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乡土教育课程与中小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4-04-17邢琳黄滢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4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博物馆核心素养

邢琳 黄滢

摘 要:红色资源记载并反映了重要革命历史事件,深入挖掘、利用红色乡土资源,对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博物馆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深入挖掘红色革命资源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精神内涵。文章以江西省内博物馆红色乡土精品课程为例,对博物馆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关系以及红色乡土课程开发利用做出思考。

关键词:红色资源;乡土课程;核心素养;博物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4.042

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斗、顽强拼搏,走出了一条奋勇向前的中国道路。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积淀了丰富的红色底蕴,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如见证革命事件的建筑物,承载伟人、烈士革命精神的物件,饱含历史印记的书信、题词等。这些特点鲜明、内涵丰富的红色资源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记载并反映了重要革命历史事件,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传达革命事迹、革命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通过深入挖掘并利用红色乡土资源,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大思政教育十分必要。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①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②,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以及大力弘扬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③,各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要充分利用好本土革命资料,深入挖掘革命历史资料蕴含的独有内涵故事,规划并制定针对中小学生的红色乡土课程,积极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青少年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 核心素养与博物馆教育

《墨子·尚贤上》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又言:“贤良之士,厚德乎行……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④可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握的问题⑤。育人要先育心,弘扬爱国主义要从儿童抓起。国家近年来也提出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概念,这意味着对中小学生的培养,从以知识为核心的培养方式转变到以德育为核心的全面发展。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体系下,要针对不同年龄、各个层面的学生制定合理、合适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关于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培养,较早的方案见于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⑥,要求深化课程改革、制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等,并指出要“实施基地建设计划”“完善各方面参与的育人机制……改革教研机制,创新教研方式”“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育人功能,学校要探索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等社会公共资源进行育人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说,在德育这个重要环节,学校要加强与博物馆等非营利国家机构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创新教育模式。

同样,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于2020年联合印发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⑦也提出“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博物馆教育组织保障”的意见,明确“学校要加强与当地博物馆的联系,通过签订馆校共建协议、举办馆校互动活动、建立第二课堂等方式,定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鼓励省级教育部门和文物部门加强联动,共同认定一批省级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单位,推介一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精品课程”等内容,促进博物馆资源进一步融入中小学教育体系。由此可见,将收藏在博物馆的革命文物与课本知识融合,设计跨领域、跨学科的实践活动,以更创新、更多样的学习方式为路径,构建综合的学习方法,让中小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思考、协作并加深理解,是核心素养体系培养的有效方式。

多数综合性博物馆以及专题博物馆收藏着大量反映革命历史发展的红色文物,这些红色文物是传承红色基因、展示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馆校结合方面,深入挖掘革命事迹相关的馆藏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乡土课程,也是实现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以江西省为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汇聚在江西,演绎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等革命史诗⑧,蕴含着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江西各博物馆收藏有大量反映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央苏区时期以及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革命历史发展的红色文物,这些都是红色乡土课程的重要资料来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红色乡土教育课程的开发与教学,通过浸润式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江西“工人运动策源地”“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重要地位,从而培养学生团结进取、自强不息的思想品德素质,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

2 红色乡土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关于核心素养的重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体系,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師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⑨

如何更合理地将博物馆红色资源应用于中小学的教育体系,继而保障红色乡土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笔者认为,应该实现博物馆教育资源、教研活动的课程化⑩,在综合学习设计k的模型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即根据学生经验、学科知识、生活实践等具体情况,确定课程主题及目标,设计学习活动等,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一步更新并调整课程。红色乡土教育课程教学实施涉及博物馆资源课程开发、应用以及专任教师培养几个重要问题,根据2022年江西省文博系统的“喜迎‘二十大十佳红色乡土教育课程”评选推介课程l的基本情况,笔者有以下具体思考。

2.1 实现博物馆资源课程化

课程开发的基础是用好博物馆红色资源,以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重要革命历史事件、人物等,结合馆藏可移动文物以及蕴含革命元素的不可移动文物,打造适合中小学生的红色乡土教育精品课程。根据江西省文博系统的“喜迎‘二十大十佳红色乡土教育课程”的公布情况,各地博物馆均应从“乡土”的角度出发,选择了相应革命事件作为课程的基本素材。

①依托照片、文献资料等,以历史事件为主题,传承革命精神。例如:宜春市博物馆“历史的转折—袁州会议”课程,讲述1930年1月发生在宜春的著名革命历史事件“袁州会议”的推进与决策,激发青少年的斗争精神;赣州市博物馆“井冈山道路的开辟”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材料,引导学生领悟井冈山革命精神;贵溪市文化博物馆“以星火燎原—从周坊暴动看红色江西”课程,通过漫画、图片等引导学生了解周坊暴动的革命经过,激发学生认识、学习周坊精神内涵的积极性。

②以革命人物和革命旧址为核心,讲好英雄和烈士的故事。例如:九江市博物馆“红刃出鞘—冯任烈士的无畏人生”课程,用互动的方式讲述江西早期党团组织重要领导人冯任烈士的革命活动事迹,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品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东固平民银行”课程则是依托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东固平民银行发行的纸币,引导学生理解红色金融的发展;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苏区精神照亮前行之路”课程以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引出无数革命历史事迹,弘扬伟大的苏区精神。

③通过梳理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拓展丰富革命故事内涵。例如:乐安县红军标语博物馆“刚强五烈女 芙蓉山壮歌”课程通过画册的文字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历史;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触人心弦的红色革命歌曲”课程整理了大量红色歌曲,用互动的方式实现中小学生浸润式的学习体验等;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时刻准备着”课程充分利用期刊中的图片、故事等,重现了苏区儿童的学习场景。

