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2024-04-18李志新

高考·下 2024年1期
关键词:读思达栏目高中化学

李志新

摘 要:传统的化学课堂以教师向学生灌输为主,学生全程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仅抑制着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还会影响学生自我思考力、自主学习力的提升。因此,文章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苏教版“学科提炼”栏目为例,提出了“读思达”的教学方法。首先简述了“读思达”教学法,而后明确了“读思达”在化学课堂应用的作用和必要性。并从创设化学情境,唤醒学生表达欲望;组织化学实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开展小组讨论,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巧用思维导图,推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几个方面对“读思达”在化学课堂的落实展开了研究。最后对“读思达”教学法在化學课堂的应用做出了相应反思,期望文章的讨论能够给有关工作者以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读思达教学法;高中化学;“学科提炼”栏目

“学科提炼”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栏目,它的编入不仅优化了学生的思考方式,同时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现实情况却是,“学科提炼”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如一些教师认为“学科提炼”超纲,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另一部分教师认为秉持应试教育理念,一味地将“学科提炼”板块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因此,文中在分析教材,思考当下化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读思达”教学法来优化这一板块的观点,使学生不仅从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一、“读思达”教学法概述

“读思达”教学法是余文森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提出的教学主张,它是对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转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读”即阅读,就是完成知识的输入,如教师讲课,学生认真听,学生写作业认真分析题目,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认真分析和观察,这都是“读”的部分。“思”就是学生认知加工的过程,如对实验的分析,对关键信息的提取都是思的范畴。“达”即表达,这是学生知识输出的过程,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整个实验的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展示等,都是“达”的范围。化学学科内的“读思达”即阅读、思考和

表达。

二、“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应用的作用和必要性

“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为化学教学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是核心素养落实的有效路径。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学生通过背诵+做题的方式记住知识,最终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甚至产生了厌学的心理。部分教师会感慨原题都一错再错,现如今的教学效率为何会这么低?“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应用的作用

1.基于阅读,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人类对知识的获取中,83%靠视觉,11%靠听觉。既然如此,何不让学生自己看、自己读。自己读并非教师放任不管,而是希望课堂能够从教师手中转到学生手中,通过教师集体备课、研讨的方式,归纳和整理课程资料,并针对关键问题进行设计,再借助微课的方式让学生开展阅读,既让学生抓住了重点内容,又使学生提升了自身的学习能力。读是人类接收信息的最直接的方式,阅读能力也是一种最基本的能力,不会阅读的人,势必无法提炼出有效的信息,更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1]。

2.基于思考,推动学生深度思维的发展

阅读与思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阅读是思考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丰富的阅读量,才能通过学生的思考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产生新的问题。思考是一种宝贵的学习品质,善于思考的人必定会获得更多。因此,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阅读并根据教师设定的问题,通过思考来解决,为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3.基于表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达指的是表达,表达力是人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学生只有在明确阅读内容,在有效思考的基础上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终达到与他人思想交换的目的。只有表达出的知识才真正内化到了自己的心中,为自己所用。

4.基于教学优化,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读思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法,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过硬的教学能力以及与时俱进的理念,这样才能提升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认真分析新课标、研究化学教材、新高考的动向,更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当下的化学学习情况,通过合理地设计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读思达”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阅读是基础,是教学得以持续开展的保障;思考是关键,是学生理解知识、学科素养发展的核心;表达是提升,是对课程知识的总结。我们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2]。

(二)“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思考力和表达力是新课标的一项重要目标,更是社会对人才做出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当下课堂教学不足的关注,实现化学教学在新时期的发展。但依然有部分教师墨守成规,导致化学课堂枯燥、乏味,很多情况下成了教师一个人的演说课,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正所谓“思源于行,行成于思”,教师的思想会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这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限制。调查研究显示,很多教师依然未能全面把握新课标的要求,从构建的教学内容来看局限于知识传输方面,抑制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从教学方式来看,教师确实积极优化了教学,但依然停留在图片展现、举例上,无法对课堂做出高质量的构建。甚至因课堂缺少趣味实验,影响学生的参与度,无法让学生把握知识与生活的关联,影响着自身化学学习效率的提升[3]。针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加强对化学教学优化的研究刻不容缓。

三、“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化学“学科提炼”栏目中的应用策略

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落实下,化学教学从知识传输转向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由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教材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只有探寻新的模式,才能与教材相适应,推动教学的有序开展。苏教版“学科提炼”栏目包含很多化学难题解决的思路,对整个化学学习模型建构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所以,教师必须合理利用这些内容,通过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发展。文章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7第二单元《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为例,对“读思达”教学法指导下的教学展开了分析,具体如下。

(一)创设化学情境,唤醒学生表达欲望

在本课教学前的一天,教师将导学案发布在了微信平台,学案内容包含目标、重难点、导学流程,其中导学流程又分为基础知识学习、探究未知、典型案例分析、课堂检测几个方面,要求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完成预习。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为了唤醒学生持续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境:“哈珀第一次实验室研究到工业投产经历了130年,合成的氨的研究如循环工艺、提升产率、合成氨的机理,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奖”。

