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专业核心素养的评价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2024-04-18付业勤武静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4期
关键词:素养提升

付业勤 武静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适应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的旅游本科核心素养构建与培育研究”(Hnjg2020-36);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自贸港背景下海南特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旅游实践”(hsyx2022-41)

摘  要:旅游专业核心素养是适应旅游专业人才终身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稳定素质与内在修养。文章将旅游专业核心素养分为理念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人格素养4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旅游专业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同时采取学生自评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据此给出提升策略。结果表明,旅游专业学生善于表达、具备国际视野、掌握信息技术,但在行业认知、敬业精神、学习能力等方面需要加强;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城乡背景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旅游专业核心素养;指标构建;实证调查;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4 -00  -05

一、引言

旅游专业是伴随国民经济发展而兴起的新兴学科,因此,旅游专业教育应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顺应旅游行业深度变革与发展转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核心素养(core literacy)是源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等国际机构的舶来品,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本质问题的追问。“核心”指向本质,起支撑、引领和促进持续发展的作用。“素养”即稳定素质与内在修养,是知识、能力、行为等特质的综合体现[1]。核心素养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是高水平就业、社会融入、终身发展等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统合[2]。旅游专业核心素养是旅游专业人才终身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强调终身学习、环境适应、与时俱进和知识技能可迁移性。核心素养培育是在推进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将核心素养理念引入旅游专业教育领域,有助于高校深入理解新时代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通过核心素养培育创新旅游专业教育,对高校提升办学质量、学生增强核心竞争力、行业获得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构建了旅游专业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并面向旅游专业学生发放问卷,开展核心素养实证调查,了解学生自我感知视角下的核心素养现状;其次,基于调查样本评分情况与权重对比、人口统计学差异等研究结果,提出旅游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丰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的研究内容,为我国旅游专业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二、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一)评价体系构建过程

旅游專业教学团队对国内外相关核心素养框架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结合《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旅游人才培养要求,形成旅游专业核心素养构成体系的初始框架。为了提升旅游专业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采用专家咨询法修改并完善评价体系[3]。专家意见主要包括细化指标体系,并对下级指标进行细化调整;调整指标从属关系,对指标关系进行梳理和调换,避免出现指标重复与遗漏等现象;增加或删除指标,提炼指标关键内容,对相近指标进行整合;修改指标名称,使指标名称更准确反映评价目标4类意见。最终形成由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旅游专业核心素养体系(表1)。

(二)评价体系主要内容

第一,理念素养是核心素养的价值指向与信念根基。其中,国家观念要求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拥护党的领导,具备文化素养和责任担当意识,传承中华文明,助力文旅融合;职业观念要求学生认同旅游专业,树立正确职业信念,制定科学的生涯发展规划。第二,知识素养是核心素养的认知基础。其中,语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中英文知识,能够熟练进行阅读、写作,准确表达观点。理论知识包括文史哲、法学、计算机等通识知识,以及旅游、酒店、会展等专业知识;实践知识包含在旅游行业市场策划、导游服务、网络运营等实践场景必备的知识模块中。国际视野要求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意识,能主动获取世界各地旅游发展最新动态。第三,能力素养是学生从事旅游职业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其中,社会交往要求学生善于沟通合作,具备组织管理能力;创新思维要求学生能创造性地开发旅游产品,具备科研能力;问题解决要求学生具备批判质疑意识,能够制定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学会学习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能够制定学习目标及策略,主动获取旅游领域知识,及时反思、调整学习策略;信息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开展信息检索、甄别、管理,有效使用信息;健康素养要求学生树立生命至上理念,加强自我管理,形成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第四,人格素养是学生的心理品质与行为特质。其中,心理特质要求学生能够清晰认知自我,在情感上自尊、自信、自强;有效控制情绪、适应逆境,具有共情和钝感力。职业特质要求学生对旅游事业保有浓厚兴趣与内驱力;遵守承诺,忠实履行职责;一视同仁对待他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履职。总体而言,理念素养引导知识素养培育方向,知识素养强化理念素养塑造能力;知识素养支撑能力素养展现,能力素养在实践中获取的经验可以促进知识素养积累;人格素养对理念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发挥起规制作用。

