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新课改下如何突出学生主体性

2024-04-14刘双敏

文理导航 2024年7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主体性现代信息技术

刘双敏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在所有学科教育中都得到了深化和发展,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从老师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开始慢慢地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变成了课堂的参与者、推进者和完成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和核心。为此,激发兴趣爱好,引导课堂参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造性思维;多途径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欣赏音乐魅力就成为了探索与实践的重点。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教学模式转变;主体性;现代信息技术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以核心素养为主导,遵循艺术学习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凸显艺术课程特点,倡导学科融合及跨学科学习,注重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和人文性。这些新的理念都突出了学生主体性这个重点,为教学提供了新的设计,展现了新的方法,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实践和体会。

一、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音乐教学的首选任务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任何一门功课的关键,特别是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学科。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致昂扬,课堂效率必然高。

1.合理设置主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所要传达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加动情地学习音乐,情境创设可以根据音乐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需要,通过语言、图片、环境变化、听觉感知、多媒体等多种方法和形式来实现。创设情境在课前、课中、课末均可以实现。课前创设可以帮助引入教学、营造氛围;课中创设可以促进教学理解,提高效果;课末创设可以升华情感、加深印象。例如,在学习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影视音乐中的主题音乐,可在课前播放影片的主题歌。主题歌较多出现在影视剧的片头,通常以先声夺人的艺术感染力把人们引领到特定的历史情景、文化氛围或某种情感范畴之中。主题歌的旋律通常可以作为主题音乐的素材,因此,有着与主题音乐相近似的特性和作用。

2.充分创造表现机会,赋予学生成就感。音乐是一门特殊学科,学习音乐的目的中,就包括了为了更好地再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形象,而提高艺术的表现力以及发展创造的能力。因此,音樂课堂教学中“表现”这一教学环节就显得必不可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尊重学生、合作探究,同时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共鸣,从而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例如,在学习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二三四歌》课程时,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丰富多样,有领唱、轮唱、齐唱、合唱及拍手,学生学唱时,可以充分发挥每位学生擅长的方面,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集体共同合作演唱出这首歌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从而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

3.建立和谐的情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气氛。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努力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学生能够在亲自体验、表演、互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与愉悦的感受,使学生既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了快乐,又乐于学习,从而达到自始至终都以高昂的热情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良好状态。

二、把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作为音乐教学的突出抓手

音乐教学系统且注重实践,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但要关注怎样教,更要关注学生怎样学。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得到充分的主体发挥,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才能使音乐课堂教学更有效。

1.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提倡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要在教师合理、适当的引导下,在对知识具有一定的研讨探究能力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个人认为当下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解放学生的思维,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自由空间的课堂。这种课堂环境应该鼓励学生去动脑思考,勇于提问,并激发他们对问题的主动探索精神。同时也需要提供给学生表现和交流的机会。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抛开顾虑,大胆地提出问题和观点。在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尊重学生的意见,并积极回应和引导学生的提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他们感受到思考和表达的自由。其次,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索过程。这意味着让学生更多地担任自主学习的角色,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答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展开深入思考和探索。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人音版七年级下册“旋律”这个知识点时,先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喜欢的歌曲,由老师写出部分旋律片段,然后根据这些片段进行分析,从音高、节奏型等方面研究出旋律的构成,从而得出旋律的概念,即将高低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有序的组织。进而继续把这些旋律片段转换成五线谱,以观察旋律的进行,引导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旋律”这一概念;再通过钢琴弹奏出这些旋律,引导学生从听觉上感受“旋律”,得出旋律的进行大致分为四种:平行、上行、下行、波浪式进行。像这样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感受和体验旋律不同的进行形态对音乐的情绪情感表现所产生的作用。

2.探索引入竞争机制。在学生们所喜爱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青春舞曲》时,这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节奏欢快鲜明,富于动感。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曲谱,然后示范用手拍出节奏,让同学们简单练习后,分成四组展示,节奏最整齐响亮的取胜。学生们不但兴致高涨,而且是全体参与,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也积极打节奏。竞争意识符合初中生思维活跃争强好胜的年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

