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技术研究

2024-04-18李传友

中国科技投资 2024年4期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防治技术

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裂缝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以期能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防治技术

DOI:10.12433/zgkjtz.20240445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结构是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结构常出现裂缝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还会缩短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对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想有效控制和预防混凝土裂缝,需要了解其成因。

(一)水泥品种与混凝土裂缝

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品种和性能对混凝土的裂缝产生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品种的水泥,硬化速度、收缩性、抗冻性等性能都有所不同。例如,某些快硬水泥在早期强度增长较快,但后期收缩性较大,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因此,在选择水泥品种时,应考虑性能与工程需求相匹配,避免因水泥品种选择不当导致裂缝问题。

(二)骨料与混凝土裂缝

骨料是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骨料的粒径、级配、含泥量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粗骨料的粒径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含泥量较高的骨料在搅拌过程中会吸收更多的水分,增加混凝土的收缩性,从而使得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变大。因此,在选择骨料时,应严格控制粒径、级配和含泥量,以确保骨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外加剂与混凝土裂缝

外加剂是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然而,某些外加剂可能会对混凝土的收缩性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裂缝产生。例如,某些早强剂在早期硬化过程中会使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收缩,从而增加裂缝风险。因此,在使用外加剂时,应充分了解性能和适用范围,避免因外加剂使用不当出现裂缝问题。

(四)施工因素

施工因素也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施工操作和流程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首先,施工不规范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員技术不扎实、项目管理监督不到位、项目的设计存在缺陷、前期准备工作没有做好、为了赶工期而降低工程标准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其次,混凝土生产时原材料计量误差大,尤其外加剂的掺加随意性大,没有根据砂、石料的实际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用水量,造成混凝土水灰比增大。此外,在混凝土运输及泵送过程中,加水现象也较普遍,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进而导致裂缝产生。

最后,采用整体式钢模板台车施混凝土浇筑时不振捣或漏振,混凝土均质性差。同时,夏季施工时,砂、石料露天堆放,无切实有效的降温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高;冬季施工时,采取的防寒保温措施不力,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五)设计因素

结构形式不合理: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结构形式的选择对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如果结构形式设计不合理,例如,结构布局不当、结构构件的交接处理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或使用中出现裂缝。

结构荷载过大或过小: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工程所承受的荷载。如果荷载过大,超过了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会导致结构变形或出现裂缝。相反,如果荷载过小,不足以满足结构的使用需求,也可能导致结构松散和裂缝。

结构设计缺陷: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如果结构设计存在缺陷,例如,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不当、配筋不足等,都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容易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基础设计不当: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基础设计也是影响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基础设计不当,例如,地基承载能力不足、地基不均匀沉降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地基承载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地基承载能力不足,会导致基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进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因此,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必须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承载力分析,以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满足工程要求。地基不均匀沉降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果地基不均匀沉降过大,会导致结构构件的变形和扭曲,进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因此,在进行基础设计时,首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产生,例如,采用桩基、加强地基处理等。其次,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基础设计和计算。

二、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的措施

(一)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

原材料选择: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骨料、水泥、水、添加剂等。在骨料选择方面,应选择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材料,避免使用含泥量过高或有机质含量过高的骨料。在水泥选择方面,选择品质稳定、强度等级适宜的水泥,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潮的水泥。

材料性能考虑:不同的工程条件和要求需要选择不同性能的混凝土。例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或需要较高耐久性的工程,应选择低水化热、高抗裂性的混凝土。

环境适应性:在选择混凝土材料时,考虑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水质等因素,确保所选材料能适应工程环境,减少因环境因素导致的裂缝。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第一,水灰比控制。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水灰比过大可能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加,从而产生裂缝。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第二,骨料级配优化。骨料的级配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通过优化骨料的级配,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收缩,从而降低裂缝产生的风险。第三,添加剂使用。适当使用添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例如,使用减水剂可以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使用缓凝剂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有利于施工操作。

(二)加强构造钢筋设计

钢筋布置优化:在结构设计中,钢筋的布置方式和数量对混凝土的裂缝控制至关重要。通过合理布置钢筋,特别是在易产生裂缝的部位加密钢筋,可以有效约束混凝土的变形,减少裂缝的产生。

