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素养为本”视角下高考化学备考应对策略

2024-04-21雷媛媛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考备考素养为本高中化学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评析近几年全国理综化学卷,根据学科特点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梳理化学高考备考的应对策略,确立以核心价值为引领、选取真实情境为教学素材、以学科素养为导向、以关键能力为考查重点的可行又实用的策略.

关键词:素养为本;高考备考;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3-0093-03

聚焦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突出化学学科特色和育人功能,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等考查要求.笔者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就近几年全国化学卷“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等问题进行深入评析,结合典型问题分析,提出强化知识理解、提升信息素养、学会证据推理、建构思维模型的科学且有效的高考化学备考策略,为化学教学和高考备考提供参考.1 关注时事政治及科研学术,实施情境教学,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1 关注时事政治,坚持正确的方向2019年各省推进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和积极践行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课堂教学.基于此,当年高考考试命题侧重于情境化,基于实际生产实践的任务情境考查学生应用化学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2019年全国Ⅲ卷28题以Deacon发明的O2直接氧化HCl转化为Cl2的工业生产为背景,分析反应物进料浓度比、反应温度、工业能耗、产物的处理对Cl2产率的影响,并据此得出限定温度下如何提高HCl转化率的方法.2022年,教育部重新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增加劳动、艺术课程标准,实现五育并举.高三备考,关注这些与教学有关的时事政治,有助于教师把握化学复习和考试的方向.

1.2 关注化学科研学术前沿,密切对接考题情境

情境素材基本上来源于经典文献、核心期刊、学位论文等,覆盖面涉及化学与生活、环境污染、健康药物、能源利用、工业生产、实验化学、科技前沿等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CO2的综合利用对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低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初中九年级教材已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学习CO2的性质和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了解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高中教材和各类考题把CO2作为情境教学的明星分子,涉及的高考考题有:2020年全国Ⅰ卷12题,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为载体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2020年全国Ⅲ卷28题,CO2催化加氢合成乙烯—综合利用CO2的最前沿研究领域,考查化学平衡原理;2021年全国甲卷35题,我国科学家研发的全球首套千吨级太阳能燃料合成项目“液态阳光”计划,通过太阳能发电电解水获取氢气,再选用高选择性催化剂将CO2加氢合成甲醇;2021年全国乙卷7题,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近两年涉及CO2的科研成果有:2021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公布课题“从CO2到淀粉人工合成研究”取得原创性突破;2021年1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利用可持续的清洁电能,配着本院所研发的铜基单原子为催化剂,成功高效地将CO2转化为高价值、高纯度的液体燃料甲酸,此技术无需进一步分离产物;2022年4月29日光明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发明CO2还原合成葡萄糖新方法.2022年全国甲卷则以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科技—“2022年冬奥会上“冰立方”,其美丽的透光气囊材料由乙烯(CH2CH2)与四氟乙烯(CF2CF2)的共聚物”作为2022年全国甲卷35题的情境背景.高三备考,关注与化学有关科研学术的前沿,对接考题情境,在给学生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和考点的同时也在渗透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做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 认真研究《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深化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也是构造学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情景多维命题模型的依据,对未来教学带来爆炸式冲击,也是考试评价的准绳和量尺,更是复习备考的重要参照[1].

2.1 熟知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容

2021年高考就不再出现《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而是沿用2019年的大纲.现有的高考评价体系框架下的《高考试题分析》即为2019年的考试说明的延伸,增加了一核四层四翼.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化身,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2].

2.2 掌握《高考评价体系—理综化学》的要求

关注考核目标、范围与要求、样题变化、样题题型、内容,搞清出题人通过样题想考什么.比如,《高考试题分析理科综合分册》2020年版样题12题是2014年全国Ⅰ卷27题,以中学生不太熟悉的次磷酸为载体,涵盖电离平衡、化合价推断、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分类判断以及电化学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够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应用信息并进行综合处理来解答问题.而2020年全国Ⅰ卷27题考查电化学实验,与该样题很相似.2020年3月理综标准样卷1化学部分28题出现反应机理的新题型,恰好2020年6月高考全国Ⅰ、Ⅱ卷就考查这种题型.