2.2 注重红色乡土课程的应用

作为馆校结合的新教育模式,红色乡土课程不仅要实现红色乡土资源的课程化,还要围绕实现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确立具体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创新教学理念,探索更有效、更先进的教学方式。

①基于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和重点。例如: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品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东固平民银行”课程是为小学生设置的课程,采用互动体验的方式提高小学生拓展、思考的能力;江西省博物馆“红星耀童年”课程,以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为受众,以“少先队员”为主题,通过介绍安源儿童团、共产儿童团、中国少年先锋队,树立少年新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江西省博物馆“红色摇篮”课程则面向七八年级的学生,课程教学涵盖面更加广泛全面,教学内容及形式相较于前文提到的课程也更为深入和丰富。

②充分利用博物馆和学校两个基地,丰富教学形式。其一是利用好博物馆这一教学场地,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展览,观看博物馆视频,参与博物馆的红色乡土主题活动,通过实物教学(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时刻准备着”)、复原陈列(江西省博物馆“红色摇篮”中安源路矿工人场景复原、“吃水不忘挖井人”场景复原等)和声光电(歌曲、电影等)组合效果等,实现多元互动,使青少年浸润其中,增强他们对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体会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其二是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学校教育具有集中、系统的特征,具备持续进行教育的独特优势,将红色乡土课程送到学校,使其成为青少年教育的基础构成部分,可以开发10~30分钟的微型课程,由专任教师进校园与学生互动,也可以设计红色革命精神的微型展览(易拉宝、视频),定期送到各个校园巡展。例如,“英烈李硕勋”的故事教育,可以把收藏在八一起义纪念馆中李硕勋的西装、领带、眼镜等制作成图片或者教育视频,向学校推广,专任老师讲述时再结合李硕勋夫人的缅怀诗词“英姿栩栩肖生前,出入龙潭虎穴间。不悲未竟平生志,红旗染有公血鲜”m,讲述八一起义中革命先烈从容赴死的大无畏精神,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些结合青少年需求制定的个性化课程,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推广、人才培养的方式之一。

2.3 注重专任教师的培养

博物馆、学校联合教学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也属于中小学历史教学课改的范畴。教师的引导与授课对课程的教育效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要结合博物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注意专任教师的组织和培养。在此基础上保障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以及服务能力,探索培训专任教师的路径及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专任教师要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以“思政”的教育理念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深入了解并学习江西的红色背景和革命故事,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常识和良好的沟通、引导能力。

博物馆在开发专题课程的过程中,有必要整合中共革命史研究、展览陈列、宣传教育等各方面的资源,联动中小学老师,结合中小学教材,根据教学规范,成立专业团队,完善课程体系,培养专任教师。根据江西省文博系统的“喜迎‘二十大十佳红色乡土教育课程”的推介情况,目前专任教师的培养大部分是博物馆与学校交流、沟通之后,在潜心研究革命历史材料的基础上,聘请具有高效沟通素养的专业讲解员为主要授课老师。这批专任教师的显著特征是年轻化,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强,专业匹配高,岗位适应性强。培养这样一支队伍,不仅能够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也能确保课程传达的有效性。不过,目前各大博物馆在教师培养和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瓶颈,比如教师的散点发展,很难将课程更深层次地融入学校教育n,这就需要在實践中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馆校合作,探讨更有效的课程推进模式和教师培养体系。

3 小结

讲好红色故事,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征程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青少年教育,将红色乡土资源作为培育时代新人、加强党性学习的重要资料。革命类博物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弘扬革命历史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有必要在立足于本土革命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收藏的红色革命资源,梳理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依托照片、文献资料等,以革命人物和革命旧址为核心,开发一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精品课程,发挥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的功能。

红色乡土教育课程的设置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o。在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时,将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革命傳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其中。加强博物馆与本地中小学的有效互动,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培养专任教师,利用好博物馆和学校两个基地,以启发、沉浸、全景等新颖的授课模式,引导青少年通过观察、聆听和阅读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从而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大思政教育,加强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注释

①学而时习.习近平总书记谈怎样用好红色资源[EB/OL].(2021-05-18)[2023-09-11].http://www.qstheory.cn/zhuanqu/2021-05/18/c_1127458950.htm.

②王寒.办好思政课,习近平这样强调[EB/OL].(2022-03-24)[2023-09-1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2/0324/c1001-32382909.html.

③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00.

④墨翟.墨子[M].王学典,编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46-50.

⑤习近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M]//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95.

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发文字号:教育部教基二〔2014〕4号,信息索引:360A26-05-2014-0001-1。

⑦《教育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发文字号:文物博发〔2020〕30号,信息索引:360A06-05-2020-0019-1。

⑧江西省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江西省红色标语保护利用探索与实践[M].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3.

⑨习近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M]//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03.

⑩阮敏燕.“双减”背景下博物馆教育资源课程化路径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6):80-83.

k曾凡伟.综合学习设计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48-52.

l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文博系统“‘喜迎二十大十佳红色乡土教育课程”终评推介活动举行[EB/OL].(2022-08-22)[2023-09-11].http://www.jiangxi.gov.cn/art/2022/8/22/art_5296_4116605.html.

m王小玲,曹佳清.八一记忆:文物背后的故事[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129.

n李喆.馆校合作中博物馆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探索:以苏州博物馆“馆校合作”为例[J].晨刊,2021(5):43-46.

o习近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M]//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96-200.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博物馆核心素养
博物馆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