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项管理背景下初中德育综合实践开展的行动策略与思考

2024-04-22马宇勋

求知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五项管理初中德育综合实践活动

摘 要:五项管理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细化部署和具体策略指导,具有极强的操作意义。它针对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等五项具体管理内容制订相应的策略并加以落实,使德育工作更具有程序性和计划性。基于五项管理背景,初中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应有所延伸、有所拓展,积极开辟一条创新优化路径,指引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接受德育思想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提升德育效果。以甘肃省研学旅行为例,聚焦五项管理的内核,探寻初中德育综合实践的行动策略。

关键词:五项管理;初中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行动策略;甘肃省研学旅行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五项管理背景下初中学生研学旅行行动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2]GHB016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宇勋(1992—),男,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的新形式,其宗旨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与体验,自主获取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夯实文化知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深刻体现了教育领域中的知行合一理念与学生五育发展的促进关系。研学旅行与学校德育能实现政策上的交融、目标上的统一、管理上的协调,二者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相互印证。因此,初中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应积极将其与研学旅行相融合,促使学生在研学活动中主动适应社会,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从而展现出高效的德育实践成果。

一、五项管理背景下初中德育研学综合实践开展的价值思考

(一)研学旅行将帮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道德实践

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够形成较为全面的道德感觉与体验。研学旅行的综合实践活动特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道德体验,让他们有机会融入自然、接触社会、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和体验,能够培养出勤劳、勇敢、诚实、善良、自强、担当等多种优秀品质[1]。同时,研学旅行还有助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体系,它将促使学生追求本真,增强自豪感和使命感,多维度地拓展实践,从而激活德育认知。例如,以“赓续南梁精神 寻根华夏文明”为主题的甘肃省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开发了多个模块的研学课程,具体如下:

(1)访平凉博物馆,观崆峒之武术;

(2)聆听红色故事,传承文化血脉;

(3)两校交流凝智慧,笃行致远共成长;

(4)体验剪纸文化,感悟当地风情;

(5)书香引领风向,文化塑造风骨。

在四天三夜的研学旅行中,学生将从金城兰州出发,穿越历史悠久的平凉,到达革命老区庆阳,完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研学课程活动,追寻传承至今的华夏文明,赓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将得以了解过去、感受历史、体验文化、思考生命,德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探究,在心中烙印下德育的种子。这次研学旅行聚焦学生的亲身体验,旨在丰富他们的德育实践经验,进而显著提升德育效果。

(二)研学旅行将帮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获得个性成长

研学旅行拓展了教育空间,将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剖析生活事物与德育词汇之间的深刻联系。在多样化的研学场景中,学生能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抒发个性,表达自我。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基于特定的实践获得德育认知,在知行合一中实现个性成长[2]。在研学旅行中,学生将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利用手机搜索活动内容,阅读相关课外读物,完成富有价值与特色的实践作业,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提升体质。整个德育活动与“五项管理”理念紧密联合,规范学生的实践过程,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和道德功能的内生。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并能显著提升德育效果。

二、五项管理背景下初中德育研学综合实践开展的行动策略

(一)研学主题聚焦德育内容维度

研学主题的选择与确定应聚焦于德育的内容维度,以充分彰显其育人目标,体现出研学旅行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质。在特定的研学主题引导下,学生能够参与富有特色的研学活动。德育内容的丰富性和规范性,能为他们的高质量研学实践探究提供有力支撑[3]。因此,教师在选择研学主题时,应当以德育的四个内容维度为出发点。

1.理解生活世界

研学旅行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旨在通过外出旅行的方式,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进行多元考察、多维探究和深层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观念。因此,教师在设计研学主题时,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理解生活世界的需求,从而制订出合适的研学旅行目标和方向。

2.增强道德实践能力

在研学旅行中,教师需要着重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生发道德选择与判断等思维,借此提升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深化他们的道德感知。因此,教师在确定研学主题时,应以增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例如,甘肃省研学旅行活动主题便聚焦了南梁精神的赓续,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践行优秀精神,并将其融入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保持稳定的精神认知状态。

3.厚植文化底蕴

研学旅行活动应以德育为中心,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等多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作为德育有效载体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设计研学主题时,应聚焦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例如,甘肃省研学旅行依据甘肃地区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到文化古城深入探寻华夏文明的根源。在这一主题下,学生将进入平凉市博物馆,探寻3000多年前的农耕文化,传承至今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在南梁的这片土地上,学生将聆听红色故事,傳承红色血脉。此外,在庆阳这一华夏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学生将领略到一大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而在甘肃这一中医药文化发祥地,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整个研学旅行都紧密围绕“赓续南梁精神 寻根华夏文明”这一主题分步实施,各项文化资源也将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影响。

4.实现自我教育

教师在设计研学主题时,应聚焦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基于研学主题下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实践、积极探究,通过交往、反思和评价,全面分析自己在德育素养方面的成长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将在研学活动中获得的知情意行转化为品德发展的各项元素,进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增厚道德认知。

(二)研学任务驱动学生道德实践

明确的研学任务可以避免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等问题。这些任务将促使学生聚焦研学目的,主动参与一系列研学活动,增强实践探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德育功能。因此,教师应聚焦研学主题,细化并完善研学任务。这样能够使学生在研学活动中发展道德实践能力,确保活动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连续性,让体现德育实践的研学活动真正生成[4]。

1.聚焦五项管理,完成研学准备

为了确保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并取得理想效果,教师需要聚焦五项管理,认真做好研学前的准备工作。通过充分准备,教师能够更高效地开展研学活动,使其成为校内德育的延伸和补充,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想观念。同时,通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五项管理的内核,有效实施德育。