3 认真研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高考题的命题依据.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体现评价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3],关注师生互动和课程教学中突出的激励和调控,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在日常高三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活动表现,在提问和点评上多做文章,落实《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2019全国1卷26 题(2)第二空应填“KSCN”,考查《必修1》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中Fe3+的检验.该题中工艺流程中“过滤 1”后得到的滤液中不能含Fe3+,否则会影响到后面H3BO3的纯度.而KSCN对Fe3+的检验很灵敏,适合此处Fe3+的检验要求.部分学生填“NaOH溶液”或“淀粉碘化钾溶液”,虽然二者均能与Fe3+反应,但此时Fe3+浓度太小,现象不明显.教师在教学时能引导学生对比多种检验Fe3+的试剂,分析优缺点,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微观探析及变化观念.

4 认真研究历年高考真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刘芃主任认为: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往年的试题是命题者精雕细琢的产物,它反映命题者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评估.研究历届高考题不难找出命题轨迹,把握试题难度、知识点出现频率和考查规律,寻求高效复习策略,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能力、方法训练,把高考备考与高考无缝对接.教师研究和对比近几年高考化学试卷[4],找出它们的特点,思考:高考试题有什么特点?标准答案的给分点是什么?学生答题容易出现什么问题?考查角度如何体现?每年同一个知识点是如何考查的?还可以怎么改进、怎么考?具体操作可以这样进行:(1)可以研究同省不同年份试卷的相同题型—对比得出规律,如2019年全国Ⅱ卷第9题、2020年全国Ⅱ卷第11题、2021年全国乙卷第11题均是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命题设问角度涉及:导电性和状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或碱性强弱的判断、物质在浓硫酸中的溶解性、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单质的化学性质、化学键类型判断、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涉及短周期元素H、C、N、O、Si、P、Na、Mg、Al,考查角度和元素大體一致,但2021年契合新贵元素“Mg”,考查学生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掌握程度;(2)研究不同套试题相同题型—对比得出规律,如2019年全国Ⅰ卷第13题和2020年全国Ⅱ卷第11题采用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推导元素,共价键结构涉及配位键的知识,这种题型新颖且有一定的难度;2022年全国甲卷26题和2021年全国乙卷26题均涉及Ca2+转换为CaSO4除去.2021年全国甲卷27题(4)(5)和 2017年全国Ⅲ卷26题③均是考查结晶个数测定、测定结果的误差分析.

5 回归课本

教科书是教材系列中最规范、最具代表性的印刷纸质版材料,也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化学最重要的媒介.用好教科书,是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试题与课本紧密联系:试题取材于课本的各种栏目正文、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科学史话、科学探究、化学实验、实践活动、资料卡片、课后习题等.纵观这几年高考题,不难发现化学选择题的实验题素材基本源于课本.如2022年全国甲卷第13题、2022年全国乙卷第10题、2018年全国Ⅱ卷第9题等,这些实验素材均是源于课本,这体现依据大纲、回归课本、注重基础、掌握实验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说明”的方式,把高中化学课本的重要实验全部整理出来,便于复习和对比记忆.课本中的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不仅是对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巩固、应用,而且是教学内容的延续.它与教材正文及其他栏目一起,构成完整的教学资源.教材对习题做了精心的设计,有很多貌似平淡但很精彩的题目,是运用知识解题的经典,也是创新思维训练的典范.如2020年全国Ⅲ卷26题,考查样式源于人教版必修2第107页复习题第9题.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素养为本”视角下高考化学备考,化学教师需认真研究《高考评价体系》《化学课程标准》,以及历年高考真题,同时还需要关注时事政治及科研学术,实施情境教学以及回归课本,在掌握高考化学解题技巧的情况下,保证高考化学备考变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单旭峰.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化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2):8.

[2] 赵春蕾.基于“素养为本”的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以近三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Ⅰ卷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3] 孙敏,单旭峰.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化学考试命题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13):5.

[4] 张海迪,基于“SEC”模式的高考化学试题研究:以近五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责任编辑:季春阳]

收稿日期:2023-10-25

作者简介:雷媛媛(1985.5-),女,广西玉林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化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广西高考综合改革专项课题“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普通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ZJY1757)

猜你喜欢

高考备考素养为本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素养为本”课程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化学学科“素养为本”的教学实践
基于“素养为本”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尝试和反思
如何指导高三学生应对生物三轮强化训练
新考纲下高考化学试题的新宠——化工流程题
高考备考中要重视“STS”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