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逻辑与路径

2024-04-15严阳浩

林区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明思政生态

严阳浩

(淮阴工学院 自动化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引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而不惜违背自然生长的客观规律,最终导致人与自然的失衡化发展。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洪涝、地震等自然灾患的频繁发生表明人类的生态权益受损,人类已陷入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困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谋求中华民族生态文明长远发展和全球生态治理共荣共生全局出发,提出了诸多生态文明主张,形成了意蕴深厚的生态文明思想,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而思政课教学作为认识、理解与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途径,两者之间本身就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路径,后者为前者提供内容。由是观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应然之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所言:“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1]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出发,在坚持治理与发展、教育与价值、代内与代际整体化发展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主张,形成了包含人与自然共生、严格治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民生福祉等内容的生态文明思想。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发展思想

人类生存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劣息息相关。“如果人类能够善待自然,自然会馈赠人类;如果人类肆意破坏自然,自然也会对人进行报复。”[2]一方面,人类生存脱离不了自然界。“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3]另一方面,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中的“自然—人—社会”整体模式就表明自然、人类、社会是一个共融共生的生态系统。因而,在习近平生态发展思想中,人类只有正确思考、协调和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2.“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治理思想

完善的治理体系可以为生态环境治理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的“整体论思维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治理思想中就包含了生态文明的建章立制。“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4]这就表明,体系化的生态文明制度建立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而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终身责任制”就是在践行生态治理思想基础上得来的结果。“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5]由此可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加强生态法治建设有助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发展。

3.“生态环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价值思想

治政在于安民,安民在于惠民,惠民在于爱民。习近平总书记在秉承“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建设宗旨基础上,将生态环境问题上升到了国家、政治、民生的高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的现实价值。“我们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6]。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5]显而易见,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价值观不离“人民”中心,具有现实性与长效性的双重特征。

4.“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教育思想

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意识到民众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基础上,也进一步指出了生态教育的重要性。“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4]意思是说:从内在生态意识培养来看,生态文明教育就是要提升人民的生态素养,使生态意识内化于心;从外在生态实际行动来看,就是要将生态文明意识转换成日常的行动,从而实现知行合一。“生态文明建设要动员全社会参与,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为。”[4]如此说来,习近平生态教育观就是希望通过生态教育手段,让人类能够像对待人类自身一般对待自然环境,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维护自然发展空间,从而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与共享者。

5.“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建设思想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个别国家的事情,需要全世界携手合作与共同努力,这是毋庸讳言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全球观,就是为全球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4]需要说明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构全球生态文明观的同时还致力于“绿色丝绸之路”的打造和《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加入等实践活动。可以说,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我国已经由过去的参与者开始向引领者转变,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存在逻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是我国时代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思政课教学体系优化的现实需要,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培养生态文明人才等现实层面同样存在重要价值。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现实需要

首先,时代发展需要。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气候变暖、洪涝灾害等生态问题严重危害人民的生态安全和生命安全。反观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得以快速提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污染了生态资源,如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破坏、有机物污染等。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历史使命出发,以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战略方针,意识到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力促实现生态文明强国建设。思政课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而生态文明教育就是新时代亟须加强的教育内容。如此说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时代发展的新使命。

其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2021年,我国生态环境部联同多部门共同印发《“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加强生态文明社会教育等方面明确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工作任务”[7]。思政课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路径,如何全面、科学地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等多层面的需要,亟须相关学者加以思考研究。

最后,我国思政课教学体系优化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关涉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多项内容的关键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思想政治素质[8]。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阶段的思政课教学已经形成体系化发展模式,但在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等方面还有待完善与优化。而事实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发展、治理、价值、教育、建设能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生态法制、生态道德、生态安全等教育内容,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思政课教学体系。

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现实价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而是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鲜明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就要传承历史文化,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4]。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的“自然—人—社会”整体模式表明自然、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生态系统,这也为习近平生态文明观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学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要通过制度重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等观点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道路方面指明了方向。”[9]因此,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与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还推进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取用有度等传统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现代化转化。

