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评价
2024-04-24刘贞祥王军崔晓靖
刘贞祥,王军,崔晓靖
寿光市中医医院肺病科,山东潍坊 262700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但目前该疾病病因还没有明确[1]。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一些中老年患者尤其多发[2]。该疾病属于慢性非肿瘤性疾病中预后相对较差的一种疾病,并且近些年的发病率也逐年提升,且患者的年龄越大,发病率以及导致的病死率也越高[3]。因此,在治疗这一疾病的时候,除了使用肺部移植进行治疗之外,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干预也是一种常见手段[4]。其中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疗法就是使用较多的治疗干预方法,但是这种治疗方法患者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谨慎应用[5]。研究表明,乙酰半胱氨酸可有效治疗该病的症状,改善患者呼吸困难[6]。并且吡非尼酮在治疗过程中能够缓解患者肺部功能,从而延缓疾病发展[7]。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18 年1 月—2023 年1 月寿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 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吡非尼酮、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本院100 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37~72 岁,平均(56.45±8.42)岁。对照组男29 例,女21例;年龄38~71 岁,平均(56.73±8.3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标准[8];②患者病程持续时间≥3 个月;③患者无其他慢性心肺疾病。排除标准:①患者出现其他部位的严重感染;②依从性、配合均较差者;③患者合并肿瘤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呲非尼酮进行治疗。呲非尼酮(国药准字H20133375;规格:0.2 g/片)饭后口服,3 次/d,2 片/次。连续治疗6 个月。
观察组患者使用呲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片治疗。呲非尼酮的使用方法及服用时间与对照组一致。乙酰半胱氨酸片(国药准字H20057334;规格:600 mg/片),口服3次/d,1片/次。持续治疗6个月。
服药期间如患者出现疾病加重或严重不良反应,则需停止药物治疗,并对症进行治疗干预,且停药时间不超过1 周就可以继续参与本研究。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效:咳嗽、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活动后无异常表现;有效:咳嗽、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减轻,活动后出现轻度发绀症状;无效:咳嗽、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无改善,活动中出现重度发绀、喘息等症状。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两组患者肺部功能,包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咳血等
比较两组患者肺纤维化指标,包括Ⅲ型胶原(Collagen Ⅲ, Ⅲ-C)、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 Ⅳ-C)、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肺部功能和肺纤维化指标为计量资料,以(±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肺部功能对比
观察组FEV1、FVC 及MVV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部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肺部功能对比(±s)
注:FEV1:1 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MVV:最大通气量。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FEV1(L)治疗前1.54±0.25 1.55±0.27 0.192 0.848治疗后2.03±0.37 1.38±0.22 8.425<0.001 FVC(L)治疗前1.70±0.57 1.71±0.55 0.089 0.929治疗后3.19±0.36 2.46±0.20 10.346<0.001 MVV(%)治疗前44.21±2.58 44.14±2.21 0.145 0.884治疗后61.59±3.85 47.03±4.23 15.528<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2.4 两组患者肺纤维化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肺纤维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Ⅲ-C、Ⅳ-C 及HA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肺纤维化指标对比[(±s),μg/L]
表4 两组患者肺纤维化指标对比[(±s),μg/L]
注:Ⅲ-C:Ⅲ型胶原,Ⅳ-C:Ⅳ型胶原,HA:透明质酸。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Ⅲ-C治疗前103.36±33.21 104.11±33.51 0.112 0.911Ⅳ-C HA治疗后94.25±25.94 119.51±31.48 4.378<0.001治疗后69.66±18.95 82.68±19.83 3.359 0.001治疗前134.64±25.04 135.31±25.61 0.132 0.895治疗后88.00±32.48 108.22±34.39 3.022 0.003治疗前160.21±13.14 160.48±13.21 0.102 0.919
3 讨论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临床表现就是患者出现疾病的慢性进展,并且现阶段对于该疾病除了对肺部进行移植之外尚未找寻到有效的治疗办法[8]。因此,如何延缓患者肺功能下降,改善患者肺部功能纤维化,避免患者病情加重成为该病治疗的首要目的[9-10]。肺移植治疗方法需考虑现有供体有限,且移植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较大的排斥以及感染概率,因此该项治疗方法并未成为现如今的主流治疗措施[11]。以往常使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进行干预,但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常因为治疗效果较差及治疗不良反应比较明显等不推荐使用[12]。联合用药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为单一使用一种药剂而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各种疾病的兼顾,能够有效抑制一些并发症[13]。
乙酰半胱氨酸可改善肺部组织中的氧化、抗氧化失衡状况,且该药物是一种黏液溶解剂,能清除蛋白质自由基,保护肺泡上皮细胞,强化患者体内的抗氧化物水平,实现抑制细胞凋亡[14]。而乙酰半胱氨酸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贺秋淼等[15]研究分析94 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最终得出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7.23%)低于本研究得出的治疗效率(96.00%),表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更好。吡非尼酮和乙酰半胱氨酸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更好地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症状,并且从多个方面实现抑制患者肺部组织以及非细胞的纤维化效果,避免患者的肺部功能进一步下降[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在养爱晶[17]相关研究中显示,双药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单药组(66.67%)(P<0.05);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通过将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能够从多个方面抑制患者肺组织以及肺细胞纤维化,避免患者的肺部功能进一步降低,提升治疗效果。在肺部功能方面,观察组FEV1、FVC 及MVV 分别为(2.03±0.37)L、(3.19±0.36)L、(61.5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缓解患者肺部功能降低之后,身体各项肺部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这表明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相对于单一使用一种药物而言,其对肺部功能改善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患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改善,患者肺泡上皮细胞不会受到氧自由基的损害,使得氧化物的产生更少,实现抗凋亡的效果。因此,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能够减少。在肺纤维化指标方面,观察组Ⅲ-C、Ⅳ-C及HA分别为(69.66±18.95)、(88.00±32.48)、(94.25±25.94)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通过上述指标,吡非尼酮与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明显,患者肺部功能显著改善[18]。并且该项治疗措施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减少,有助于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显著抑制患者肺部纤维化情况[19]。
综上所述,吡非尼酮、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应用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患者肺部功能改善明显,临床症状改善较佳,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同时该项治疗方式下也减少了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情况,患者治疗期间能够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方式,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且药物联合作用下,能够缓解单一药剂带来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