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KANO模型的指南村文化礼堂空间设计研究

2024-04-15张珂璐徐旻鹰丁继军

设计 2024年7期
关键词:Kano模型优化设计

张珂璐 徐旻鹰 丁继军

摘要:为增强文化礼堂中文化意涵的空间表达效果,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以指南村为例,通过kano模型分析,测量了文化礼堂12项空间品质因素的文化意涵表现程度和重要程度,确立了最关键的因素及优化策略。把设计侧重在对古建筑传统纹样、工艺的真实性保护和内部功能的适宜性转化上,弱化装饰、突出展品,结合数字光影的展陈方式来优化参观的体验。为具备展示功能的乡村文化设施提供了一条理性的更新路径。

关键词:乡村文化礼堂;Kano模型;文化意涵;优化设计;文化体验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4)07-0151-04

Abstract:To enhance the spatial expression effect of cultural meaning in the cultural auditorium and enhance the tourist experience. Taking Zhinan Village as an example, through Kano model analysis,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and importance of 12 spatial quality factors in the cultural auditorium were measured, and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were established. The design focused on the authenticity prot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patterns and crafts of ancient buildings and the suitability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ternal functions, weakened the decoration, highlighted the exhibi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display of digital light and shadow to optimize the visiting experience. It provides a rational renewal path for rural cultural facilities with display function.

Keywords: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Kano mode;Cultural implication;Optimized desig;Cultural experience

引言

文化礼堂是浙江省自2013年以来在乡村建设的文化综合体[1],以自然村为单位的一村一礼堂,充分传承了地方风俗人情,使现代文明之风深入基层。由于古建筑本身附着了浓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印记,许多村落的文化礼堂便由古建筑改造而来,并设计、建设为村史村情的展示馆,肩负起乡土文化传播的使命。历经10年建设,这类具备展示属性的古建筑文化礼堂在浙江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当下,除去展陈的内容之外,建筑空间的本身是否有效传达了乡土文化意涵,带来了沉浸般的游览体验,值得设计师思考,其中也蕴含了重要的设计优化方向[2]。

文章将以杭州市临安区指南村文化礼堂为研究对象,引入kano模型,把空间划分为12项品质因素,度量各因素的文化意涵表现程度和重要程度,确定对于传达文化意涵、提升参观体验最为关键的因素,以期针对性地提出设计策略,为这类具有展示功能的乡村文化设施的更新改造提供了意见参考。

一、理论基础

(一)Kano模型:Kano模型由狩野纪昭确立,是一个二维的满意度测量工具[3]。通过分别测量某项品质因素在充足时和缺失时人们的满意度评价,来鉴别需求的真伪性,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这项品质,引导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

Kano模型将品质因素划分为5个类型:在充足时没有感觉,但缺失时会引起人们不满的当然品质(M);因素越充足,人们越感到满意的一维品质(O);缺失时没感觉,充足时会提高满意度的魅力品质(A);与满意度无关的无差异品质(I);充足时反而会引起人们不满的逆向品质(R),见图1。一般情况下,无差异品质和逆向品质所对应的都是不真实的需求,理应被决策者所剔除;而当然品质对应了必不可少的最迫切的需求,一维品质对应的需求最有助于系统整体效益的改善,魅力品质则是开拓创新、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这3类品质应被着重考虑。

Kano模型最初被应用于企业管理、品质管理领域,后来拓展到制造业及产品开发[4],近年来逐渐应用到空间设计中。通过Kano模型分析人群需求,李嘉琪等甄别了养老空间的影响因素主次排序[5],张健等对地铁站的环境品质提出了改进策略[6],李剑云等设计了适用于社区的共享办公空间[7],Kano模型的应用为空间设计提供了一种理性的思路。

(二)应用的步骤:kano模型的使用分为3个步骤:1.设计和发放问卷,将空间划分为若干品质因素,设置对应的问题组,每组问题有正反两个问法,据此统计各项因素在充足时和不充足时的满意程度,赋值1到5分,分别代表不满意、勉强接受、没感觉、基本满意和很满意;2.编译问卷,把单个测试者对某品質因素的正反评价合并成组合的答案,在空间品质因素属性分类表中找到对应的属性类别,见表1,统计每项因素的答案出现次数,次数最高者被判定为最终的属性类别;3.计算各个空间品质因素的Better-Worse系数,绘制矩阵图,最终确定因素的优先级排序。Better-Worse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二、指南村文化礼堂空间概况

