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到意义:多模态阅读的教学关注
2024-04-26江苏省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东郊小镇小学 朱 露
在互联网时代,阅读已经不仅仅是指单一的文字阅读,影像、图片等多媒体资源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内容,将阅读升级为具有交互性的多符号模态阅读。新课标指出,语篇类型可分为口语与书面语等形式,还可分为文字、声频、视频、数码等模态。语言表达不仅能通过文字来传递信息,还能通过很多其他方式来传递。比如,通过图形、表格、动画、符号等,这或许可以对英语教学起到辅助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将多模态阅读的理论引入英语教学,通过多模态灵活的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降低英语学习难度。
因此,笔者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7Protect the Earth的教学为例,尝试将日常教学备课进行多模态化修改,舍弃传统的以单一的文字展示为主的课堂教学,将语言与符号、图像、视频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将书面描述扩充为具体情境,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情景,通过多模态手段构建各种场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身临其境般的感受。
一、多模态识别,感知符号表征意义
传统的教学偏向于使用文字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对非文字模态阅读的理解能力变弱,加大了多模态阅读广泛实施的难度。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多模态阅读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多模态阅读中常用的符号系统,让学生感知符号的表征意义。符号系统包含的内容很丰富,除了我们熟知的语言文字外,还有伴随语言符号和身体语言符号,以及由图片、声频、视频等构成的非身体语言符号。教师只有敏锐地识别不同模态的作用,灵活地结合多模态的素材,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语篇,掌握课堂的教学目标。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作文体裁,说明文的语言文字偏严肃、理性,与以往课文中的对话式的内容不同。学生不仅要适应新的文章题材,还要学习课文中新出现的单词句型,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单纯地依靠文字展示来教学,学生的学习进度将极其缓慢,对“保护地球”这个主题的理解也会比较困难。为此,笔者在备课过程中发掘课文中的多模态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了适量的图片和图表来对文字进行补充展示,用视频来讲解背景知识、展示真实场景,辅助学生理解课文,降低学生阅读语篇的难度,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产生联想。
二、多模态运用,链接经验理解意义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通过重复的抄写练习让学生掌握新的单词和句型。大量枯燥的练习占用学生较多的课余时间,导致学生不愿意空出时间来进行额外的英语阅读,从而无法养成主动阅读英语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动力,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形成良性的英语学习习惯,还可以减轻自身的教学负担。多模态阅读的运用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独特的排版和色彩替换了枯燥的文字板书,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课本中的内容,快速掌握新知识,让学生有更多的空余时间用来阅读英语。
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多种多模态元素,改变了教学方式,选取和课文相关度较高的视频、图片、图表等内容辅助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视频短片,激发情感
图片和视频往往可以使人生动直观地了解某些信息。因此,在传统的文字课件中合理地加入图片和视频资料,可以更生动地展现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
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两个视频,一组视频展示了历史中的地球,自然资源丰富,大地生机盎然,江河湖泊点缀其间,各类动物在地球上生息繁衍,一切欣欣向荣;另一个视频则展示了如今地球生态遭到破坏的情况,水资源遭到污染,资源被过度开采,多种动物濒临灭绝。学生通过两个视频深刻地感受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产生了保护地球的强烈情感。
(二)文本排版,洞察主旨
版面设计是平面设计的一种,将整体布局进行规划布置,使页面的内容清晰明了,而且版面设计集合了多种表现方式,是一个很好的多模态载体。经过版面设计的教学课件,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知道教学课件所表达的重点,了解教学节奏,把握语篇的结构和重点。