另一方面,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在指明学校思政课教学方向和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关于指明学校思政课教学方向,本质上是为了深化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的理解。而思政课教学作为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明晰现实困境,从而促进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的理解。关于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理解和践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和国家生态文明事业的发展。而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实则是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基础上,以思政课教学为主要形式,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研究,在辩证统一中实现两者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逐步提高生态意识和生态素养。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现实路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要从全局出发,从以下路径实现有效融入:以系统规划为基,引领思政课教学方向;以完善教学机制为本,保障思政课教学秩序;以加强教师素养为重,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以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为要,推动思政课教学多样化发展;以开展实践活动为主,践行思政课教学内容。

1.以系统规划为基,引领思政课教学方向

思政课教学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现路径,要从整体出发,以宏观与微观维度完善系统规划。在宏观层面,可以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加强思政课教学的规划设计:一是完善相关部门的横向系统规划,二是加快思政课教学各级教育部门的纵向系统规划,最终形成横纵联动的网格状规划形式。在微观层面,思政课教学在建设系统规划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三期三层次”。所谓“三期”,是指前期、中期、后期,即前期的教育规划、中期的教育管理、后期的教育监督与评价等工作。而所谓“三层次”,则是指思政课教学的总体、专项、控制性规划。总体规划就是在顺应教育发展规律前提下,对思政课教学的战略方针、目标、体制机制等内容进行规划,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方向;专项规划是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等进行专项规划,保证生态文明教育思想在思政课教学中得以实施;控制性规划是在思政课教学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对课程实施细则、评价指标、优化模式等内容作出规划,从而保证宏观与微观视角的一致性发展。

2.以完善教学机制为本,保障思政课教学秩序

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为其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完善教学机制的现实经验。在思政课教学的新旧体制调整层面,各地对于思政课教学机制建设还未实现同步化发展,缺少完备的体制机制,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秩序。由此,各地在国家战略基础上还要推进思政课教学机制的建设工作。在思政课教学的宏观与微观层面,重视宏观层面,但忽视了微观层面的制度建设,直接影响着思政课教学的实践发展。同时,部分学校在重视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同时还缺少思政课教学理念的宣传和生态文明教育,导致这一理念难以深入学生的头脑,更难以转化为生态行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思政课宏观与微观层面的教学机制都是为教学的现实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要在理论建构中注重实践性,在实践中注重理论性。也就是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要以完善教学机制为本,做到“知”与“行”合一,保障思政课教学的有序开展。

3.以加强教师素养为重,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所在,教师素养高低直接关系到思政课教学质量。因此,加强思政课师资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有助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教师的重要性,对思政课教师在政治情怀、思维、视野、自律、人格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具体而言: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要具备科学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有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具备纵横比较的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明辨是非;思政课教师自律要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要“诚意正心”“知行合一”,做学生的表率。同时,思政课教师还要注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性特质,具备引导学生参与生态实践活动的能力,在教学中真正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4.以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为要,推动思政课教学多样化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促进思政课教学,并实现多样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很多学校在思政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取得了积极成效。”[1]目前,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互联网资源较为丰富,思政课教师要在正确认识和筛选教育资源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互联网教育资源,使其汲取生态文明知识,在交流讨论中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当代大学生对新时代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与吸收能力日益提高,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的异军突起为其了解生态文明讯息提供了便捷,学习强国、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图公开课等学习平台的建设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平台保障。因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就要以互联网技术手段强化大学生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知,以“互联网+”教育模式推动思政课教学多样化发展。

5.以开展实践活动为主:践行思政课教学内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实践价值。但思政课教学不能局限于理论研究层面,实践活动对于思政课教学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除了重视提高教师素养、完善课程设置、制定教学机制等显性教育外,还要发挥校园生态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通过制定落实奖惩制度、监督制度、评价制度等,让学生意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举办生态文明辩论赛、生态文明演讲活动、生态文明主题报告会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容;通过生态文明环境节、艺术节、文化节等形式,营造健康的校园生态文明氛围,形成生态文化。在校外生态实践活动建设方面,可以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前选好实践基地,设计好活动方案,让学生在生态文明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如大气质量状况、水资源情况、有机物情况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生态文明思想的知行合一,从而促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行了全面且深刻的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0]因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道路拓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从系统规划、完善教学机制、加强教师素养、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开展实践活动等维度出发,不仅能够引领思政课教学方向、保障思政课教学秩序和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还能推动思政课教学多样化发展和践行思政课教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思政课教学深化和培养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理念,从而实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融合。

猜你喜欢

文明思政生态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