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评价策略研究

2024-04-14杨峥春

教育界·A 2024年7期
关键词:评价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摘要】新课程标准细化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强调了教学评价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教学,提高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利用多种评价方式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文章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评价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评价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荔城区2023年小学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的实践探索(课题编号:LJKT236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峥春(1976—),女,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拱辰中心小学。

对于学生而言,有效的评价能够为他们未来长远的学习之路提供正确的指引。教师要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评价,通过改进结果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探索增值评价三个方面发挥评价的价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表现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改进结果性评价

(一)基于不同视角,改进结果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情况、对情感与态度的感知情况、对行为的约束与矫正情况等[1]。教师不应局限于学生对某个知识點的掌握,而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积极改进结果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指引作用,帮助学生明确日后的改进方向。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学生是否理解家庭贡献的含义、是否知道为家庭贡献的方式、是否具备为家庭贡献的意识进行评价。基于理论知识视角,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对家庭贡献的理解;基于情感态度视角,教师可以评价学生为家庭贡献的意识;基于实际行动视角,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为家庭贡献的具体表现。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全体学生展示评价的最终结果,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明确自己在理论知识、情感态度以及实际行动中的薄弱项,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不同场所,改进结果性评价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不局限于学校,还包括家庭和社会。教师应不断拓宽评价视野,认真评价学生在不同场所的具体表现,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细致性。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利用及时、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说话要算数”的教学为例。根据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诚信与失信情况,如答应其他同学的事情是否做到、答应教师“下次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是否兑现、答应同桌“放学一起回家”是否兑现等。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掌握学生在家庭中的真实表现,评价他们是否兑现答应父母的事情。

(三)基于不同时间段,改进结果性评价

部分教师习惯于根据学生的随堂检测成果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结果性评价,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2]。这样的评价方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不同时间段,针对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拓展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的教学为例。在预习环节,笔者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教材,并利用互联网搜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在课堂中,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介绍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和独具特色的科学成果,引导学生谈一谈所学内容给自己带来的启发。在课后拓展中,笔者布置制作手抄报的任务,要求学生将学习收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笔者的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细致的点评,使学生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认真对待后续的每一项学习活动。实践证明,基于不同时间段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过程性评价

(一)强化对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性评价

自主阅读是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研读与分析,学生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保证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强化对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阅读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阅读时间,引导他们将之前所学内容与新课知识结合起来,从不同视角分析新课知识。接着,教师要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自学过程,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后续的教学活动,从而充分利用过程性评价推动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开始之前,笔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认识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在完成此项学习任务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现实中的公共秩序问题。如乘坐公交车或地铁出行,要遵守先下后上的规则;在游乐园想要体验某个项目时,应自觉排队等待;出门在外不能随地乱丢垃圾,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持城市的干净、卫生等。笔者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并针对他们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给出意见。如有的学生在阅读时比较粗心,经常出现漏读、错读的情况;有的学生无法合理掌控阅读时间,在前半部分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没有空余时间阅读剩下的部分等。笔者在评价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性。

(二)强化对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性评价

交流互动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表达不同的观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进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分析问题,锻炼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教学为例。笔者在大屏幕上出示思考题:判断下列情形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的范畴,并说说违反的后果是什么?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2.无故迟到、旷课,是违反校规的。3.无证驾驶。有的学生认为无证驾驶属于违法行为,所以该情形属于法律范畴。很快,有学生对此进行反驳,他认为此题强调的是无证驾驶的行为,是不遵守纪律的表现。此时,笔者及时给出评价,先表扬学生勇于发言的行为,对他们的思考成果给予肯定,再讲述法律和纪律的区别,并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思考时间。此外,为了深化学生的交流互动,笔者还转变评价主体,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完善过程性评价体系[3]。

(三)强化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包含大量的实践活动,是连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纽带。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还能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标为依据归纳课本的主要内容,结合班级学生的基本学情设计多元的实践活动,营造活跃、和谐的班级氛围。教师还要强化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利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态度、语言表达、实际行动等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树立参与实践活动的自信心,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的教学为例。笔者介绍完课本的理论知识后,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不同国家的文化,并结合我国的文化谈一谈应该如何尊重文化差异。此外,笔者还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假期与家人一同去到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地区,近距离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学习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当学生完成以上实践活动后,笔者根据他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充分肯定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探索增值性评价

(一)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增值性评价

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逐渐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但是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冲击,学生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思想与行为发生偏差。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根据课程主题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增值性评价,促进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预防学生的行为偏差,从而达到理想的立德树人效果。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的衣食之源”的教学为例。该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大米的种植过程、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笔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到田间地头和农民一起种地,通过切身体验感受每一粒米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为形成勤俭节约的校园文化作出自己的努力。通过此项活动,学生的思想发生变化,他们充分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在外出吃饭时秉持勤拿少取的原则,并将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笔者及时进行增值性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改变,并针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特别奖励。在榜样的示范作用下,学生的思想动态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课程育人的目标得以实现。

(二)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进行增值性评价

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品质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目标。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利用增值性评价引導学生时刻注意言行举止。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介绍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以实践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教师可以留心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发挥评价的驱动作用,以增值性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的教学为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知法守法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并在现实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重现教材“阅读角”“活动园”等部分的案例。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深刻理解了法律知识。笔者根据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增值性评价,使学生深刻地意识到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和冲突时不能冲动行事,而是要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科学的增值性评价能够促使学生内化所学法律知识,认识到法律是保护自身权利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切实促进学生知行合一[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到评价的重要性,积极完善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增值性评价,使学生明确自身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优化评价的方式和策略,以评价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J].智力,2022(36):17-20.

[2]杨文忠.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构建[J].智力,2022(31):123-126.

[3]马振英.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命题评价改革案例[J].天津教育,2022(26):40-42.

[4]陈菁.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2022(22):32-34.

猜你喜欢

评价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