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联合中药熏洗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临床研究
2024-04-29刘丹
刘丹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联合雷火灸在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预防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芦溪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雷火灸联合中药熏洗,比较2组下肢深静脉栓塞情况、凝血功能指标、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股静脉高峰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采用雷火灸联合中药熏蒸辅助干预,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改善产妇凝血功能指标,加快下肢血流速度。
【关键词】 雷火灸;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5-0127-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719.8
目前研究显示[1],静脉血栓是剖宫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以下肢肿胀、疼痛为主。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液流速缓慢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受妊娠期生理性改变的影响,剖宫产术后产妇血液本身就处于高凝状态。剖宫产后机体内源性凝血途径被激活,显著增加了产妇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2]。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后可引起下肢肿胀,若栓子脱落,通过下腔静脉游离进入肺部,可引发肺栓塞,危及产妇生命。有研究发现[3],下肢深静脉血栓还可导致静脉瓣关闭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影响产妇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医师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做了较多研究,常用的方法有间歇性压力泵、弹力袜、注射抗凝剂等。注射抗凝剂可抑制机体内源性凝血突进,发挥抑制微小血栓的作用,而间歇性压力泵能够间歇性给肌肉施加压力,压力通过肌肉组织传递至血管,促进血管收缩及血液流动,进而降低血栓的发生风险。
随着现代中医的不断发展,中医在预防深静脉栓塞方面展现出较大优势。研究显示[4],中药熏洗能够减少分娩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活血作用的中药通过熏洗的热效应进入皮肤,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雷火灸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5],利用植物燃燒产生的热量刺激相关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实现舒经活络的功效,目前雷火灸已在临床多科室广泛应用。本研究中采用雷火灸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栓塞,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芦溪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22~34岁,平均(28.04±3.75)岁;体质量56~76 kg,平均(56.63±5.62)kg;孕周36~40周,平均(37.62±1.05)周;孕次1~3次,平均(1.28±0.24)次。观察组21~35岁,平均(27.79±3.05)岁;体质量59~79 kg,平均(58.97±5.72)kg;孕周36~41周,平均(37.66±1.04)周;孕次1~3次,平均(1.31±0.26)次。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已在芦溪县妇幼保健院成功进行剖宫产手术;术前检查机体凝血功能正常,且经下肢超声检查未发现深静脉血栓。
排除标准:合并腿部畸形者;合并下肢关节强直、下肢神经性疾病者;糖尿病患者或血糖控制不佳者;合并严重外周血管疾病者;合并抗凝药物过敏史者;入组前1个月内出现出血性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在剖宫产术后进行常规干预,具体方法如下。术后为产妇按摩双下肢,同时观察双下肢疼痛、皮温、动脉搏动情况。每日对双下肢的同一部位进行周径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出现异常及时处理。术后2 h开始使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进行干预。嘱产妇取平卧位,将压力泵安放至双下肢,根据肢体的周径调节松紧度进行间歇式充气治疗。充气压力设置为45 mmHg(1 mmHg=0.133 kPa),充气到最大压力后保持10 s,间歇5 min后再次充气,90 min/次。上午及下午各1次,期间产妇如有不适则及时停止治疗并由医师调节参数。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雷火灸联合中药熏洗干预,具体方法如下。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治疗期间,取双侧足三里、商丘和涌泉穴行雷火灸。灸条由芦溪县妇幼保健院中医科统一配置,组方包括艾绒30 g、干姜12 g、羌活15 g、乳香10 g、木香10 g、全蝎10 g、红花20 g。操作时持雷火灸艾条的一端,点燃另一端,按照先阳后阴、先上后下的顺序施灸。施灸时艾柱与皮肤距离3 cm,待产妇感觉局部温热且皮肤潮红后再改施温和灸,以产妇感觉局部透热为宜。完成雷火灸后对产妇进行中药熏洗。芦溪县妇幼保健院中医科统一配置方剂,组方包括黄芪15 g、红花15 g、当归12 g、桃红12 g、川芎12 g、地龙9 g、赤芍6 g。浸泡煎煮后将药液置于熏蒸盒,设置熏蒸温度40 ℃,预热25 min后熏蒸,30 min/次,1次/d。熏蒸过程中若产妇出现头晕、心悸、头痛、气短的情况,及时停止熏蒸。2组均连续干预7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情况、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和股静脉血液流速。(1)比较2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情况。由医护人员在治疗期间定时对产妇进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每日定时测量双下肢同一部位周径、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当出现一侧周径明显大于另一侧、一侧温度明显低于另一侧、一侧疼痛感明显强于另一侧的情况时,立即进行双下肢超声检查,根据超声图像判断产妇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6]。若管腔内出现明显实性低回声,静脉明显增粗,静脉造影可见静脉充盈缺损,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下肢或节段出现深静脉阻塞,可判定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记录2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2)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后抽取产妇外周静脉血10 mL,测量PT、APTT、TT。(3)采用超声测量2组干预前后的股静脉血液流速。包括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股静脉高峰血流速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的APTT、PT、TT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干预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的股静脉高峰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剖宫产是妇产科常见术式之一,该术式能够明显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痛苦。随着孕妇孕产年龄逐年增加,我国孕妇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术中需切开腹部及子宫,具有一定创伤,术后伤口愈合需较长时间卧床休息。产妇产后虚弱,下肢活动减少,全身血流速度变慢,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增加。在孕期女性的血容量会相对增大,血液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在剖宫产过程中使用麻醉药物可进一步扩张血管,影响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导致血流减慢,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临床经验表明,剖宫产产妇在娩出胎儿后需使用较大量的止血药物预防产后出血,血液中的局部凝血酶数量增加,导致产妇血栓风险增大。相关研究显示[7],产妇在妊娠晚期及产褥期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等表达水平增加,机体的纤溶活性降低,加上剖宫产术中的多种损伤,导致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增大。症状较轻者可引起下肢皮炎、下肢水肿和深静脉曲张,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