钢筋直径和间距选择:选择合适的钢筋直径和间距对于控制混凝土裂缝也很重要。直径过大或间距过小的钢筋可能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增加裂缝产生的风险。因此,应根据工程需求和结构受力情况合理选择钢筋直径和间距。

考虑温度应力影响:在构造钢筋设计时,考虑温度应力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通过设置温度钢筋或采取其他措施,减少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三)施工阶段预防措施

在施工阶段,为了预防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

原材料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需求,避免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包括骨料、水泥、水、添加剂等,确保性能和规格符合规范需求。

混凝土搅拌与运输: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按照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搅拌,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同时,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设备,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离析、泌水等问题。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确保浇筑速度和浇筑厚度符合规范,避免出现浇筑不均匀、漏振等问题。同时,在振捣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振捣设备和方法,确保混凝土充分密实,减少裂缝的产生。

(四)加强混凝土养护

早期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早期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状态。通过覆盖草席、塑料薄膜等措施,避免阳光直射和风吹雨淋对混凝土的影响。

保湿养护:在混凝土养护期间,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混凝土出现干燥或过湿的情况。通过洒水、喷雾等措施,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温度控制:高温季节施工时,采取遮阳、喷水等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寒冷季节施工时,采取保温、加热水等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温度,以此避免温度变化过大导致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

温度监测:在施工过程中,设置温度监测点,实时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通过温度监测数据,及时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为采取温控措施提供依据。

冷却水循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或需要较高耐久性的工程,采用冷却水循环的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温度。通过在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管,通入冷却水循环带走热量,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保温措施:在寒冷季节施工时,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受冻。例如,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席、塑料薄膜等保温材料,避免温度过低导致混凝土出现冻融裂缝。

(五)运营阶段预防措施

定期檢查:运营阶段应定期对水利工程进行检查,包括混凝土结构、设备、设施等方面。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裂缝或其他问题,为后续维护提供依据。

设备维护:水利工程中的水泵、闸门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结构。因此,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其对混凝土结构的损害。

结构监测:对于重要的混凝土结构,可以设置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其变形、应力等参数。通过结构监测数据,可以及时了解结构的状态,为预防裂缝的产生提供参考。

裂缝识别:在运营过程中,一旦发现混凝土出现裂缝,应及时进行识别和分类。根据裂缝的类型、位置、宽度等参数,判断裂缝的性质和危害程度。

裂缝处理:对于轻微的裂缝,可以采取表面处理的方法进行封闭;对于较严重的裂缝,需要采取灌浆、加固等措施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应确保处理方法和材料符合规范需求,确保处理效果。

预防措施:在处理裂缝的同时,应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加强结构加固、改善施工工艺、加强材料管理等措施,防止类似裂缝再次出现。

三、案例分析

(一)工程背景介绍

某水利工程位于山区,主要功能为灌溉和防洪。该工程涉及大量的混凝土结构,包括水闸、渠道、堤防等。在工程运行过程中,发现部分混凝土结构出现了裂缝,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该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进行了成因分析和防治技术应用。

(二)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通过对该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的观察和分析,裂缝的主要成因包括:

温度应力:由于该地区温差较大,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基础不均匀沉降:当地地质条件复杂,该工程的部分基础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附加应力,进而产生裂缝。

施工工艺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环节存在操作不当或质量控制不严格的情况,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材料问题:部分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设计需求,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容易产生裂缝。

(三)防治技术应用及效果评估

温度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例如,设置冷却水管、加强保温等,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基础处理:对存在不均匀沉降的基础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基础承载能力,减少附加应力的产生。

施工工艺改进: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对施工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材料质量控制: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符合设计需求,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经过以上防治技术的应用,该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验证,证明了这些防治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然而,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更先进的防治技术,以此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张雷,谷利剑.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的分析与防治[J].市政技术,2009,27(S1):128-130.

[2]孙丽.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2(08):230-231.

[3]白晓昱.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J].山东工业技术,2017(02):108-109.

作者简介:李传友(1984),男,山东省阳谷县,工程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利工程施工。

猜你喜欢

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防治技术
桥梁高性能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控制
探析港口施工中水泥混凝土裂缝成因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研究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