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4-04-15谷慧玲张梓萌

林区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管理

谷慧玲,张梓萌

(河北工程大学 管理工程与商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个关键着力点之一[1]。会计作为经济运行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无论是对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主体还是对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都具有重要的监督、引导作用,而有效发挥会计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离不开对大量专业人才的培养[2]。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而行”。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管理会计为例,阐述课程思政内涵、分析管理会计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加快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脚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输送会计人才。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一)准确把握课程思政与课程育人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学,因此,必须培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3]。课程思政可以发挥课程育人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坚定正确立场、把握正确方向,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的远大人生目标。

(二)深刻认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教育理念,与思政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两者存在明显区别。思政课程中心词是“课程”,指思想政治理论这门具体课程,由专业的思政教师讲授系统、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属于显性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课程思政中心词是“思政”,并非具体课程,而是思政课的延伸,需要各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润物细无声”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理论相融合传授给学生,是一种隐性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两者互相联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渗透、同向而行,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共同发挥高校育人主阵地的作用。

二、管理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会计管理作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工作,不仅是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活动,而且具有强烈的外部效应,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公共产品[4]。因此需要财务人员对内编制科学的全面预算报告、作出科学的长短期经营决策、全方面控制经济活动,对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管理会计课程思政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为企业发展贡献智慧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有利于落实《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2019年3月25日,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发布第12号文件《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国家标准,将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分为专业、综合能力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遵纪守法、不做假账,杜绝舞弊行贿,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因此,思政要素融入管理会计课程有助于未来从事财会工作的学生提升职业道德感、恪守职业道德规范。

(三)有助于推动管理会计学科自身发展

2016年6月,财政部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从制度层面要求管理会计学科加快发展,“大智云移物”新技术的出现催生着会计变革。这些制度上和技术上的发展要求管理会计学科自身向前发展[5]。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方针政策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管理会计现状和我国企业实际情况,为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四)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多数教师看重对学生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忽视同等重要的育人目标。这样可能造成的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应用型人才”,但由于缺乏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而无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我国会计实务中,财务造假事件频发,如,獐子岛、康得新、瑞幸咖啡、康美药业等财务造假事件,表明个别财会人员在金钱和权力面前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长此以往,社会公众对财会人员的信任将岌岌可危,会计行业的发展会受到恶劣影响,这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在管理会计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从源头上使学生对本专业怀有神圣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感,有利于学生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职业品格,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管理会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

(一)教师课程思政综合能力薄弱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主体。教师思政理论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课程思政质量的好坏。部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综合能力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尚未完全转变,对课程思政的思想共识尚未形成,仍然认为专业课教师只传授本专业知识即可,未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第二,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了解尚浅,思想政治理论储备不足,缺乏扎实的理论指导和系统连贯的教学计划,故而教师对德育的开展无从下手,无法做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相结合。

(二)课程思政最佳融入方式模糊

如何将思政理论融入专业课是大家讨论关注的焦点。目前,主要存在三种看法:第一,采用课下方式,如布置课后作业、观看视频等,但可能无法引起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第二,采用专题形式单独讲授方式,但一方面会压缩原来的教学课时,另一方面,将思政元素组成一个专题与思政课相差不大,容易引发学生抵触情绪,甚至部分学校以专题形式进行课程思政会演变为形式主义;第三,采用思政元素融入知识点方式,但管理会计课中有大量知识点,融入哪些及怎样融入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三)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到位离不开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目前,部分高校已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考评体系,但在实际评价中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考核指标体系简单等问题。除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之外,部分学校忽视对学生发展的评价,如:学生对课程思政如何评价;是否在吸收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职业道德感和综合素养;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有多大。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四)课程思政融入方式单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立知识框架的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而不应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目前,多数教师仍以“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讲解具体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使学生全面迅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思政理论,但尚未认识到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忽视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同时,缺乏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没有突破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不能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管理会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

