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质量 打造高效小数数学课堂

2024-04-19周辉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习品质小组合作学习

周辉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其在提高学生参与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挖掘合作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合作环境,通过自学与合作、自由与规范、指导与点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以此提升合作质量,提高学习品质。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质量;学习品质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效落实学生数学素养,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潜能,凸显学生主体价值,让“学”由被动接受逐渐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合作中,学生积极交流、主动探索,丰富了活动经验,改进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信心。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因缺乏合作目标、合作过程和合作指导,使数学课堂出现了“伪合作”和“伪繁荣”,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稳步的提升,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关于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些浅见,仅供参考!

一、自学与合作相结合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提升课堂参与度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每节课都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教学目标只能靠小组合作来实现。教学中应避免“为了合作而合作”現象的发生,教师要正确看待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安排合作内容;同时,在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价值时,切勿忽视学生独立学习的价值,其具有合作学习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合作中出现盲目性、随意性。若合作学习中没有独立思考,学生又怎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呢?那样学生无疑变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旁观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认知。这样,学生在合作中去交流、去争论、去完善,能在交流中深化,在争论中内化,在完善中形成个体独特的认知,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此外,教师要选择在关键的节点和适宜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其成为一种自发的、自然的学习方式,以此提升学习品质。

1. 个体操作难以完成时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有许多实践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是学生难以独立完成的,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自主进行合作,有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比如,在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时,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统计的方法和步骤。为了诱发学生自主进行合作,教师引入了一个统计任务。

师:看看这个路口你们熟悉吗?(教师展示学校旁边的十字路口)

生(齐声答):熟悉。

师:为了统计各种机动车的流量,老师录制了一段视频,现在请你们认真观看视频并做好统计。

教师播放视频,播放后预留2分钟时间让学生整理信息,完成统计。

师:请完成统计任务的同学举手。(没有人举手)

生1:能再播放一遍吗?刚刚没有数清楚。(教师重复播放)

师:这次你们统计好了吗?(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

生2:老师,这个太快了,我感觉自己数好了,但是记录的时候又忘记了,要多重复几次才能统计好。

师:你们可以想想办法,看看如何能够又快又准地完成统计任务。

此时学生开始自发地分组,有的学生当记录员,有的学生当观察员。为了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学生自发地根据车型进行细化,有数小汽车的,有数摩托车的,还有数公交车的……待学生分工完毕后,教师重新播放,这一次学生通过分工合作顺利地完成了统计任务。

可见,合作可以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活动,教师没有刻意安排,却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和价值,让学生自然地融入课堂、参与课堂,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2. 独立探究遇到障碍时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当学生独立完成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障碍,此时若能够相互启发,往往可以获得“柳暗花明”的效果。

比如,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教师创设了一个独立探究的活动。

师:19×2=?

生(齐声答):38。

师:很好!190×2=?

生1:这个我们还没有学。

师:看看能不能凭借今天所学的知识突破这一难关呢?(生不语)

师:大家可以集思广益,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启发)

生2:可以把190分成100和90,再分别乘2。

生3:也可以先算“19×2”,然后在积的末尾添加1个0。

师:你们真的太棒了。

这样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学生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因受学习经验、认知水平、思考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独立探索中难免会陷入误区,此时若师生或生生能进行有效、平等的交流,通过不同的思维碰撞,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3. 多种意见需要交流时

在看待同一问题时,不同学生的观察角度、思考方向往往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解题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甚至分歧,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引导,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从而通过辩论正误,认清问题的本质。

比如,在教学“130×30”的简便算法时,有的学生认为结果应该有两个0,也有的学生认为结果是一个0。面对学生的争议,教师没有立刻裁决,而是将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分为一组,先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各选出4名代表参与辩论。这样,一场小小的辩论赛开始了。

正方:请问0乘0的结果是不是等于0?

反方:是。

正方:这样我们在计算130×30时,先算13×3,然后再算0乘0,正好得到一个0,这样只要在积的末尾添加一个0,而不是加两个0。

反方:按照你们的说法只有一个0,即130×30的积为390,那么请计算一下,130×3的末尾有几个0,积又是多少呢?

