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升高校大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以常州大学化工设计协会为例
2024-04-14谢德华
谢德华
(常州大学,江苏 常州 213164)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以学习、科研、竞赛和学生活动为主要路线,按照社团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高校学生化工设计协会社团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而且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1]。
一、高校大学生社团现状
以常州大学化工设计协会社团为例,目前社团成员175 名,男女比例约为2∶1,每5 名同学组成一支队伍。社团成员覆盖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等专业,主要由2020 级学生组成,分别占总人数的78.86%和21.14%。社团活动开展的形式主要有化工设计协会开营仪式及竞赛培训、组织社团成员报名参赛、阶段性进展汇报、校内队伍选拔赛及作品收集工作[2]。
目前2020 级主要为00 后学生,这一代大学生思维模式和行为特征富有个性化和独立意识,集体观念意识和团队精神相对薄弱。青年学生作为单独的个体,很难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民族复兴相结合,只有被组织起来才能使其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而社团作为群体性组织,可以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和奉献自我的平台,对于丰富校园文化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大学生社团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社团活动蓬勃发展,育人成效明显。但是社团建设中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亟须我们进一步加强高校社团的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社团的制度化管理,增强学生社团的整体素质。
二、高校大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一)显性育人功能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通过开展具有传统性的学术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教学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如以常州大学化工设计协会为依托的化工设计大赛是一项化工领域内的高等级赛事,整个比赛时间较长,需要大量的化工专业基础知识,能把比赛坚持下来的同学都能获得国家级证书,并且经历过比赛的同学都能在考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社团活动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将理论知识转变成实际操作技巧的平台,而且协助学员开阔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主动学习和主动提升自我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隐性育人功能
大部分大学生由于没有经过社会的洗礼,未曾面临很大的人生困境,也没有遭遇过重大的人生挫折,所以当他们面对人生的难题时,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陷入迷茫、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无法自拔。化工设计大赛是一个枯燥并且烦闷的过程,成员会遇到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所以需要每名同学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很好地完成比赛,同时每名社团成员都要相互扶持才能共渡难关。当社团气氛比较轻松和愉悦时,能有效地减轻同学的消极情绪,同时也能让同学们从消极的思想中摆脱出来,用阳光、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人生[3]。
三、高校大学生社团面临的挑战
(一)劣质文化入侵
流行亚文化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喜爱和追捧,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表现等方面都表现出对亚文化和娱乐趣味的追求。映射到化工设计协会社团,最直接的就是泛娱乐类社团数量和规模与日俱增,与社团中的主流思想冲突激烈,甚至会干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三观”形成期的学生,缺乏成熟判断力,没有理性的审视与道德的自觉,导致社团活动内容趋于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更多地满足于学生娱乐化需要而缺少对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自觉性,育人功能不断衰减。
(二)体制机制不完善
为满足学生的多样化成长需求,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社团层出不穷。社团蓬勃发展的背后,日益凸显的是制度保障不够、针对性不足,这成为制约社团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映射到化工设计协会社团,最直接的就是建设目标不明确,育人资源匮乏,后勤保障不足。缺乏整体规划、新老生传承断档明显、盲目追求活动数量、经费紧缺、指导教师虚化弱化、社团干部执行力不强、考核评价不当等体制机制不完善问题层出不穷,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受挫严重。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化工设计协会社团的管理相对落后,无法正确掌握新的情况,难以适应新的政策要求,这些都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不相适应,使学生社团的管理更加困难。
(三)指导教师缺位
高校学生社团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社团开展的活动容易被同学们接受,因此学生参与率高,规模大。但是随着社团数量的增加、学生规模的扩大,缺少大量的专业教师对社团活动进行专业性、系统性的指导。映射到化工设计协会社团,最直接的就是一位教师要担任多支队伍的指导教师,甚至有的队伍连一名指导教师都无法配备。由于指导队伍过多,加上缺乏社团指导工作的绩效评价激励机制,指导教师缺乏主观能动性,真正用心指导比赛的教师并不多,依靠学生本身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作为教育“领路人”的指导教师,其缺失无疑会极大地制约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有效性。
(四)内容创新停滞
在各大高校中学生社团层出不穷,学生社团活动各式各样,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富有活力,因此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俨然成为引领学生、服务学生和关爱学生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高校每年都安排固定的活动,毫无创新,只是为了应付性地完成任务。如果不重点挖掘思想性、学术性和趣味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社团活动形式趋同,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过程中感到重复、枯燥。映射到化工设计协会社团,最直接的就是社团活动缺乏创新,整个比赛时间长、任务重,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学生既得不到良好的培训,也不能体会到社团活动的快乐。繁杂的比赛任务甚至会打破学习生活的平衡,不仅浪费时间,还会阻断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发展,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停滞不前。
