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及提升核心素养研究
2024-04-25李建峰
李建峰
摘 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五育融合”成为中国教育的关键理念之一。高中语文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五育融合”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教学。本论文旨在探讨在“五育融合”的框架下,如何实施高中语文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结合实例和理论分析,本文提供了一些建议,包括多元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强化德育、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等。通过这些方法,高中语文教育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关键词:“五育融合”;高中语文教育;核心素养;多元化教学;
综合素养;德育;创新思维
“五育融合”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高中语文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应当充分融入这一理念,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践中,如何实施有效的高中语文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五育融合”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1]。首先,我们将讨论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应用,然后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我们将强调德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最后探讨如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一、多元化教学策略
“五育融合”理念要求高中语文教育不仅关注知识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多元化教学策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本章将详细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发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思考,还可以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和社交技能。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组建文学讨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一部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活着》《1984》等。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在小组内讨论文本的主题、角色、情节等要素,并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释。例如:在讨论《红楼梦》时,学生可以深入探讨其中的爱情、人性、社会制度等主题,不仅学会了合作与协商,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注重实践和应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多个领域发展综合素养[2]。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设计文学创作项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创作与文学作品相关的故事、诗歌或戏剧。例如:在研究《哈姆雷特》时,学生可以选择创作一个角色的独白,重新诠释角色内心的情感和挣扎。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不仅提高了文学理解能力,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活动是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文学社团、文学赛事、文学研究等课外活动,拓展他们的美育和智育领域。学校可以设立文学社团,邀请对文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参加。在文学社团中,学生可以一起阅读文学作品、举办文学讲座、组织文学作品朗诵会等。例如:在社团的文学讲座中,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文学时期的作品,如唐诗、宋词、元曲等,深入研究并向其他社团成员分享该时期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从而扩展了学生的文学知识,培养了美育和智育素养。
(四)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来设计教学的策略。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不同水平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研究和创作。例如: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骆驼祥子》《百年孤独》等,进行深度分析和讨论。而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更适合他们水平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短篇小说等,从中提炼出基本的文学鉴赏技巧,实现个性化的文学学习。
(五)跨学科教育
“五育融合”强调不同领域的综合发展,跨学科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3]。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入中国古代历史元素,与文学作品相结合。例如:在研究《红楼梦》时,可以同时学习清代社会制度、封建文化等历史背景。学生可以通过小说中的描述和对比历史事实,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和社会背景。这种跨学科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实现了跨学科教育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堆文字和故事,它们是一扇通向多个领域的窗户,提供了丰富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章将探讨如何通过文学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文学与智育的互补、文学与美育的结合、文学与体育的互动以及文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入,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
(一)文学与道德教育的融合
文学作品常常承载着深刻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例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勇气、忠诚、家庭责任等道德主题贯穿全书。通过深入分析小说中的角色和情节,学生可以思考这些道德价值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组织讨论和写作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道德观念的理解和体验,从而培养高尚的品德。
以《紅高粱家族》为例,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兰香在家族纷争和战乱中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她的勇气和忠诚感染了读者,激发了对家庭责任和忠诚的思考。通过与兰香的情感共鸣,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忠诚和责任感的重要性,将这些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品格。
(二)文学与智育的互补
文学作品往往包含复杂的情节、多维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文化背景,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智力和思维能力的机会。通过深入分析文学作品,学生可以锻炼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以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为例,这部作品涉及心理冲突、权谋斗争等复杂议题,要理解其中的复杂性,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通过讨论和写作,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戏剧的内涵,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分析《哈姆雷特》时,学生可以深入探讨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心理变化和决策过程,理解他的矛盾和困境。这有助于学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文学鉴賞水平。
(三)文学与美育的结合
文学作品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描述和修辞手法,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以杜牧的诗《秋夕》为例,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比喻,展现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学生在阅读和分析这首诗时,不仅能够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还能够欣赏到诗人的艺术表达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通过分析《秋夕》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诗人的表达方式,从而提升了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此外,学生还可以尝试自己创作诗歌或散文,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美的感知转化为创作能力。
(四)文学与体育的互动
