连,难以实现业务的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平衡。

(四)审批流程繁琐

目前,贷款审批工作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效率。随着金融时代的到来,各个商业银行都将面对新的机遇,即怎样保证信贷安全,并迅速获客;如何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贷款全过程中,客户要求的是对贷款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但对于当前大中型的商业银行而言,都存在各级审批程序过长的问题。一些业务从申报到最终批复下达,接近十余个环节,给正在争夺市场的经营前台带来了很大压力,导致错失了客户,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五)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商业银行中,审批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经理对客户的信息描述。客户经理的理解会出现偏差,且目前审计报告的质量也不尽人意。因此,很多银行都已与人行、税务、工商、法院等部门直接对接,期望能与外部系统平台获取客观的信息,从而提高审批人对客户信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会导致信息的维护不够及时、数据更新较迟缓,未能真正反映客户的正确情况,造成审批人不能通过使用信息系统获得更多的资料。

三、商业银行授信审批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贷前调查质量

贷前调查是企业进行信用管理的主要基础,其是否可靠真实,对于企业的贷款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客户经理要切实做好贷前调查的义务。

第一,充分了解客户,了解其资信情况,资信是借款人财务实力的一个指标,在央行的资信数据库里可以查看借款人的债务情况、担保情况、逾期情况等,从而评估资信情况。

第二,了解客户所在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具体情况,例如,行业是否与当前的政府方针和经济规划相抵触,行业的平均收益水平;行业发展趋势、企业与上游、下游客户的关系;客户处于行业中的地位,所生产的产品能否适销对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行业是否产能过剩;企业的利润、纳税情况。

第三,双人尽调,客户经理必须现场访谈财务人员、实地参观工厂生产情况。

(二)统一风险偏好

第一,针对各行业建立一套统一的贷款流程,设定审核标准与规模,着重于国家推动的行业、热点行业以及与发展关系密切的行业等。清晰的审核指南可以尽可能地统一整个银行的风险偏好,也可以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别,一些区域按照自己的业务发展作出调整。同时,通过对审批标准的细化和统一,还可以提高经营前台对客群的定位精度,从而增强客户经理对风险的识别和掌控能力,从而真正把好授信审批的第一道关口。

第二,审批指南要具备可操作性,其标准要十分清晰简洁,例如,在贷款前尽职调查、合规性初审、审批环节等方面,都能给出指导和可操作性。

(三)提高审批人的队伍建设

第一,充实审批人员的配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是前台营销人员的配备较充足,在中后台的风险控制方面,特别是在信用评审人员的配置较缺乏。这是因为授信审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需要较强的风险掌控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必须从长期发展的观点出发,加大对高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构建专家库。

第二,拓宽员工的升迁渠道,尤其是吸引一流的业务主管,确保员工掌握行业动态,跟上政府的方针和市场的变化。

第三,提升审核员的专业水平,开展精准培训。在对审批人进行培训时,应制订有差别的方案,包含但不限于解读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与政策制定机构进行定期的沟通和深入的交流,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同时,针对区域市场、重点行业及客户、疑难复杂业务等,将审批人进行专门的研究,使其真正了解市场、了解客户,并在市场和风险之间做出一种均衡。

(四)精简审批流程

第一,将审批过程从串联变成并行,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都是综合授信额度、品种额度和单笔贷款。可以设置一定数额之内的业务和国家特别扶持的产业,例如,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

第二,实行快捷受理和审批流程,确定优先受理和审批重要事项。

第三,对企业的遵章行为进行“一次操作”,不将行政批准条件作为企业的申请和批准条件。

(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

第一,增加审批自动流程的应用,通过对银行各个平台和资料库中存储的资料进行采集和学习,使其处理一些简单的、规范化的和批量的交易。在某种意义上,智能审批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工费用,具有较高效率,可以更好地分析信息和数据。目前,一些商业银行正在逐渐对大数据抓取应用和智能审批开发,但实际的应用效果有待提升,因此应加强对智能审批的建设,这不但是一种发展的方向,也是一种可以有效解决授信审批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方法。

第二,建立评估项目的数据库。数据是一种可以用于交易、评估、存储的资源,在数字的世界里,所有的交易和评估都可以通过数字来表达,更多的数据代表更多的信息,可以更准确地作出决定。因此,商业银行应建立自身的资料库,与工商、税务、法院建立联系,通过与人民银行、行业协会以及各监管部门等资源机构的数据对接,实现对客户的充分了解,为审批提供帮助。

第三,不断改进“文件库”管理系统,促进各大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使用。

第四,对银行体系平台进行集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流程很多,所需的体系运行平台也很多,需要对各种运行平台进行集成,建立一个高效、多功能的信息收集、信息查询、风险识别的多功能的信息平台,集客户评价、产品定价、风险提示、信贷审批、贷后检查和资产回收等于一体的综合应用该系统,实现审批全流程线上化。某银行智能风控平台系如图1所示。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质量与银行的经营风险密切相关。目前,在金融科技浪潮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复杂的经济特征越来越明显。在寻求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信用审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方法创新也是必然的。因此,商业银行可以着重从做好贷前调查质量、统一风险偏好、提高审批人的队伍建设、精简审批流程、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等方面出发,做好管控工作,切实提高授信审批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君.商业银行授信审批中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质量与市场,2023(06):16-18.

[2]欧阳秀子.对银行授信审批工作的思考[J].时代金融,2022(11):75-77.

[3]喻亚岚.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放款管理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2.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问题策略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