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角色用户需求的医疗影像云平台优化设计

2024-04-15叶克超郁舒兰

设计 2024年7期
关键词:用户需求数据分析优化设计

叶克超 郁舒兰

摘要:文章旨在探究多角色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流程,并将其应用于医疗影像云平台优化设计的实践方案。走访京、浙三甲医院采用深度访谈和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收集了包括医生、患者等多角色用户需求。然后基于需求转化得到的产品需求对云平台进行优化,最后,根据使用反馈和线上数据证明了此次优化设计的合理性。输出了多角色产品需求优先级列表和原型图,得到了本次优化结果。文章为医疗影像云平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建议,有望为医疗信息化领域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医疗影像云平台;用户需求;产品需求;需求转化 数据分析;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4)07-0132-04

Abstract:The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multi-role user needs into product requirements and apply it to the practical solutions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medical imaging cloud platforms.The study employed indepth interviews and big data analysis to collect multi-role user requirements,including doctors and patients,from three top-tier hospitals in Beijing and Zhejiang.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transformation process,the product requirements were derived and used to optimize the cloud platform. Finally,the rationality of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was verified based on user feedback and online data.The study generated a prioritized list of requirements from multirole users and a prototype design,and obtained the results of the optimization. The article provides referenc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medical imaging cloud platforms,whi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useful guidance for related work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informationization.

Keywords:Medical imaging cloud platform;User needs;Product requirements;Requirement transformation;Data analysis;Optimization design

引言

近年来,医疗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医疗影像数据的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医疗影像数据需要以安全、高效、可靠的方式存储和共享,以满足医生、患者、研究员等多角色用户的需求。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安全、易用的医疗影像云平台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旨在以多角色用户需求为基础,对医疗影像云平台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将多角色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并根据此对平台进行优化和详细研究。最后通过产品上线后用户反馈和数据,对优化结果进行评估。本文的贡献在于:

(1)通过需求转化方法,将收集的多角色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2)通过对多角色用户需求的综合考虑,对医疗影像云平台进行了优化设计;(3)通过公司实践收集上线后反馈和数据,证明了该优化方案的合理性,为医疗影像云平台的更好开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医疗影像云平台相关概述

(一)影像云平台概述

医疗影像云平台(以下简称为影像云平台),是以医学影像诊断为核心的云智一体化医疗服务平台,可以提供远程诊断、院外分诊、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诊断、云胶片等功能[1]。这是一个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医疗影像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方法,用于存储、组织、管理和分享医疗影像[2],为医生、患者等多角色用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便于他们快速、安全地訪问和管理影像信息。其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储空间:影像云平台可以存储大量的影像数据,而不必为存储空间而烦恼;便于访问:影像云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方便用户在任何地方随时访问和管理影像数据;便捷分享:影像云平台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便于患者、医生和医院之间共享影像数据。

影像云平台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和智能影像分析技术,将影像数据与其他医疗数据(如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合分析,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疾病[3]。例如,影像云平台可以使用AI技术,通过对影像数据的分析识别疾病的特征,从而标注出影像的病灶。此外,影像云平台还可以收集和管理患者的影像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能力帮助医生随时随地查看患者的影像,并给出辅助诊断结果[4]。总之,影像云平台对医疗行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帮助医生提高影像诊断效率,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影像云平台多角色用户的特性

影像云平台的多角色用户是该平台的重要特性之一。用户角色主要分为医生、技师、患者、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5]。其使用影像云平台的目的不同,因此,影像云平台设计需了解多角色的本质需求,这是优化设计的难点所在。该研究将平台用户角色分为医生和患者,其中这里的医生包括了除患者外的其他角色。

探究影像云平台的多角色用户需求,是吸引用户并留住用户的必要要求之一,可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完善平台功能、提高用户体验、保证数据安全、提高平台竞争力。且通过上线后的实际反馈,让开发者更全面地了解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从而确保影像云平台的设计更符合用户体验。在医疗领域,影像云平台的用户可以是患者、医生、技师、管理人员等多种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需求和使用场景。如果没有充分地考虑多角色用户的需求,将会导致平台用户体验不佳,影响使用效果和推广。因此,对多角色用户需求的充分分析对于提高影像云平台的用户体验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多角色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

