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幼儿质疑和科探能力

2024-04-20刘瑞莲

小学科学 2024年11期
关键词:科学活动质疑能力幼小衔接

刘瑞莲

〔摘    要〕  幼儿园教育中,想要实现良好的幼小衔接,为幼儿的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就需要有良好的质疑能力和科探能力作为支撑,尤其是升入小学后,知识難度明显提升,所以想要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所学知识,需要学生做到主动质疑、主动探究。因此,为使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便能形成质疑、科探能力,幼儿园需将幼小衔接作为一个主要工作目标。而科学领域教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探究特征,故而实践环节,教师可对科学活动有效应用。本文主要针对幼儿科学领域教学中幼儿质疑和科探能力的培养展开分析。

〔关键词〕  幼小衔接;科学活动;质疑能力;科探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1    106-108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明显提升,基于全新教育背景,为更好地引领幼儿成长和发展,必须更加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同时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借助多种平台和多样化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质疑、科探能力,因为这两项能力是幼儿升入小学后支撑其参与学习和探究的关键能力。但事实却是虽然大部分幼儿园都能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和培养幼儿质疑与科探能力的重要性,可是在具体的实践环节却经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科学领域活动的教学和引导价值未能充分发挥,所以为进一步提升科学教学成效,实现幼儿教育目标,促进幼小衔接,教师需在明确幼儿质疑、科探能力养成重要性和教学根本原则后,在科学领域教学过程中,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的优化。

一、质疑和科探能力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结合学前教育现状分析,少数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会过于注重幼儿对文化类知识的掌握,反观对幼儿群体潜力挖掘和能力培养明显忽视,也正是受单一化教学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质疑、科探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幼年时期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科学感知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最佳时期,若该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渗透一些较为浅显的科学知识,开展一些充满童趣的科学探究活动,便可使之在启蒙阶段对科学领域和科学探究产生强烈的兴趣。在以往科学领域教学中可发现,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可借助科学知识对自身思维活动进行完善,并且在质疑和探究科学现象时,也能获取更多经验。总而言之,无论是从社会发展角度讲,还是幼儿成长方面看,学前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质疑能力、科探能力都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学前教育发挥育人成效的直接体现。

二、科学活动中幼儿质疑和科探能力的培养原则

幼小衔接视角下为在科学领域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幼儿群体质疑、科探能力,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时需对以下原则严格遵守:第一,科学性原则。该原则指向一切教育内容和过程都要具有明显科学性,针对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开展科学教学的目的本就是让幼儿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使之能对各种客观事物与现象深度感知。此外,严谨、客观是科学思维基本特征,这亦是教师设计和组织科学类活动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第二,生活性原则。科学领域教学的实施,要保证所选的科学活动内容和幼儿实际生活贴近,除要围绕幼儿生活挖掘、整理科学内容外,也要对幼儿现有经验充分考虑,这是基于学龄前幼儿学习特点和年龄特征所提出的原则。第三,兴趣性原则。对于未知事物和环境,幼儿求知欲、好奇心很重,这都是因为对科学有强烈探索兴趣。因此,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教师需特别注意保护幼儿的这种天性,更要借助各种丰富、有趣的科学活动来提升这种探索兴趣。第四,实践性原则。此原则指向运用多种感官,让幼儿不断尝试,使之能获取直接科学探究体验感。鉴于此,活动实施过程中,切记要改变“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的被动化教学模式,正确的做法应是开发并利用周围环境,给予幼儿更多动脑、动手、动口的实践探索机会。第五,尊重性原则。尊重幼儿好动、好奇、好探究的天性,为其提供充足的想象、发展空间,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以伙伴角色存在,关心、爱护幼儿的科学劳动成果,同时也要借助多样化的方式鼓励幼儿,调动其探究、质疑热情。

三、科学活动中幼儿质疑和科探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多元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科探欲望

为更高质量地完成幼小衔接工作,实现培养幼儿初步的质疑、科探能力的目标,教师应对幼儿教学的环境引导作用有充分的认知。基于此,为使科学领域的教学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教师既要做到立足幼儿年龄思维调整科学领域教学规划和方法,以幼儿生活实际为前提制定与之发展相契合的教学流程;也要借助各种环境因素为幼儿群体创设科学探究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让其在环境引导下逐渐提升好奇心,增强研究兴趣。

一是积极搭建科学探索区。幼儿园结合园内条件及教育目标,可尝试设置声光区、力区、实验探究操作区、自然科学区和创意手工坊等一系列带有明显实践探究特征的科学实验室,通过实验,幼儿能够对各种事物近距离接触和观察,如植物种子、昆虫标本、多样颜色的土壤、石头和磁铁、天平、三棱镜等,借助有关物品和材料进行组合、拆装、观察与验证等探究操作活动,可使幼儿对电、力、声等现象和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不仅如此,当幼儿发现新事物后,教师也可引导幼儿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开展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过程、获取实验结果,这样便可使幼儿在不断质疑、探究过程中充分认识科学的严谨性;此外,实验探究活动后,教师也可带领幼儿围绕本次活动集中讨论,通过彼此之间分享实验思路和实践经验,既有利于幼儿提升与人交际能力,也可使之科学探究能力稳定发展,而这也是幼小衔接工作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

