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温通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4-04-29邓智武黄健虹李瑞芳
邓智武 黄健虹 李瑞芳
摘要 目的:探讨活血温通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心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CHF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活血温通方。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心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均显著增高,且治疗后观察组LVEF[(52.43±3.67)%]、SV[(51.16±5.69)mL]高于对照组[(48.62±4.78)%、(47.24±5.77)mL](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等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451.49±184.73)pg/mL],低于对照组[(752.76±231.28)pg/mL](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MLHFQ得分(58.06±4.13)分,低于对照组的(63.27±5.79)分(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温通方治疗CHF临床疗效显著,可能是通過抑制炎性因子从而改善病人心脏功能、结构及临床症状,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活血温通方;心肾阳虚证;炎性因子;心脏功能;生活质量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03.017
基金项目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立项(No.20151253)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 510000),E-mail:ceruti123@163.com
引用信息 邓智武,黄健虹,李瑞芳.活血温通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3):494-497.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住院率及病死率[1]。西医治疗该病多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对症支持疗法,但仍有部分病人无法获益[2]。中医药在CHF防治方面独具特色,而辨明证候是其发挥疗效的关键环节[3]。中医学认为,CHF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其病位在心,但久病及肾,最终导致心肾阳虚[4]。所谓“补虚防助邪,祛邪防伤证”,因此调节心肾虚损是CHF治疗的重要切入点[5-6]。活血温通方由丹参、党参、赤芍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益气温阳之功效。本研究选取CHF心肾阳虚证病人为研究对象,观察活血温通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从调控机体炎症状态分析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7例CHF心肾阳虚证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39~74(58.03±7.48)岁;CHF病程1~7(3.44±1.67)年;原发病:冠心病2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3例,心肌病8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2例,Ⅲ级23例。观察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40~75(57.02±6.89)岁;CHF病程1~7(3.63±1.61)年;原发病:冠心病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心肌病7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2例,Ⅲ级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CHF西医诊断依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7];中医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CHF心肾阳虚证标准。
1.3 病人纳入标准
1)年龄18~75岁;2)NYHA分级:Ⅱ~Ⅲ级;3)符合上述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4)病人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或严重感染;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心包填塞、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缩窄性心包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4)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5)合并恶性肿瘤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包括降糖、降压、降血脂等,连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温通方,组方:丹参30 g,党参10 g,赤芍10 g,桂枝10 g,鸡血藤10 g,川芎9 g。水煎服,每日1次,连续治疗12周。
1.6 观察指标
1.6.1 中医症状积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对心悸胸闷、腰酸少尿、肢冷畏寒、肢体浮肿症状进行评定。4项症状进行评价,按症状严重程度计0~3分。
1.6.2 心功能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行超声心动图采集各项心功能指标,包括每搏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
1.6.3 血清学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集病人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并分离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6.4 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价病人生活质量,总分越低代表生活质量越好;6 min步行试验(6WMT)测量病人6 min步行距离,以评价病人运动能力。
1.6.5 临床疗效
显效: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级,或较治疗前提高>1级;有效: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提高1级;无效:NYHA心功能分级无变化甚至恶化。
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6.0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F、SV、LVEDV、L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两组LVEF、SV均显著增高,LVEDV、LVESV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12周观察组LVEF、SV高于对照组,LVEDV、LVESV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NT-proBNP、IL-6、hs-CRP、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NT-proBNP、IL-6、hs-CRP、TNF-α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12周后观察组NT-proBNP、IL-6、hs-CRP、TNF-α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2.4 两组MLHFQ评分及6MWT距离比较