用户需求转化为实际的产品需求,包括需求收集、需求分析、需求确定、需求转化、需求评审和需求管理6个步骤[6]。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将用户需求有效转化为产品需求,从而保证影像云平台的设计更符合用户本质需求。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对于平台优化设计是必要的一步,其涵盖了产品需要具备的功能、性能、界面等方面的要求,是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基础,可以帮助团队更清晰地理解用户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开发。

(一)多角色用户需求——需求收集

需求收集是多角色用户需求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走访了京、浙等11家与企业合作的大型三甲医院,通过专家深度访谈和平台入口反馈两种方法收集用户需求。专家访谈是通过与专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或电话访谈,了解他们对影像云平台的需求和期望。专家访谈的优势在于,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专业人员的需求和期望,以及他们对平台功能和性能的评价;平台入口反馈是指在影像云平台中设置的用户反馈功能,如评论、建议等。平台反馈入口的优势在于可以低成本、大量地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从而更快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通过结合专家访谈和平台入口反馈两种方法,在项目开启前的3个月内收集到多角色用户需求126个,其中医生和患者的需求分别为89个和37个。

(二)多角色用户需求——需求分析和确定

用户需求分析是在充分深入地了解用户实际需求之后,针对用户需求在新产品或优化设计中辅助设计师做出正确决策的过程,是对后续产品进行设计、升级的理论依据[7]。影像云平台作为提升医院就诊效率的一项工具,按照医院为主体可将前期收集的用户需求分为院内或院间两大类,其中影像云平台院内外的流程,如图1、2。其次依照目前云平台的功能模块划分,将归属于院内的用户需求分为预约登记、影像诊断、科室管理、报告四大类,将院外需求分为患者主索引、远程诊断、云胶片、数据字典、运营管理、数据权限和消息通知七大类。

将分类完成的需求由真实性、价值型和可行性3个维度进行筛选,从而过滤去除虚假的、不可行的、没有价值、价值不大或投入产出比不理想的需求,最终保留有效需求28个,其中医生角色用户需求18个,患者角色用户需求10个,如表1。通过深度访谈以及焦点小组等方法对剩下的需求进行提炼,目的在于从获取的表面需求中提炼出用户的本质需求,在挖掘到真实的用户目的后。项目组使用了KANO模型分析、投入产出比ROI预估等方法,将得到的用户本质需求进行了优先级排序,以帮助产品有条理地安排开发,确定项目开发侧重点从而节省项目开发周期。以下是根据KANO模型分析法得到P级别的分类原则和说明:

(1)P0-期望型需求:需要加大资源投入,是拉新和留存的关键,也是产品的竞争优势;(2)P1-必备型需求:需要满足保证产品的完整性,不断优化直到用户需求基本被满足;(3)P2-兴奋型需求:不能占用期望型和必备型上投入的资源,一般在其他需求实现中并行开发[8]。兴奋型需求是产品的特点,也是建立产品用户忠诚度的重要因素。

(三)多角色用户需求——需求转化、评审和管理

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用户和设计师在需求转化上的认知进行呈现,并找到设计师和用户在认知方面共识的过程[9]。此过程中一般会先定义产品的功能,即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的具体功能。结合上一步需求确定的优先级,得到了多角色产品需求优先级列表,如表一。其次定义产品的性能,在满足产品功能的前提下,定义具体的性能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实现。之后定义产品界面的交互方式和表现形式,结合用户操作行为和审美特点绘画出产品的原型界面,如图3。最后定义产品的限制内容,如产品不支持某格式的影像文件。通过以上步骤,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为产品设计和开发提供明确的指导。具体的产品需求一般通过文档的形式表达。

在撰写完需求文档后,组织项目小组成员进行需求评审,告知开发、测试等本次项目的背景、目标和具体方案等,从而确保方案符合业务需求和技术限制。项目产品需求通过初审、复审后,进入开发阶段。此阶段需通过项目管理工具监控需求变化和修改,以确保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模块始终符合用户需求。

三、多角色用户需求下医疗影像云平台优化设计与实践

(一)设计概述

在本研究中,优化设计主要包括了以下两个部分。需求收集和转化:通过专家深度访谈和平台反馈入口大量收集医疗影像云平台的多角色用户需求。对多角色用户需求进行评估和分类,将确定的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即定义产品的功能、性能、界面等方面的要求;优化设计:通过使用设计方法,对医疗影像云平台进行优化设计,基于多角色用户需求转化得到的产品需求,以提高产品竞争优势。经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流程,本研究最终得到了一个优化后的影像云平台,并且根据上线后的用户反馈和线上数据证明了此次优化方向的合理性。优化后的平台更加符合多角色用户本质需求,能提供更好的用戶体验。

