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瞿昙寺出土明代经卷的病害调查与成因初探

2024-04-17石慧张诺吴海涛陈佳丽郑冬青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4期
关键词:保护

石慧 张诺 吴海涛 陈佳丽 郑冬青

摘 要:青海省博物馆馆藏乐都瞿昙寺出土17册明代经卷均为折装形式。通过目视法、便携显微照相观察法以及无损、微损检测法对该批文物的尺寸、质量、厚度、pH值、色差、耐水性及纤维老化状态进行调查与评估,结果发现,文物纸张纤维劣化断裂情况严重,部分纤维发生降解,并且有继续发展恶化的趋势。

关键词:经折装经卷;病害调查;保护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4.009

明朝初年,4位皇帝(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先后下了7道敕谕修建瞿昙寺,共历时36年修建完成。瞿昙寺位于青海省乐都县城南21km处的马圈沟口,面临瞿昙河,背依罗汉山,南望照碑山,北傍松花顶,海拔约2400m,瞿昙寺常年平均温度为7.3℃,平均降雨量为335.4mm。瞿昙寺建筑整体古朴雄伟,寺内有皇帝御碑圣匾、巨幅汉藏壁画等无数珍贵宝藏文物,犹如一座小型的明代艺术博物馆,斑斓绝伦,被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蒙古族、土族等民族尊为佛教圣地。17册明代折装版经卷出土于寺院的钟楼顶上,由于保存环境受限,经书已出现严重的病害,且有继续发展恶化的趋势。该批出土纸质经卷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对研究当时的宗教文化内涵、造纸印刷工艺水平以及青藏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青海省博物馆馆藏乐都瞿昙寺出土17册明代折装版经卷,其中藏文经卷16册、汉文经卷1册。由于瞿昙寺当时是藏汉合一的皇家寺院,因此出土的明代藏文经卷中的每册都有一折“御制大乘庄严宝王经序”的汉文介绍。这批经书的装帧均为经折装,它是将写、印好的书叶先黏连成一长条形,再按固定规格左右均匀折叠,然后在首、尾两叶纸上各黏上厚纸作为封皮制作而成①。内页为单面印刷,每册经卷都配有一个四合函套,函套及封面上贴有黄底黑字书签,函套内里贴合的是皇家用的黄颜色的色纸。

2 文物病害调查方法

2.1 文物病害调查

2.1.1 目视法与便携显微照相观察

通过目视观察判断,结合HMS-M43显微照相观察文物微观形貌,并参考WW/T 0026-2010《馆藏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②的要求对17册明代经卷进行病害调查和整体评估。

2.1.2 pH值检测

pH值直接关系到纸质文物的保存或使用寿命。使用CLEAN pH30酸碱度测试计在每件文物上选取三个点对其实施无损表面pH值检测,取三点检测平均值判断文物纸张酸化程度,初步判断在保护修复过程中文物是否需要进行脱酸处理,为后期制定实施保护修复方案和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2.1.3 色差检测分析

色差是衡量纸张颜色的参数。通过HPG-2132便携式色差计对文物实施原位无损记录色彩,为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选取保护用纸,为保护修复前后色度变化以及文物表面污渍的处理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2.1.4 耐水性检测

该批纸质文物均为折装版经卷,耐水性检测可以确定纸质文物遇水后通过干燥压平法而不变形。在不影响文物的前提下,在边缘无字迹、无图案处滴少许水,待其干燥压平后观察纸张的变化。

2.2 文物纸张纤维形态结构分析

2.2.1 纸张纤维分析

在不影响文物整体的前提下,在文物表面破损的部位取少许纤维,如没有破损处,则在不起眼的边角处取少许单根纤维,制成显微镜薄片,然后利用XWY-VI造纸纤维测量仪对纤维形态进行观察分析,为选取保护修复用纸提供科学依据。

2.2.2 红外光谱分析

使用Nicolet iZ1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分析文物本体纤维特征及附着于表面的红霉、黑霉,为初步判断纸张纤维素降解等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2.2.3 扫描电镜分析

通过HITACHI S-3400N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可观察纸张纤维微观形貌,判断纸张劣化程度等。

