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古类图文资料在互联网信息传播中的应用
2024-04-20王欣
摘 要:本研究以辽时期的历史考古类图文信息为对象,将现有网络信息分为概要简介、文献资料、视频图片信息以及学术研究成果四类。列举辽时期的网络信息资料为具体对象,讨论当前网络信息资源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引申出文史考古类网络信息资源发展的未来方向。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信息分类;缺陷
中图分类号:K879;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2-0031-03
随着互联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网络媒体被公认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播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所谓第四媒体,就是指“借助国际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话等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1]。如今,这种数字化的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良好优越的网络环境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有了质的提升,而电脑、手机等各种电子设备的存在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把网络搜索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提取真实可靠的资料,也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现仅以互联网中可见的辽时期历史考古资料信息为研究对象,分析信息搜索及使用方面的缺陷,并指明互联网历史考古类图文信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现有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
互联网中可搜索到海量辽时期的信息资料,但多为杂乱的未开发的“原始信息”,这些信息可依据形态分为四种类型:概要简介类、文献资料类、视频图片信息类、学术研究成果类(专著与学术论文)。现以“四时捺钵”一词为例进行分类。
(一)概要简介类
概要简介类,即针对学术专有名词、特殊人物、地名、事件的介绍及解释。“百度百科”将“捺钵”一词解释为:契丹语的译音,契丹语词,意为辽帝的行营。作为一种活动习俗,是指辽帝在一年之中所从事的与契丹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等活动。辽帝保持着先人在游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居处无常,四时转徙。因此,皇帝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又称四时捺钵。辽代不同时期四时捺钵的地区也有所变化和不同。
(二)文献资料类
文献资料类,即古代历史文献或相关研究著作对某些专有名词、人物、地名或事件的记述。如《辽史·营卫志上》中关于“捺钵”一事记有:“有辽始大,设制尤密。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2]《辽史·营卫志中》中记有:“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3]
陳晓伟对“捺钵”一词的解释是,“系契丹语译音,本义为行营、行帐、营盘,后被引申用以指称契丹皇帝的四季游猎活动及其驻营地,乃是国家政治中心之所在”[4]。
(三)视频图片信息类
视频图片信息类,即以图片、音乐、音频、视频等形式对专有名词、人物、地名或事件等进行重现或解释。如央视网新闻“辽帝捺钵与冬捕”的相关报道及有关《四时捺钵》纪录短片。
(四)学术研究成果类
学术研究成果类,主要指已经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著作。在“中国知网”按主题搜索“四时捺钵”,可找到50条结果,现截取5位,于下表列出:
二、信息使用层面的现存缺陷
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与自由性,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以发布网络信息,这使得互联网资源愈加繁多、零散。面对这种数量庞大、资源更迭迅速的不规范信息,人们难以快速地、准确地辨别出准确有效的信息,时常会陷入选择窘境。当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文字错误
由于互联网开放自由的属性,团体或个人对资源信息的转引、转载过程中易出现漏字、错字或别字,大众面对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同时还极易产生判断、选择困难。而大众对于错误信息的转载或引用,无疑又成为有误信息传播的新节点,将造成恶性循环。
例如,“国学梦”网站中收录的《辽史·卷一·本纪第一·太祖上》中就有漏字问题,第一段显示“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耶律弥里人。”而史书原文记载“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弥里人”,比对后可发现缺少“乡”字。
其次,转引、转录过程中也会出现错字、别字现象。如辽代人物常以“剌”字为名,但很多编辑或转录的史料中错写为“刺”字,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史料的准确性。此处以“汉典古籍”网站收录的《辽史·卷六十六 列传第四》为例,内容为“耶律敌刺,字合鲁隐,遥辇鲜质可汗之子。太祖践昨,与敞稳海里同心辅政”。这句话出现两处错误,其中“剌”错写为“刺”,“践阼”错写为“践昨”。此应为转录人员的疏忽或文字输入法中的常见错误。
(二)图文不符
互联网发布的信息随意性较强,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很多内容质量低劣,甚至有很多未经审核即发布的错误信息,这给大众带来了极大困扰和不便。很多网站或是个人用户在发布文章或留言时,所用图片与文字不符,有些甚至完全偏离主题,极易给不知情的浏览者留下错误印象,导致其对错误信息进行不断转载、传播。