(二)设计实践

1.基于医生角色需求的优化设计

通过第二部分的需求转化,得到了医生对于影像云平台的产品需求。将得到的产品需求运用到本次优化设计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模块中:

(1)预约登记:增加一键预约和手动预约功能,针对未预约登记的检查项目批量预约,将预约的影像室、预检时间返回至列表。并对页面进行了优化,例如,该流程无法操作的按键进行了置灰处理,以及通过彩色强调可操作的按键等;(2)影像诊断:页面整体交互风格的改变,用面包屑形式显示菜单名称且每页支持选择30或50条数据。增加了多报告和晨读片功能,以满足医生对单页面多操作的需求等;(3)科室管理:增加了护士、技师、医生等角色的工作量统计,其中分为统计和趋势栏,便于科室统计一段时间内各员工的工作量及其变化。并根据目前医院主流的数据工具详细规划了不同数据的图表展现形式等;(4)报告:在报告页面的右侧增加了worklist。当医生完成当前报告任务提交完成后,自动跳转到该类型的下一个报告从而减少医生的重复操作等;(5)远程会诊:完善了会诊发起和分配的流程,增加了书写报告和查看报告的快速操作等;(6)云胶片:支持云胶片报告为完整版,打印报告为精简版,以满足医生、患者不同角色的查看需求等;(7)运营管理:完善了公司的运营大屏,定义了各区域展示的数据类型。并在首页和数据中心添加了自我工作量统计,以确保用户了解每日工作进程和计划完成情况等;(8)数据权限:在中央管理器增加了不同角色权限,新增用户时需要添加用户角色,且支持自定义添加角色和对应权限以满足不同医院和机构对人员的工作安排等;(9)消息通知:在首页添加了消息板块,分为系统通知和公告栏,用于第一时间发送系统更新、用户指导等消息。

医生的使用目的是及时获取患者的检查报告,并能够对报告进行快速处理和管理。因此,本次针对医生角色的优化重点和亮点主要在于通过报告模块提高医生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了提高诊断效率,在报告右侧添加了worklist,当用户角色为阅片/审核医生时,右侧分别展示出报告中和报告完成/审核中和审核完成。且当医生完成报告时,工作区会自动跳到下一个同类型报告任务,直到所有任务完成后再返回到诊断列表页;而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通过于ris(Radioiogy informationsystem,放射信息管理系统)的联通,在报告页左侧添加了历史检查和单检查多报告的区域。医生在诊断时,系统会提供该患者的历史报告和针对同一检查所产生的多个报告影像,以辅助医生进行综合诊断。

2.基于患者角色需求的优化设计

目前,平台还没有面对患者收集需求的平台入口,且患者非平台的主要用户,因此,本次收集的用户需求和最终转化得到的产品需求数量较少。但绝大部分都应用到了本次优化设计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1)预约登记:如原型图中患者预约所示,本次增加了患者自主预约的部分。以及患者未预约时,医院机构的手动添加预约登记功能。使患者影像就诊流程实现功能闭环;(2)影像诊断:增加了颜色对比和智能推荐功能,当患者查看报告时通过彩色标记出异常内容,且平台会根据诊断结果给出智能诊断方案,方案中会包括饮食、作息等方面的建议。帮助患者第一时间了解异常内容和就诊建议;(3)科室管理:针对患者增加了一个内部评分系统,该系统会展示所有医院和体检机构的就诊评价,且医院和机构也可以根据评分内容有针对性地优化院内不合理的流程和内容。但该系统因涉及恶意评分和信息安全威胁,所以在后期关闭了此模块,以便于后续优化;(4)患者主索引:平臺会自动集合患者不同医院和机构的就诊报告,并且支持患者手动上传未合作机构的报告形成关联,以便于患者异地就诊和复诊时给予医生自我就诊信息;(5)云胶片:该功能涉及隐私安全性的问题,因此,在本次优化中做了安全性提升,主要体现在隐藏原始影像,提供影像分享时时效性和次数的限制以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6)消息通知:当医院、机构完成报告审核后,将通过患者绑定的手机号以短信形式通知患者影像结果。到达复诊时间时,平台也会通过短信通知患者按时复诊。

