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三个意识” 创作出彩作文
2024-04-24秦选峰
秦选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写作要“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那么,如何实现有个性且有创意地表达呢?笔者结合近五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从“作者意识”“情境意识”和“材料意识”三个方面,谈谈创作“出彩”作文的教学策略。
一、强化作者意识,以我手写我心
“作者意识”即学生在特定情境下明确自己的身份定位,并结合自己的身份定位做出合适的文体选择和材料组织的思维过程。高中生可以重点表达对时代责任、国家意识、中华文化、民族情怀与核心价值的理解。具体案例如下。
【2018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面对这道作文题,学生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定位,知道在材料给定的特定时空内“我”是谁。结合材料,学生发现“我”就是“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青年,就是认识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的中国青年,就是要给2035年的18岁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思考和感悟的中国青年。
明确了身份定位,在写作中,学生就应通过个体成长、个人追梦表现国家的发展变化,就要抒写这一代青年目睹的伟大成就,就要鼓舞2035年的18岁青年“奋勇接棒,凯歌前行”等。换句话说,学生在写作时要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一员,既为自己代言,也为群体代言,既以我手写我心,又以我手写我辈之心。
二、强化情境意识,挖掘隐含信息和隐性要求
情境作文即学生根据题目情境所包含的内容、意义及要求,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的写作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情境导向,挖掘情境陈述中的隐含信息和隐性要求,强化学生在写作中的情境意识。
例如,2020年全国II卷的“情境作文”命题由四段内容构成,每一段的中心意思如下:第一段,古今中外先贤都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密切相关;第二段,国际社会支持中国抗疫;第三段,中国祝福世界其他国家;第四段,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发表中文演讲,演讲的主题词是“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学生可以从中挖掘出以下隐含信息——作文要展现“携手抗疫,面向未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还可以通过材料发现如下隐性要求:紧扣“携手”“共创”两个关键词组织材料。有了这样的发现,学生就会紧扣材料预设的情境,写出切题的作文。
三、强化材料意识,取之于“材”用之于“材”
材料是触发思考感悟的媒介,是作文要表现的对象。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会取之于“材”,即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之于“材”,即在论述过程中适当引用并拓展材料,从而强化学生的材料意识。具体案例如下。
【2022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述作文材料中的每一句话都对审题立意有帮助,但从精准立意的角度看,包含命题者情感态度倾向的语句要高度重视。作文材料中,笔者认为关键语句有三处:第一处在材料的第一层中,这一层从棋理角度对三个概念做出阐释,其中“合乎棋理”“精妙下法”“貌似合理”包含着认同、欣赏和否定三种感情倾向。第二处是材料中两次提到“初学者”。“初学者”指哪类人?强调这一点,首要目的是指明写作对象,也就是以学生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意思是青年人的求学过程、成长进步、事业发展都需要“关注本手”,当然,也可以指向群体的形成初期、企业的初创阶段,乃至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关键阶段。第三处是“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这句话强调基础是创造的前提,这是整段材料中最核心的语句。经过以上材料分析过程,学生可发现只有围绕“本手”与“妙手”做文章,从“基础”与“創造”的关系确定立意,才是切合题旨的立意角度。由此,学生可确定写作主题“循本不落俗,妙手偶得之”,并拟定“本手是基础,厚积才能薄发”“妙手是高度,创新方能至善”“勤练‘本手,切不可急功近利;追求‘妙手,更不能好高骛远”三个写作角度。
取之于“材”是要巧妙引用原材料,而不能脱离材料;用之于“材”是要从材料中走出来,迁移运用更多的材料,同时尽量避免选择大家都选用的素材,从而保证自己的作文“出彩”。在“厚积薄发”的论证过程中,学生用到了王羲之洗墨成池苦练书法、顾方舟以身试验研制药丸等案例;在“创新至善”的论证过程中,学生用到了袁隆平挑战权威研发杂交水稻品种、齐白石五易画风终成美术大家、华为突破重重技术阻碍独立研发5G技术等案例;在“不可急功近利、不能好高骛远”的论证过程中,学生用到了方仲永光有先天智慧而不注重后天学习空留“仲永之伤”、焦耳不切实际地耗费精力研发永动机终至一事无成等案例。这样,学生从不同角度组织典型案例,突出了文章写作的条理性和层次性,使文章的论证逻辑更严密。
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做到素材积累的个性化,选择自己感兴趣和熟悉的领域进行积累,同时在写作训练中注重同一素材的多角度转换训练。
(作者单位:襄阳市田家炳中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