3 调查结果

3.1 文物病害类型

3.1.1 直观病害类型

通过目视法和显微照相观察判断,文物主要存在水渍、污渍、皱褶、折痕、變形、断裂、残缺、炭化、变色、粘连、微生物损害、糟朽、絮化、字迹残缺等14种纸张本体病害。主要病害类型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青海省乐都瞿昙寺出土的17册明代经卷保存现状很差,均已出现了严重的病害,而且有继续发展恶化的趋势,其中存在重度病害1件、濒危病害16件,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处理。

3.1.2 pH值检测

在文献保护领域,一般纸质文物纸张的pH≥7称为中性或碱性,pH值6.0~6.9称为低度酸化,pH值5.0~5.9称为中度酸化,pH<5.0称为严重酸化③。按此酸化程度分级标准,17件纸质文物中10件为轻度酸化,7件为中度酸化(修复前pH值见图1),具体原因一方面是纤维素老化;另一方面是纸张吸附的污染物造成的。

3.1.3 色差检测分析

色差是衡量纸张颜色的参数。L、a、b分别代表亮度、色调和颜色饱和度计量。通过色差检测对保护修复用纸的选用,符合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中“修旧如旧”的原则。ΔE为色差值,它的计算公式为:,ΔE值越大,颜色变化越明显④。在纸质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这个数值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将文物保护修复前和保护修复后的L、a、b值进行色彩变化情况评价;为文物表面污渍的去除情况评价等提供了依据(修复前色度见表2)。

3.1.4 耐水性检测

该批纸质文物通过干燥压平可恢复其原貌。

3.2 文物纸张纤维分析

3.2.1 纤维种类

取纸张纤维样品加少量蒸馏水,用镊子将纤维完全分散,取出纤维少许,放置于载玻片上,滴两滴碘-氯化锌染色剂,使纤维在染色剂中分散均匀,盖上盖玻片后使用纤维测量仪观察纤维的形态特征及染色情况。

在纤维仪200倍下观察,染色后呈棕黄色,纤维较长且有横节纹,有少量胶衣,纤维中部有“鼓肚”现象,推断该纸样为三桠皮浆(图2)。

3.2.2 纤维素降解情况

通过快速无损的扫描电镜直接观察纸张表面微观形貌及添加物分布情况。图3~图8是文物纸样编号a~f的扫描电镜照片,放大倍数为300和1000倍。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桠皮纸表面杂质较多,表面非常粗糙,有丝絮状物质,纤维劣化断裂情况较严重,纤维表面有涂布痕迹,推测纸张有可能经过表面施胶或有其他材料的涂布。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图谱(图9,表3),对红外光谱分析图谱进行分析,在3330cm-1处为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2919cm-1左右处是C-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632cm-1处的吸收峰归属为吸附水的O-H弯曲振动。QB-2424-5黑霉、红霉的吸附水的O-H弯曲振动吸附峰强度很大,说明这些纸张样品含有的吸附水较多,可能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水解降解。900cm-1~1100cm-1附近的吸收峰,可将其归为纤维中醚键的特征吸收峰,纤维素氧化生成羧基之前一般会有生成醚键的中间状态,醚键化合物不稳定,最终氧化成羧基,这说明纸张纤维已经发生了部分降解。

4 结论

对青海省博物馆馆藏乐都瞿昙寺出土明代折装版经卷进行病害分析的过程中,在尊重文物原真性的基础上,采取了最小干預等保护原则。通过目视法和电镜扫描、红外光谱、便携显微照相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17册出土明代折装版经卷的pH值、色差、纸张纤维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由此推断出:瞿昙寺因年代久远、常年失修,再加上这批经书早年间遭遇了雨水或突发性水灾等事故,同时这批纸质文物也为霉菌孢子的传播和繁殖提供了极佳的场所,导致文物发生了霉变、变形、粘连等现象。另外,又因当地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温湿度的骤变导致文物纸张纤维劣化断裂情况严重,部分纤维发生降解,并且有继续发展恶化的趋势。本文对明代出土折装版经卷病害调查与成因的探析,为接下来的文物保护修复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注释

①杜伟生.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局. WW/T 0026—2010  馆藏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S].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1-2.

③李景仁,周崇润.对善本古籍特藏文献酸度的检测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3):33.

④张玉芝,张云凤,石慧,等.浅谈近现代文献脱酸的考察指标[C]//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202.

猜你喜欢

保护
洛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探讨
从四会古法造纸工艺的传承谈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电镀废水中水回用RO膜清洗及保护方法探究
提高电子防雷避雷和保护成效的几点思考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