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地区明代墓券整理及特点分析

2024-04-18王晓颖董坤玉

地域文化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墓主宦官北京地区

王晓颖 董坤玉

墓券是中国东汉以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出土器物,包括买地券和镇墓文两类丧葬文书。墓券起源于东汉,广泛流行于宋代,明清也有大量墓券使用,至今我国还有某些地区沿用该丧葬习俗。目前对墓券进行地区性的研究大多围绕我国南方地区开展,这与墓券出土数量及流行程度有关。随着近年来考古成果的更新,北京地区出土墓券数量逐渐增多,为我们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资料。纵观历史上北京地区墓券信仰流行情况①董坤玉:《北京地区出土墓券与券台特点研究》,《北方文物》2022年第2期。,直到辽代,生活在北京地区的人们才开始接受墓券信仰,明清时期这种信仰更加普遍。

一、北京已发现的明代墓券概况

迄今为止,北京地区已出土明代墓券26 方②一墓出一式两块的算一方。(表1),有券文可考的有11 方。针对墓券的统计,我们要明确一个基本概念,就是券台的发现是否等同于墓券的存在,答案倾向于肯定。券台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存放墓券。但是,不是所有券台都出土了墓券,这可能与墓券的载体形式或墓券的保存条件不理想有关。比如明清时期纸质墓券成本低,易流行,然而纸质品在地下保存起来相当困难,有些券台中并未发现墓券可能是因为类似的原因。即便是易于存放墓券载体例如砖瓦,由于其大小形状与建造券台的砖块类似,加之年深日久,墓券上面的文字容易漫漶不清,其属性容易被忽视,难以被清楚识别。本文所述的26方明代墓券,材质均为砖或石质,出土地点或为券台内或为墓室内,其中,有一些墓券的券文保存较好,可以识别,为我们探究历史上北京地区的丧葬习俗和思想信仰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表1 北京明代墓券统计表(自制)

北京地区已发现明代墓券中年代最早的一方是立于明景泰年间(1450—1457),从墓券所属时期看,除一方具体时代不明外,其余都属于明代中晚期。出土地点除了一方无明确记载外①此处地点不明的墓券与前面所提时代不明的墓券是同一方。,将近一半出土于海淀区(12方),其余分布在朝阳(4方)、丰台(3方),通州(2方)等区,西城、大兴、延庆、门头沟也各有一方,分布较为广泛。其中有券文可考的墓券分别是明丁海为考(丁氏)妣(陈氏)买地券、明承运库官黄宗吕墓契、明赠内官监太监张公(端)买地券、荣禄大夫谷奉墓券、明故御马监太监王茔券、夏儒买地券、明司设监太监马永成买地券、明神宫监太监李公(瑾)买地券、明工部文思院某公与孺人倪氏买地券、田应敖阳买地券、明戚畹诰封锦衣昭勇将军王学买地券。这批墓券券文书写格式比较统一,均是从右至左竖写,字体区别于同时期墓志铭的篆书,多用楷书。

二、北京明代墓券特点及其反映的地区葬俗

(一)墓券券文记录详细信息

明代北京墓券券文前半段更加详细地纪录亡人信息,包括姓名、生卒年和官职,有的券文还提及了墓主的家庭成员和生前居住地,这些信息都可在券文中获得。譬如夏儒买地券“据大明国京都顺天府大兴县黄华坊居住、祭主孝男锦衣卫指挥使夏助、次指挥使同知夏臣、次夏勋,伏缘显考诰封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庆阳伯戚畹夏公讳儒,祖贯南京应天府上元县人,生于成化丁亥年正月十二日寅时,卒于正德乙亥年四月三十日丑时。”墓主夏儒祖籍南京应天府上元县人,《明史》有传,身份显赫,为皇亲国戚。“夏儒,毅皇后父也。正德二年以后父封庆阳伯。为人长厚,父瑄疾,三年不去左右。既贵,服食如布衣时,见者不知为外戚也。十年以寿终,子臣嗣伯。嘉靖八年罢袭”①(清)张廷玉:《明史》卷300,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7677页。。立券人是墓主的儿子锦衣卫指挥使夏助、次指挥使同知夏臣和三子夏勋,居住在大兴县黄华坊。田应敖墓券,“维万历四十四年次年丙辰七月己巳朔越十六日甲申,以良。直隶保定府清苑县人氏,见在京都顺天府宛平县西城坊居住,奉神大葬,孝祭孙田尹耕,伏缘昔故祖田应敖,兹因向脉不堪,夙夜忧思,不遑所厝,遂令日者择此高原。”墓主田应敖直隶保定府清苑县人,生前居住在京都顺天府宛平县西城坊。从券文中得知,此券是墓主孙儿田尹耕为其改葬时所立。这种在墓券中透露墓主和立券人具体信息的做法,是为了使墓券的佑主功能得到更精准到位的发挥。该特点亦侧面反映出,东汉以来墓葬文书中强调的生死异路,在明代已经有弱化的倾向。

