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体位护理对长时间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价值评估
2024-04-24商盈盈王芳白明珍
商盈盈,王芳,白明珍
滨州市中心医院手术室,山东滨州 251700
手术是临床治疗疾病中较为常用方式,经由手术对病灶实施处置,快速改善患者病情、抑制病情发展进程的同时,可有效管控疾病所致影响,因此具有重要实施意义[1]。长时间手术的实施情况在临床中具有一定占比,通过对既往临床实施长时间手术患者研究发现,部分患者术中出现压力性损伤情况,对于患者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等均可造成干扰[2-3]。为长时间手术做疾病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本研究随机选取2021 年5 月—2022 年12 月于滨州市中心医院进行长时间手术的8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手术室体位护理方式干预患者对其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进行长时间手术的8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0 例。常规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34~61岁,平均(45.36±2.14)岁;就诊科室:神经外科11例,胸外科8 例,骨科12 例,泌尿外科9 例。研究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34~61 岁,平均(45.29±2.21)岁;就诊科室:神经外科11 例,胸外科8 例,骨科12 例,泌尿外科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明确,有长时间手术适应证;患者疾病相关资料、个人信息等完整;患者年龄≥18 周岁,属完全行为能力人;研究内容沟通后患者、家属均准确知晓,同意参与并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就诊时存在皮肤破损、皮肤病变等情况者;患有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者;患有恶性肿瘤疾病者;存在沟通障碍,有视听功能异常情况者。
1.3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方式干预:患者行手术前,完善相关检查事项,同其做手术相关事项、疾病相关内容进行沟通,对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开展健康教育。患者术中予以护理干预,做生命体征监护、配合手术操作,以此管理患者术前、术中状态,促进长时间手术能够顺利、安全开展。
研究组采用手术室体位护理方式干预:①患者行手术前,做常规术前准备的同时,行术前宣教,采用面谈、宣传画册等方式,与患者就手术流程、手术操作、麻醉、疾病治疗作用等进行沟通,促进其能够正确认知手术。开展心理疏导,对患者因疾病、手术等因素所致恐惧、焦虑情绪进行干预,促进其保持心态、情绪稳定;从患者角度出发,对其就诊期间需求进行了解、分析,予以患者护理服务。②采用Braden 压疮危险评分表对患者做压力性损伤危险程度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订相应方案对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进行预防。③予以患者手术室体位护理。术前,对手术床、配件等进行检查,查验有无损坏、缺失等情况,测试手术床稳定性。手术室床单清洁情况与干燥程度、完整性等实施检查,必要时予以更换。患者卧于手术床上,对其皮肤状态实施观察,保持其皮肤干燥。在予以患者体位调整期间,动作保持轻柔,不得大力拉拽,以免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以患者所患疾病、临床所规划手术方案为依据,在患者体位调整期间,取抗压凝胶体位垫铺设于患者腰、骨盆、颈肩等卧床受力较大位置,减轻其压力;根据手术需求,行侧卧位实施手术患者,取隧道海绵垫放置于患者双膝间。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体温、皮肤组织状态等进行持续监护,在不影响手术实施的情况下,做体位调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体温维护,防止因低体温证引发血液循环障碍、压力性损伤等情况发生。④术中对于患者体位、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损伤部位等做详细记录。⑤术中若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局部淤血等情况,第一时间予以患者按摩,做体位调整或采用约束带进行血液循环干预。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压力性损伤等级评定标准,以皮肤可见红肿、发热为1 级;可见明显水泡、红肿发硬,为2 级;皮肤有黄色水泡、溃疡,为3 级;皮肤组织出现坏死、感染、脓性物质流出等情况,评定为4 级。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术后主诉肢体麻木、腰肌疼痛、颈肩痛情况者实施统计,计算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比两组舒适度。舒适度量表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环境舒适度等开展评测,量表满分112 分,单项评分最高分分别为20 分、40 分、32 分、28 分,评分越高代表舒适度越高。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舒适度评分为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压力性损伤、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对比
研究组舒适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对比[(±s),分]
组别常规组(n=40)研究组(n=40)t 值P 值生理10.23±2.11 17.02±1.26 17.474<0.001心理28.36±2.74 35.17±3.16 10.298<0.001社会文化24.57±3.29 28.15±1.65 6.152<0.001环境17.54±2.37 23.72±3.19 9.835<0.001
3 讨论
手术在临床疾病诊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随着现今微创手术、精细手术于临床中适用疾病类型增多,实施期间患者手术时间不断延长,因此在当前临床手术中,长时间手术较为普遍[4]。就疾病治疗作用而言,长时间手术的实施,与患者所患疾病类型、病情复杂程度等有关,长时间手术能够对患者病情有效干预,促进其恢复健康。但从安全性角度分析,长时间手术患者在手术期间,其机体生理功能、机体状态等方面易受手术操作、手术时长等因素影响出现异常,因此术中、术后具有一定并发症、不良反应等发生概率。既往临床实施长时间手术患者观察的研究发现,术中压力性损伤是长时间手术中发病率较高的风险事件之一,该情况的发生,与手术体位、身体与手术床面接触后局部集中受压、麻醉药物使用后人体肌肉自主调节功能下降、长时间被动致局部血液循环速度下降及血运异常等诸多方面具有相关性[5-6]。可见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病成因、诱发因素较为多样,且于术中发生后,将严重损害患者机体健康、影响手术安全,需采取措施做预防干预,从而降低其影响[7]。
为长时间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目的在于维护患者手术安全,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降低其发生率,在于维护患者手术安全的基础上,有助于避免医疗纠纷事件发生[8]。手术室体位护理是临床为针对性干预手术中体位因素所致影响所建立的护理服务方式,实施中,手术室体位护理于患者手术期间对其做体位调整,使其机体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因体位不当、局部躯体受力不均等情况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维护患者机体生理功能和手术安全[9]。基于此,使用手术室体位护理方式对长时间手术患者做护理干预,术前实施健康宣教、做心态情绪调整,改善患者身心状态;评估压力性损伤危险程度,针对性制订相应方案,实施对症的护理干预;手术室准备阶段,对诱发术中压力性损伤因素做干预管理,开展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做压力性损伤处置及手术记录,对症干预,可降低压力性损伤所致影响,进而降低压力性损伤对患者机体健康、预后恢复等方面影响[10]。与其他护理方式相比,手术室体位护理在为长时间手术患者实施干预期间,所采取措施能够贯穿患者手术全程,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压力性损伤,在降低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同时,降低压力性损伤所致影响,促进长时间手术发挥作用,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性[11]。
本研究以80 例长时间手术患者为例,手术室体位护理方式所干预的40 例患者,其术中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为2.50%,低于常规手术室护理的17.50%(P<0.05)。姜姗[12]在相关研究中得出观察组的手术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为1.23%,低于对照组的4.19%(P<0.05),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明在长时间手术患者中,手术室体位护理能够切实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干预诱发术中压力性损伤因素,进而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实施。相比可见,手术室体位护理干预的患者,其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组间较低,提示手术室体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长时间手术对于患者机体状态的不良影响[13]。由此证明,手术室体位护理所采取的措施能够维护患者机体生理功能稳定,可有效避免患者术中应激反应,保障其预后机体健康水平[14]。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对比,以手术室体位护理的患者舒适度较好。手术室体位护理除维护患者手术安全、降低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外,能够充分保障其诊疗期间舒适度[15]。
综上所述,护理长时间手术患者,手术室体位护理能够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维护患者机体状态,提高手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