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三段式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2024-04-24浙江省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合作社323600翦晓红
浙江省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合作社(323600) 翦晓红
浙江省云和县山区水产养殖研究所(3232600) 卜伟绍
浙江省云和县紧水滩镇经济生态办公室(323600) 张东平
根据中华鳖生物学习性,将中华鳖稚鳖在温室培育到200 克以上,然后投放到野外池塘中常温养到400 克以上的大规格鳖种,再将大规格鳖种投放到稻田中养成600 克以上的高品质商品鳖的养殖模式,将连续三年以上的养殖过程称为中华鳖三段式养殖。相比于传统的单一温室养殖或“温室+池塘”两段法养殖,既能实现苗种阶段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提高苗种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在第三阶段的稻鳖共生中通过降低养殖密度、改善生态环境、投喂多种饵料等技术措施实现生态化养殖,满足市民对高品质中华鳖的需求。现将养殖技术要点和操作流程介绍如下。
1.温室养殖阶段
(1)温室建造 温室建造要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并通过县级自然资源局和农业农村局的审批,根据“环保、经济、实用”的原则。大棚宜采用钢架结构,室内气温能保持在32℃~34℃,水温稳定在30℃~32℃。温室鳖池宜采用帆布池,鳖池为正方形或长方形,面积50~200 平方米,池深1.2~1.5 米。池底漏斗形,坡降4%。每池设独立的进排水管,上进水,池底中间设1~2个排污口。排污口连接排污管到污水渠。将长0.8 米、宽1 米、网孔单边长5~10 毫米的聚乙烯网片对角折成锥形,按每平方米10个均匀吊挂水中,锥顶在水面上25 厘米、椎体在水下45~50厘米。食台可用石棉瓦、石板、塑料板或80目尼龙筛绢等材料制作,固定在池边水面下5~10 厘米,食台面积按池面积的6%~7%设置。温室外安装鼓风机,动力标准宜为0.6 千瓦/100 平方米。供气管由主管道、分管道连接到每池充气设施。充气设施可采用孔径1 毫米以下钻孔的PPR管或30~40目的纳米管气盘或气石。钻孔的PPR 管在池内铺设2~3 道,孔间隔15~20 厘米;每15~20 平方米设置直径50~60 厘米气盘1个;每1.5~2平方米设置气石1 个;充气设施应避开食台、排污口。可采用天然气、水源热泵、空气能或电力等方式加热,温室及池内设热交换器,稳定控制室温和池水。在温室一侧或中间位置按养殖水体的6%~7%设置蓄水池,用于预热养殖用水。用供水管从蓄水池串接到各养殖池上端,并设独立阀门控制。配置水质在线监测、自动投喂、自动监控等数字化管理设备。
(2)稚鳖养殖 放养前15天,每平方米用7~10 千克生石灰对鳖池进行带水消毒;用氯制剂喷雾或紫外线灯照射对室内消毒,然后通风1~2 天。稚鳖入池前,应对鳖池及温室进行消毒。放养前10天,待用鳖池清洗后开始加水30 厘米,并将水温升至31℃左右,按3~5 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枯草芽孢杆菌或EM 菌等有益微生物培养水质。孵化出的稚鳖进入温室培育,稚鳖入池前用5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浴消毒5~10分钟。6—9月放养,每平方米放养40~60只。饲料采用中华鳖专用人工配合料。投喂前按1 千克干粉料加0.5~0.55千克的水制成软颗粒,粒径2 毫米~5 毫米,根据鳖的规格调整。稚鳖阶段每天投喂4 次;日投喂量一般为鳖体重的0.8%~2%,并根据鳖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以投喂后30分钟吃完为宜。每天清扫食台残饵。水温控制在30℃左右,溶解氧≥3毫克/升,pH值7.0~8.5,水色茶褐色或褐红色为宜。每7 天排污一次,每次排污2~5厘米。排污后及时补充温度相近的新水。每10~15天按2~3 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枯草芽孢杆菌或EM 菌一次,同时泼洒红糖1~2 克/立方米。在养殖结束出温室前10天通过夜间打开温室门、开排风扇、加注适量新水等措施降低水温,使温室和池塘水温差在3℃以内,且停止投喂2 天以上。出池操作要认真、仔细,避免挤压或撕咬,减少中华鳖体表伤,避免引起细菌感染而导致发病。
2.池塘养殖阶段
(1)地址选择及池塘建设池塘地址要选择环境安静、交通方便、通讯设施完善、水源充沛无污染的地方。可用土池、水泥池或帆布池,池塘面积以500~5 000 平方米为好。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四周应建有防逃、晒背、饲料台等设施,在鳖池向阳面利用池坡用砖块或水泥板硬化池边,做成与池边等长、宽约1 米的斜坡;水泥壁池用木材或竹板等材料做成浮排形或棚式拱形晒台,固定于池中水面。食台可用直径50 毫米的PV 厘管做成4 米×4 米的正方形方框,每亩(1 亩=667 平方米,下同)放2 个。池塘养殖过程中,可适当放养或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花生、空心菜等,既有利于水质改良,又可营造安静的生长环境。