有关墓地具体地址,有的墓券会虚实结合记录。李公(瑾)买地券“遂凭白鹤仙人将己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及五彩信币,舆东王公、西王母买到阴地一所,坐落顺天府宛平县香山乡小南庄风水一穴,作酉山卯向之原。”丁氏夫妻买地券“海念考妣灵榇丘浮久远,虔用剃己首饰花银七两整,近于本年二月十九日,请茔□(地)于十里河东南系通州清安乡地名西韩村,买到民人阎宽等三人白地二亩。墓为祖产之坟,永葬百年久远。其地内税粮等件,地主承当无词,不干丁海之事。又用冥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文,兼五彩币帛,仍于后土高皇帝君、九天玉皇大帝阴官众位之神前,从新买到白地一段,东西阔八十步,南北长三十四步。其地共该二亩检作亥山巳向。又于后土阴官处造立幽堂,书写合同契券。”两份墓券既向神只买地一所,又交代了现实墓地所在之处。明戚畹诰封锦衣昭勇将军王学买地券提及两处所买之地,一处是香山西湖,另一处是西直门外青龙桥北城,从地理位置分析,根据《日下旧闻考》乾隆十五年时“大报恩延寿寺,命名万寿山。并疏道玉泉诸派汇于西湖,易名曰昆明湖,设战船仿福建广东巡洋之制”①(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80,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可见在此之前昆明湖名为西湖,而西直门外青龙桥就是坐落于昆明湖上,故此二处地点实际是同一处。这种向皇天后土交代具体位置的做法,是立券人为了强调墓券的契约性质,确保墓主对该地的绝对使用权不受侵犯。

另从券文有关生卒年的记载可知,明代是以虚岁计算年龄。券文中但凡提及阴间买地的虚拟货币金额,都以“九”为开始和结束,这与明代其他地区墓券有相同点。

(二)墓券持有人身份非富即贵

有券文可考的北京明代墓券,其持有人大部分是生活富裕阶层,甚或身份显贵。这与明代其他地区墓券持有者身份略有不同。但不同身份的承券人在对阴间官吏的态度上一致,不分尊卑。墓券文突破封建等级的限制,措辞大胆。

除了田应敖墓券文未提及墓主有官职外,据券文推测可能是商人。其余十人都是有官位在身,甚至有皇亲贵戚使用墓券,如明武宗毅皇后之父夏儒,无券文可考的仁和大长公主与驸马也是墓券使用者。北京地区明代墓券在此类人群中流行的原因除了信仰因素外,与墓券的制作成本也有关系。墓券通常是一式两份,从券文也可以得到印证,一份付后土,一份归墓主持有。明代北京地区墓券材质以砖和石为主,这类材质墓券较之成本低廉的纸质墓券更易保存。相比前代,明代墓券文内容丰富,字数繁多,故而制作成本较高,只有信仰墓券且经济基础丰厚的人群才会使用。

