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2024-04-17敖羚峰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杨辉三角数学探究高中数学

敖羚峰

[摘  要]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项能力将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体现了这一点,在传统教学课程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类新型教学课程——数学探究活动. 文章以“探究杨辉三角的性质”一课为例,探讨实施数学探究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探究;高中数学;杨辉三角

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标在传统教学课程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类新型教学课程——数学探究活动,并配备了相应的课时. 它们分布于教材的各个板块,既独立于各个章节,与各个章节是平行的关系,又是对相关章节内容的应用与拓展. 新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先的5万字变成了现在的15万字,新增内容有较大篇幅用于建设数学探究活动. 由此可见,数学探究活动板块有重要的地位. 从数学教育的发展来看,这也是一种趋势,此类课程区别于传统的数学课,重在培养学生的活动与探究能力,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怀,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的“育人价值”.

数学探究活动应该如何实施呢?笔者以上过的一节优质课“探究杨辉三角的性质”为例(本节课内容位于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材),谈谈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

1. 创设情境,让学生想探究[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创设良好的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学生才会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一节探究课才能顺利开展.

在“引入”阶段中,教师首先通过大量图片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类型的弹珠游戏机,学生此时被熟悉的游戏所吸引;接着邀请学生在现场一起玩了一个游戏——高尔顿板游戏,并观察现象. 如图1所示,学生重复玩游戏,在游戏中观察现象,并得到一个结论:最终小球的分布为中间多、两边少.

教师在游戏中提问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能否从数学的角度予以解释?在教师不断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讨论与分析,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将该问题抽象为了数学模型——路径模型. 如图2所示,可以用组合数公式计算小球从顶点位置落到任意位置的路径数. 同一层上,哪个位置的路径数越大,到达该位置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通过计算,得到如图3所示的杨辉三角和三角形组合数表.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开展探究的兴趣与动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数学建模,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得到杨辉三角.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以及数学探究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探究得到杨辉三角,真切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 在这一阶段,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现场游戏,让学生想探究.

2. 提供示范,让学生能探究

由于学生还不具备较强的独立探究意识与能力,因此在学生开展独立探究活动之前,教师应该立足探究对象,设计容易思考与上手的问题,并为学生搭建好“脚手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开展探究活动. 学生在一步步的引导中,将逐步掌握数学探究方法,逐步理解可以从哪些角度展开探究,如何进行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既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后续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提供了示范作用.

杨辉三角的应用广泛,那么它究竟具备什么性质呢?又如何探究它的性质呢?教师介绍道: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运用数学探究“三部曲”(观察探究,发现规律—归纳猜想,交流展示—论证推理,生成性质)来探寻杨辉三角的奥秘.

首先,观察探究,发现规律. 教师提问道:请观察(图3)左边的数表,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道:整体是对称的. 例如,第3行第一个数字与最后一个数字均为1,第二个数字与倒数第二个数字均为3. 但这还只是停留于数字层面.

其次,归纳猜想,交流展示. 教師又提问道:能否从中获得一般规律?

通过师生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完整呈现了数学探究“三部曲”. 在探究中,学生逐步掌握了数学探究方法. 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数学探究蓝本,起到了示范作用. 学生参照蓝本,有法可循,能够独立开展后续的数学探究活动.

3. 小组合作,让学生会探究

良好的探究蓝本与教师引导,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探究方法. 只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仿照示例,独立开展探究活动,才有助于学生真正学会探究. 因此,教师还需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合作探究时间,让学生合作完成相关的探究活动.

(1)观察探究,发现规律.

布置课堂研讨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仿照探究范例,从横向、纵向、斜列、整体、局部等多角度探究杨辉三角的数字规律,用组合数予以表示,并尝试证明探究结果.

因为学生对数学探究还不够熟练,所以不能让学生盲目开展数学探究活动. 在提供探究示范蓝本的前提下,还需要布置明确的探究任务,给出明确的探究提示与探究方向,由此保证学生能够依照提示和方向顺利开展探究活动. 此外,还需要留出充足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真正将数学探究落到实处.

(2)归纳猜想,交流展示.

在一番探究与讨论之后,学生仿照范例,交流各自的探究结果. 具体方式为:先讲数字上的规律,再将其转化为组合数进行表示. 学生从横行与斜列两个维度分别得到了以下猜想.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观察,逐步总结数字规律,再利用组合数予以表示,最后进行交流.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探究方式,从特殊情形出发逐步总结一般规律,培养了数学探究能力.

(3)论证推理,生成性质.

接下来,引导学生类比示例,从组合数的定义和意义两个角度对猜想进行论证,从而将其升级为性质.

论证猜想3:学生通过对比等式左右两侧发现,左侧的10的次方代表每一个数字的位数,每一个数字恰为相应的组合数;右侧的11n可以写为11n=(10+1)n,由二项式定理将该式展开,恰好为等式的左侧. 于是猜想3得证.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从组合数的定义和意义两个角度对所得的猜想进行了推理论证,充分体现了数学探究的完整性与严谨性. 这一环节与前两个环节结合起来,构成了课堂数学探究的完整步骤,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展开了数学探究活动,并依次经历了数学探究“三部曲”,生成了性质. 在探究的各个环节的实践中,学生逐步学会了数学探究方法.

5. 设置悬念,让学生爱探究

除了上述性质外,杨辉三角还有很多美好的性质. 例如,将杨辉三角中的奇数部分涂黑,可以得到分形数学中的谢尔宾斯基三角形,使用它还可以进行平面拓展与空间拓展,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与大量的电子元件中就使用了这个模型. 此外,很多艺术家也使用分形原理进行艺术创作,获得了大量的艺术作品. 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分形数学的展示和手算开方的探究,让学生欣赏数学之美,产生更强的探究欲望. 给学生布置课后探究任务,留下悬念,让学生在进一步的数学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体会数学探究的价值,从而爱上数学探究.

结语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教给学生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充分挖掘素材,适当地组织数学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给学生提供探究蓝本,让学生有法可循;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时间与探究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活动;最好还要设置一定的悬念,让学生在课后能够继续探究下去. 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而言,将是终身受益的.

参考文献:

[1] 陈慧.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J]. 教育观察,2018,7(18):98-99.

[2] 张明欢,周欣,张启明. “杨辉三角”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 初中数学教与学,2020(20):21-23.

猜你喜欢

杨辉三角数学探究高中数学
杨辉三角的探究之旅
杨辉三角中的“几何图形”
几何画板平台上的问题探究设计与适时介入策略研究
几何画板平台上的问题探究设计与适时介入策略研究
教具、学具在数学探究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积极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