第一,教师应该明确研学旅行中手机管理的规定。学生如果需要携带手机,必须提前向教师申请,并在研学活动期间将手机保持关机状态。当天研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将有一小时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记录研学成果,之后还需将手机交由教师保管,将手机管理迁移应用至研学活动中。

第二,在为期数日的研学旅行中,教师应该确保学生得到充足的休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研学活动表。通过这份表格,各小组的学生可以合理安排学习和休闲的时间,从而提升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

第三,教师应该依据研学活动的主题,精心挑选相应的课外读物,并设计富有特色课外阅读作业。例如:①农耕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及其历史背景;②毛泽东亲笔题写“陇东中学”的历史故事;③香包绣制、陇东剪纸、道情皮影、唢呐艺术、穿洞营造等艺术文化内容;④《黄帝内经》及岐伯的生平传奇与主要功绩。

第四,教师应该依据研学旅行的具体内容,指导学生开展一系列运动实践。例如,教师可以安排为期一周的快走与跑步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确保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具备足够的体力和精力来参加各种活动。

2.聚焦研学主题,设计研学任务

研学任务要贯穿研学主题,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研学活动中明确德育内容,激发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获得强烈的成就动机,形成德育感悟、德育实践和德育反思的良性循环。例如,在以“赓续南梁精神 寻根华夏文明”这一主题设计研学任务时,教师应依据五个课程内容分步设计,具体如下。

(1)访平凉博物馆,欣赏崆峒武术。在平凉市博物馆中,学生针对历史、佛教、道教和红色等主题,在一楼参观了“故宫博物院藏宫廷珐琅器精品展”“平凉市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展”“蒋志鑫先生捐赠绘画作品展”等展厅;在二楼参观了“平凉历史文化陈列”“平凉革命历史陈列”等展厅。针对“崆峒武术”主题,学生在三楼参观了“佛像艺术陈列”“道文化陈列”等展厅,分析其融合的道教、儒教和佛教文化,学习“崆峒武术”的五种拳路,将其作为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

(2)聆听红色故事,传承文化血脉。学生探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诞生历程,体会其中蕴含的红色文化和廉洁精神。在参观南梁革命纪念馆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讲述和分享红色故事,进一步弘扬了革命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3)两校交流凝智慧,笃行致远共成长。我校学生与陇东中学的学生合作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我校学生表演小品、相声、脱口秀等节目,陇东中学的学生表演“丝路花雨”舞蹈,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不断拓宽视野。

(4)体验剪纸文化,感悟当地风情。学生参观了香包绣制、陇东剪纸、道情皮影、唢呐艺术、穿洞营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以“陇东剪纸”为实践内容,合作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完成了具有创意和美感的剪纸作品。

(5)书香引领风向,文化塑造风骨。在中医药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学生得以深入了解中医的悠久历史,他们亲自动手抄写《黄帝内经》,学习“五禽戏”。此外,学生还以“岐伯”这一人物为参照,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了古代名医岐伯与皇帝对坐,讨论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医学问题的场景。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使他们更加明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三)研学评价支撑德育素养升华

构建一套与研学旅行相匹配的科学评价体系能够精准定位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德育素养状况,动态掌握研学旅行的德育效果。因此,教师应依据具体的研学旅行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层次,着重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其全面发展[5]。具体实施评价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精准评估研学旅行实践效果。在研学旅行结束后,学校可以向参与的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在此次活动中的真实感受和收获。对于学生而言,问卷应侧重于了解他们在研学旅行中获得了什么技能、发展了什么能力、有什么体会和感悟;对于教师而言,问卷应关注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情况,以及分析学生德育的生成情况。

第二,以个人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研学旅行实践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小组或者学生个人在研学成果展示中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教师通过这种交流方式,能够直接、准确地了解研学旅行的具体情况,获取更为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从而为未来的研学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三,以评比研学成果的方式系统反馈研学旅行实践效果。在参与研学旅行时,学生会搜集旅途中的图片、视频、考察报告和心得体会等素材。教师可以整理这些素材并及时展示,供学生评比。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实施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相结合的模式。每位学生需要对自身的活动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小组集中展示的成果,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互相评价,以此丰富学生的研学认知,使他们明确自身在研学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掌握德育内涵。

第四,以学生德育档案袋的方式整理比对研学旅行实践效果。只有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才能推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在研学旅行前后的德育档案袋内容,深入对比学生在参与研学旅行后的德育感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评估学生在研学活动中德育素养的生成情况,了解学生在道德素养、精神信念和人格品质方面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依据评价结果,积极开展一系列课外实践活动,以持续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三、总结

综上所述,研学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学生完成富有意义的实践探究具有重要作用。它能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指引学生了解德育内涵,使学生的德育素养得以自然生成、有效升华。因此,初中教师应当在五项管理的背景下,科学确定研学主题、合理设计研学任务、细化研学评价,以支持高质量的德育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刘石洋.研学旅行助推“五育融合”[J].教育艺术,2023(1):12-14.

杨秋丽.研学旅行在初中德育中的实践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2.

王琳.德育有效性原則下开展研学旅行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2(合刊2):10-13.

陈良瑞.以研学旅行为路径的德育教学变革:“历史文化名城”青州的研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德育,2021(24):54-57.

刘艳.研学旅行:开辟实践德育新途径[J].江苏教育研究,2021(合刊4):3-7.

猜你喜欢

五项管理初中德育综合实践活动
落实“五项管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中小学“五项管理”的管理之道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印发通知:确保中小学“五项管理”督导全覆盖
韶关市积极组织开展“五项管理”督导工作
提高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
初中班会课模式初探
浅谈初中年级组长如何开展年级德育管理工作
论“以德促教,以德树人”的初中德育工作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探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