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4-21胡静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应用

摘 要:问题导学法是当前较为热门的一种教学方法,备受广大师生的青睐.该法能够以问题驱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有目的性地学习.经过问题的分析与探索,获得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锻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原则以及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问题导学法的教学功能,助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3-0021-03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师讲、学生学的模式下,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意识以及深入探索的机会,这是阻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问题导学法的提出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可以促进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手段革新,以问题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路石,通过问题情境创设、生活化问题提出以及不同难度的问题设置等方式,带领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学科知识,探索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系,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对数学世界产生探索的欲望,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走出来,实现学生自主且高效地学习.这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数学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1 探究性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能够巧妙地提出问题,借助问题激活学生的知识探索欲望,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行为,进而调动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遵循探究性的原则,发现并有效地利用问题设计与学生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的关系,优化问题的设计,掌握数学问题提出的教学艺术,促使学生调动数学思维,架起学生通向深度学习的桥梁[1].

1.2 启发性原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思考之上的,来源于教师灌输的知识,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的内涵,还容易让学生陷入消极的、被动的学习状态.问题导学法在数学课教學中的运用,需要教师能够遵循启发性的原则,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引领学生在数学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中,总结出数学规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启发者、引领者以及共同学习者的角色,能够在学生学习需求处给予启发,促使学生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1.3 适应性原则

虽然,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也会使用提问的教学方法,但是收获的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教师设计与提出的问题脱离学情.比如,问题难度过高,即使通过努力学生也无法解答,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问题难度过低,学生认为缺乏挑战性,无法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存在,需要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遵循适应性的原则,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需求的视角出发,合理地控制问题的难易度,并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引领学生不断地突破最近发展区,挖掘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2].

2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利用问题导入新课,激活学习内驱力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有效的导入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成功,也关系着后续的各个教学环节顺利开展,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基本的基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高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法,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与其高度相关的问题,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导入环节中的问题设计,不仅要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同时还应具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探索的渴望,进而进入到问题的激烈探索中,抓住课堂学习的方向[3].

比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一课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了“海上生明月”的视频,并在视频播放的同时讲解月亮从海平面以下逐渐上升的过程、月亮与海平面之间关系的变化,要求学生思考:“假如,我们将月亮视为一个圆,将海平面看作一条直线,那么,请学生们用数学语言分析圆与直线存在几种关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师可以继续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三张图片,促使学生在直观的视频、图片观察中获得感知上的体验,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带领下回顾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也让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产生了浓厚的探索热情.

2.2 问题导学联系生活,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有所提升,其中涉及的许多数学概念性知识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们望而生畏.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攻克概念性知识理解的难关,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问题导学的方式,提出一系列与生活高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想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中观察到的数学现象以及生活经验带到数学问题的解答中,减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感.以此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对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基础知识[4].

比如,在“等差数列”的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问题提出的方式达到“导学”的作用.譬如:“在奥运会女子举重项目中,轻量级有48公斤级、53公斤级、58公斤级、63公斤级;在新感觉电影院中第一排的座位数分别为16号、18号、20号、22号、24号等;成年男士的鞋码有40码、40.5码、41码、41.5码、42码、42.5码、43码等,从这些数字中你发现了什么?”由此带领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数列,发现生活中常见的数字之间存在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列,引发其对数列问题的思考.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等差数列的问题分析,提出问题:“上面的数列有哪些共同之处?每个数字之间的间隔是否一致?我们将存在这种特点的数列称之为什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且鼓励学生自由讨论问题,相互分享自己的观点.在问题分析之后,尝试总结出等差数列的定义,由此可以降低数学概念理解的难度,帮助学生在理解的等差数列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进入等差数列的概念学习中,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理解的深刻度以及记忆的持久性.

2.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实施问题导学

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学习个体,无论是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阶段,还是面对不同的学科学习,都会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结果以及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想要在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保障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取得成长与进步,需要教师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秉持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的信念,开展分层教学活动.通过问题导学满足处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助力全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有所突破.

比如,在“曲线与方程”的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低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个性特点等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以综合评分作为层次划分的标准.同时,高中生有着较强的自尊心,为了避免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教师应采取隐性分层的方式.接下来,教师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设计难度不一的导学问题,让低层次的学生在导学问题的带领下引出概念,中层次的学生在导学问题的带领下归纳概念,高层次的学生则在导学问题的促使下巩固与延伸,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难度较低的问题:“方程y=x是直线方程吗?若不是,你能写出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促使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直线方程知识,并由此引出了圆的方程的相关知识,问题难度系数较低,因此适合低层次学生回答.当教学面对的是中层次学生的时候,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曲线方程与二元方程实数解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以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探索曲线方程、方程的曲线的定义,并对归纳概念.当面对高层次学生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問题:“过点A2,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方程是x=2吗?请说明理由.”通过分层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入到数学问题探索中,让问题导学法的实施面向全体学生,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2.4 问题导学突出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可以给学生搭建动手操作的平台,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获得别样的学习体验,进一步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学会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中,走向有意义的学习,突出数学学习的现实价值[5].

比如,在“椭圆”的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数学实验,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数学实验操作的过程.实验操作过程为:把细绳的两端分开且固定在平面内的F1、F2两点上,当绳子的长度大于两点之间的距离时,用一个小木棍将绳子拉紧,拉紧绳子的过程小木棍在平面内不断地移动,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小木棍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引领学生在数学实验的探索中一边动手操作一边探索问题,在数学实验中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数学实验的操作,学生们可以发现小木棍在平面内移动的轨迹画出的图形是椭圆,教师继续追问:“为了让椭圆图形的运动轨迹更加明显,可以将小木棍换成什么?在作椭圆的过程中,图钉两脚末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绳子的长度发生变化了吗?绳子的长度和F1、F2两点的距离还有哪些情况?不同的情况下又会形成什么图形?”由此,促使学生在数学实践中实现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学习活动中,提升其数学学习体验与感悟.

3 结束语总之,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改善数学教学环境、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善于运用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激活其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自主学习意识,锻炼思维能力,打造出精彩的高效的数学课堂,进而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小杰.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2(12):6-8.

[2] 董燕.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的应用[J].高考,2021(33):13-14.

[3] 张丽萍.以问追思“问”出高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2(03):32-34.

[4] 林清龙.问题依托,高效教学:浅谈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J].学苑教育,2022(36):17-18,21.

[5] 叶炎彬.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对策探讨[J].家长,2023(21):26-28.

[责任编辑:李 璟]

收稿日期:2023-10-25

作者简介:胡静(1985.12-),女,江苏省常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应用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