在墓券文中,有关墓地风水的描述,措辞突破当时封建皇权的忌讳和身份等级限制。田应敖券文“观地申庚乾山发龙,巽山过脉,壬山为主,分金倒丈,壬山丙向,左兼庚子,右兼丁丑。星龙:丙水贪狼星来潮,甲水武曲星来缠,庚水巨门星来护,乙水禄存星去送。水倒巽方。此水来去潮迎,地占袭吉,地属本县松林庄乾字之原,堪为宅兆。”明戚畹诰封锦衣昭勇将军王学买地券“乾□(山)□(发)龙,天皇结穴。隐隐隆隆,平若铺毡之状;沉沉缓缓,高如吐乳之形。后枕金峰,一带青峦叠蜚翠;前迎玉液,百川汇泽聚玻璃。依甕山青龙昂首,指玉泉白虎藏头。四神朝拱,八向通流。最喜水口固密,封闭几重关锁;唯爱明堂宽畅,堪容数万貔貅。乃附近神州之吉壤,今创为少祖之佳城。宜下亥山巳向,内兼干巽二分。”前者身份无官职,后者是正三品官员,券文中都出现了“乾山发龙”字样来描述所选之地,无身份限制地极尽所能用词汇来夸赞墓地风水。另夏儒券文形制和内容与丁氏夫妻墓券相似,可见明代北京地区墓券的具体内容在选择应用上,并不局限于某个阶层,是通用状态。

(三)明代宦官身份的执券人数量增加

北京地区明代墓券执券人,宦官身份占比五分之一,职位涉及御马监、神宫监、内官监等。还有墓主即便本人不是宦官身份,但立券人或家庭成员是宦官身份的情况也存在。这与明代宦官地位提升的政治背景有关。“初,成祖起北平,刺探宫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为耳目,故即位后专倚宦官”①(清)张廷玉:《明史》卷95,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331页。。譬如墓主谷奉本人曾任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他的次子是明代有名的宦官谷大用,《明史》有传,正德年间“八虎”之一,权倾一时。《明武宗实录》载:“正德三年四月,司礼监太监李荣传旨,御马监官勇士、旗军,系禁兵重务,其令(御马监)太监谷大用提督,太监杨春同都指挥夏明等坐勇士营,太监李堂同都指挥田忠等坐四卫军营”②《明武宗实录》卷37,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4年,第888页。。墓主谷奉能接连进阶,与谷大用受宠有直接关系。从券文知,明故御马监太监王佑和明神宫监太监李瑾二人的买地券都由锦衣卫千户所身份的人物所立,可见当时宦官与皇权部门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对墓主身份进行考证,可看出明正德时期,宦官势力膨胀,除却个别宦官专政外,主要表现在御马监势力的上升。从王佑墓志铭可知,铭文由杨一清撰,杨一清《明史》有传,嘉靖年间官至内阁首辅,加正一品俸。正德年间,杨一清以武英殿大学士身份入参机务,他为宦官撰写墓志铭,一方面体现了二人关系的不一般。另一方面,明代正德年间内阁与宦官的关系由最初的对峙转向联合,这种政治转变或许可以从杨、王二人的关系中窥见一斑。此外,北京作为明代的政权统治中心,宦官又是服务于皇权的群体,再结合明代宦官地位上升的情形,宦官墓券多出现于此亦是明代墓券在该地区的特点之一。

