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资源管理中智慧国土建设探讨

2024-04-29肖芬

中国科技投资 2024年1期
关键词:土地资源建设

摘要: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国土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智慧国土是一种基于先进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管理模式,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经济繁荣。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智慧国土建设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挑战,并探寻如何充分发挥智慧国土在优化土地利用、推动城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从而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提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资源;智慧国土;建设

DOI:10.12433/zgkjtz.20240153

土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和基础资源,科学有效地管理土地资源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而智慧国土建设作为一种新兴管理模式,将信息技术与土地管理相结合,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意义。通过智慧国土建设,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土地监管和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因此,深入探讨土地资源管理中智慧国土建设,有助于推动土地管理领域的创新发展,并为实现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智慧国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智慧国土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智能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和科学规划,从而实现土地的最优配置和合理利用。智慧国土帮助决策者更准确地了解土地资源的供需状况、优势和局限性,并提供决策支持和预测模型。同时,结合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的土地开发和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资源利用率。例如,通过智慧城市规划和土地信息系统,精准掌握土地利用状态、增加土地多功能性,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

(二)优化空间规划与布局

智慧国土建设可以优化空间规划与布局,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集成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智能算法,综合考虑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精确的空间规划和布局。例如,智慧城市规划可以通过数据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精准模拟城市发展的影响,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此外,智慧国土还可以通过智能交通管理、流量优化等手段,减少空间拥堵和资源浪费,提高城市服务质量和人们生活品质。

(三)加强土地监管和执法

智慧国土建设可以加强土地监管与执法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监管水平。通过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时获取土地利用情况、土地违法行为等信息,快速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智慧国土还可以建立全面的土地监管平台和信息共享系统,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从而形成监管闭环。通过智能化的土地监管和执法,有效打击非法占地、违规建设等行为,保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四)支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首先,智慧国土建设有助于支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智能化的土地规划和资源管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其次,通过生态环境评估、空气质量监测等手段,及时掌握环境状况,预测环境影响,从而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再次,应用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和清洁能源利用方案,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例如,智慧农业技术帮助优化农业耕作方式,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最后,通过生态修复、湿地保护等措施,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国土建设的挑战与问题

(一)技术层面的挑战

智慧国土建设在技术层面上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和智能分析。然而,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仍存在一定的不成熟性,例如,数据精确度、算法准确性、决策模型的可靠性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其次,有效整合多个领域的技术,例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物联网等,实现跨领域的信息融合和共享,这也对技术协同和整合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智慧国土建设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存储和处理,其中包括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等敏感信息。因此,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在智慧国土中,如何有效防止数据泄露、滥用和未经授权的访问,如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此外,还要在数据共享和开放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数据安全标准和机制,平衡数据利用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

(三)社会接受度和人力资源培养

智慧国土建设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然而,由于对智慧国土的认知和理解度不够,以及可能引发的技术和隐私风险的担忧,社会对智慧国土的接受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提高社会对智慧国土建设的认同和信任,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智慧国土建设还需要大量具备相关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才支撑,但目前在该领域的专业人才仍相对匮乏。因此,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推动智慧国土建设的策略与路径

(一)加强科技创新和前沿技术研发

推动智慧国土建设的策略与路径之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和前沿技术研发,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和前沿技术的研发,为智慧国土建设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推动其实施和发展。

第一,加强对智慧国土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例如,通过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力度,推动相关技术在智慧国土中的应用。同时,积极探索新兴技术在智慧国土建设中的应用潜力,例如,区块链、边缘计算等,不断拓展技术边界,提升智慧国土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第二,促进跨领域科技融合与协同创新。智慧国土的建设需要整合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无人机、传感器网络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并进行有效的数据共享与交互。因此,在科技创新和前沿技术研发过程中,应鼓励不同领域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动跨领域的科技融合。

第三,打造逻辑模型,提升信息化水平。利用智慧国土数据库资源构建基于土地资源管理的逻辑模型,推动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以智慧国土建设的要求为基础,通过应用该模型确定建设目标,使用信息动态捕获技术,实现全方位的监控,为土地资源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提供信息支撑,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各地的具体情况差异较大,因此要逐步推进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智能化转变。在建立土地资源逻辑模型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信息数据资源,还要评估软件、硬件设施、该模型的运行环境等建设情况,从而让土地资源管理更加精细,为后续的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第四,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智慧国土技术和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进行本土化创新。例如,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吸收借鉴国际智慧国土的先进理念和成功案例,通过本土创新进行技术转化和应用推广。