(三)评价体系权重计算

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首先构造判断矩阵,并邀请专家对每个同层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通过1—9 标度征询表对指标重要性进行打分;其次,采用迈实AHP软件对矩阵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中的和积法得出指标权重;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即各层次评价指标的一致性比例CR值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证明指标体系结构合理。分析旅游专业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各级指标权重发现,在一级指标中,理念素养权重最高,人格素养权重位列第二,能力素养权重位居第三,知识素养权重最低。在二级指标中,从属于理念素养的国家观念、职业观念,从属人格素养的职业特质、心理特质位列前四。二级指标排名末位的国际视野、理论知识、语言知识均隶属于知识素养。在三级指标中,隶属国家观念的政治立场、文化自信,属于职业观念的专业认知、职业信念,从属职业特质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属于心理特质的承受挫折、情绪控制等指标有较高权重。排名后3位的指标为外语掌握、导游服务、民宿经营,均隶属一级指标知识素养。这一结果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培养取向。

(四)评价体系计算方法

旅游专业核心素养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第三方评价等,评价内容包括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成果评价、考试评价等。文章以旅游专业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三级指标作为问卷题目,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即1到5分别代表“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不确定”“符合”“非常符合”5个选项,由旅游专业学生根据个人达到指标描述的程度进行判断。学生给分越高,则核心素养与理想水平的符合程度越高。加权计算的总分越高,说明学生核心素养越高。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法,构建旅游专业核心素养评价计算模型,公式如下。

式(1)中,A表示旅游专业核心素养总分;Di表示三级指标得分;Wk表示三级指标权重;Cj表示二级指标权重;Bi表示一级指标权重;ck表示三级指标数量;bj表示二级指标数量;ai表示一级指标数量。

三、核心素养实证调查

(一)核心素养问卷评价

旅游专业核心素养调查问卷分为个人信息调查和问卷主体2个部分。受访者信息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及户籍属性等4项特征。为保障问卷主体填写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部分题目采用反向计分方式。首先进行小规模预调查,然后根据填写对象的问题反馈及预调查结果,对问卷题目进行调整。正式调查则通过问卷星向北京、上海、河南、辽宁、重庆、甘肃和海南7省市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发放。按照样本数量与问卷题目数量大于10:1的比例[4],问卷设47题,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28份,问卷有效率88%。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女生比例较高,大学三年级学生最多;来自华东地区的学生最多,其次是华中和华北地区的学生;城镇生源占比略高。为保证研究质量,教师对调查结果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首先使用SPSS26.0软件,通过测算Cronbachs Algha系数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表明,量表总信度值为0.870,理念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人格素养4大指标的信度值分别为0.711、0.746、0.712和0.796,均大于0.7,说明问卷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校验通过。其次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量表效度进行校验,结果显示,理念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人格素养4大指标相关系数P值均小于0.05及小于0.001水平,表明量表测量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5]。

(二)核心素养基本表现

第一,核心素养得分情况。各级指标得分平均值、权重数值、得分和权重名次见表2。调查样本的核心素养总体得分在56.6~94.04分之间,主要分布在80~89分和70~79分2个分数段,分别为188人和256人。全体样本得分均值为80分,表明旅游专业核心素养整体情况良好。一级指标中,调查样本对理念素养和人格素养2项指标的评分较高,对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的评分较低,说明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评价较高,但对知识和能力信心不足。二级指标中,国家观念、职业道德、信息素养、国际视野4项指标评分较高,均在80分以上;创新思维、社会交往、语言知识、实践知识4项指标评分较低。三级指标中,首先对评分在80分以上的20项指标进行分析。其中,信息收集、信息鉴别、信息管理、信息利用评分较高,说明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具有一定信息素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待人平等、办事公道评分较高,反映出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政治立场、文化自信、责任担当评分较高,说明学生理想信念坚定,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思政取得一定成效;珍爱生命、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评分较高,说明学生具备良好的健康素养;批判质疑、合作精神、职业信念、文字阅读、文化理解、共情能力评分较高,表明学生对自身的思维、语言、文化等素养具有信心。其次对评分低于70分的10项指标进行分析。其中,语言表达、外语掌握、通识知识评分较低,说明旅游专业通识教育有待加强,对学生的外语水平提升不够,缺乏语言表达训练;导游服务、市场策划、传播推广等职业能力指标分数较低,表明旅游專业教育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不足;组织管理、危机处理评分较低,表明学生社会能力较为欠缺;文化创意评分最低,说明学生创新思维缺乏,创新能力不足。