杭州市临安区指南村建于北宋年间,地处群山之中,海拔600米,呈现为带状聚落,南部有天池,四周有梯田;村域面积7.86平方公里,人口720人;基础产业包含了以水稻、毛笋、茶叶为主的种植业以及生态旅游产业;村落入选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与太湖源、神龙川、天目山三大景区有效联动。

文化礼堂位于指南村村中心,为传统建筑,建造于清代,占地面积160平方米,两层。建筑原为村民旧宅,经村集体统一收购后,现辟为指南史陈馆,见图2。

(一)乡土文化意涵:文化礼堂充分展示了指南村的乡土文化意涵,分为古迹、生态和民俗三大类。

古迹类:指南村的古建筑群位于天池边,包含了祠堂和民居,建于明清年代,拥有粉墙黛瓦、马头墙和木制窗棂,呈现徽派建筑风格。村落仍保留有塘顶至横渡古道、指南山至西口古道等历史遗迹,拥有古塘、古井等传统的山地灌溉设施。

生态类:20世纪60年代,村民在山高水险的自然环境中,辟出山丘、建造梯田;开凿坑源、修建水库,创造了高山梯田、高山灌溉等农业成就。此外,村落还种植了大量的枫树,与银杏、梯田、茶园一道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

民俗类:在谷雨季节,村民会举行祭祀仪式,跳太平灯舞,祈福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制作“指南十八碗”民间菜肴,招待为农事前来帮忙的亲友,历代传承,沉淀为特色农家土菜。

(二)空间的文化意涵表现现状:设计师通过巧妙的设计语言,转译了指南村的乡土文化意涵,并表达在文化礼堂的建筑空间中,被参观者所感知。为了度量当下建筑空间的文化意涵表现程度,将指南村文化礼堂划分为外部感官层、中间行为层、内部精神层3个一级指标,下属共12项空间品质因素二级指标,见图3。外部感官层包含了色彩、纹样、材质、工艺、顶面、立面、单体共7项空间品质因素,中间行为层包含了形制、序列、内部功能、周边设施共4项空间品质因素,内部精神层包含了象征意义1项空间品质因素。从12项空间品质因素出发,讨论各因素所呈现的文化意涵表现程度,赋值1到5分,分别代表文化意涵的表现程度弱、较弱、一般、较强、强。

在色彩方面,文化礼堂建筑外部粉墙黛瓦,线脚处采用了黑色勾边,室内为交错的深褐色木梁架,点缀了正红、孔雀蓝的装饰构件。整体呈现了木色梁柱、白墙黑瓦的自然之美,文化意涵的表现程度强。

在纹样方面,文化礼堂展现了乡土建筑的真实性,修缮了刻有莲花、卷草、福禄寿等图案的木雕、砖雕,室内除了运用具象的枫叶图案以外,无特色装饰纹样,文化意涵的表现程度一般。

在材质方面,文化礼堂保留了木材、砖石等山地型村落的乡土建筑材料,并修复补全了缺损的木构件,室内的装饰材料有胡桃木、岩板、瓦片、秸秆、粗布等,凸显了乡野气质,文化意涵的表现程度强。

在工艺方面,室内装饰部分主要运用了石材造型切割工艺、瓦片横竖错拼工艺等,文化意涵的表现程度一般。

在顶面和光源上,有的木梁架完全裸露在外,下置碳化木格柵,悬挂麦穗和粗布装饰,有的用木板进行了封顶处理,在各个厢、房内运用了射灯,文化意涵的表现程度强。

在墙体立面上,文化礼堂面阔三间,为砖雕门楼,两侧有方形垂莲柱,有象鼻、花瓣雕刻,侧面的马头墙高挑,檐宇重重,在大面积的粉墙上点缀了几个小窗。室内的厢房几乎完全封闭,墙上挂满了展板,文化意涵的表现程度较强。

在单体方面,较有特色的是天井部分,放置了建筑的建造记事碑刻和一组景观柱石狮子,在光线变化中落下深深浅浅的投影,强化了空间的视觉中心,文化意涵的表现程度较强。

在形制方面,文化礼堂的布局周正,为“凸”字形的三合院,大门开在正中间,入门处有檐廊,前为天井,两侧为封闭的厢房,明间敞开,次间封闭,在建筑的最右侧设有楼梯通往二层,整体的形制规整,文化意涵的表现程度强。

在序列方面,文化礼堂的空间组织形式为放射结构、树杈型流线和短序列,空间具有向心性,厅房和走廊围绕天井向四周延展,文化意涵的表现程度强。

在内部功能上,一层为以展板为主要陈列方式的村史村情展厅、品茶接待室,二层为杂物间,文化意涵的传播作用一般。

在周边设施上,文化礼堂的东南方有大广场、古戏台,毗邻豆腐制作体验长廊,文化意涵的表现程度强。

在象征意义上,文化礼堂传达了指南村村民在农耕立村时代背景下所形成的开山拓荒的奋斗精神,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文化意涵的表现程度强。