(四)明代墓券显示相关的停棺待葬习俗在北京地区不流行

有别于其他地区,明代中晚期的北京地区停棺待葬习俗依旧存在,却并不流行。

《左传·隐公元年》中说:“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③(战国)左丘明,(西晋)杜预集解:《春秋经传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第8页。这里依照身份等级规定了不同的停丧时间,天子为七个月、诸侯五个月、大夫三个月、士为一个月。《礼制·王制》中也如此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④(汉)郑玄注,徐渊整理:《礼记注》卷4,北京:商务印书馆,2023年,第216页。。由此可见,除却最高阶层,一般官吏和普通百姓停丧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就是符合礼制规范。明初,太祖朱元璋曾经下诏“古之丧礼,以哀戚为本,……及有惑于风水,停柩经年,不行安葬。宜令中书省集议定制,颁行遵守,违者论罪”⑤(清)张廷玉:《明史》卷60,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492页。。但是在明代中晚期,其他地区普遍存在经年累月的停棺待葬,⑥段立强:《明代买地券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甚至突破了礼制约束。除《明代买地券研究》一文中所举的成化十四年(1478)李善买地券、万历十年(1582)李氏孺人买地券、万历十七年(1589)龙王氏买地券外,近年发表的很多墓券也印证了明代中晚期停柩过久这一现象。比如:广西南宁的陈翼阳买地券,墓主殒于万历十年(1582)九月,葬于万历二十年(1592)四月,停棺达十年之久;朱大治买地券,墓主卒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九月,葬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闰四月,停棺时间七个月⑦黎文宗、贲小梅:《广西南宁出土的两块明代买地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第3期。。四川成都的毛氏五买地券,墓主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四月辞世,嘉靖辛酉(1561)十月立券入葬,停棺时间一年多⑧姜同绚、文静:《成都出土明代买地券的分类释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山东聊城的陈赞化买地券,墓主卒于崇祯十年(1637)正月,崇祯十三年(1640)正月下葬,停棺三年之久①魏聊、刘超:《聊城出土明代陈赞化买地券》,《海岱考古》2019年。。河南洛阳孙氏买地券,墓主卒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五月,同年十二月下葬,停棺七个月②邢富华、邢建洛、司马国红:《洛阳出土明代买地券》,《文物》2011年第8期。。还有深圳博物馆藏的黄氏买地券和曾文氏买地券③朱超龙:《〈深圳博物馆藏明清买地券考释〉再考》,《文物春秋》2017年第1期。也体现了此现象。明中晚期停棺风俗或许源于墓主及其家人对墓地风水的重视和选址的慎重,还有夫妻合葬的缘故,这些在买地券文中有所印证。而北京明代的停棺待葬现象,从已知券文内容分析可知,除却两方夫妻买地券和夏儒买地券停棺下葬时间超出礼制约束,其他墓主不存在长时间停馆待葬的情况。

(五)明代墓券杂糅诸多信仰

明代墓券不是一概而论的道教遗物,而是以阴阳风水术数信仰为基础,杂糅了道教、佛教以及多种民间信仰。

北京地区明代墓券都有阴阳风水描述,这也是立券的目的之一,择吉地葬之,以佑后人。大段的风水描述,反映出墓主和立券人对墓地选择的重视。但北京地区明代墓券的流行不只是单一信仰。比如:“1974 年3月门头沟城子出土明景泰年间太监李得物其父李□卜□坟所造之截塔,塔是□钵式。塔内有明代铜镜一件,青石砚一块。同出买地券二块,同一内容、同一格式。从买地券可知李是明朝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区)昭回坊人,死后安葬在□化之原。而崇化寺就在出土地附近”④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文物出土年鉴初稿》(1949—1984),1984年油印本。。这是北京地区发现的安放在塔内的买地券,塔是典型的佛教建筑。此外,1979 年11 月17日,朝阳区洼里公社洼边大队出土方形砖穴一座,距地表50cm,由四块长条砖和两块大方砖构成,四条长条砖上镌刻“佛又来世”篆文。大方砖两块,一块刻有八卦图⑤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文物出土年鉴初稿》(1949—1984),1984年油印本。。该砖穴就是放置买地券的明堂⑥鲁西奇:《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1页。。

结 语

自宋代后,纸质明器流行,而北京地区石(砖)质明代墓券保存数量如此之多,可见墓券在明代北京地区的丧葬礼仪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在富裕阶层的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易保存的石或砖质墓券来保证对墓地的永久所有权。北京地区明代墓券内容丰富,翔实地记录了墓主生平和丧葬习俗,并且提及生人信息,可领会到明代北京地区人们的生死观,不再是恐惧亡人,生死异路,永不相干,而是通过立墓券的方式,亡人和生人共同达成镇墓、佑主的目的。从券文中对墓地风水的描述可知,明代北京地区墓葬依旧延续了宋元以来北方地区常用的五姓墓葬法。不同于明代中晚期的其他地区,北京地区停棺待葬现象并不突出,大多都在礼制规范内,这与北京地处中央集权统治中心有关,政令从下达到执行较比地方更高效和严格。其中有券文可考的十一方买地券文,涉及地理、堪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对当时墓券的考证、释读、分析,是了解历史和社会风俗的另一有效途径,它可与墓志铭互相印证,弥补史料不足。

猜你喜欢

墓主宦官北京地区
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的年代及墓主身份
清朝才称宦官为太监
南京三座明代宦官墓的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北京地区居民镉摄入量评估
“梳妆楼”墓主考浅析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与赵琦先生商榷
岳麓秦简《廿七年质日》所附官吏履历与三卷《质日》拥有者的身份
1949—1966年北京地区贞操观的变革——解放与进步
北京地区地下水人工回灌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