3.探索让学生走到台前。教师可以根据音乐课程特点,设置“音乐讲坛”“才艺展示”“编排节目”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比如每节课开始的五分钟,就作为固定才艺展示时间,每次都安排一名或者一组同学进行轮流展示或讲演,对愿意表现的同学是一次机会,对平常不太爱表现的同学则是一次突破。学生的主体体现也可以通过集体的形式,比如刚刚的《青春舞曲》,在分组展示过后,接着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每组任选一种:或为歌曲编配打击乐,或为歌曲编配舞蹈动作,或为歌曲创编歌词,或采用多种演唱形式演唱歌曲。从分组创编到各组展示,同学们都力求在集体中呈现出最精彩的表演。最后,全体同学合作,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三、把丰富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音乐教学的必备技能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课堂不再是获得音乐的主渠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资源。比如在传统的歌曲教学中,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阐释的重难点问题,如果应用网络资源课堂教学效果就會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世界充满爱》时,教师可应用网络资源下载《当你老了》等一些有爱的歌曲视频,选择其中一些片段进行播放欣赏。接着再播放之前搜集的手语舞蹈《感恩的心》,再播放疫情防控期间工作中的一些动人画面,让学生们回想到当时自己参与抗疫时的场景,从而心潮澎湃,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洗涤。学生一下就明白了“爱”的主题,并深刻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2.创新使用音乐制作软件。运用当前流行的数字技术根据需要对有关的教学素材进行剪辑或格式的转换,能很好地开发音乐教学的资源,弥补教材的局限性。例如,在学习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欣赏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中,用音频编辑软件按照乐段结构:引子+“纵情高歌”+“热烈起舞”三部分一一剪辑出来,然后又针对乐曲的第一部分中主题旋律再现两次的特点分别剪出两个小片段。为了让学生通过这首乐曲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和西洋乐器小提琴结合的特点,在课中笔者用对比聆听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两次主题再现的不同。第一次是由小提琴演奏,这个主题采用了塔吉克族民间音乐常用的7/8拍,旋律也采用了颇具民族特色的塔吉克调式:“3 4 #5 6 7 1 2 3”,这段旋律自然流畅、优美抒情,好像人们在草原上自由地歌唱;第二次是在低八度的音调上又重复了一遍,随后,在一个是三连音的上行音节引导下展开了一段新的旋律。这段旋律的速度加快,情感显得热情、激动。有了音频编辑软件做助手,教师能更多关注教学细节,帮助学生在细微之处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积累音乐素养,提升音乐欣赏能力。当然还有制谱、自动伴奏、自动录音、音序软件等诸多的软件,这些软件还能够为学生的音乐创作活动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和多元化的创作平台。

3.全面认识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可以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它不仅能够创造出生动的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散和艺术创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熟悉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功能。这包括熟悉各类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常见的教育软件和网络资源,以及掌握音乐相关的多媒体制作技巧。通过熟练运用这些技术手段,教师能够更好地展示音乐知识、演示技巧和呈现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设计。在准备教学材料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音频、视频、图像等资源来支持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设计出具有逻辑性和生动性的课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然而,教师在整合多媒体技术时要注意保持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不应取代教师的角色。因此,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而应该灵活运用它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互动性强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中,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笔者希望不要再以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为主要教学目的,应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代之,在音乐的创作、表演以及欣赏等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音乐课堂学习中学会与他人的合作相处,并且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创造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作为新时期年轻教师,我们将积极践行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拓展新技能、激发新作为,努力把知识转换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实践中体验、表现、创造音乐,让音乐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邹渊.中小学音乐课堂沟通障碍及对策[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6):4-6.

[2]高海霞.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10):20-25.

[3]王明珠.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的整合实践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1):183-184.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教学主体性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探讨
微课在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