指南村文化礼堂的空间设计仍可以继续优化。1.二层区域闲置,有待进一步活化。2.展陈方式较为传统,大多为展板、仿真食物模型,放置于厢房和后廊,日常不开灯时光线昏暗,可读性不高,见图4。3.作为小体量建筑,内部设计元素过于复杂,尤其是室内顶面装饰较为繁琐,在日常生活中理应藏匿于黑暗中的荫翳占据了视觉中心,不仅掩盖了古建筑的真实性,还减弱了人们在展品身上的注意力。4.设计语言过于直白,在室内吊顶、展板上运用了枫叶的具象图案,有待进一步抽象、凝练、美化表现形式。

指南村文化礼堂12项空间品质因素文化意涵表现程度的平均值为4.3,表现程度高于平均水平的空间品质因素有:色彩(5.0)、材质(5.0)、顶面(5.0)、形制(5.0)、序列(5.0)、周边设施(5.0)、象征意义(5.0),这些因素的文化意涵表现较为充分;表现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的空间品质因素有:立面(4.0)、单体(4.0)、纹样(3.0)、工艺(3.0)、内部功能(3.0),这些因素的文化意涵表现不够充分。

三、指南村文化礼堂空间品质因素的kano分析

在探讨了指南村文化礼堂各项空间品质因素之文化意涵表现程度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研究因素的重要程度。通过发放kano问卷,收集各项空间品质因素在文化意涵充足时和不充足时的满意度评价,来甄别因素的类别;结合Better-Worse系数分析,进一步确定各因素的重要性。

(一)问卷设计与样本收集:从空间品质因素出发,衍生出12个指标,在每个指标下设置了正反两个问题,形成了《指南村文化礼堂空间品质双向评价问卷》,见表2。征集了乡村领域的设计师、研究人员和测试者,对指南村文化礼堂空间品质因素所反映的文化意涵进行满意度评价。每项问题有正反2个角度,测试者凭主观感受进行赋分。共回收问卷66份,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91%,样本选择合理。

(二)因素的属性分类:将测试者对各项空间品质因素的评价结果,对照Kano属性分类表,判断因素的属性,并分别累计次数,次数出现最多的即为最终属性类别。研究结果显示,指南村文化礼堂空间品质因素共有四大类,见表3。

当然品质(M)5项:感官层的材质、工艺,行为层的空间形制、序列、内部功能为当然品质。当这些空间品质因素具有文化意涵时,人们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一旦缺失了文化意涵,人们会变得不满意。这表明指南村文化礼堂的设计要保持古建筑原汁原味的真实性,应用本土材料和民间工艺,尊重古建筑的原有形制和序列,避免大拆大建,并确保内部功能具有较强的文化传播作用。

一维品质(0)3项:感官层的纹样,行为层的周边设施,精神层的象征意义为一维品质。当这些空间品质因素具有文化意涵时,人们会觉得满意,一旦缺失了文化意涵,人们会感到不满意。这表明指南村文化礼堂的空间设计要兼顾外部设施和内部空间的文化意涵,兼顾表层纹样的设计和内层意义的阐述,这些空间品质因素的文化意涵是否充足直接影响了人群的满意度。

魅力品质(A)1项:感官层的空间色彩为魅力品质。当色彩体现了文化意涵时,人们会觉得满意,如果文化意涵不充足,也可以被接受。这表明色彩创新或成为指南村文化礼堂新的突破点,在装饰中运用具备地域文化意涵的色彩会使建筑空间更具吸引力。

无差异品质(I)3项:感官层的室内顶面、立面、单体为无差异品质。这些空间品质因素不论是否具有文化意涵,都不会引起人们的满意或不满意,相较于其他因素而言,在文化礼堂的设计中优先级靠后。究其原因,是因为指南村文化礼堂是古建筑,本身即乡土文化意涵的重要表征,修复建筑的墙体立面、顶瓦和构件当摆在重中之重;同时应剔除内部过度的设计装饰,这些现代的不和谐干扰物很容易掩盖原建筑流露出来的历史真实性。

单就空间品质因素的属性类别而言,设计要尽快提升当然品质、一维品质的文化意涵,并在魅力品质上寻找突破。由此可见,指南村文化礼堂的空间设计应更注重古建筑历史信息的呈现和功能的转型,注重地域色彩的运用,而非拘泥于室內立面、展板展柜的造型上。

