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脏相音的音乐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
2024-04-25吕秀芸朱红波范旭莉陈秋婉杨和亮
吕秀芸,朱红波,范旭莉,陈秋婉,杨和亮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市中医医院,浙江金华 321017
运动性失语也称表达性失语,是一种以语言表达障碍为主,可表现为思维能力与自主理解能力正常,但语言表达呈非流利型、电报式或伴不同程度的命名、复述、理解、阅读、书写等的功能障碍[1-2]。脑卒中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与高复发率的特点[3]。数据显示,脑卒中后发生失语的概率为18%~68%,其中运动性失语占脑卒中后失语的67%,不仅给患者日常生活活动造成负面影响,也增加了相关并发症及病死风险[4-6]。现临床多采用言语康复训练作为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主要干预方式,虽可改善患者语言功能,但疗程较长,短时间内难见确切疗效,故部分患者易失去训练信心,从而影响训练效果。中医将本病归为“舌强”“音喑”“喑痱”等范畴,认为脑卒中后失语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而五脏与5种情志相连,以五音应五脏进行辨证施乐,利用五类调式对人体气机运行的影响,可达到治疗病症的作用[7-8]。本研究采用辨证后基于五脏相音的音乐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个性化干预,改善言语功能,同时结合言语康复训练强化临床疗效,发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双重优势。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住院脑卒中恢复期运动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脑卒中诊断符合《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19)》[9]中标准,运动性失语诊断符合《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10]中标准;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程2周~6个月;年龄25~75岁;同意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肺、肾功能障碍;合并消化道出血等其他脏器疾病;有精神疾病、听力障碍者。剔除标准: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或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不能坚持而中途退出;未能执行治疗方案。本研究共纳入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言语康复训练。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常规护理内容包括生活起居、饮食指导、用药护理、情志调理、健康教育等。给予言语康复训练,包括反射、呼吸、唇、颌、舌、软腭、喉、言语8个项目,2次/d,30 min/次,10次/周,干预6周。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五脏相音的音乐疗法,由科室中医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参考《中医内科学》[11]辨证分型后选择相应的音乐。肝气郁结型:症见易怒烦躁,失眠多梦,情绪易激动,抑郁,胸胁痛,舌苔薄白,脉弦。选角调式,曲目:《玄天暖风》《碧叶烟云》《江南丝竹空》《江南好》等。肝郁脾虚型:症见善太息,情志抑郁、情绪低落或易怒急躁,食少、纳差、便溏,乏力,舌苔白,脉弦或缓。选宫调式,曲目:《黄庭骄阳》《玉液还丹》《十面埋伏》《阳春白雪》等。肝肾亏虚型:症见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健忘,胁痛,低热或烦热不适,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选羽调式,曲目:《伏阳朗照》《冰雪美人》《梅花三弄》《二泉映月》等。心虚胆怯型:症见情绪低落,胆怯,心虚、乏力,抑郁,治疗主动性不高,舌淡,苔白,脉弱或弦。选徵调式,曲目:《荷花映日》《雨后彩虹》《春风得意》《百鸟朝凤》等。患者白天治疗时选择安静环境,护士协助其采用舒适体位,根据患者分型选择音乐,在言语康复训练前5 min播放,音量50~60 dB或根据患者需求而定。在播放音乐时,让患者集中注意力,放松心身,进行深呼吸,引导其想象生活与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夜间睡前聆听相应音调音乐30 min,听音乐时全心身投入,从音乐中寻求感受。每天2次,10次/周,干预6周。在播放音乐时关注患者反应,主动询问其主观感受,观察情绪状态;音量应从小到大,以患者舒适为宜;在患者聆听音乐过程中适当言语引导暗示,对美好经历展开回忆,对训练时好的状态给予肯定;做好保暖防寒措施,避免外感寒邪等。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干预前(入院后第1天)、干预后(6周疗程结束后)均由固定的康复师进行评价。
1.3.1疗效
参考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2-13]拟定,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交谈中言语流利,观察到有一定的理解障碍;有效:在帮助下能够就熟悉话题进行交谈,交谈中有不连续的言语表达;无效:言语障碍前后无变化。疗效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3.2构音障碍
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评价构音障碍。该量表包括言语、舌、喉、软腭、颌、唇、呼吸、反射8个维度28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a、b、c、d、e 5个等级,a表示正常,e表示严重异常,以的a项数为指标,仅统计28个条目中a的项数(每项1分),满分28分,将构音障碍分为正常(27~28分)、轻度(18~26分)、中度(14~17分)、重度(7~13分)与极重度(0~6分)[14]。
1.3.3失语程度
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诊断量表(Boston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评价失语程度。0级:无有意义的言语或听觉理解能力;5级:有极少的可分辨得出的言语障碍,患者主观上可能感到有点困难,但听者不一定能明显察觉到。0~1级为重度失语,2~3级为中度失语,4~5级为轻度失语[15]。