最后,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评价机制,为优秀科研成果提供更好的转化和应用环境。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同时,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为科技创新提供法律保障,激发创新活力。

(二)完善数据共享与开放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的数据共享与开放机制,可以实现不同部门、不同领域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促进智慧国土建设的跨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首先,加强数据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与推广。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数据编码和数据交换标准,提高数据的互操作性和共享性。同时,建立数据质量评估体系,确保共享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例如,对于不同部门的地理信息数据,统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格式,并与国家标准相匹配,以实现多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其次,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集成和共享。搭建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在内的多方参与的统一数据平台,通过数据接口和共享协议,实现数据的安全、高效传输和共享。例如,建立智慧城市综合数据平台,将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等相关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供相关部门进行跨领域的数据共享和分析。

再次,加强数据开放与共享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不同数据资源的权责关系、使用权限和数据开放的范围。同时,重视隐私保护,确保个人隐私信息得到妥善处理和保护。例如,制定有关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和利用的管理规定,明确数据的开放条件和可用范围,推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主动开放数据资源,促进数据共享与应用的广泛开展。

最后,完善跨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协作机制,加强信息的流通和交换,通过推动政府部门间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共享。例如,建立智慧国土建设的协调机制,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并负责数据共享和协同决策的工作,从而推动智慧国土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

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规,为智慧国土建设提供清晰的指导和规范,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推动智慧国土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一,建立智慧国土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指导意见。制定政府层面的规划和指导性文件,明确智慧国土建设的目标、任务、路线图和时间表,引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例如,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明确城市智慧化的整体目标和重点领域,为各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指导。

第二,建立健全智慧国土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制定针对智慧国土建设的经济、财税、金融和用地政策等,提供相应的支撑和优惠措施。例如,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入智慧国土建设,减轻研发成本和运营压力;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智慧国土建设的科技研发和示范项目。

第三,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对智慧国土建设中涉及的数据安全和隐私进行保护的具体措施和需求。例如,制定数据安全管理法律,规范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明确个人隐私保护的责任和限制。

第四,建立智慧国土建设项目审批和监管的制度和机制。建立高效便捷的审批程序,推动智慧国土建设项目的快速落地和实施。同时,加强对智慧国土建设项目的监督和评估,确保项目按照规定的标准和需求进行,确保智慧国土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第五,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各方对智慧国土建设政策和法规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培训班等方式,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普及智慧国土建设的政策和法规需求,增强人们对智慧国土建设的认同和支持。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播

通过培养专业人才和广泛传播相关知识,提升智慧国土建设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促进智慧国土建设的全面发展。

首先,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高校教育、职业培训、专业认证等多种形式。培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智慧国土建设人才,包括数据分析师、智慧城市规划师、信息安全专家等。同时,开展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参与,从而带来新的思路和经验。

其次,加强智慧国土建设相关知识的宣传和传播。通过举办研讨会、论坛、培训班等形式,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普及智慧国土建设的理念、技术和应用案例,增强对智慧国土建设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建立相关知识的在线平台和资源库,提供学习资料和案例分析,便于人们学习和参考。

再次,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智慧国土建设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建立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推动智慧国土建设相关科研项目的开展和成果转化。例如,建立创新实验室,集聚优势资源,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解决方案的探索,从而为智慧国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最后,注重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智慧国土建设相关创新企业的发展。同时,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孵化器等活动,为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潜力的人才提供培训、指导和资源支撑,推动智慧国土建设的创新实践和成果转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国土建设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优化空间布局、加强监管与保护。然而,该领域面临技术挑战、数据安全等问题,为推动智慧国土建设,需要加强创新研发、完善政策法规、促进数据共享、培养人才。展望未来,智慧国土将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提供重要支撑,助力实现资源节约和生态友好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江.基于信息化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探索[J].华北自然资源,2020(02):124-125+128.

[2]陈长秋.“智慧国土”建设下的土地资源管理[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24):58-59.

[3]李伟华.土地资源管理中“智慧国土”建设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1):169-170.

[4]谢静,李淼.大数据时代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研究[J].智能城市与智慧建筑,2021(09):22-23.

[5]黄烩.“智慧国土”建设下的土地资源管理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8):210-211.

[6]李慧.土地资源管理中“智慧国土”建设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6.

[7]何瑞东.中国”智慧国土”工程建设现状与发展[J].科技导报,2018,36(18):10-15.

作者简介:肖芬(1978),女,湖北省洪湖市人,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管理。

猜你喜欢

土地资源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经济问题
探索山东省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试述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内核
浅谈村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