尽管文学和体育看似不相关,但它们可以相互促进。通过研究体育题材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体育运动员的毅力、团队合作和精神力量。一部由奥委会曾经的核心人物麦克尔·佩恩撰写的《奥林匹克大逆转》,书中详细描述了国际奥委会在边缘政治和商业社会的压力下,以自己的方式,艰难而坚定地捍卫了奥林匹克的尊严和品格,恪守了奥林匹克追求和平、讴歌人性的理想。
通过分析奥运会历史事件的始末,可以增加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激发对奥运赛事和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通过传奇故事引出奥林匹克精神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奥林匹克“更快、更强、更高”以及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精神内涵。
(五)文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入
一些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劳动和生活的现实,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职业和劳动的价值。《犀牛》是一部“有温度、有力度、有厚度”的作品,是周瑟瑟从湖南到北京到深圳,在劳动中获得心灵慰籍的作品,创作时间跨度32年,是时间沉淀在情感深处的抒情诗篇,“是当代中国复杂经验的完美诗化,是诗与人、诗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绝妙表达”。学生可以认识到劳动对社会的贡献,培养了尊重和理解不同职业的态度,同时也增强了劳动教育的意识。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周瑟瑟提出“走向户外的写作”的方法论,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开展“诗人田野调查”的诗歌写作实践。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这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劳动的辛苦和价值,培养尊重不同职业的态度。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社会中不同职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三、强化德育
(一)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德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通过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行为和冲突,学生可以深刻理解道德问题,并进行道德思考。例如:通过研究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学生可以讨论和探究忠诚、家庭责任、正义等道德主题,从中汲取道德启示,培养高尚的品德和价值观。
(二)文学作品中的伦理挑战
一些文学作品涉及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这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伦理问题的机会。通过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伦理冲突,学生可以探讨权衡利弊、道德选择和伦理决策。例如:在研究若泽·萨拉马戈的小说《无辜者》时,学生可以深入探讨人性、罪与罚、良知等伦理议题,培养道德决策和伦理判断能力。
(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常常涉及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的描写。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学生可以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培养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例如:在研究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时,学生可以深入分析主人公奥利弗·特维斯的善良和坚韧,同时也思考其他角色的缺点和转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道德洞察力。
(四)文学与公民责任
文学作品往往涵盖了社会和政治议题,这可以激发学生对公民责任的思考。通过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政治反思,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在研究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时,学生可以讨论政府权力、思想控制和个人自由等议题,从中汲取公民责任的启示,培养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的意识。
(五)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冲突解决
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冲突常常需要人物进行决策和解决。通过研究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冲突解决过程,学生可以学习如何面对道德抉择和解决道德困境。例如:在研究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时,学生可以分析主人公麦克白的道德堕落和内疚,思考他的道德选择和最终的命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决策和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
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一)文学作品与创新思维
文学作品常常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通过深入研究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例如:通过探讨奇幻文学作品如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学生可以启发对未来科技、宇宙探索等领域的创新思考。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未知挑战时更具创造性。
(二)文学作品中的多重解读
文学作品常常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这促使学生思考问题的多样性和多维性。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多重层次和主题,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例如:在研究阿尔贝·加缪的小说《局外人》时,学生可以探讨不同的解读观点,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角度思考主人公的行为和决策,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文学作品与创作实践
文学作品不仅可以被阅读和分析,还可以作为创作的灵感和素材。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故事、诗歌或戏剧,从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选择阅读与他们兴趣相关的文学作品,然后尝试创作与这些作品相关的新故事或角色,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技巧和创新意识。
(四)文学作品中的复杂情感
文学作品常常涵盖丰富的情感和情感表达,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描写,学生可以培养情感智力和情感识别能力。例如:研究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路不可选》,学生可以探讨诗中的情感复杂性和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和表达技巧。
(五)文学与跨学科思维
文学作品常常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主题,这促使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和综合思维。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跨学科元素,学生可以培养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整合起来的能力。例如:研究帕特里克·萨斯金德的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学生可以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元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是通过深入研究文学作品、多重解读、创作实践、情感表达、跨学科思维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思维和创新发展的机会。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学生将在创新思维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其成为具有创造性和创新精神的个体。
结束语
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强化德育,促进学生创新思维。通过这些方法,高中语文教育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这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探索适合“五育融合”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高中语文教育的发展将为培养具有全面素养的新一代中国公民做出重要贡献。
參考文献
[1]朱福莲.“五育融合”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高考,2023(23):75-77.
[2]何玮玮.高中语文单元中人文主题与五育融合教学活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2):157-160.
[3]刘静宜.“五育融合”理念下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以高中语文“劳动之光”项目教学设计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1):155-158.
本文系漳平市2022年度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学校专项课题“‘五育融合背景下高中教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及提升核心素养研究”(立项编号:ZPzx2022-05)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