反方的问题给出后,引起了正方学生的思考,此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计算存在问题。这时,反方学生不失时机地给出积的末尾添加两个0的理由,有力地说服了对方。这样通过争辩不仅让学生找到了问题所在,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情况外,当学生不能满足表现欲时、需要资源共享时、需要突破难点时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不过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不会沦为学优生的“一言堂”,才不会流于形式,切实提高思维质量,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二、自由与规范相结合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广阔的学习空间,但是自由表达不代表可以“天马行空”,也不代表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若在教学中教师放任不管,部分学生可能就变成了听众,不动手也不动口,甘愿做一名“旁观者”,这样没有良好的生生互动,显然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也要进行规范,从而提升合作的有效性。

1. 合理分组,关注学生的互补性

小学合作学习的一個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合作实现学生的优势互补,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有所提升。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分组上就要避免随意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将不同成绩、不同性别、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性格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优势互补,促进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组以4~6名学生为宜,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时间和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此外,过一段时间后,教师应重新分组,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交流空间,以此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增进生生间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明确任务,预留充足的时间交流

在合作学习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晓合作的要求,明确合作的目的,从而让合作可以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顺利开展。同时,为了保证合作的效果,教师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合作交流时间,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时间去表达和交流。

比如每个小组有4~6个人,若教师仅给1~2分钟的合作学习时间,学生难以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这样的小组合作无疑变成了一种形式。因此,在时间安排上,教师要结合具体内容合理地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要给学生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时间,以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

3. 善于倾听,培养学生合作习惯

为了确保合作的效果,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习惯。

首先,学生要学会倾听。在合作中,学生要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当别人表达想法时要耐心倾听,边听边思考,主动获取信息,发现了错误信息也不要急于打断,待对方发表完意见后,再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自由讨论阶段,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其中,既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又要虚心接受他人的点评,只有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在一个和谐的、积极的学习氛围中顺利地开展。

其次,学生要兼顾大局,服从管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若“以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各行其道,这样的小组合作势必会出现“一盘散沙”的情况,不利于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为了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每个小组需要推选一个组长,负责统筹安排小组的活动,以此控制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秩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比如有些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时,教师要及时找到真正的原因,进行及时引导;当学生出现一些吵闹的、不认真的情况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提示,并给予帮助,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从而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争论中有所收获。其他同学要积极地配合组长的工作,服从组织管理,这也是良好合作习惯的表现。

教师要关注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进行有效合作的前提和保障。

4. 合理整合,促进学习的深度开展

合作学习有其明显的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学习中应与其他形式进行整合。比如在合作学习前,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通过有效的交流更好地认识知识、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可以开展全班交流活动,通过交流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认知,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

合作学习不单是一种学习形式,还是学生认知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更是交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相互尊重,这样的合作不再是一种形式,而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将自由与规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既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自我展示的空间,又要辅以一定的规范,以此提升合作的有效性。

三、指导与点拨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广阔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可能会产生许多“突发奇想”,而有些“突发奇想”可能会偏离主题,此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指导与点拨,将学生拉回至主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转换身份,可以化身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平等交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惑、所错,在关键节点给予及时指导和点拨,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化理解、融会贯通。在全班交流时,教师要成为学生积极探究的引导者,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暴露的问题及难点进行针对性的点拨,通过信息重组,形成正确的解决方案。

此外,教师要成为学生积极探究的激励者,当学生呈现多样的、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扮演好各种角色,根据实际学情及时转换角色,以此通过由浅入深地引导和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走向全面和深入。

总之,教师不能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也不要将小组合作学习强加给学生,要通过巧妙的设计和耐心的引导,使其成为学生自发的学习过程。同时,教师要对合作的小组、内容、时机进行精心的策划,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和磨合中获得稳步的提升,以此提升合作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学习品质小组合作学习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区域活动中关注与支持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引领小学生探寻成功之路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