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工作提升策略研究
——以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4-04-15赖联泓
赖联泓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福州 350007)
根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预计达到 1 158万,同比增加82万人,面临毕业人数最多的“最难就业季”,毕业生就业压力激增,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对于做好2023年就业工作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1]李强总理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最根本的一条还是要靠发展经济。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年轻人通过劳动和奋斗,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职院校应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学校的重大民生工程,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发展,将有关就业政策准确及时传达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动态跟踪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实习及就业情况,分析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新工作思路,创新就业路径,提升就业策略,多措并举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主动服务各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新需求,强化高职院校就业育人新实效。
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1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共687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约占全校毕业生人数的35.20%;2022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共719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66%,约占全校毕业生总数的56.30%,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大。分析近两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问题,为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借鉴。
1.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入职的影响较大
从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近两届应届毕业生就业率( 以录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审核通过为准) 统计可知,6月份之前,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分别占 4.51%和9.74%,很重要的原因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和“双减”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入职时间趋缓,求职主动性、积极性趋弱化,毕业生“缓就业”、“慢就业”和“懒就业”现象突出。经过毕业生实习与校方多渠道落实,截至2021年8月底,2021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共628人落实了就业去向,其中有29人因准备教师招考、30人因调整就业意向正在求职中未就业,毕业生初就业率已达91.41%,截至2021年12月底就业率已达97.38%,两者均与往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截至2022年8月底,2022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共618人落实了就业去向,其中有60人因准备教师招考、33人因调整就业意向正在求职中,8人暂无就业意愿未就业,毕业生初就业率达85.95%,截至2022年12月底就业率已达97.50%,毕业生初就业率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毕业生终就业率较上年同期略有上升。
2.求职过程中职业发展关注少
在2021届和2022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实习及动态就业的调查中发现,超过60%的学生把用人单位的薪资福利作为求职选岗的首要标准,两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到2022年1月和2023年1月有过薪资或职业提升的比例平均为42%,通过转岗的比例平均达到17%,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半年后的离职率平均达到13%。分析近两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离职原因发现,平均约有44%的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薪资福利偏低;平均约有28%的毕业生想改变职业或行业;平均约有26%的毕业生认为工作要求高压力大无法承受;平均约有15%的毕业生认为个人发展空间不够。以上皆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求职中高度关注用人单位的薪资福利,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关注度不够。
3.多重压力下就业竞争难度大
近几年随着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大,学前教育专业成为报考的热门专业,专科毕业生仍然是我国幼儿教师的主要来源,近几年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平均在700人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毕业生未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就业核心竞争力较难凸显,毕业生求职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增大。
4.市场经济下供需匹配精准低
市场经济下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与行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融合还不够,毕业生首岗适应能力不强,多岗迁移能力不突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待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尚需强化。学校为近两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平均每年近50场,吸引1 387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参加招聘并投放简历,但达成意向性协议或最终入职的人次仍比较有限,供需匹配精准度有待提升。
5.就业焦虑及心理问题
调查发现,毕业班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就业焦虑自卑心理占多数,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生与其他学生相比更为敏感。对近两届毕业生的统计显示:(1)2021届。心理问题需重点关注人员12人,7人为毕业班学生,占比58.33%;心理问题需关注人员35人,其中15人为毕业班学生,占比42.86%;家庭经济困难生共131人,占毕业班总人数的19.07%;建档立卡贫困生12人,占家庭经济困难生人数的9.16%。(2)2022届。心理问题需重点关注人员20人,其中11人为毕业班学生,占比55%;心理问题需关注人员44人,其中20人为毕业班学生,占比45.45%;家庭经济困难生共169人,占毕业班总人数的23.50%;建档立卡贫困生16人,占家庭经济困难生人数的9.47%。
6.国家战略下前瞻价值引领弱
对近两届毕业生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意愿趋冷,就业心态、价值观念还需调整。部分学生就业标准设置高,“求稳”心态下倾向于体制内较为稳定的工作,占未就业毕业生数的62%;部分学生有“躺平”想法,慢就业、懒就业、缓就业现象增多,占未就业毕业生数的34%;部分学生对国家的就业政策理解不到位,且存在滞后性,服务基层就业的比例低,毕业生使命担当、家国情怀和前瞻理念尚需强化。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工作提升策略
面对“最难就业季”,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严格落实“稳就业、保民生”工作责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创新就业路径,提升就业策略,强化就业实效,实现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目标,主动服务福建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求。
1.促进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云上就业”,提升就业工作的有效度[2]
面对疫情影响下经济增速放缓、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缩水、线下招聘活动低迷、学生跨区域流动受限等现实困难,近两年学校迅速切换模式,逐步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就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开启“云招聘、云宣讲、云指导、云面试、云课堂、云签约等模式,充分依托“福建省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福幼人才直通车”和“青春学前”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线上招聘会”、“空中双选会”、“空中宣讲会”及学前教育“百园千岗”等系列招聘活动80余场,为毕业生提供了超过500余家用人单位的2 000余个就业岗位信息,促进就业信息全方位覆盖。同时升级“福幼人才直通车”线上招聘平台,优化学前教育领域的“互联网+招聘”,促进就业供需有效对接,拓展就业岗位,学生及时获取就业信息,进行岗位匹配,充分实现“云上就业”,助力毕业生高效就业。
