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中频电治疗对颞颌关节紊乱症患者不良反应及效果的影响
2024-04-24谢雨濛陈清云林友聪苏文杰
谢雨濛,陈清云,林友聪,苏文杰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康复医学科,福建泉州 362000
颞颌关节紊乱症发生后临床症状多见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关节区弹响、运动障碍以及颞下颌功能障碍,对于患者语言能力以及进食功能产生直接影响,在口腔颌面外科较为多见[1]。颞颌关节紊乱症的发生原因和咬合、创伤具有密切联系,此外放射治疗、系统性疾病也会引起颞颌关节紊乱,单侧、双侧均可发病,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2]。为缓解患者病痛,还需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其中封闭治疗属于近年来临床备受欢迎的局部治疗方法,但是为取得最佳治疗效果还需采取联合用药方案,电针、中频电治疗仪近年来于颞颌关节紊乱症治疗期间广泛应用,且取得了理想效果[3]。鉴于此,本研究随机选取2022 年1 月—2023 年8 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收治的60 例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颞颌关节紊乱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析电针联合中频电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60 例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颞颌关节紊乱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9 例;年龄18~66 岁,平均(42.16±2.28)岁;病程3~62 d,平均(32.85±3.65)d;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19.25~28.44 kg/m2,平均(24.17±0.68)kg/m2;发病部位:左侧17 例,右侧13 例。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龄19~66 岁,平均(42.01±2.59)岁;病程3~60 d,平均(32.54±3.51)d;BMI 19.84~27.85 kg/m2,平均(24.04±0.79)kg/m2;发病部位:左侧18例,右侧1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院医伦[2023]68 号)。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入组对象采取X 线、CT 等措施被确诊为颞颌关节紊乱症;年龄>18 岁;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无各种疾病干扰;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完整;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对于药物过敏者;患有先天性疾病者;具有外伤、骨折、手术史者;表现为精神、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无法自行填写调查问卷者;临床资料不全以及在研究期间因自身原因退出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封闭治疗法。治疗前指导患者调整坐位,固定头部,在医生引导下患者尽可能张大嘴巴,以颞下颌关节窝凹陷处为进针点,然后应用规格为5 mL 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34020932;规格:5 mL∶0.1 g)1 mL、维生素B12注射液(国药准字H61021303;规格:1 mL∶0.25 mg)500 mL 以及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12020516;规格:1 mL∶2 mg)5 mg混合液,注射针进入关节腔在回抽无出血时将混合液注入,每间隔1 d 注射用药1 次,连续注射3 次[4]。
观察组应用电针联合中频电治疗仪。①电针:选取颞颌关节周围穴位,即下关、客主人、听会、听宫、支沟以及外关,电针仪鳄鱼夹听会、下关为一组,客主人、听宫为一组,将电针治疗仪调整为连续波,电流参数以患者舒适为宜,即颞颌关节外围面肌轻微跳动,持续20 min。②中频电治疗仪:治疗期间所用仪器为电脑中频治疗仪,在患处粘贴电极片,选择功能性电刺激处方,设定仪器频率为4 kHz,治疗期间所用波形为正弦波、方波、三角形波,电流输出强度强度调整为患者可耐受,1 次/d,20 min/次,连续治疗10 d[5]。
1.4 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有效率。痊愈:患者应用对应治疗方案以后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等诸多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颞下颌关节功能复常,张口度处于正常范围;显效:患者治疗后张口度基本恢复正常,相关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在张口时出现轻微不适;有效即患者开口时口型正常,张口度<3.0 cm,下颌关节运动正常,残余弹响明显,表现为咀嚼肌压痛;无效:患者临床症状、颞下颌关节功能、张口度未见明显改善[6]。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疼痛评分。治疗前、后选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测定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量表赋值0~10 分,数值越高即疼痛越严重[7]。
功能障碍指数。应用Helkimo 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具体评估内容包含关节弹响、下颌僵硬、张口困难、脱臼史、面颌痛、关节运动时疼痛等,各指标记作0~5 分,数值越高表示为患者关节功能越严重[8]。
不良反应发生率。汇总两组患者肌颤、眩晕、倦怠、皮疹、耳鸣等症状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VAS 评分、Helkimo 指数评分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VA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治疗前5.32±1.07 5.41±1.11 0.319 0.750治疗后2.12±0.57 2.72±0.64 3.835<0.001 t 值14.457 11.499 P 值<0.001<0.001
2.3 两组患者Helkimo 指数比较
观察组Helkimo 指数各评估项目测定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Helkimo 指数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Helkimo 指数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关节弹响2.18±0.56 2.69±0.70 3.116 0.003下颌僵硬1.89±0.35 2.50±0.49 5.549<0.001张口困难2.15±0.44 2.91±0.57 5.781<0.001脱臼史1.95±0.37 2.52±0.64 4.223<0.001面颌痛2.20±0.42 2.82±0.67 4.294<0.001关节运动时疼痛1.09±0.32 2.42±0.47 12.812<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病因比较复杂,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颞下颌关节运动通过咀嚼肌群中的不同肌肉收缩和松弛来实现,有研究证实此疾病发生和咬合关系、颞颌关系、神经肌肉功能失调有关,此外受精神、心理、外伤以及免疫等因素影响也可能诱发疾病[9-10]。从中医角度来讲,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从中医角度来讲归于“口噤不开”的范畴,分析其发病机制在于患者正气不足、风寒湿邪入侵、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筋脉长期失养造成关节咬合不利,采取药物治疗所取效果较差,还需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11]。
本研究所得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所得结果和廖文军等[12]学者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相似性,在其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分析原因如下:针灸属于常用的中医特色疗法,应用于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治疗期间针刺下关、听会、听宫、支沟以及外关等穴位,具有活络通经、祛风止痛的效果,有利于调节面部神经,可充分发挥舒筋活络、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和中频电治疗仪联合应用可以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干扰疼痛冲动传导取得止痛效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提升整体治疗效果[13]。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Helkimo 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电针应用于颞颌关节紊乱症治疗期间具有理想的镇痛、镇静作用,可舒筋活血、通经活络,改善局部微循环以及淋巴循环,在减轻炎症水肿的同时促进炎症渗出物吸收。中频电治疗仪应用于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治疗期间具有突出作用,其作用机制体现为减轻组织水肿、炎症产物吸收及排出速度,可加速局部组织营养和代谢,对于肌纤维黏连产生松解黏连、软化瘢痕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扩大细胞和组织间隙,还能够分离黏连的肌纤维、结缔组织纤维以及神经纤维。针对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病理机制,中频电治疗仪以缓解关节囊及肌纤维痉挛、镇痛以及增强关节局部血液循环为原则改善相关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可促进患者颞颌关节功能恢复[1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中频电治疗仪、电针联合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减少了西药摄入,可以提高治疗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15]。
综上所述,电针联合中频电治疗仪应用于颞颌关节紊乱症患者治疗期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在缓解临床症状以及减轻疼痛感的同时促进其颞颌关节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