四、高校社团育人功能实现路径
(一)全局规划机制要完善
从顶层设计入手,社团成立之初,就要明确社团的规模、质量和机制,拟定社团建设目标,优化内部结构,为组织增添活力。在社团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思想引领是确保高校学生社团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凝聚育人合力的根本保障。以党团组织带动社团发展,强化社团组织育人功效。除了提供可靠的平台保障,还要做好场地、物资保障。完善社团内部建设,挑选思想觉悟高、做事能力强、有热情的学生骨干做干部,加强老师对社团的指导与管理。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导向,完善高校学生社团治理体系、评价体系、监督机制,增强学生社团运行的协调性、有效性,适度调控社团增长规模、优化存量社团结构,及时清理“僵尸社团”,激发学生社团活力,是学生社团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从改善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严谨、规范的考核评估制度,对社团活动的开展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对社团成员的业绩或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并对成绩优异的社团成员予以奖励,进而激发更多的社团成员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提升社团育人功能的内在动力,使社团育人功能深入地融入“三全育人”,从而增强社团育人功能的实效。
(二)加强社团建设,强化管理
学生社团的主体构建不仅要求拓宽育人主体规模,更要求加强育人主体质量。一支有素质、有担当、有激情的社团骨干队伍直接关系到学生社团发展质量和育人成效。首先,打造一支学科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精通的指导教师队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加强育人队伍建设,提升理论素养和育人本领,以理服人,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要注重选优配强社团指导教师,每个社团配备一名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负责专业指导,发挥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各个专业特点,设计有专业特色的创新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竞赛参与率和指导率,并形成传承性。高校要健全教师工作指导体系,将教师指导社团纳入职称评定中。可同时配备一名思想觉悟高、管理经验丰富、了解本专业特色的辅导员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共同引导社团朝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向有序发展。
强化学生社团管理,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强化协同育人,做到多股合力。学生社团应协同育人主体共同监管社团活动,以强化社团管理。申请社团活动,需要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由指导单位、社团所属部门、团委、学生处、研究生工作部、教师工作部等多部门联动,给予足够的资金、场地、活动权限支持,以推动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着力实现育人目标指引下的协同监管。
(三)双线衔接、守正创新
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打造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全方位育人空间,提高组织覆盖的灵活性、有效性,把社团育人功能的效能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驱力。积极引导学生在社团内部调动各种教育资源,对外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将网络育人空间映射到现实生活中,将学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要通过讲座、班会等传统方式开展育人活动,也要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方式传播育人功能,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坚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围绕时代主题,把准政治方向,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社团工作和活动之中。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高校要加强网络虚拟空间建设,学生社团阵地要逐步由线下实体操作拓展到网络虚拟空间。要迎合当下网络传播潮流,根据当前大学生利用网络获得信息的特征,丰富社团育人活动的线上载体。有声音、有互动、有话题,让学生找到一种归属感,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迭代,在实践、适应、引领中彰显社团的政治属性和育人功能[4]。
(四)以文化为引领,打造品牌
任何社团育人功能的实现都要以优质的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内容做文化内核,传播社团的先进文化和特色文化,挖掘文化的隐性育人功能。以先进文化作为主要思想传播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朝气的活动,净化校园环境,引导校园文化氛围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还要主动研判社团文化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对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引导。
社团活动应以政治统领、质量优先、分层分类、作用突出为遵循,找准社团文化品牌定位。要突出社团文化品牌的目标导向和价值导向,用社团文化来支撑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将底蕴融入社团活动的组织过程,筑牢文化、讲好故事,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凸显学生社团的个性发展和特色发展,以此来吸引更多优质的学生关注社团发展。要围绕中心,重点发展,着力扩大社团品牌活动的覆盖面、活跃度、协同性,提高社团活动的水平与质量,着力打造富有文化意义、参与面广、特点鲜明的社团活动,持续增强学生对社团文化品牌的认同感,彰显品牌价值。
五、结束语
正确的思想引领是确保高校学生社团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凝聚育人合力的根本保障。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思想传播、文化传承、精神传递、端正品行、调节身心、锤炼意志等多重功能集合,还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有着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