以“360百科”中的“辽上京遗址”词条为例。辽上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以南,为辽五京之一。此词条中所用图片包括,辽上京遗址保护石碑、辽上京航拍全景图、辽上京遗址平面图、现存城墙遗迹、辽南塔及辽上京博物馆等。而在“景点建筑”部分却错误引用了辽祖州城内石房子遗址的图片。众所周知,祖州石房子遗址位于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是辽祖陵奉陵邑祖州城内的著名建筑,距辽上京遗址约20公里,不应放置在辽上京遗址词条中。这种情况会使不明真相的网络用户产生误解、误判。
(三)肆意摘抄、删改
部分网站或个人在发布信息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对原始资料进行摘抄、删减、修改,且互联网尚缺少有效的管理机构来对单位、团体或个人发布的信息进行筛选、确认,这使得大量有误信息散布于网络中,对大众的浏览、阅读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关于辽宁省北镇市医巫闾山的辽显陵,可使用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源本就数量有限,而部分网站还对原始信息进行删改,致使很多用户在检索、查看的过程中受到片面信息的影响。如“百度百科”中对于“辽显陵”的介绍分为三部分,即“地理位置”“考古探索”和“参观遗址”。反观“360百科”中对于“辽显陵”的“地理位置”的介绍,其内容是博主“远古呼唤”在“百度贴吧——辽朝吧”中发布的博文“辽代木叶山的直接证据”中截取的部分内容,既无背景介绍,也无资料来源,这会造成浏览者理不清头绪、无所适从。
(四)检索工具障碍
人们获取网络资源时多是依赖于检索工具,但目前互联网的检索工具存在着一定缺陷。一是由于检索工具对搜索词语的分析能力有限,致使大量有效信息被漏检或误检;二是由于检索工具涵盖范围有限,不能覆盖所有网络资源;三是由于部分学术性检索工具需要付费使用,限制了用户对信息的检索、使用;四是检索语言的限制,很多外文资料不能被有效利用;五是汉字字符编码不统一的问题,使得数据库在开放、共享方面存在困难。
三、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未来发展
为了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使广大用户能够更便捷、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需要在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上进行控制和改善,还需要以资源利用者的视角审视现有问题。
(一)资料可靠化
加强网络信息的控制和管理,降低信息的错误率,提升资源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在信息资源发布的过程中加大监管力度,或是在传播过程中给予指导,将处于自由和混乱状态下的信息资源,经过必要的加工整理成为有用的资源。从本质上提升资源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减少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错误、遗漏等问题。
(二)信息透明化
虽然网络具有高度自由性和开放性,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共享。但是,为了保护网上知识产权,仍有大量信息资源属于“付费查看”的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阻碍了信息的传播范围。我们应在加快网络法规建设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免费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三)使用规范化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如何正确检索有用信息,如何利用有效资源,是廣大网络用户不得不面临的难题。除了政府实施有效的管理指导,也需要网络信息资源使用者自觉加强规范意识,在信息的使用、转载过程中减少错误信息的传播。
四、结语
网络作为获取资源最便捷、最高效的平台,需要全体大众共同监督和维护。如果我们能在信息发布、传播的过程中自觉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和可信度,将会使全体互联网用户获得更优质的体验和服务。
参考文献:
〔1〕雷跃捷,金梦玉,吴风.互联网媒体的概念、传播特性、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1(01):97-101.
〔2〕〔3〕脱脱.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陈晓伟.捺钵与行国政治中心论——辽初“四楼”问题真相发覆[J].历史研究,2016(06):16.
(责任编辑 王大奎)
The Application of Historical and Archaeological Information
in the Internet
——Case study of Liao dynasty
WANG Xin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information of historical archaeology in the Liao period as an example, the existing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a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summary, literature, video and picture informa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results. Discuss the defect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current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point 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historical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Keywords: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Classification; Disadvantages
收稿日期:2024-01-25
作者简介:王欣(1984-),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学院教务处教务管理科科长,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辽史和考古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