(三)因素的重要程度:由于kano是通过统计空间品质因素出现的属性次数来判断类别的,对于同一属性的因素而言,难以确定优先次序。因此,将继续进行Better-Worse系数分析,通过探讨空间品质因素在各类属性中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其重要程度的排序。Better系数即SI,数值在0到1之间,越趋近1,代表若提升该空间品质因素的文化意涵,将大幅提升人们的满意度;Worse系数即DSI,数值在-1到0之间,越趋近-1,代表若该空间品质因素缺失了文化意涵,将大幅降低人们的满意度[8]。

指南村文化礼堂Better-Worse的系数见表3,其中Better系数的平均值为0.475,Worse系数的平均值为-0.533。以Better系数为横轴,以Worse系数为纵轴,分别以两个系数的平均值为分割线,绘制Better-Worse矩阵图,位于第四象限的,即为指南村文化礼堂最为重要的空间品质因素,共有4项,见图5。结合属性类别,得出内部功能、工艺、纹样、周边设施、形制、序列、材质、象征意义、色彩为重要的空间品质因素,而顶面、立面、单体为不重要的空间品质因素。

四、基于kano模型的指南村文化礼堂优化设计策略

结合指南村文化礼堂空间品质因素的文化意涵表现程度和重要程度,把因素分为以下四大类。

重要但表现程度弱:感官层的工艺、纹样和行为层的内部功能。这些是指南村文化礼堂最为关键的空间品质因素,但是现阶段的文化意涵表现还不足,需要加大资源投入,进行集中优化。

不重要且表现程度弱:感官层的立面、单体。这2项因素的受重视程度与文化意涵的实际表现程度都较低,现阶段可以暂缓考虑。

不重要但表现程度强:感官层的顶面。指南村文化礼堂的室内顶面相对其他因素而言不受参观者重视,而现阶段已表现出较强的文化意涵,供给过度,后期可以减少资源投入。

重要且表现程度强:感官层的材质、色彩,行为层的形制、序列、周边设施,精神层的象征意义。这些是指南村文化礼堂重要的空间品质因素,且现阶段的文化意涵表现良好,可以继续维持原有的资源投入。

基于此,文化礼堂的建设需从功能、展陈、装饰3个角度出发,深化二层空间布局,策划故事;弱化立面和单体设计,探索数字化展陈方式;整合顶面的元素,剔除多余的装饰。

(一)策划故事,激活空间:定期策划摄影展和研学活动,在展厅中植入太平灯制作技艺体验的功能,打造具有活力的乡村文旅节点。现阶段指南村文化礼堂的一层功能分区鲜明但较为单一,包括村史村情展厅、乡贤展厅和品茶接待室,二层为杂物间,大多数参观者仅在短暂游览后便迅速离开,古建筑展厅未充分激发其潜在效能。因而定期策划故事,赋予展厅体验的功能,有助于提高空间的使用率,为古建筑的长期保护注入活力。

在文化礼堂正南和正东方向的小院中,策划“红叶青茶·指南慈境”村落摄影展。深秋的指南村以枫叶红、银杏黄为底色,映衬了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彰显了中国古代诗画中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的意境美。统筹摄影资源,捕捉指南村的自然美景、民间生活,以大量的图片、视觉语言和凝练的文字代替厢房内展板上密密麻麻的村情介绍,可以带给参观者更生动、直观的印象,从而有效传达乡土文化意涵,如丽水市松阳县靖居村的传统村落摄影展,见图6。

在文化礼堂二层常设太平灯制作的体验点,策划“谷雨春茶·太平灯舞”研学活动。指南村太平灯舞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古时大旱之年,村民为祈求风调雨顺而举行的拜天仪式,是先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真实生活写照。把保护利用古建筑和发扬民俗文化有效结合,在激活空间的同时,将促进民间手工艺的活態传承。

(二)介入数字,优化展陈:简化立面展板的造型设计,依托技术手段打造“红叶”虚拟导游、“古建+光影”视觉系统、“指南十八碗”数字化形态,为参观者带来沉浸式的展陈体验。现阶段指南村文化礼堂的展陈方式较为传统,主要为定制展板、实物仿真模型,以及少量的在指南村出土的磨制石器实物。出于文物保护、场地、展陈能力等限制,一方面所展示的文物信息不足,而另一方面传统的展板传达信息较为低效。因而介入数字手段,有助于提高信息传达的可视性与趣味性,如衢州市柯城区妙源村的农耕文化展示馆,见图7。

