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调研及思考

2024-04-14徐兆燚

教育界·A 2024年7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小学教学核心素养

【摘要】文章基于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转变教学方式以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策略包括关注教学内容整体性、关注探究活动全过程、重视教学设计创新性、关注教学评价环节等,希望可以帮助广大教师提高科学课程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教学;科学教学;学业质量

作者简介:徐兆燚(1988—),女,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1]。

一、存在问题分析

在认真研读相关政策和文件之后,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对常熟市小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情况开展了调研。从小学科学课程的反馈情况来看,课程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然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了知识或者技能之后能做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目前,一些小学科学教师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还是存在问题。

(一)教师“扶”得过多,学生缺少思维训练机会

在一些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无处不在”的指导,“扶”得过多,导致学生忙于按照教师的指令完成学习任务。在这样的科学课堂上,学生始终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他们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

比如笔者旁听某教师讲授“让小车运动起来”一课时,发现教师从小车的组装到垫圈的放置以及如何增加垫圈都在不停地指导学生操作,学生就像木偶似的,听一句走一步。这名教师对学生不够放心,也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导致学生虽然参与了动手任务,但实际上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没有得到思维锻炼。

(二)忽视探究目的,没有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在一些科学课堂上,教师不明不白地导入教学内容、轰轰烈烈地开展教学活动、急急忙忙地收尾总结,看似完成了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但是并没有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只是机械地跟着教师把教学流程走完,对科学核心概念和技能的理解仍然十分浅显。还有一些教师安排了过多教学内容,学生的探究活动直到下课都没有结束,导致教师在研讨环节只能草草收尾,这同样不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

比如笔者旁听某教师讲授的“电磁铁”一课,课堂探究氛围浓厚,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探究,但最终的研讨环节过于简单,教师没有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实验数据,这样做无法让学生的探究真正达成目标。

又如笔者旁听某教师讲授的“改变运输的轮子”一课中,教师提供的实验教学视频导向性太强,学生看完视频不用做实验也不需要进行过多思考就能够得到实验结果。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组织实验探究活动自然无法达到推动学生深入学习知识的目标,学生会感觉自己只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

还如笔者旁听某教师讲授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吗?”一课,学生在观察将铅笔放入水中的现象后,对实验现象进行了简单描述,教师没有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归纳科学原理,实验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三)教学内容孤立,忽视教学的整体性

还有一些科学课堂上,教师由于课前没有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反复介绍学生此前已经掌握的科学概念,或者由于不知道学生不了解的某些关键概念,没有进行必要的说明,导致学生学得不深、不精,甚至无法真正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比如笔者旁听某教师讲授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一课中,教师花费了很长时间解释“溶解”这一概念,导致后面的探究和总结环节十分仓促。但是其实学生在一年级的科学课程中已经对“溶解”这个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教材上也反复出现“溶解”这个词,教师并不需要花这么多时间解释这一概念。

(四)教学局限于教材,没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有一些科学课堂的问题则是缺乏延展性,教师只呈现了教材内容,没有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对学生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素养的培养不到位。

比如笔者旁听某教师讲授的“水到哪里去了”一课中,教师在顺利地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概念之后,没有结合生活现象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这会导致学生在面对生活中与水相关的问题时仍一头雾水。如果教师能够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思考、讨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围绕他们见到的生活现象去交流,课堂会更精彩、有效。

二、解决问题策略

结合对相关教育文件的研究和对教学实际情况的分析,笔者以为,教师要处理上述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教学方式。

(一)关注教学内容整体性,避免教学孤立、脱节

学者崔允漷把课程建设比作房屋建造,一个个知识点如同水泥、钢筋、门、窗,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将这些知识点整合,搭成一个个房间[2]。为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需确保教学目标与《課程标准》保持一致,在各个教学环节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前,教师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花时间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想清楚如何展现科学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再设计教学活动。

实际上,《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可以发现,教师在教授不同年级学生同一概念时,教学的目标、方向、深度应该是不同的。在教学前,教师需要明确自己应该教到什么程度,这样做可以避免教学孤立、脱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后,也会明白教学目标指向的核心素养,由此,教师可以更顺利地完成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关注探究活动全过程,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知识

从上述问题分析中不难看出,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自己“教”和学生“学”的信息转移过程,而要达成育人的目标,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要有效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手和动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思考自己怎么教,还要思考学生怎么学以及怎样才能学会。除此之外,教师也要重视探究活动后的交流、总结环节,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做实验,还在做中思、在做中学。

(三)重视教学设计创新性,摆脱应试思维影响

正如学者崔允漷所说,教师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视角思考教案,更应该思考学生在课堂上要做什么。换句话说,教师要分析学情、钻研教材,在自己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目标后,学生会对在科学课堂上的学习流程有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需要在课堂上做什么、做这些能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以及怎样做能产生更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应当充实“学生讨论”“学生交流”“小组实验”等环节,确保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真正学会科学知识和技能。

比如教师在教授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人体‘司令部”这一单元时,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目标:知道人体感受外部环境刺激并做出反应是神经系统协助完成的;知道神经系统中脑、脊髓和神经是协同工作的;知道神经接收身体各个部位发出的信息后传递给脑或脊髓,也将脑和脊髓发出的信息传给身体相应部位,使身体做出不同的反应;知道减缓精神压力、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知道有效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并能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

2.科学思维目标: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构建新知。

3.探究实践目标:参与相关体验活动,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

4.态度责任目标:对于人面对环境刺激如何反应产生探究兴趣;愿意倾听别人的观点,也愿意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达成共识。

在明确上述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再次剖析教材,将上述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学生最终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教师在设计这样的科学课堂时,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且需要确保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机会进行充分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自然更容易达成。

除此之外,目前科学教材在逐渐变更为新教材,部分教学内容发生了改变,教师应当重新学习新教材、了解新的教学要求,不能看到与老教材相似的标题就想当然地用原来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结合当前新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情况创新教学设计,不能让教学模式一直停留在多年前,否则科学课程会让学生产生脱离生活实际之感。为此,教师要用新的理念来重新审视旧的内容。而对原来没有教过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害怕和逃避,应当到处去寻找可以参考的素材,积极思考新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思考和实践中,教师会逐步提高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科学课程的质量也会提高。

(四)关注教学评价环节,避免目标形同虚设

高质量的科学课程应当达到“教学评一致”,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会更加有效。在评价环节,教师需要回顾教学过程,思考设置的目标是否合理、设计的教学活動是否有效。在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可以设置评价任务,以确保自己能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不能只重视科学观念目标的完成度,还应当认真分析其他目标的完成度,了解学生在能力、情感方面的发展,并据此调整教学活动。

在教授“人体‘司令部”这一单元的知识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讨论要求:“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结合生活中自己的身体接受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说说神经系统的组成,再举出一些生活例子说明有效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在学生完成这一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达,以有效评估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

结语

总的来说,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不能让学生“死读书”,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课堂上逐步发展多方面能力。为此,教师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同时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寻找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崔允漷.追问“核心素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6(5):3-10,20.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小学教学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