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学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4-04-15章丽芬

林区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章丽芬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引言

大学英语课堂是高校开展育人育德的微阵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对于大学英语课程语言知识能力培养要求具体、明确,而对于学科德育要求表述笼统,难以指导教学。近年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题研究成果颇丰,但针对不同专业开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还较少,并未形成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本文以艺术学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艺术学类专业特点,探讨艺术学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一、艺术学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背景

1.艺术学类教育与课程思政

2011年,艺术学脱离文学大类,成为独立学科设置门类。有学者统计,“全国约80%的高等院校开设了艺术类专业,艺术类大学生已占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的近10%”[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2]。杰出的艺术家不仅要在艺术上有造诣,在道德上也要成为模范。德艺双馨是艺术学类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就艺术类专业的培养,不仅描述了“艺”的具体要求,也提出了“德”的具体要求[3]。艺术学类教育应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结合艺术学类专业特点将课程思政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创新思维、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德艺双馨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2.大学英语教育与课程思政

英语教育归根结底是人文教育。《指南》强调,“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教育应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4]。“工具性”注重能力培养,“人文性”赋值品德养成。大学英语教育应是集语言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及人格塑造于一体的全人教育。

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塑造是第一要务[5]。教师应明晰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将思政教育有机渗透到大学英语课堂中,助力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隐性德育功能。

3.艺术学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理念

首先,在艺术学类专业中更好地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充分了解艺术学类专业学生的学情及特点。总体而言,艺术学类专业学生思维上普遍较活跃、情感丰富,但偏向感性、理性不足;行为上注重自我、个性彰显,但集体观念、纪律意识不强;学习上有专业情结、重专轻文,但文化学习基础薄弱。其次,课程思政是教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应认清两点事实。一是专业是载体。一堂精彩的课程思政课,首先必须是一堂精彩的大学英语课。正如邱伟光教授所言,“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6]。大学英语教师应恪守专业之本,用英语语言解读思政,结合课程内容践行思政。二是课程思政并非刻意缩减教材教学内容,生硬加塞思政内容,而应注重推进思政教育与英语教育的深度对接。

因此,艺术学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应结合艺术学类专业的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艺文融合理念,推动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艺术学专业教育的融合,助力艺术学类专业学生达成毕业要求,明德修己,成为有家国情怀、文化涵养、高思辨素质、国际视野,并善于通过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高雅艺术的创新型卓越艺术人才。

二、艺术学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高等教育司强调,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应涵盖本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代表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要求等主要内容[7]。也有学者认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应从思路、目标、师资、教材、课堂、评估六个方面开展[8]。笔者认为,艺术学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可从目标、教材、师资、课堂、活动及评价六个方面入手,着力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

1.确定思政教学目标

“课程的本质是目标导向的教育活动。”[9]卢布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没有情感,就没有认知,认知与情感紧密联系。一堂优秀的大学英语课,应精心设计多元学习目标,使学生提高语言知识、训练能力并升华情感。因此,大学英语教育应树立学科服务意识,思考大学英语课程对艺术学类专业学生之于社会、国家的意义,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明确课程知识、能力及情感目标,使课程目标设定符合艺术学类专业整体育人目的、支撑艺术学类专业毕业要求。

在课程开课之初,教学团队应仔细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全面梳理教材单元主题,统筹确定课程整体思政目标,根据单元主题确定单元思政教学目标,整体设计单元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明确课堂思政目标。在艺术学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理念的指导下,依据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10],即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合作,笔者认为,可将艺术学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总体教学目标设定为:透过课堂思政,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涵养家国情怀、培养创新思维、开阔国际视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形成正确的三观。

2.选取合适教材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立德树人的基本载体。”[11]选择符合艺术类专业兴趣和需求的教材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开展之基础。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笔者建议采用《新起点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该套教材合理规划了起点难度,可有效衔接艺术学类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坚持以技能为主导、通识为共核、专业为依托的编写理念,选文通识与专业相结合,兼顾艺体类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体现大学教育的人文关怀;增设特色中国文化板块,主要涉及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棋艺、服饰、戏剧、饮食及功夫等方面内容,符合艺体类学生文化素养需求,不仅有助于涵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助力学生创作出具有国际视野的文艺作品。

