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文本,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声有色
2024-04-15李丹
李丹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视野越来越受关注,阅读是学生进行素质提升和能力发展的关键,众多教师从小学阶段便开始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文本本身是深度阅读的一个阶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文本,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让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因此,本文立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探究文本展開讨论,并分析了探究文本的重要性等内容,希望可以给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关键词:探究文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声有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1-0027-03
一、探究文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理解文本主题、把握文本情感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阅读见解。总而言之,探究文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教师要加强对探究文本的重视程度,助力开展探究文本教学工作,让学生对探究文本有新的认知。
(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学习成为每个人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对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文本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理解文本的意义,这个过程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一旦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就会深入知识的海洋,在阅读的世界中遨游,感受浩瀚的知识烟海,形成良性的循环与互动,实现各方面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能够展现出学生的精神风貌,文化素养展现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文化素养是小学语文阅读中十分关注的内容。文本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探究文本,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提高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究文本,理解文本的结构和内容,并体会文本中作者所传达出的情感等,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阅读中提升文化素养,受到启发,对知识和内容有全新的理解和认知。
二、探究文本,让小学语文阅读有声有色的措施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阅读情境
轻松愉悦的阅读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让阅读活动变得更加有声有色。因此,在新时期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融洽的学习环境中探究文本。
以《搭石》为例,这是一篇描述乡村生活场景的散文,主要是通过描述搭石的特点以及人们过搭石的情景,传达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老爱幼的美好情感。下面是教师结合本节课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的方法:第一,在文本的阅读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自然元素。比如教师可以展现一些描述乡村的自然环境,美丽的山水、葱葱郁郁的树林、清新宜人的空气等等,这样能够勾起学生对乡间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第二,教师在对搭石特点进行描述时候,应该尽可能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如教师可以借助诙谐的语言展现搭石的形状、颜色、质地等方面的特点,使读者对搭石有更直观的认识。第三,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家庭的场景。在本文中人们有序过搭石的场景历历在目,营造出一种十分和谐的乡村环境,在描述和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候,教师可以加入一些家庭元素,如老人们互相搀扶、孩子们欢声笑语等,这样的阅读氛围能够让学生沉浸在一个十分舒适的阅读环境中,也可以加强对当前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第四,教师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乡土文化。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不同,特点也不同,教师可以在文中适当插入一些有趣的乡土文化,如当地的传统习俗、民间传说等,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创设轻松愉悦的阅读情境是学生展开文本探究的基本和保障,在今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情境的创设,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助力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建设。
(二)加强问题引导
阅读学习就是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实现发展的过程,小学生本身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感兴趣,也喜欢探究问题的规律。基于该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深入研究文本,提升阅读能力。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本文是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十分经典的文章,文中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被列强入侵、毁坏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在进行本节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本篇文章,理解文章背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下面是教师为学生阅读设计的多个类型的问题:第一种,背景问题。背景问题主要是让学生融入文章所描写的年代中,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思想。比如在阅读本节课文本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背景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文章背景和历史背景,如“圆明园是哪个时期的重要皇家园林?它为什么如此著名?”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查阅书籍以及互联网相关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历史。第二种,文本理解问题。文本阅读的基础是理解,在阅读中学生需要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文本理解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如“圆明园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它们的特点是什么?”这样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本篇文章,从全面的角度了解圆明园的大体状况。第三种,探究性问题。探究性问题主要是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对历史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等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不能依靠简单的阅读完成,需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展开思考,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第四种,为学生提出评价性问题。比如当学生阅读结束后,部分学生可能对本文的一些重点语段或者主题认识不全面,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评价性问题,让学生继续对内容进行延伸,如“你认为圆明园的毁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三)剖析文本内容和形式
在文本的阅读中学生只有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同时理解,才能够把握文章的实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偏向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把握文章的意思;一部分教师则是偏向于对文本形式的解读,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不同文本的创作特色和风格。这些文本阅读教学方式某种程度上割裂开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深入、不全面。为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带领学生从文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共同剖析文本,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以《慈母情深》一课为例,本文是梁晓声的代表作品,其中描绘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同时在文中作者使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母爱的伟大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文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地剖析。在文本内容方面,在文章的开篇部分便交代了家庭环境“我一直想买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场景,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在母爱表现方面,文章中有多个细节进行展示,比如母亲深夜工作、不顾劳累给孩子买书等,将母亲对孩子深刻的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内容情节方面,文章在描述母亲同意给“我”钱买书后,又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即“我”与母亲之间的对话,表现了母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在内容结局方面,文章以“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结尾,是一个具有深意的结尾,母亲对“我”的慷慨有了回报,我也没有让母亲失望,同时让“我”更坚定了求知的欲望,将母爱的伟大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文本形式上,文本也表现出显著的特点。如本篇文章采用了顺叙、插叙等多种叙述方式,使得文章内容变得更加紧凑,层次分明。在描写手法上,作者多处使用环境描写、人物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使得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
(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阅读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重要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对充满趣味性的阅读活动感兴趣。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中,与文学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在不同的阅读活动中展现自己的阅读水平。
以《四季之美》一课为例,本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四季之景不同,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学习本节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四季主题阅读活动。春季可以开展“绿色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关于自然、环保、生态等方面的书籍;夏季可以开展“清凉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关于健康、运动、防暑等方面的书籍;秋季可以开展“收获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关于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书籍;冬季可以开展“温暖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关于励志、成长、心理等方面的书籍。通过在不同的季节组织不同的阅读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在阅读中探究文本,加深对文本的认知和理解。其次,教师加强读书俱乐部建设。比如教师可以在学校或者班级中成立读书俱乐部,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分享会、好书推介会等,让学生深入地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好书,同时也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阅读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提升。再次,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活动。活动开始前,教师先带领家长和学生进行热身游戏“词语接龙”,第一位家长说出一个词语,然后接下来的家长和孩子需要用词语中的最后一个字组成新的词语,看谁组的词语又多又快,游戏促使家长和学生放松身心,感到轻松愉快,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家长和学生参与活动的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家长和学生开展书中寻宝活动,分配任务后,教师说出书籍作者的姓名以及爱好等相关内容,家长和孩子根据相关内容来获得书籍线索,在书柜上寻找相对应的书籍然后回到位置上阅读书籍。学生与家长找到书籍后进行阅读,从中理解书籍的意义,促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带给孩子无限的乐趣,也可以使孩子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分享读后感,家长陪伴着孩子,引导孩子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通过亲子共读的形式开展阅读分享,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和沟通,提升阅读素质和知识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线上阅读活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组织开展线上阅读活动。如教師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QQ群等社交媒体平台,定期发布阅读文章、好书推荐、读书心得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阅读比赛、线上读书会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为学生广泛阅读搭建了平台,学生也有更多自主阅读的机会。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以活动为着力点,更好地组织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阅读中来,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民阅读背景下阅读已经成为人们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更应该具有阅读意识,能够探究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等。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并不乐观,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尝试使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进行文本的探究,为学生阅读以及文本探究打开新的方式,也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责任编辑:黄艳华)
参考文献
[1]涂秋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3,(10):49-51.
[2]李烨辰.探究文本,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声有色[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2):46-48.
[3]付凌云.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2.
[4]李纪红.立足文本,以读促学——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6):33-34.
[5]孔祥红.探究文本,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声有色[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