1.以指南红叶为原型,通过拟人的手法设计IP形象,打造线上虚拟导游,为参观者提供全新的文化体验。虚拟导游可以在手机端显示,将根据参观者的需求介绍相应的文物,延展补充无法在实体空间中呈现的其他知识,且丰富了视听体验。虚拟导游还可以推介并导航到村落的下一个打卡点,使文化礼堂成为指南村智慧旅游的重要节点。2.在夜间应用动态的数字光影装置,投射在文化礼堂的外立面上,打造“古建+光影”视觉系统,作为指南村夜经济的一环,展示村落的节气庆典、民间风俗。3.运用AR技术,设计“指南十八碗”菜肴的数字化形态,并且与村内的餐馆、农家乐、民宿建立订餐的线上联系渠道,为参观者带来一站式的指南村美食文化体验。

(三)凝练元素,简化装饰:以简洁的设计手法设计“梯田展台”“红叶吊灯”,剔除顶面多余的装饰,体现古建筑的原真性价值。现阶段指南村文化礼堂的室内设计要素较多,包括具象的红叶图案、山脉轮廓线的设计纹样,以及以粗布、秸秆等乡土材料为主的顶面装饰。在小体量的古建筑空间里,这些要素的呈现不够和谐,未形成一套统一的设计语言。因而整合元素,对文化的表征符号进行凝练将至关重要。

1.应用当地的竹编制作技艺,凝练指南村梯田绵延起伏的轮廓线,在厢房内设计蜿蜒的“梯田展台”。展品的陈列随着展台的曲线变化高低错落,富有韵律,向参观者传达了在农耕立村时代开山拓荒的文化意涵。2.以天井自然光为主,在厢房内弱化喧宾夺主的吊顶装饰和照明,仅在展品上方等必要处安装枫叶造型的吊灯,照亮局部空间,强化展品本身。灯罩的灵感来源于指南红叶飘零时各种蜷曲的形态,灯光不宜过亮,否则将会破坏古建筑厢房内的荫翳、朦胧之美。在去掉了繁琐的装饰的同时,也将进一步突出木雕、石雕构件上莲花、卷草、福禄寿的图案之美,再现乡土建筑厚重的文化意涵。

结语

文章以指南村为例,把Kano模型应用到村落文化礼堂的空间设计中,确立了空间品质因素的优先次序,为文化意涵的设计表达设立了量化的标准,为乡村文化礼堂的更新建设提供了一条路径。

通过Kano的属性类别分析,得知指南村文化礼堂感官层的材质、工艺,行为层的形制、序列、内部功能为当然品质;感官层的纹样,行为层的周边设施,精神层的象征意义为一维品质;感官层的空间色彩为魅力品质;感官层的顶面、立面、单体为无差异品质。设计应尽快提升当然品质、一维品质的文化意涵,并在魅力品质上寻找突破,无需过多关注无差异品质。

进一步分析品质因素的文化意涵表现程度和Better-Worse系数,得知纹样、工艺、功能是需要集中火力设计的关键因素,而顶面、立面和单体相对而言并不重要。建议一是策划故事,激活空间;二是介入数字,优化展陈;三是凝练元素,简化装饰。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项目,项目名称: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浙江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23GF064)

参考文献

[1] 卢云峰,陈红宇.乡村文化振兴与共同体重建:基于浙江省诸暨市的案例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7(03):205-214.

[2] 朱婉莹,杨小军.文化礼堂建设与精神家园重构的探析--以浙江省金华地区为例[J].设计,2017,30(1):150-151.

[3] 何璐君.融入消费者满意度的牛奶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22,43(10):372-377.

[4] 周祺,刘雨薇.基于行为地图法及KANO模型的老年人睡眠产品设计研究[J].设计,2020,33(05):85-87.

[5] 李嘉琪,张轶.养老机构公共空间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Kano模型分析[J].南方建筑,2021(6):76-84.

[6] 张健,李俊毅,吕元等.基于KANO模型的地铁站域公共空间需求行为解析及优化建议[J].建筑学报,2022(S1):131-135.

[7] 后疫情时代下的社区共享办公空间设计研究[J].设计,2021,34(10):142-146.

[8] 温丹妮,章彰.基于KANO和TRIZ理论的独居青年家具设计策略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29(03):5-10.

猜你喜欢

Kano模型优化设计
网络零售企业顾客对服务本卜救需求的分析
基于Kano模型绿色食品消费者需求分析研究
基于KANO模型的中老年人移动阅读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Kano模型的温湿度仪情感化设计研究
对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协议优化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simulation的医用升降椅参数化设计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京东商城配送服务质量评价
基于顾客导向的新服务概念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