2.坚持专业认证中“产出导向”,提升职业发展的关注度
一是以专科师范专业认证试点为契机,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后,更加注重坚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推进学科与专业建设,通过对接学前教育师资需求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厚师德、重实践、广覆盖”的课程体系,制定“学习产出”的课程教学大纲,深化“学生中心,双师共育”的项目教学改革,创新“反思性实践工作坊”的实践教学模式等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注重学生对职业发展的关注,促使人才培养各环节联动。一方面,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咨询室,通过“素质测评”“职业指导”“简历问诊”“政策咨询”等方式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的问题和困惑,为毕业生提供精细化就业服务。另一方面,强化基础课程教学,突出实践教育,延伸特色素质拓展,融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将课内外联动、校企合作有机结合,搭建多元互动平台,构建和完善特色鲜明、成效显著、辐射作用强大的“青春学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三创理念和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3]。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推动高职提质培优,努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强和改进就业工作,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各环节的协同联动。
3.聚焦供给侧改革“育训结合”,提升就业工作的竞争度
一是推进“1+X”项目证书制度试点,育训结合书证融通,有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聚焦学前教育职业岗位能力对人才培养侧的变化,推进“1+X”项目证书制度试点,依托“1+X”母婴护理证书制度试点、考核站点及幼儿照护证书制度试点和考核站点,将职前培养与职业证书培训相结合,促使学生及时练就本领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有效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二是搭建多元平台,线上线下实训结合。一方面,创新线上实训平台,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利用“青春学前”微平台,开展丰富的线上实训活动,举办师范生专业能力创新系列大赛、“青春学前敏于思,学海无涯任我行”、“青春学前趣纸绘,童心汇暖共抗疫”等活动。另一方面,扎实开展校内外实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围绕幼教岗位的职业情感、知识和能力需求,开展覆盖全体学生的师范生技能实训项目,并将技能大赛与学生日常课程学习与评价、教育实践和校外实习实践进行整合,有针对性地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4.深化产教融合下“双元育人”,提升就业工作的精准度
一是乘学前教育大发展东风,积极搭建校政幼企协同培养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围绕新经济特征,促进校企双元模式的新融合。与福州市政府、宁夏固原市教育体育局 、厦门市翔安区教育局、莆田市教育局等政府部门签订“校—地”合作协议,进一步发挥政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此外,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拓展优质新兴就业资源,目前全省实习基地超过150所,为毕业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选择。
二是依托“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围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推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项目式实习实训模式的构建,将校企双元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校—园合作共育,提高了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提升了学生的竞争力。一方面与小金星集团合作“二元制”改革项目,探索实施以“招工招生一体化、企校主导联合育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4]。另一方面,深化产学研合作, 扩大“业界朋友圈”,完成与融侨集团、嵩霖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康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市民办教育协会等单位签订在职员工合作协议和招生,有效打开人才输送新局面。学校以“双高”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对接产业链、社会民生和“四新”人才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与行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和全方位融合,培养“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5.落实个性化指导“一人一策”,提升就业工作的温暖度
坚持“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理念,重点帮扶困难学生就业,针对重点群体毕业生实施精准帮扶,建帮扶工作台账,实施“一生一策一档”帮扶方案,精准促进大学生就业。加强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优先为困难毕业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创新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模式,简化就业手续流程,帮助毕业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为就业困难群体答疑解惑。除经济援助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三方联动,通过求职辅导、心理疏导、个别指导等形式,帮助困难学生优先实现就业。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就业服务,线上线下不定时推送“互联网+就业指导”讲座与课程,做到毕业教育动心、就业指导入心、就业服务暖心、就业跟踪贴心,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2021届和2022届学前教育专业原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就业落实率均达到100%,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落实率分别为97.71%和97.33%,以此彰显教育温度。
6.融入新时代教师“教育振兴”理念,提升就业工作的支持度
一是指导毕业生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坚定从教信念。鼓励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结合自身实际,正确看待专业对口、岗位发展前景和福利待遇等因素,降低标准,坚定从教信心信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化价值引领,激发奉献精神内驱力。建立领导讲精神、专家讲理论、典型讲事迹、校友讲成才、学生讲成长的常态化宣讲机制,将就业观念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以及日常党团活动、毕业教育等紧密结合,激发毕业生献身基础教育事业的内驱力。
二是提高毕业生思想认识,强化基层就业导向。重视对毕业生扎根基层、青春报国就业价值引领,持续强化就业工作的政治导向,注重在文化养成中传承福幼精神,调动扎根基层源动力。将就业政策及时准确传达给学生,精准对接“学前教育发展”战略,主动与国家需求同向同行,积极组织实施“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基层就业项目,近两届累计超过160名毕业生报名参加,同时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激发学生服务国家基础教育事业,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三是发挥榜样作用,传递昂扬向上的就业价值观。持续推出毕业生“最美男幼”和战“疫”一线等系列文章,大力宣传各行各业中校友的先进事迹,诚邀其进校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强化毕业生使命担当,树立家国情怀,聚焦国家需求、服务社会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福幼青春力量。此外,深入挖掘基层就业机会,出台《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林文镜学生发展奖励金评定办法》,鼓励毕业生服务基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要紧迫的政治任务,始终秉持“‘最难’就业时期,‘最暖’温情守护”工作理念,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新要求,创新路径,精准施策,着力提升就业育人实效,从而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目标,服务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