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掘乡土资源 打破教学局限

2024-04-20王永伟

小学科学 2024年11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小学科学教学

王永伟

〔摘    要〕  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乡土教学资源,尤其是科学课程资源,更是琳琅满目、随地可取。农村小学教师在科学课程教学中,需对自身拥有的乡土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发掘乡土资源创新科学教学,可打破学校在地域、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在提升科学课程教育质量的同时,也能在鼓励学生亲自运用和感受乡土资源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科学意识、探究能力和爱生活、爱自然的良好品质。这样,立德树人的目标也能更快实现。本文主要对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挖掘与使用深入分析。

〔关键词〕  小学科学;乡土资源;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1    085-087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农村小学组织教学活动需结合时代和社会变化,以培养学生主体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基于该理念,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模式,除能改善以往农村小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缺陷外,也可使学生在不断学习和锻炼过程中逐步提高个人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这是实现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主要前提。但现实中大部分农村学校在设计和组织科学教学时面临众多困难,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新型教学资源缺乏,实验设备缺失。因此,为有效解决该问题,保证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革新教育理念,树立多元课程资源观,有针对性地挖掘和利用一切乡土资源。

一、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掘乡土资源的意义

对乡土资源概念的描述较为宽泛,主要是指农村小学周边能够利用的一系列文化生态、自然生态等各个方面的资源,其中涉及民风习俗、乡土地理、生产生活经验与传统文化等。在科学教学中挖掘利用乡土资源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课程建设层面。在科学课程中引入乡土资源能有效弥补课程资源不足问题,通过连接课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教育内容也会更加丰富。而且,资源拓展也能使科学学习真正实现从教材向课外延伸,借助社会生产实践、自然环境与文化生活进行教学,既能满足小学生实践学习需求,同时对其科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也十分有利。其次,教师层面。基于新课标教学,教师应明确不同地域教学资源也有明显差别。因此,要想保证教学成效,就要对教材科学处理和加工,只有创造性应用教材,优化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在轻松、自由、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下接受更多科学知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所以,从这一视角来看,乡土资源应用这一要求能够迫使教师学习更多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方法,而这也是强化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关键所在。最后,学生层面。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引入乡土资源,可为学生的学习和构建科学知识体系提供真实、具体的研究对象与探究场地,并且其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有所扩展。此外,面对诸多有趣、新颖的乡土资源,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也会随之提升,这对其获得情感体验和提升学习质量都有超强的促进作用。

二、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掘乡土资源的策略

(一)树立多元课程资源观

所谓树立多元化课程资源观,指教师要正确看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为保证育人成效更要不断提升乡土资源利用意识。从某种角度上分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以课程资源观为基础,或者说只有教师本身具备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方能做到在科学教学中合理、全面且精准地应用乡土资源。不仅如此,教师也需意识到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教材并非唯一,所以一定要学会挖掘和灵活应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其实,详细观察生活后能发现,生活中乡土资源并不缺乏,关键是能否有意识地应用这些资源,能否准确找出和应用资源辅助教学。因此,要想发挥乡土资源优势,教师必须在认识该类资源作用后,强化资源利用意识,而且要从多方面入手,更深层地了解乡土资源。

在报刊、书籍中获取。传统媒介是获取知识、了解乡土文化和挖掘教育资源的关键途径和来源,这些报刊、书籍反映的可以是本地区的名人传记,也可以是该区域的发展历史等。总之,通过阅读、分析和总结乡土资源,不仅可为教师提供更多教学创新思路,对其文化素养增强和地域认同感的提升也有一定帮助。

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化时代到来后,网络已经成为群众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且网络技术、新媒体也早已成为人类生活与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简单来讲,教师经由各大短视频平台,不仅能掌握本地区的发展实情、教育政策和教育目标,也能对国家不同区域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加以了解,若能将这一系列区域内和区域外的乡土资源引入科学教学中,必然会为小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感受。此外,借助网络功能,也可为教师查阅和积累各类乡土资源提供更多便利,让他们可以在休息时间内或日常生活中进行查询和总结,不仅有助于教师工作效率最大化,同时也可使之逐渐形成终身学习意识。

在交流共享中獲取。虽然信息技术可为教师积累乡土资源提供便利,但受工作影响,教师能够投入资源挖掘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但是通过校内教师多方合作便能彻底解决该问题。例如,针对风土人情、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生产生活经验等,每位教师可自行选择一个方面查阅,然后在课余时间组织教师交流,彼此分享查阅到的相关内容;或者,这种教师交流分享可以在不同学校之间开展。以该方式了解和学习乡土资源,能够有效弥补个人不足,也有助于乡土资源教育价值充分发挥。