治疗前,两组MLHFQ评分及6MWT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6MWT显著增高,MLHFQ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12周后观察组6MWT高于对照组,MLHFQ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5。
3 讨 论
CHF归属中医学“心悸”“胸痹”“水肿”等病症范畴,虽病位在心,但其发生发展与五脏密切相关[9]。中医理论认为,心属火、肾属水,所谓“水火既济”,心肾阳气互资,心阳充盛则肾阳得充,推动血脉,营运全身,而肾阳充足,则上济于心,以养心火[10]。CHF发病初期以心气亏虚为主,之后或气虚及阳,或气虚及阴而阴损及阳,心阳式微,无法下归于肾,使得肾阳虚衰,不能温煦下焦,终致主水无能,饮瘀互结;同时,肾阳虚衰上济心阳失司,心阳日益亏损并成恶性循环[11-12]。由此可见,心肾阳虚是CHF的重度阶段,而改善心肾阳气互资的基本治则应贯穿CHF治疗始终[13]。
CHF的治疗目标包括阻止或延缓心功能下降、改善长期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量、降低死亡率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MLHFQ评分、LVEDV、LVES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LVEF、SV、6MWT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活血温通方辅助治疗CHF心肾阳虚证,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活血温通方,本方为自拟方,是在我国岳美中、郭士魁、赵锡武等名老中医专家共同拟定的经验方基础上加减而成,组方以丹参为君药,可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党参、桂枝、鸡血藤共为臣药,可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助阳化气;赤芍为佐药,可凉血活血、消瘀散肿;川芎为使药,可活血行气;诸药合用,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共奏活血祛瘀、益气温阳、温经通脉之功效,与CHF的治则不谋而合,故其治疗CHF的效果显著。
炎症反应是导致CHF发生及快速进展的重要原因,多种炎性因子可导致心肌细胞发生肥大、纤维化、死亡,使得心室重塑,导致心肌顺应性降低、心脏舒缩能力减弱,最终引起心力衰竭。本研究显示,观察组IL-6、TNF-α及hs-CR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IL-6是公认的促炎分子,可直接诱导炎症级联反应,引起心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14]。而作为炎性介质,TNF-α则可通过活化多种促炎分子,从而发挥间接的促炎症作用[15]。hs-CRP是由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可及时反映体内炎症反应程度。CHF病人体内普遍存在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IL-6、TNF-α及hs-CRP等炎性因子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CHF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也可抑制炎症反应,但效果并不显著,活血温通方有助于抑制上述炎性因子表达,减轻CHF病人机体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活血温通方治疗CHF临床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从而改善病人心脏功能、结构及临床症状,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但本研究所纳入病例较少,随访时间较短,仍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 WANG X,HAO G,CHEN L,et al.Heart failure and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in older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the 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2012-2015)[J].J Geriatr Cardiol,2020,17(10):597-603.
[2] 黎炯彤,黄溥玮,许志亮,等.益气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作用机制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10):148-151.
[3] 张卫丽,高晨,李劼,等.慢性心力衰竭不同病因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4):124-126.
[4] 乔思雨,李广浩,丁林委,等.参蛤散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36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20,61(17):1536-1540.
[5] 尚加芬.参芪附仙饮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辨治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20,41(1):38-41.
[6] 郭美珠,曾洁,庞亚飞,等.从五脏相关论治慢性心力衰竭[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4(2):90-93.
[7]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
[8]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7-162.
[9] 江建锋,陈聪伶,白强.康心导引术联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1(3):447-452.
[10] 谭毅,梁君昭,赵中秋.梁君昭教授慢性心力衰竭论证心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20):3496-3498.
[11] 李琳,李欣春,胡志希,等.袁肇凯教授运用温肾强心法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7):860-862.
[12] 张鼎顺,李文昊.姜德友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5):424-426.
[13] 李艳芬,孙兰军,王瑞华,等.孙兰军调肾保心法在心病辨治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2283-2286.
[14] 胡金萍,严世芸,邓鑫,等.温肾活血法对高海拔地区慢性心力衰竭心肌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10):198-201.
[15] 黄琼艳,潘朝锌.电针内关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心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5):1679-1682.
(收稿日期:2022-08-25)
(本文编辑 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