(2)池塘养殖 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鳖种个体重宜200 克以上。鳖种放入池塘前应用50 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5~10 分钟。每平方放养3~5只。养鳖池塘宜套养鲢鱼和鳙鱼,放养规格为每条50~100 克,放养量为每亩100~120尾。选用中华鳖膨化专用配合料。每天早、晚各一次,投喂量以1 小时吃完为准。保持池塘水质清新,池塘水位宜保持1.0 米。宜采用微流水养殖方式,用光合菌或EM 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7—8月,中华鳖生长旺季,有条件的池塘可安装增氧机,每天开机5 小时以上,有利于保持良好水质。
3.稻鳖共生阶段
(1)田间设施建设 选择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土层较厚、保水性好的稻田。单块面积200 平方米以上,产地海拔宜1 000 米以下。要对田埂进行加高加固,田埂截面呈梯形,埂底宽50~60厘米,顶部宽30~40厘米,顶部高出田块平面30~40厘米。在外部田埂的迎水面,用混凝土浇灌或砖块、轻质砖等材料护埂,最里层宜用PE 薄膜覆盖泥土田埂,外层表面光滑,不漏水。在稻田内部田坎下应建田埂,用田泥护坡,高度应比水位高10 厘米以上,宽度30 厘米以上。沟坑的位置宜紧靠进水口的田角处或一侧,沟坑占比应不超过养殖单元面积的10%,深度30~40厘米,四周可用条石、砖等护边。防逃设施多采用瓷砖、彩钢板、砖墙、铝塑板、硬质塑料板等材质,埋入土下0.2~0.3 米,高0.5~0.6 米,四角转角处成圆弧形,略微向田块中倾斜或顶部制成“¬”形压口。在共生区域四周安装金属隔离网等防护设施,高度1.8~2.0 米。进、排水口设在稻田对角两端的田埂边,用PVC 等管材。排水管呈“L”型,根据田块面积大小安装多个,内径11~16 厘米,一头埋于田块底部,一头可取下,可进行转动或拔插来控制水位。
(2)水稻种植 要选择抗病性强、株型紧凑、分蘖能力强、米质佳、生育期适中的的优质高产品种。在浙江山区,较多选择“中浙优8号”“甬优1540”等适宜当地种植的矮秆品种。需提前集中钵苗育秧,提倡采用抛秧种植方法。海拔500米以上的稻田,6月上中旬移栽;海拔500米以下,6月下中旬移栽,每亩宜栽插5 000丛左右,每丛1~2株。在纵向田块中间和外侧田埂要留40厘米空间不插,前者是留作鳖道,直通鳖沟,便于鳖觅食,后者是预防鳖通过攀爬稻杆外逃。稻田基肥每亩施有机肥500~800千克或亩用干菜籽饼20 千克和尿素10 千克,全区块均撒。追肥每亩施复合肥10~15 千克,或尿素5 千克、氯化钾10 千克,混合施用一次。田埂上种植波丝菊、香根草、霍香等蜜源植物等进行生物防控,也可选用低毒生物农药进行绿色防控,还可安装杀虫灯、诱虫板等进行物理防控。
(3)稻鳖共生 鳖种个体重宜400 克以上,鳖种放入稻田前用50 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5 分钟。鳖种放养前3~5天,沟坑水体用生石灰200~300 克或漂白粉20 克兑水均匀泼洒。鳖种的放养时间为6—7 月,水体温度达到20℃以上后进行。雌雄鳖分开放养,一个养殖单元内只放养雌鳖或雄鳖。生长季节,可投喂适量中华鳖专用配合饲料及瓜果蔬菜、螺蛳等鲜活饵料。每个月每亩投放螺蛳50千克为宜,投放前,用50 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5~10分钟。中华鳖留田越冬,水位应保持在20厘米以上。出现冰封时,在冰面上间隔3~5米打洞。鳖全部捕获后,宜水旱轮作,可选播油菜、小麦、紫云英等冬种作物。
4.鳖病防治
坚持预以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提高免疫力和水体消毒为主进行预防。
(1)真菌性疾病 主要有白斑病、水霉病等。白斑病的病原体是毛霉菌属的霉菌。通过伤口侵入机体,传染性强,由于这种霉菌在流水池的新水中具有繁殖迅速的倾向,而在肥水中有抑制其生存的作用,所以在温室养殖稚鳖阶段和稻田养殖阶段前期,特别是在清瘦的养殖水体容易发生。患病鳖的四肢及裙边等处出现斑点,早期仅表现在边缘部分,后逐渐扩展成一块一块的斑,使得表皮坏死,并产生部分溃疡,死亡率高。水霉病的病原体水霉菌。症状为体表、四肢及颈部具大量灰白色的水霉菌,在水中呈棉絮状,有时菌丝上粘有污泥。患病个体食欲不振,活动不安,生长发育缓慢,一般不会马上死亡。主要预防措施:减少鳖体体表受伤;培育肥水;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治疗方案:每立方米用五倍子(5~8 克)煎汁+盐(3 克),兑水后全池泼洒,严重的隔天再用一次,而后用优质碘制剂泼洒两次,促进体表伤口恢复。
(2)细菌性疾病 主要有肠炎病、红脖子病、红底板病、腐皮病等。由产气单胞杆菌、嗜水气单胞菌等感染,腹部充血,有出血性斑;辅助呼吸组织出现明显炎症,呈丛毛状小突起;口和鼻有时也会出血;明显可见肝、胰、胆、脾肿大淤血或肠粘膜毛细管出血,肠道充气。鳖感染此病,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对人无惧怕感,即使有人靠近也不惊逃。主要预防措施:温室、池塘和稻田基础设施要符合中华鳖生活习性,进排水独立,控制好放养密度,注意养殖水体水质;投喂新鲜、营养全面和适口适量的饲料,从而增强其对病原体的抵抗力;温室、池塘和稻田三个阶段要形成闭环养殖,不投入外地苗种,鳖病流行季节定期对池水消毒。治疗方案:水体用戊二醛0.2 毫克/立方米或苯扎溴铵0.5毫克/立方米全池泼洒,间隔2 天用一次,连用3 次。氟苯尼考拌饵投喂,按照10 毫克/千克体重,连用5~7天(第一天药量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