(二)挖掘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针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农村教师应对“生活即教育”理念有充分认知。该理念强调“生活资源带有极强教育意义,教师应带领学生群体主动观察和记录真实生活,同时也要做到在教育中融合生活,在生活中落实教育”。剖析小学科学教材后能够发现,其中很多知识均与小学生生活相关,如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一些常见生活现象等。基于此,要想进一步提升科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对自然乡土资源深度挖掘,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热爱自然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意识。例如,在讲解“土壤和岩石”等知识时,为丰富教学资源,教师可提前向学生提出“搜集不同石头”的要求。小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或放学时间到各处收集大小各异、形状不同的石头,随后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导学生逐一展示自己收集的石头,并让其详细介绍每块石头的特征。因研究材料是学生亲自收集的,所以其学习热情也会有所提升。如,本次活动中有学生表示“我找到一块特别白的石头,形状圆圆的”;也有学生表明“我分别找到了一块三角形和长方形的石头”;更有学生补充:“我在一处石堆上找了很久,发现圆形、椭圆形石头居多。但是虽然是同样形状的石头,大小却有不同,更有一些石头表面还有特殊花纹。”当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后,教师可趁机提问,引导其对石头粗糙度和颜色等特征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认知。通过结合乡土资源组织一系列教学活动,小学生能学会从不同角度入手对石头进行分类,同时也会对该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入持久。总体来讲,乡土资源挖掘利用既能解决课堂材料匮乏问题,也可以在增加教学活跃性、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质量。

(三)借助乡土资源,开展特色教育

由于教学资源缺乏和师资力量薄弱的影响,农村小学竞争力偏低,而且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受到一定阻碍。面对该情况,农村小学要想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就需对自身的资源优势有充分认知,同时也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挖掘和引入相关资源,从而打造特色教育。为突出乡土资源引入的针对性,正式授课前,科学教师可对学生兴趣、认知规律等各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再从自然环境、生活经验和民俗文化中提炼有关资源。例如,讲解和“植物成长”有关的科学知识时,教师可将本地常见植物引入课堂,首先结合具体植物介绍其适宜的生长环境以及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外部形态。然后带领学生观察植物,尝试制作植物标本。如玉米是农村地区最常见的植物之一,课上教师可引入不同类型或外表的玉米实物,再向学生介绍该植物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有“苞米、苞谷、玉茭”等;种植过程中玉米对温度和需水量要求较高,如果不能长时间保证温度和水量将会严重影响其品质和产量;接下来可引导学生观察玉米,让其详细阐述一下玉米外部形态。此外,为加深学生印象,确保其能充分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教师可以在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将学生带入田地中,实地观察玉米从种植到秋收时的生长情况。将乡土资源与科学课程相结合,是农村学校教学的一大優势,教师应积极利用其打造特色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发挥乡土资源优势,开展科学实验

实验是小学科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对农村学校来讲,场地有限、设备不足都是限制实验开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利用学校周边空余场地搭建实验室,借助乡土资源自制实验装置和组织实验互动,便能将以往实验教学中的不足问题妥善解决。首先,建立实验区域。例如,学习植物生长知识后,为让学生对有关知识了解更为深刻,教师可与学生在校内或学校周边开发空地,栽种南瓜、西红柿、黄瓜等植物,并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组负责观察和记录某一类植物的生长状态。借助场地资源将科学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可让学生更灵活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其次,自制实验装置。科学实验设备缺乏是导致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为彻底打破这一局限性,在开展实验前,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运用自然或生活资源制作实验设备与器材。例如,讲解“声音高低与强弱”知识时,因为学校缺乏相关乐器,因此教师可与学生利用中空的芦苇秆或麦秆进行实验,通过改变通气长度和调节吹气力度认识声音音量、音调和音色;在学习“浮力”知识时,也可鼓励学生利用废弃塑料瓶与废弃弹簧等制作浮力测试装置。这种利用乡土资源制作实验装置的方式简单有趣,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仅可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乐趣,也能大幅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也是农村小学在科学课程教学中组织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基于教学改革要求的科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课程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要想尽快实现该目标,教师应立足本地地域特点,重视挖掘乡土资源中可利用的科学教学素材,从树立多元课程资源观、挖掘教育资源、打造特色教育和开展科学实验几方面入手创新,突破传统教学局限,提升科学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罗鸿,杨群英.利用乡土资源优势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J].广西教育,2023(7):122-124.

[2]曹伦清,赵群芳.乡土科学资源:提升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催化剂[J].教书育人,2022(7):9-11.

[3]张翰辅.农村小学科学课程中利用乡土资源教学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38):19-20.

[4]陈旭东.创客教育背景下的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8):10-11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小学科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地理教学中的乡土教育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