1.3.4生活质量
采用中文版脑卒中后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生理、交流、社会心理3个维度,共3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39~195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量表内容效度为0.92,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16]。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构音障碍比较
干预前两组构音障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构音障碍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构音障碍评分比较
2.3 两组失语程度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失语程度均有所减轻,且观察组失语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后失语程度比较例(%)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5,P=0.687),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及总分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3.1 基于五脏相音的音乐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运动性失语的作用机制
五脏相音是中医五行学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素问》中有言“五脏相音,可以意识”,指出“肝……在音为角,心……在音为徵,脾……在音为宫,肺……在音为商,肾……在音为羽”,将五脏、五音相应联系于一起。依据五行学说“五脏相音”与“共振说”[17],本研究对脑卒中恢复期运动性失语患者临床表现行辨证分型后选择相应的音乐:肝气郁结型——选角调式,为春音,调条畅平和,助人入眠,可促进机体气机宣发与舒展;肝郁脾虚型——选宫调式,为长夏音,调悠扬谐和,可促进周身气机稳定,调节脾胃功能;肝肾亏虚型——选羽调式,为冬音,调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主要调节循环系统,对神经与精神系统疾病也有调节作用;心虚胆怯型——选徵调式,调欢快轻松活泼,如火升腾,可养阳助心、温通心阳、调和阴阳等。在《医宗必读》中有言“脾脉络胃夹咽,……心之别脉系舌本。心脾受风,故舌强不语。亦有因肾脉不上循喉咙挟舌本者”,由此分析,声音言语的生理、病理改变与脏腑关系密切。
3.2 基于五脏相音的音乐疗法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恢复期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构音障碍和失语程度
中医学认为,本病以脑为主要病变部位,并累及肝、肾、心等脏腑,在《万病回春》中有言:“其半身不遂,口眼口呙斜,语言謇涩,……,此皆中脏也”[18]。病机主要为“风、火、痰、瘀”等导致神失所主,舌窍失灵,发为失语。虽然在现代医学中已明确认为言语是大脑语言中枢形成,但在中医学理论中则认为言语的形成是基于五脏协调,并在脏腑、经络、器官等共同协助下才能完成[1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失语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基于五脏相音的音乐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构音障碍与失语程度。分析原因:一方面在于基于五脏相音的音乐疗法辨证施乐,可发挥“治病求本”作用,音声相应则无病;另一方面与结合言语康复训练强化疗效关系密切,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双重优势,具有疗效的叠加性。朱晓菊等[20]研究发现,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王海燕等[21]研究发现,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采用音乐疗法联合语言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特别是言语流畅度、复述及命名能力。在临床应用音乐疗法时,多是让患者聆听,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语言相关听觉刺激,有助于激活其他语言皮层;音乐刺激能够提高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活性物质释放,而这些活性物质又可通过刺激支配脑血管的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来调节脑血流量,从而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有助于损伤神经的功能恢复[22]。
3.3 基于五脏相音的音乐疗法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恢复期运动性失语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基于五脏相音的音乐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五脏相音的音乐疗法是以中医脏腑理论与相关乐理为基础,将“五脏、五音、五志、阴阳”融会贯通的一种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技术,即在开展言语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通过聆听与辨证分型相应的调式,达到调理脏腑、调畅情志、平衡阴阳等目的。本研究采用辨证后基于五脏相音的音乐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个性化干预,发现可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患者言语功能得以改善,逐渐满足其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言语交流需求,生活质量得以提升。此外,音乐疗法本身能够帮助患者减轻对治疗的抵触情绪,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提升患者依从性,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