(一)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综合能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课程思政建设能否落实见效取决于教师是否拥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否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否可以把握学科发展规律和思政规律。首先,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在新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思政教师的任务,而且需要各专业教师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其次,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教师通过学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领会课程思政的要求;参加学校举办的课程思政培训活动拓宽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利用全国优秀财经课程思政联盟等平台资源凝练思政元素[6]。最后,教师应提高思想境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鼓励教师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史籍,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保持高尚人格,从而“润物细无声”地熏陶学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资源

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是成功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管理会计课程思政元素应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等内容。例如,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在讲授管理会计理论时可讲述我国现代管理会计学科奠基人——余绪缨教授的人物生平及其在管理会计领域的成就,使学生在把握管理会计理论的同时,学习前辈们追求真理、终身学习的精神;在介绍管理会计发展史、战略管理内容时,引导学生运用辩证观点以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大局意识。第二章变动成本法,引用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讲述机会成本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资源有限的企业在作决策时会面临机会成本,应本着企业价值最大化作出决策。第三章本—量—利分析,在讲解相关计算方法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财政部相关文件,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成本核算能力,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第四章经营预测,在讲解资金需要量预测时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有所用。如,预测运营一家咖啡馆需要多少资金。第五章经营决策,在讲授品种决策时可融入国家政策、企业社会责任等相关思政元素,如,引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成功的案例并结合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让同学们理解企业在进行品种决策时应紧跟国家政策并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第七章投资决策,在讲解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时结合“网贷危害”等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消费观,树立对法律法规的敬畏感。第十章预算管理,在讲授预算编制原则及流程时,结合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让同学们深刻体会资本预算、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时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第十一章业绩考核,在讲解经济增加值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盲目投资的问题,而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要求企业注重价值创造,由此启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作长远打算、刻苦学习。

(三)完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

课程思政评价应实现教与学的双向评价,即评价对象包括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前,学校相关部门着重检查教师教学大纲、教学设计、课堂测评是否包含思政元素,各院系开展类似于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这样的竞赛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探索;在课中,教学督导组应审查专业课教师授课时是否以合理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在课后,通过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掌握、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升等)和对教师的评价(思政元素的贴切、教学方法等),也可采用同行评教方式对教师教学效果展开评价。对于学生发展而言,由于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难以量化,不适合以闭卷试题形式考核,因此在课中,教师可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讨论对本节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在期末,要求学生结合管理会计相关政策文件及本学期所学写一份总结报告,对自己所学进行梳理概括,学生实习或毕业之后,可向实习单位或用人单位调查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及职业道德水平。

(四)实施多元化课程思政融入方式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要想真正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思政成效,需要运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将思政理论春风化雨般融入管理会计的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实现教与学良性互动。传统教学方法忽视学生认知主体地位,因此开展管理会计课程思政应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的目标。例如,在学习“价值链管理”内容时,以案例教学为主,讨论式、启发式教学为辅,引用具备真实性、综合性和典型性特点的华为价值链管理变革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华为价值链变革前在产品研发、供应链成本、财务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小组展示方式讲解华为价值链变革措施及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最终由教师结合国家创新战略支持政策、美国对华为制裁等问题总结华为价值链当前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给予评价。如此,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问题,启发学生承担“财会人”的使命,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巩固课程思政。课前教师可以在学习通、腾讯课堂和雨课堂布置一些相关预习任务,将有关本节知识的名人名企案例的相关视频上传平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也能让学生在最初接触专业知识时体会学有所用;课后教师可以发布相关练习题和授课视频,使课程思政内容入脑入心。

3.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

学校与实习单位紧密联系,使教学内容与管理会计实务高度契合。首先,邀请业务专家开展讲座。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实务中管理会计相关职责,提高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配度,有利于学生了解管理会计研究现状,提升求知欲、科研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其次,安排实习调研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会计专业强调实践性,学校应安排学生在假期调研企事业单位,让学生切身体会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和专业自信心。

结语

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量会计人才的支持。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快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需发挥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作用。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不断创新,高校管理会计教师应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跟新时代课程思政步伐,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