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非职教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4-04-19蒋博林李红立王琳阳

国际公关 2024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蒋博林 李红立 王琳阳

摘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的 “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中非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中非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项目和非洲职业技术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三个子项目,与坦桑尼亚高校及中资企业共同建设 “鲁班工坊”,为坦桑尼亚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国际化人才。

关键词:中非职教合作;未来非洲计划;人才培养;CEC模式

2021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发表题为 《同舟共济,继往开来,携手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指出,作为 《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首个三年规划,[1]中国将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共同实施九项工程,其中第七项为能力建设工程,明确提出实施 “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 (以下简称 “未来非洲计划”),该计划将围绕人才培养、标准建设、能力提升三大核心目标,组织实施中非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中非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非洲职业院校能力建设三个子项目。[2]

一、项目介绍

2021年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与坦桑尼亚联合建设国际有限公司 (中资企业)、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联合成立的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 “鲁班工坊”,成功入选教育部 “未来非洲计划”项目全国首批 14 个试点院校之一。[3]受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委托,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为 “未来非洲计划”中非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子项目课程建设工作秘书处,组织筹建项目专业及课程标准建设。

(一)中非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坦桑尼亚联合建设国际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土木建筑专业学历留学生。由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招收非洲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培养模式主要为 “1+2+1”,即第一年在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学习;第二年和第三年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第四年在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和坦桑尼亚联合建设有限公司学习、实习,毕业获得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本科文凭和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科文凭、技能证书。之后选拔本项目优秀学生来华攻读硕士学位,并联系政府奖学金。

(二)中非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以中国产业标准和教学标准为基础,结合非洲实际情况,研发适合非洲青年的中非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授予对象为非洲学生和在职人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获得在非中资企业的认可并成为就业准入门槛;后续力争获得非洲各国政府和行业部门及企业的认可。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中国设立考点并组织各专业证书考核,授权非洲技术大学和学院协会 (CAPA) 与中资企业合作在非洲各国设立考点并组织各专业证书考核,首批选取建筑、电子电气、机械三个专业群进行试点研发。

(三)非洲职业技术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为配合 “中非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实施和 “中非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非推广,组织专家对非洲项目院校骨干教师进行培训。计划每年培训30名非洲骨干教师。考虑疫情原因,2021年首批通过 “线上+线下”模式培训25名非洲职业技术院校的建筑类专业教师。培训对象为非洲项目院校校领导、教学负责人、相关专业带头人等,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前沿专业技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评价等。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为通过培训课程的非洲教师颁发结业证书。

二、“1+2+1”人才培养模式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于 “三方共建”理念,[4]开发 CEC 教育教学资源包,[5]针对国内企业走出去服务 “一带一路”、在境外有实际项目的,如建筑工程技术等土木建筑大类相关专业,采用境外合作办学 “1+2+1”模式,即第一年在外方学习,主要开设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第二年和第三年在中国学习,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英文授课) 和中文基础课程:第四年在外方合作企业实习实训,并完成学位课程和毕业设计 (论文)。完成实习者获得企业证书,考试通过者授予X证书,修满双方学分者获得中方专科学历毕业证书、外方本科学历证书、外方学士学位证书和X证书。此外,可选拔优秀毕业生来华攻读硕士学位,并提供政府奖学金。

第一年由外方学校教师负责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方承担汉语基础和优秀传统文化等人文素质课教学;第二、三年主要由中方教师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第四年由外方教师负责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原则上,外方教师比例在50%左右,中方选聘具有出国背景或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教学。

(一)培养目标和规格

倡导职业教育观念,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 “岗位能力+职业素养”为目标,打造 “国际化、技能化、职业化”的专业特色。培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面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 (技能) 课程两类。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项目协议开设公共基础课程

将汉语列为必修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数学、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同时开设关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社会责任、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 (活动),并将有关知识融入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

2.科学设置专业 (技能) 课程

专业 (技能) 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确定6—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业课程。

3.教学运行与实施

第一年在外方学校学习,主要开设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第二年和第三年国内实施部分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第四年在外方合作企业跟岗、顶岗实习。高职学历总学时数在1 800学时左右,一般以18学时计为 1个学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将取得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已掌握的有关技术技能,按一定学分累计与转换办法折算为学历教育相应学分。

4.實践环节

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建议院校联合优质跨国企业积极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可根据专业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

5.实施案例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合作启动中非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子项目,采用 “1+2+1”人才培养模式,计划每年招收土木工程专业坦桑尼亚籍留学生 30 名。目前招收的首批留学生已在坦桑尼亚国内完成第一学年的学习,现已到达学院开始第二学年的学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1+2+1”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详见表1。

三、结束语

中非职教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可推动中非教育合作走向更高水平,为中非乃至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中非职教合作能够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为中非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这种合作也有助于提高非洲国家的职业教育水平,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 马汉智.解读 《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J].进出口经理人, 2022(01):10-11.

[2] 王斯迪.中非深化强技赋能的合作途径与行动策略: “中非职业教育合作与发展论坛” 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4):

50-52.

[3] 杨延.鲁班工坊 品牌·内涵·布局·目标[J].职业教育研究, 2022(06):1.

[4] 刘亚西,陈明昆.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内涵、类型与特征[J].教育与职业,2019(11):29-36.

[5] 杨娟,易俊.共建与互鉴:高职国际合作CEC人才培养新范式[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