3.建设思政教学队伍

价值塑造需先有价值引领,而教师在价值引领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的思政素质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讲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12]。教学是门艺术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人师表,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情怀,才能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次,要有专业知识与能力,只有业务精湛、与时俱进、有丰富的知识储存,才能引领学生;再次,要对课程思政理念有深度认同,拥有丰厚的思政素质,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流入,使教学富有感染力,让学生学有所感;最后,要有现代技术能力及对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类教学资源丰富价值引领手段,提升思政教学效果。因此,思政教学队伍建设过程中,应着重提高教学队伍的“三术”能力,即技术、艺术、学术能力。

高度重视、全员行动是思政教学队伍建设的关键。一是加强线上线下学习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及理论素养。二是集体研读教材,明晰思政目标。全面梳理教材思政内容,修订教学大纲,明晰课程思政总体目标与单元思政目标。三是教师全员相互听课研讨。教师全员参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说课及课程思政教学大赛,相互听课、交流案例。四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估。开展教学沙龙反思,有效提升教师自身课程思政评价能力;实行教学督导评教,将教师思政教学能力与效果纳入绩效考核。

4.设置思政导向课堂活动

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应以教材为抓手,根据艺术学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总体目标全面梳理教材思政元素,围绕家国情怀、文化素养、三观塑造及思辨能力主线细化单元思政主题,切合专业特征,凝练每一单元思政目标,用思政主线串联教学活动,使教学设计做到知识、能力、思政三位一体。然而,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应是课程思政内容的提供者”[13]。教师可结合学生专业背景融入思政元素,使思政内容无缝融入教材,引发学生共鸣。

教学中应基于思政导向设置课堂活动,通过有温度的课前互动、有深度的话题选取、有热度的任务设计及有灵活度的展示形式将单元思政元素与课文内容无缝对接、层层递进,促成课堂思政。在导入环节,以师生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聚焦单元主题,引出思政话题。在讲授词汇、句法、篇章时,也应注重渗透课程思政。如词汇教学中,单词举例可引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句子,也可引经据典,实现语言教学与育人相融合。句法、篇章教学中,可从思想意义的角度设置学习活动,从句法、口语、写作产出中融合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从语言、内容的理解中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课后,可基于课文主题,切合专业特征,延伸思政素材,设置口头或笔头输出活动,进一步凝练思政主题。在文化模块教学中,引入世界优秀文化,融入中西文化对比,使学生增进多元文化意识,提升文化批判力。课堂可留足时间让学生做相关文化主题交流或汇报,帮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培养跨文化思辨意识。

5.构建课堂联动共同体

课程思政主战场是课堂,但不限于课堂。要提升思政成效,不能只停留于讲授层面,应深入行为层面,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和实践。课程思政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构建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联动共同体,一体化设计课堂教学与课后训练,助推学生知行合一。

第一课堂应基于教学内容,挖掘思政主题素材,灵活采用启思讨论式、项目探究式、合作探索式等教学方法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打造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混合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堂。通过对比中国梦与美国梦异同、翻译习近平青年寄语、讨论中国和平外交政策及用英语讲述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人与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故事等活动激励学生为梦想而奋斗、升华共同体意识、涵养家国情怀;通过让学生用英语介绍孔子及其思想、家乡传统文化习俗及交流互动单元文化模块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材中关于母爱、友谊、时尚、困难、心态等话题讨论,引导学生不畏困境,勇担责任,弘扬和善友爱互助之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助力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形成优秀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及中西文化对比,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第二课堂依据艺术学类专业特征,融合专业思政重点目标,开展校内活动。通过主题英语角活动、单元主题漫画创作比赛、主题设计竞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跨文化交际大赛等丰富的活动,助力思政目标的达成。第三课堂结合艺术学类背景,依托省、市级举办的主题设计展览、文化艺术传播活动及文化创意产业平台、校媒合作打造多元化在线实习实训平台,鼓励学生参加有影响力的设计大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地方文化微视频外宣大赛等,引导学生学思并行,在实践创作中体悟家国情怀、锤炼意志、加强团队协作、启发创新思维,助推学生内在价值体系的构建,最终形成价值观的塑造。