第二,得分与权重的比较。为比较旅游专业核心素养评价与专家重视程度之间的差距,作者将评分排名与权重排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理念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人格素养4大指标得分排名与权重排名大体一致,说明专家重视的指标也有较好的学生反馈,两者基本平衡。二级指标中,专家较为重视职业观念指标与创新思维、心理特质等素养,但学生自我评价较低,只有国际视野素养属于学生自我评价排名远高于专家权重的项目,应继续保持优化。三级指标中,学生对责任担当、专业认知、职业信念、职业定位等职业观念指标,组织管理、文化创意、危机处理、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等能力素养指标,自我认知、情绪控制、钝感能力、承受挫折、爱岗敬业等人格素养指标的自我评价远低于专家重视程度。学生对旅游专业和旅游行业的认可程度不高、就职意愿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创新能力、危机管理薄弱,部分心理健康指标表现不佳。由此可见,旅游专业教育需要在学生专业行业认知、敬业精神、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危机管理、心理健康等方面加强培育。学生自我评价排名高于专家重视程度的指标主要集中在文字阅读、文字写作等语言素养,文化理解、热点追踪等国际理解素养,合作精神、批判质疑、信息收集、信息鉴别、信息管理等能力素养,珍爱生命、心理健康、遵纪守法等人格素养方面。这反映出00后学生具有善于表达、国际视野、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积极向上、遵纪守法等良好特质,应积极引导。

(三)核心素养群体差异

第一,核心素养性别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的平均值呈现显著差异的指标中,男生在一级指标知识素养,二级指标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以及8个三级指标即文字阅读、文字写作、通识知识、市场策划、导游服务、组织管理、危机处理、专业认知等方面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二级指标国家观念,以及文化理解、文化自信、政治立场3个三级指标等方面得分优于男生。总体而言,旅游专业男生核心素养自我评价水平优于女生。究其原因在于,男生具有更强的探索精神,对知识更有好奇心,乐于参与各类实践,在实践知识、组织管理、危机处理等方面具有优势,更愿意投入旅游行业。而女生的是非感和自律性较强,在爱国意识、文化自信、政治立场等方面表现更好。

第二,核心素养年级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平均值呈现显著差异的指标中,大一学生在一级指标知识素养,二级指标实践知识,以及三级指标市场策划、传播推广的评分最低。大四学生在一级指标知识素养,二级指标实践知识、创新思维,以及三级指标文字写作、传播推广等方面表现优于低年级;但诚实守信、待人平等三级指标的得分较低。大二学生和大三学生没有评价分数明显占优的指标。综上表明,随着年级增长,旅游专业学生知识及能力呈上升趋势,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训练,知识整合和应用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但平等待人、诚实守信等道德指标得分呈下降趋势,因此,高校应加强高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核心素养地域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平均值呈现显著差异的指标中,生源所在地为东北地区的学生在2个一级指标知识素养、人格素养,2个二级指标职业目标、心理特质,2个三级指标市场策划、专业认知等方面的评分最高。华北地区学生在二级指标学会学习,三级指标钝感能力等方面评分最高。华东地区学生在一级指标能力素养、三级指标信息鉴别等方面评分最高。总体而言,东北、华北、华东等东部地区学生的核心素养评价分数较高,中西部地区学生核心素养相对于东部地区学生而言存在不足。

第四,核心素养城乡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的平均值呈现显著差异的指标中,城镇学生在2个一级指标知识素养、能力素养,7个二级指标语言知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国际视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职业目标,以及16个三级指标文字写作、外语掌握、通识知识、专业知识、市场策划、导游服务、网络运营、传播推广、热点追踪、科学研究、危机处理、执行能力、职业定位、专业认知、自我认知、钝感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农村学生。农村户籍生源仅有三级指标组织管理评分高于城镇生源。城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更高的信息化普及程度,家庭经济条件更好、对教育更重视,促成了城镇学生的核心素养优势。因此,高校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补齐农村学生核心素养短板,实现旅游专业教育均衡发展。