教师在课件中加入了一张学生曾经在活动中有过使用体验的手抄报,将课文中的情景置于报纸中,利用新闻类文本的特征,通过醒目的大标题展示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罗列的小标题梳理课文的重点,然后用分段式的文本将对应的课本内容进行填充展示。由于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关于手抄报的经验,在阅读课件上的课文手抄报时,他们可以快速地进入对课文的学习,把握课文的重点,找出课文中所描述的多种保护地球的方法。
(三)数字图表,对比理解
图表作为一种常见的可视化工具,因其清晰、直观的特点,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文字模态。图表可以将大量的数据进行归纳,并进行图形化展示,使数据信息一目了然,提高阅读效率。
课文中用“In many places,there is not much water.”来描述地球水资源匮乏的情况,学生读起来较为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中国缺水地区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文中所提及的“many places”指的大概是哪些区域,然后与这些地区的可饮用水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地区淡水资源的匮乏。在图片和图表的直观展示下,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深意。
(四)观点碰撞,真实语用
伴随语言又称体态语或体势语,它的媒体形式包括音调、声音的频率、语气等,对语言意义的传递起重要的辅助作用。英语课堂要特别关注这些伴随语言的特征,通过对音量、声频、语气、语调的运用,形成真实的沟通场景,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助力。
本课教学中涉及塑料使用多少为宜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充分、更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塑料使用的利弊”这个主题,展开了一场辩论赛。正反两方的学生代表轮流发言,在代表发言时,学生可以直接地观察到发言者的语速、动作和表情等信息,辅助其他同学理解发言中所表达的观点。教师利用辩论这种形式,可以促进学生贴近真实情景,培养表达能力,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观点。
三、多模态课程,融入生活深化意义
英语学习不能仅限于教会学生读写英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英语阅读就不应该再是简单的文字阅读,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对其背后文化的探索。所以,笔者对阅读教学进行了延伸,以“保护地球”为主题,结合绘本和网络资源,形成了多模态的拓展阅读。
(一)拓展主题绘本,进行课外阅读
绘本相比于普通的故事书,制作更加精美,图片更生动,更受学生欢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作用很大。贴合故事情境的插图可以补充绘本故事的场景信息,使学生不需要完全看懂文字内容,也能结合插画对故事的发展做出猜测,帮助学生更快地学习语篇。当然,绘本阅读教学不能只流于表面,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绘本分发给学生自由阅读,并不能最大化地利用绘本,而且容易让学生养成只看插图,不看文字的不良习惯,这并不是绘本教学的初衷。教师应该在学生接触绘本初期,引导学生科学地使用绘本。
在阅读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拓展阅读和课文有着相同主题的绘本Our Earth Helping Out和The Forest,并引导学生分三个步骤进行绘本阅读:第一步,观察符号等非文字模态,先自由观察绘本的封面和图片,对绘本讲述的故事进行猜测;第二步,通读语篇了解故事,根据自己的能力快速地阅读整个语篇,对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采取跳过的方式,对故事进行整体浏览;第三步,运用模态辅助阅读,并互相分享心得。学生结合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模态进行课文讲解的经验,尝试将这种经验运用到绘本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分享阅读所得,增加模态阅读的经验积累,还可以通过撰写读后感和好书推荐等来展示自己的收获。
(二)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动手能力
在接触了多模态阅读并进行了诸多的实践后,学生有了大量的多模态信息输入,积累了很多的高质量构思经验,为表达自己的收获、进行输出做了铺垫。在社交网络平台成熟的今天,学生可以接触到如微信、QQ 和微博等社交平台,这些平台中丰富的图文、声频元素很适合学生进行多模态输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这些社交平台上进行多模态写作,将自己的收获转化为自己的输出。
下课后,教师鼓励学生上网了解保护地球的方法、措施,将自己在了解过程中收集到的图表和视频等保存下来,整理成多模态的小短文,或者尝试撰写一篇“保护地球”的倡议书,将这些内容发送到朋友圈或微博进行展示。
发掘多模态阅读教学的潜力,利用多模态理论帮助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可以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有趣,可以让教学手段变得灵活,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到多模态的表达方式,让他们更好地迎接多元化的挑战。教师应该更多地去培养学生进行多模态阅读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多模态阅读的情境,提高学生多模态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