二是努力开展多样化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幼儿发现和探索科学知识的主要乐园,置身于区域活动之中,幼儿群体能够依据个人喜好选择实践探究活动,能够具备该优势,是因区域活动范围与活动内容都无明确约束,并且活动兴趣也更倾向娱乐性,所以在轻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下,幼儿也能借助各种多样化材料满足科学探索需求。所以教师要立足实际,积极利用好教学环境和教学材料,设计多元化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多样化区域活动之中,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质疑和探究能力。

(二)提供合适的物质材料,强化科学教学成效

物质材料是幼儿参与科学探究的重要前提,因此,为将科学领域教学作用充分发挥,使幼儿主体尽快形成良好的质疑和科探能力,在选择材料时对以下几点应特别注意。

第一,选择材料时注重趣味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主要是对其探索对象有强烈兴趣,兴趣越浓,探究过程也会持续得越久。以“认识磁铁”科学游戏为例,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前,基于幼儿兴趣,教师可提前备好贴有回形针的钓鱼磁盘、各种立体动物模型和鐵屑等,因为这些材料有明显的游戏性和趣味性特征,所以在本次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也能展现出较强的探索性与自主性。

第二,针对幼儿年龄与认知规律提供一些可观察、易操作的探究材料。操作性是科学领域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作为幼儿与环境产生作用的一种形式,操作活动对于幼儿强化科学兴趣、提升质疑和科探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说操作材料特征与性质对操作效果有直接影响,想要保证材料适配性,教师一定要时刻谨记“可观察、易操作”的要求。例如,“水的毛细现象”探究活动中的多色花以及“光的色散”中的三棱镜等皆属于可观察、易操作活动材料,所以能够维持幼儿长久探索的欲望。

第三,围绕幼儿个体差异设置材料。活动材料是幼儿的探索对象,但是受智力因素、生活背景等诸多条件影响,幼儿学习诉求和能力素质方面也有一定差异,故而面对同一材料时,幼儿群体也会产生不同认知和理解,所以为保证科学领域教学的有效性,在引入科学探究材料时,教师必须做到依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合作材料,切记不可采取“一刀切”,这样方能确保所有幼儿在现有能力基础上取得突破。以“摩擦起电”科学活动为例,面对科学基础和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可提供质地不同的多种摩擦物,使该类幼儿群体能在活动中探索不同材料摩擦时产生的静电效果;对于综合能力薄弱的幼儿,仅提供1~2种摩擦物即可;而对于该科学探究活动无兴趣的幼儿可准备形状夸张、色彩艳丽的摩擦物吸引其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差异性的科学活动材料能够在调动幼儿探究兴趣的同时,避免教学活动中有两极分化的现象发生。

(三)丰富科探内容,引导幼儿热爱科学

一方面,结合事实设计科学探究内容,使幼儿养成热爱科学、关心科学的观念。例如,对于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国内各个媒体都争相报道,这是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其科探能力的最佳时机;另外,对于幼儿来说,面对这种最新的重大科技成果,本就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所以将其作为科学教学内容引入也具有一定可行性。在实践环节,教师可在班级活动区域放置一些与载人飞船相关的图片、书籍,或者与幼儿一同观看载人飞船升空实况录像和飞船模型幻灯片,这样既能调动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使之充分认识到社会生活中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使之从小养成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品质。

另一方面,注重幼儿观点、倾听幼儿想法。提问是幼儿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前提,同时亦是幼儿认识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领域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启发性引导可协助幼儿将科学知识和探究经验如砌墙一般累积起来,不仅如此,适时的提问也可使幼儿学习愿望更为强烈,从而引发其产生更多自发性质疑。以“解救冰冻中的小动物”探究活动为例,本次活动前教师提供已经准备好的小冰块,每个小冰块中都有一个小动物模型被封在中间,接下来可将班级幼儿分成多个小组,并为每组幼儿分发一个冰块,然后向幼儿提问“通过哪种方式能够更快地将小动物解救出来呢?请各小组针对该问题集中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该问题一经提出后,幼儿纷纷参与到讨论过程中。如,一个小组表示“可以用手把冰焐化,因为手上有热度”,针对这一答案教师可继续引导:“小朋友们觉得这个方法是否可行,有没有弊端呢?”如此进行引导,很快幼儿便能深度思考,并一再提出疑问:“用手焐化冰块应该可行,可是不是耗费的时间过长?手是不是会冻坏呢?或者戴上手套能否加快冰的融化速度呢?”由此即可看出,以相关问题引导幼儿质疑是一种培养质疑能力和科探能力的有效方式。

综上所述,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中为促使幼儿形成初步、科学的观察、思维、探究能力,引领幼儿在启蒙教育阶段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使之能在升入小学后更快地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教师可从创设多元学习氛围、提供合适的物质材料、丰富探究活动内容几方面对科学领域教学进行改进,确保幼儿通过科学学习能够形成较强的质疑和科探能力。

参考文献

[1]诸芳,赵娜.自然导向教学策略:在亲近自然中提升幼儿科学探究能力[J].辽宁教育,2023(8):69-71.

[2]王芳.在幼儿科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2(36):80-82.

[3]王沛文.利用区域游戏提升幼儿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19):66-68.

[4]张丽梅.基于情境教学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J].幸福家庭,2021(10):141-142.

猜你喜欢

科学活动质疑能力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小学数学课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教学时如何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幼儿自然观察智能在科学活动中的培养
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
点燃幼儿的创新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