6.革新评价体系

构建契合目标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才能有效检验思政成效。一是,多元化评价主体。“一个学生能否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同伴,不仅是语言水平问题,而且能够体现学生是否具有自我反思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见贤思齐的学习态度。”[14]评价可涵盖师师互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及自评。二是,评价内容应契合教学目标,突出思政育人目标的成效。将教师价值引领能力纳入教师素养评价指标,围绕其挖掘、补充思政素材的能力及课程思政实践与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则依据课程思政目标,可从写作产出是否表达家国情怀、体现文化素养、内化三观塑造、富有思辨性,从小组作业是否体现合作精神,从对待英语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等方面展开评价。三是,评价标准应结合艺术学类人才培养定位、特色。根据艺术学类专业学生特点,作业布置应融合艺术学类课程与英语课程特点,实现“视觉化”“艺术化”,如手绘动物谚语、环保标语主题设计、服装设计、文化街区建筑设计等跨学科个人或小组作业,并邀请其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四是,评价效果应是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要求全员参与课程思政说课、教学设计及教学竞赛,并对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技能突出的教师给予绩效奖励。对学生的评价则结合促学功能与公平原则,体现目标与考核的契合,以激励为主。

三、艺术学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例

全面梳理《新起点大学英语》系列四册教材思政主题,根据艺术学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总体目标,本文聚焦家国情怀、文化素养、三观塑造及思辨能力四个方面,阐释艺术学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实践。

家国情怀。案例:第三册Unit 8 Text A How Safe C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e?一课。该课通过对课文AI观点的总结,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AI技术。教学中引用李开复演讲(China is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a superpower in the field of AI technology.)及视频(China’s AI Vision)为思政素材,帮助学生了解中国2030年将成为全球创新中心,提升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对比中美两国AI技术,引导学生认知:美国在AI创新上领先,但中国在AI运用上领先;通过合作,中美都将成为未来的AI超级大国。通过进一步介绍人工智能的新时代技术伦理观,即技术信任、个体幸福及社会可持续,升华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家国情怀。

文化素养。案例:第三册Unit 3 Text A The Story of Fast Food一课。该课通过课文让学生了解快餐行业的演变与发展前景。教学中通过讨论美国快餐品牌及中国商场内十大快餐品牌,延伸学生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设置用英语介绍家乡美食的活动,讨论哪些美食可以走向国际,引发文化自信。课后,结合艺术学类专业特点布置特色作业,要求学生从美国中式快餐熊猫餐厅(Panda Express)中看中餐厅在美国取名字的特点及外包装设计的特点,设计出一款带有中国元素的食品名称、食品外包装或美食,让学生学会从作品创作中弘扬中国文化。

三观塑造。案例:第四册Unit 3 Text A The Age of Friendaholism一课。该课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在教学中,聚焦课文主题词friendaholism(交友成癖)、definition of friend(朋友的定义)及friends as a form of currency(朋友是金钱),以甲骨文中朋友的本义、牛津词典中朋友的定义、关于友谊的谚语及流传千古的中外友谊的例子为素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与其他国家间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为素材,将友谊观升华到国家层面,帮助学生认知中国的和平友善外交政策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讲解文中“In terms of being successful, it’s not what you know, it’s who you know.(才高八斗,不如人脉在手)”一句时,通过对比习近平主席名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及Dale Carnegie(卡耐基)名言“Only 15% of a person’s success depends on hi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hile 85% depends on his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social skills”,引发学生讨论成功所需的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并引申出“中国梦”的含义,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课后,布置学生翻译《论语》中句子:“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并让学生就如何交友产出作文,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交友观。

思辨能力。案例:第二册Unit 8 Farewell, Lovely Conversations一课。该课主题为手机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旨在说明现代科技剥夺了人们面对面交流的乐趣,展示了现代人因沉迷手机而导致的疏远。课前讨论手机的利弊,调查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引发学生对沉迷手机问题的思考。通过问题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better with the help of the mobile phone?引发学生思考手机对学习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现代科技。古有匡衡凿壁借光,今有学霸屋顶蹭网。合理运用思政素材,展示学霸日程表,引出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寄语,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课后,布置开放式作文:电子交流能否取代面对面交流/网络交流的利弊,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现代科技。

结语

艺术无国界,但是艺术家有国界。艺术学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应以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并将高阶思维能力发展贯穿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艺术学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应围绕课程思政,修改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大纲,改革授课模式,革新考核方式,做到职业标准、专业标准并行,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共育,为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学类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