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言语及吞咽障碍的影响*
2024-04-23杨晓鸿邹敏刚
杨晓鸿,邹敏刚
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以猝然昏倒、突感无力、不省人事为主要表现,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1-2]。言语及吞咽障碍为中风常见后遗症,其中言语障碍限制了患者的沟通能力,吞咽障碍易导致进食困难、饮水呛咳、窒息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4]。康复训练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相应功能,但训练周期较长,患者依从性较差。言语及吞咽障碍属中医学“喑痱”“喉痹”“舌謇”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治应通利咽喉、醒脑开窍。针灸治疗可疏通经络、醒脑开窍[5-6],治疗中风后遗症言语及吞咽障碍疗效较好,但报道较少[7]。笔者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言语及吞咽障碍患者4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中风后遗症言语及吞咽障碍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4~68(61.00±4.34)岁;病程10~42(26.00±3.23) d。观察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52~70(61.00±4.36)岁;病程11~42(26.50±3.21)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根据《汉语失语症检查法》确诊为言语障碍,主症: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次症:恶风头痛、口干不欲饮、脉弦滑[8-9]。
1.3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经颅脑MRI检查确诊为中风;神志清晰、生命体征平稳;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病例排除标准(1)脑梗死后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2)有延髓、咽部肌群病变;(3)有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4)针刺穴位有皮损、出血倾向;(5)严重认知功能不全;(6)近期服用影响吞咽功能的药物如肌松剂、镇静剂等;(7)资料不完整、依从性差。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康复训练:(1)言语障碍康复训练:①进行口唇、软腭、舌运动的训练;②发音训练:用辅助工具,行张口/鼓腮/龇牙/伸舌等练习;③鼻化音减轻训练:以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告知患者,“推撑”疗法:站立,手突发发力推撑桌面,并发出“啊”的声音。④声带放松练习:教会患者颈部推拿放松、打哈欠;⑤阅读训练:拿出相应的图片书,向患者展示,耐心引导其讲出图片中物品,并将各图片名称组成句子,激发患者交流能力;⑥语言节奏训练:根据呼吸节奏,要求患者以不同的情感及语调表达不同的句子。(2)吞咽障碍康复训练:①咽部冷刺激:用冰冻、蘸取少量水的棉签,对患者的软腭/舌根/咽喉壁处进行轻柔的刺激,再引导其进行空吞咽;②吞咽器官肌肉训练:对患者的唇部/舌头/下颌等进行被动练习,待患者熟悉后再指导其进行主动及抗阻练习;③舌肌训练:教会患者进行舌部水平、后缩、侧方主动练习;④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憋气、咳出训练;⑤进食训练:以头颈部旋转、侧方吞咽、仰头吞咽等不同吞咽姿势练习。上述练习内容每天进行1次,每周共5次,持续1个月。
1.5.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1)舌三针:第一针取上廉泉穴,第二针、第三针为上廉泉旁开0.8寸,患者取仰卧位,应用无菌针灸针(0.30 mm×20.00 mm),对其需要治疗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快速进针,针尖呈45°向舌根斜刺,对舌根进行刺激,得气后,再从深层逐渐退至浅层,再将针刺的方向转变,分别向左、右透刺,待局部胀痛且发出声音后,留针30 min,期间以平补平泻法捻转3次,每次20 s左右。(2)吞咽穴位:取内关、人中、三阴交、风池、翳风、完骨穴。内关:直刺 0.5~1寸,提插捻转及泻法进针,持续1 min;人中穴:由鼻中隔斜刺0.3~0.5寸,雀啄泻法进针,持续1 min;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45°,斜刺0.5~1寸,提插补法,持续1 min;风池、翳风、完骨穴:均在喉结方向刺2寸,捻转补法进针,持续1 min。每日针刺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1个月。
1.6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症状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10]。
有效率=(痊愈+有效)/n×100%
1.7 观察指标
1.7.1 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症: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0分:无症状;2分:轻度;4分:中度;6分:重度,总分 0~18分;次症:恶风头痛、口干不欲饮、脉弦滑,0分:无症状;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总分 0~9分。
1.7.2 语言及吞咽指标(1)语言能力:参考《汉语失语成套测验》制定的量表,主要有记录阅读、自发谈话、听理解、命名、书写6项内容,分值高低与语言能力正相关[11]。(2)洼田饮水试验:给予患者 30 mL 温开水服用,依据所用时间、有无呛咳、饮水状况进行评估,分值0~5分,分值越高表明吞咽功能越差[12]。(3)吞咽情况:分值最低0分、最高10分,分值越低,吞咽情况越差[13]。(4)生活质量: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含食欲、心理压力、语言沟通、睡眠等11个维度,共44个项目,每项1~5分,总分220分,分值高低与生活质量正相关[14]。
1.7.3 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7.4 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后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15]评估,其中MMSE量表包含7个维度共30个题目,包括注意力、定向力、记忆力、视觉空间及语言能力,每个项目0~1分,总分值 0~30分,得分越高说明认知功能越好;MoCA量表包含8个维度共30分,分值越高,认知越好。日常生活能力: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16]评估,共4个维度,10个题目,总分 0~100分,分值越高,自理能力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80.43%,观察组有效率为96.6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 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前后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3 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前后语言能力、洼田饮水试验、SWAL-QOL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语言能力、洼田饮水试验、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语言能力、SWAL-QOL评分显著升高,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前后语言能力、洼田饮水试验、SWAL-QOL评分比较 分)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前后MMSE、MoCA、ADL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MoCA、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MoCA、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前后MMSE、MoCA、ADL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吞咽障碍病位在脑,治疗应醒脑开窍,通络通利[17-21]。康复训练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22-23]。目前,多采用客观量表对患者功能进行评估[24]。《汉语失语成套测验》制定的量表主要用于评定患者语言功能[25]。洼田饮水试验主要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26]。SWAL-QOL主要用于评价吞咽障碍患者的特异性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语言能力、SWAL-QOL评分升高,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降低(P<0.05),表明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语言能力,改善吞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代研究表明,康复训练可减轻自由基对脑神经的损伤,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27]。本研究所选穴位为廉泉、内关、人中、三阴交、风池穴,其中廉泉穴为任脉与阳维穴的交会,可通络利咽、畅音关、利孔窍,改善言语障碍效果明显。针刺舌三针可有效刺激舌根部相关神经,调节中枢系统中受损变性的神经元,加快患者语言功能恢复。针刺内关可疏通机体气血;针刺人中可醒脑开窍;针刺三阴交可补肾调肝、健脾益血;针刺风池可滋补阳气、通窍利咽豁痰;针刺翳风可益气、疏泄内热;针刺完骨可清热。
综上,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语言能力及吞咽障碍,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