目前关于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较多,其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药物预防及物理预防。药物预防以抗凝药物为主,但由于剖宫产术后产妇机体情况特殊,抗凝药物的不当使用可引起产后出血,具有一定危害性。物理预防是目前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预防方法,对下肢血管进行间歇性施压,使血管出现被动收缩,促进血液回流至下腔静脉,提高血液流动速度,进而减小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随着现代中医的不断发展,中医辅助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中医外治手法如针灸、艾灸等,可较好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可操作性强,产妇接受度高。陈红等[8]研究显示,采用中药外敷干预肺癌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后,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栓弹力图的K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周艳琼等[9]采用雷火灸干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雍熙等[10]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比格犬模型采用透皮活血中药垫枕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栓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上述研究证实了中医在下肢静脉血栓诊疗中的积极作用。本研究采用雷火灸联合中药熏洗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的APTT、PT、T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认为,雷火灸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刺激局部穴位,多种中草药的燃烧可发挥药理作用,结合燃烧产生的热量增强药效。本研究中选择的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具有提高免疫力、扶正祛邪、通经活络和补中益气的功效;商丘穴属足太阴脾经,具有理气和胃、通经活络的功效;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具有疏风化湿、解痉止痛、散热生气的功效。本研究中的雷火灸融合了多种中药,红花活血化瘀,艾绒散寒止痛,全蝎通络止痉,木香行气止痛,干姜祛寒通脉,乳香消肿生肌,羌活祛风利节,通过燃烧激发经气,促使局部皮肤肌理开放,药物透进穴位发挥改善血液循环、活血开窍的作用。
本研究同时结合了中药熏蒸,组方中的黄芪补气固表,红花活血化瘀,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诸药合用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结合熏蒸过程中的热量扩张局部血管及毛孔,中药透过皮肤进入局部组织,发挥促进血液循环、消退水肿、促进代谢等多种功效,加快下肢血流速度,进而减小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股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及高峰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雷火灸联合中药熏蒸能加快下肢血流速度。分析认为,艾柱在燃烧过程中可产生一种特殊的短波长红外电磁波[11],与目前常见的红外线治疗仪相比,短波长红外电磁波具有更强的穿透力,能够迅速渗透病灶部位,使局部升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12],红花中的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A,它具有明显的清除氧自由基、抑制局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还能够保护血管组织,减小因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的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风险。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后采用雷火灸联合中药熏蒸辅助干预,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改善产妇凝血功能指标,同时加快下肢血流速度,值得臨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YAGO T,LIU Z,AHAMED J,et al.Cooperative PSGL-1 and CXCR2 signaling in neutrophils promotes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mice[J].Blood,2018,132(13):1426-1437.
[2] RAISCHER H B,MASSALHA M,ISKANDAR R,et al.Knotless barbed versus conventional suture for closure of the uterine incision at cesarean deliver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22,29(7):832-839.
[3] VERSTRAETE G,LAMBERT C,HAMMER F,et al.Low rate of subclinical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haemophilia undergoing major orthopaedic surgery in the absence of pharmacological thromboprophylaxis[J].Haemophilia,2020,26(6):1064-1071.
[4] 邹永祯,罗旭雯.气压治疗联合中药熏蒸预防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9,31(11):4-5.
[5] 徐道明,朱璐,刘永康,等.雷火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患者自發性脑活动影响的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27(9):1298-1302.
[6] 上海市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防治联盟.下肢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超声检查实践:上海专家建议[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21,30(12):1013-1017.
[7] ISAEVSKA E,POPOVIC M,PIZZI C,et al.Maternal antibiotic use and vaginal infections in the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and the risk of obesity in preschool children[J].Pediatr Obes,2020,15(8):e12632.
[8] 陈红,王维,李配富,等.红藤联合脉通散外敷对肺癌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弹力图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5):156-159.
[9] 周艳琼,徐德梅,蔡燕琼,等.雷火灸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蛇志,2018,30(4):606-608.
[10] 雍熙,康藤耀,陈开,等.透皮活血中药垫枕枕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犬模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8):959-963.
[11] 张喜,陈燕萍,宋军,等.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艾柱燃烧温度特性研究[J].陕西中医,2019,40(1):109-112.
[12] GUO H,ZHU L,TANG P,et al.Carthamin yellow improves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attenuating inflammation and ferroptosis in rats[J].Int J Mol Med,2021,47(4):52.
(编辑:肖宇琦)
作者简介:刘 丹,女,本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