四、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一)创新教育理念

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人才培养,需要树立全新教育理念。第一,立德树人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文章构建的旅游专业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在理念素养和人格素养中都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理念,专家也赋予了较高权重,然而学生在责任担当和职业信念等方面仍有缺失。第二,以人为本理念。核心素养培养应以“尊重人、发展人、激励人、提高人”为出发点,立足学情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动能,助力学生自主实现教育目标。第三,全面发展理念。旅游专业核心素养教育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满足国家、社会、企业对旅游专业人才多重需求,助力学生职业竞争力提升、综合素质拓展。第四,特色培养理念。特色是旅游专业区别于其他经管类专业的存在价值所在,也是旅游专业人才的竞争优势来源,因此,高校要思考如何在核心素养培育中体现旅游特色。

(二)优化培养质量

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抓手,提升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一,对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将核心素养融入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思政中,将核心素养与学科知识、学习方法、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和专业意识培育有机结合。第二,顺应旅游行业数字化发展潮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应用到旅游专业教学中,提升学生在旅游与数字经济融合新业态的创业与就业能力。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旅游专业课教师提升自身知识、能力、道德素养,联合企业、政府、行业,打造双师型教师。第四,实施人才培养反馈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征询学生、学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家长、游客等主体对核心素养的看法和建议,形成交流反馈提升机制。

(三)响应实践需求

旅游专业要坚持开放办学,实施经世济用的人才培养导向。第一,响应国家文旅深度融合、文化软实力打造要求,厚植学生文化底蕴,使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旅游故事,打造深耕本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旅游企业。第二,响应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能够对传统旅游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开辟旅游市场新需求、打造旅游新业态。第三,响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通过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创新能力,为群众创造美好的本地生活、旅行生活、旅居生活,协助解决群众健康、养老、教育等痛点。第四,满足学生体面工作、职场竞争力打造和可持续发展需求,解决学生在考研深造、出国留学、创业择业中出现的问题。

(四)实施差异培养

不同性别、年级、地域和城乡的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人才培养应更具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第一,针对核心素养的性别差异。一方面,引导女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其动手能力,使其敢于将理想付诸实施、积极投身旅游行业实践,提升抵御风险与危机处理能力;两一方面,加强对男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外语教育,提升其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第二,针对年级差异,进行核心素养的针对性培育。在大一年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培养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认同和喜爱。在大二、三年级加强学生专业学习,培养学生胜任市场策划、导游服务与民宿经营等工作的知识能力储备。对于大四学生,帮助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意识养成、职业道德培育、求职能力提升。第三,针对地区差异。旅游院系要根据高校所在地区、学生生源所在地的旅游资源与产业优势,开展针对性的产学研合作、课程开设和职业发展规划,让学生毕业后就地就业和返回原籍就业都容易找到发展方向。第四,针对城乡差异。高校要平等对待不同家庭背景和经济水平的学生,促进城乡学生的交流学习、优势互补,加大对农村学生的帮助和扶持,引导农村学生通过旅游专业学习改变命运,发展旅游实现乡村振兴。

五、结束语

核心素养培育是旅游专业人才高质量培养的重要路径。从学生感知视角构建核心素养评价,有助于全面了解旅游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现状与问题,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核心素养培育对策。旅游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包括理念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人格素养4个维度,旅游专业学生在行业认知、敬业精神、学习能力等方面亟待提升。旅游专业核心素养培育应考虑学生的性别、年级、地域和城乡背景等差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培育措施。

参考文献:

[1] 辛涛,姜宇,林崇德,等. 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6): 4.

[2] 褚宏启. 核心素养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21世纪中国的国民素质提升与教育目标转型[J]. 教育研究,2016,37(11): 8.

[3] HAMM D,SU C H. Managing tourism safety and risk: Using the Delphi expert consensus method in developing the event tourism security self-beliefs scale [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2021,49(12):365.

[4] 陈君程,严予若,艾莉,等. 藏族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初步编制[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7(3): 387.

[5] 汪存友,师蒙,亢旭静. 在线教学中教師存在感的维度建构及量表开发[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76(10):30.

猜你喜欢

素养提升
寻语文之根,享阅读之乐
探析核心素养下提高低年级语感训练的策略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
循规·创新·共享
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析
浅谈兴趣引领对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打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浅谈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素养培育
高校舞蹈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对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