患者要求平台保障自己信息安全的同时,还希望通过平台实现快速就诊的目的。因此,为了保护患者信息安全,本次优化增加了患者分享报告次数和时效性的限制,在达到限制条件时,报告再次分享会提示链接已失效;而为了实现快速就诊,平台增加预约实时推荐和通知功能,即当附近医院和机构处于空闲时,会通过短信通知患者前去就诊,以减少患者等待就诊的时间。

3.优化设计结果和总结

本次研究依据整理得出的医生和患者需求优先级列表,对目前影像云平台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为期18天的项目周期中完成开发、上线。通过产品上线后一个月内的用户使用反馈和线上数据,在结项会议上总结得出了此次优化设计的结果如下:

(1)信息安全是影像云平台最基础的能力,本次优化提升了云胶片安全性,满足医疗软件产品规定,从而促使了次月云平台的三级认证;(2)通过预约、阅片、报告、远程诊断等流程、功能和交互优化,缩短了患者约16%的影像就诊时间;(3)此次产品功能的完善,交互、ui的优化,在演示时确保满足客户需求,加快了后续的签约速度,提前占据了市场份额。

通过本次的优化设计实践,表明医生需要一个快速、高效的影像云平台,支持访问患者的医学影像完成诊断。其应具有用户界面友好、加载图像迅速、远程诊断稳定、数据类型全面等特征;而患者则需要一个简单、安全的系统,以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减少就诊的时间。其应具有操作界面简单、数据信息安全、在线访问便捷并提供相关健康信息和建议等。且影像云平台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还须不断评估和改进影像云平台,以确保其满足医生、患者等多角色不断变化的需求。

通过以上结果证明了本次优化设计的正确性。但本次项目也发现了需求收集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即目前患者需求来源主要依靠患者主动向医生反馈,再由医生通过平台反馈入口或者电邮的方式进行收集。未来影像云平台产品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会进一步研究并实现直接面对患者收集其用户需求,以确保产品的优化设计能满足于不同角色的真实使用目的。

结论

影像云平台作为智慧医疗中的重要一环,国内的产品也逐渐趋于成熟。在确保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的前提下,产品成熟的道路上会有大量多角色的用户需求需要去满足,在实现的过程中往往会导致产品功能的冗余,也会使产品的交互行为背离用户需求[10]。因此,本文通过收集医生和患者两种角色对目前影像云平台的用户需求,运用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的流程和方法,整理出包含优先级的多角色产品需求列表。最后将产品需求运用在優化设计中,完善其流程、功能和交互,并通过产品上线后的用户使用反馈和产品线上数据变化,证明了此次优化设计的合理性,为后续的影像云平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

基金项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重大项目(2201-320000-04-04-685162)

参考文献

[1]陈晓文,汤明玥,杨庆华等.人工智能影像诊断技术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与思考[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10):4-6.

[2]雷静,王昆华,赵卫.医学影像云平台在互联网医院中的应用和意义[J].现代信息科技,2020,4(13):134-136.

[3]熊尚华,应华永,单前.医联体智慧影像云协同平台建设及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03):95-97.

[4]Li W,Jiang B,Zhao W.Obstetric imaging diagnostic platfor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mart medical big data and deep learning[J]. IEEE Access,2020,(99):1-1.

[5]马德晶,逯峰,邹雪雪.PACS联合两种不同带教方式在CT影像实习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7):108-109.

[6]罗佩琼,于帆.互联网产品从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设计流程研究[J].设计,2017,262(07):24-26.

[7]张莉,苗务泽.基于KANO模型的智能颈椎枕用户需求分析及设计研究[J].设计,2022,35(14):123-126.

[8]梁清清.基于KANO模型的运动健身APP用户需求分析及功能设计[J].设计,2021,34(07):150-153.

[9]扈夏蒙,杨洪君.概念设计阶段用户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转化方法研究[J].设计,2016(01):68-71.

[10]颜嘉铭.云存储安全技术研究综述[J].通讯世界,2019,26(04):58-60.

猜你喜欢

用户需求数据分析优化设计
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基于simulation的医用升降椅参数化设计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基于用户需求的政务微信发展策略探析
探析网络视频的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