【设计意图】基于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会将关注点放到工业合成氨、工业制备硝酸整个过程的阅读中来,再通过阅读思考“合成氨的条件”,唤醒学生探究的欲望,为接下来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化学实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合成氨?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了勒夏特列和能斯特合成氨的整个实验过程,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继续提出问题“通过对科学家合成氨的整个实验过程的分析与观察,大家猜测一下工业合成氨的条件有哪些?”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本过程的设计,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失败的原因,依照书本和导学案的引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效培养了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力。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然后以表格的方式展现出来。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有温度、气压压强、催化剂、浓度,具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将其详细地填写在自制的表格中。

通过学生阅读以往的知识,思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因素,表达自己的观点完成上述的表格。这一过程的开展,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知识融合的能力,保持着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

教师:假若你是一个化工厂的老板,对待工业生产你主要考虑哪些問题呢?

学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教师:原料的利用率高会增加化学反应的限度,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产率高的化学反应速率快,同时我们还必须考虑工业生产中的原料消耗和来源、设备条件、环境等因素。那么合成氨的反应限度多少合适?请同学们分析不同压强下,平衡氮含量与氮氢比的关系图,不同温度下、压强下的产率(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然后提出问题:根据对图像的分析,投料比应该为多少才最佳;通过对表格分析,思考温度、压强对产率会有怎样的影响?

对于上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我思考的基础上,在组内开展讨论,最终提炼出结论:采用1:2.8的投料比;升高温度,增加压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合理使用催化剂。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一步步的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小组合作,最终得出了结论,有助于学生思考力、团结合作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小组讨论,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铁触媒催化能力的示意图以及压强、温度和催化剂使用下氨的合成反应表。然后提出问题“是否需要高压、压强无限增大?”在温度产生矛盾后,应该以什么为温度的参考标准?在工业生产中,为什么以1:2.8为投料比?根据铁触媒的催化能力和温度图像,分析催化剂存在怎样的特点?即便在500℃和30MPa时,合成氨平衡混合物中的NH3的体积分数也只有26.4%,转化率仍然不是很大,还可以采取怎样的方法解决呢?对于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然后分工合作整合资料,最后提炼出关键的信息,让学生认识到循环使用可以提高利用率,同时激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在整合各小组讨论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了上述的问题并清晰地展现了出来:一般用催化剂,这样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同时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要选择合适的温度,该温度是催化剂活性最大的温度;选择合适的压强,我们不仅要考虑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更要将动力、材料和设备纳入进来;选择合适的加料比,不仅要考虑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反应,更要考虑获得的材料是否被充分利用起来,如若有必要通过循环增大利用率[4]。

(四)巧用思维导图,推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教师完成本节与合成氨的思维导图的制作。在本环节的开展中,允许学生查阅书本资料、与同伴开展交流,最后在班内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大家做出点评和优化。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阅读合成氨的相关材料,把握住学习的重点,再通过思考、组内开展交流,制作出关于合成氨的过程、条件的思维导图,最后在班内展示,有助于学生归纳、合作能力的发展,同时有效提高了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读思达”教学法的反思

(一)“读思达”教学法应用初见成效

通过“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化学课堂教学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学生的预习意识增强了,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教材开展预习;在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全身心地参与到同伴交流中去,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在讨论中打开了自己局限的思维,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学习效率[5]。如若依然存在问题,大家还要进一步加强探讨,如若小组无法解决,教师则要给予相应的帮助,最终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二)落实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班内学生的基础、能力是不同的,一些学生的学习力不足,即便是教师提前发布导学案,学生也无法静下来开展预习,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开展小组合作,通过小组长力量的发挥,用心引导这些学生学习资料,并对表现优秀的给予鼓励,然后根据他们的思维发展情况调整教学方案,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利用好苏教版“学科提炼”这一栏目,促进化学学习效率的稳步提升,教师必须合理利用这一栏目,通过栏目素材的巧妙融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还要积极优化教学方式,确保学生探究的热情,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我们必须以新理念武装自己,积极优化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师生的共同提升与发展。“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让学生获得了全新的、深层次的学习体验。为了将“读思达”教学法发挥到最大,教师要提前开展调查,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积极优化教学方案,最终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康丽红.“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中学化学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1(89):118-120.

[2]叶蒨.高中化学教学中“读思达”的应用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1(6): 169.

[3]曾玉云.“读思达”优化高中化学教学之思与行[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3):55-57.

[4]袁留平.“双减”政策下,应用“读思达”教学法进行化学教学的思考[J].化学教与学,2022(12):27-29.

[5]陈春发.基于“读思达”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2(16):4-6.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2年开放课题“读思达”教学法下落实化学“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CA202209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读思达栏目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关于栏目的要求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