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再思考
2024-04-14孙书荃魏家红
崔 鹏 孙书荃 魏家红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2)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对我国乃至全世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延续了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方针,进一步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突出战略位置。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旨在将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思政内容提升专业课程内涵。新形势下,以课程思政为介质,加快推动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可以将现代社会生态文明各种元素和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在培养高水平环保人才的同时提高其政治素养,从而有效培养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力军。
一、环境工程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环境工程既是工程学的重要分支科学,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工程横跨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态学和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还涉及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涵盖诸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相关内容[1]。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够更加主动地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2]。
二、环境工程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内容和特征
(一)内容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是围绕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跨学科综合交叉课程。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涌现和我国“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涉及环保的思政元素不断丰富,给我国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特征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是借助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也使得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呈现出全新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环境工程专业是环境科学和工程学科的交叉学科,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在教学实践中,要求环境工程专业职业教师能够深入理解和挖掘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内的思政元素,能够适时、适当地引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论述等,并灵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从而确保学生在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
2.思想性。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思想性要覆盖所设置课程的方方面面,在具体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环节,注重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有机无形的结合,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的“思想参与”,唤醒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效果。
3.独特性。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学科特征上。相较于语文、数学、经济管理、机械设计等文理科专业而言,环境工程专业重视科研实验和工程实践。为此,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期间,教师既要在平时的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同时也要能够在科研实验和工程实践类的实践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三、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着力点
(一)师资力量
作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主要组织者、执行者,环境工程专业职业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影响课程思政的重要因素,也是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基本着力点。涉环保工程专业思政元素的融入势必会给教师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在政治学、哲学和生态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3];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能够准确把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间的联系,将思政有效融入环境工程专业课程。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教学成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较于单纯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而言,课程思政教学不仅融入了思想政治相关内容,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实践教学期间要能够结合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灵活采取教学方法,潜移默化中渗透思政元素[4]。例如:在“污水厂的土建设计”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讲解雷神山医院污水处理设计,在讲解环境工程土建相关知识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民族凝聚力。
(三)教学内容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是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以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理论为支撑找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进而实现教学内涵的升华[5]。简单来说,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为媒介,将传统文化、国家政治文化和爱国情怀等多种德育教学内容合理地融入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中。
(四)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传统观念,多数学生在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期间的主动参与意愿不强烈,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的思政资源的敏锐度不够,导致课程思政流于形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6]。为此,院校也要以校园文化氛围为着力点,通过组织多种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主题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课程思政氛围。
(五)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课程思政验收反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不断改进和提升课程思政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开设课程思政的现状表明,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绩效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延续两者的有机统一,相关思政能力考核内容较少,这可能导致师生不重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中思政资源的融入,从而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
四、环境工程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学科专业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培训
教师职业能力对课程思政具有直接影响。尤其是课程思政背景下,其他学科教师由于专业缘故,有时很难把握环境工程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间的联系,影响课程教学质量,而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工程专业职业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有待提高[7]。
高效的教学方法是课程思政成功的关键支撑。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时,教师要准确把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目标,结合实际教情和学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8]。
(二)深挖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更需要教师有效挖掘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拓宽专业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9]。例如:在“建筑图的基本表示方法”讲解时,教师可以组织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图像中国建筑史》讲解梁思成先生在艰难环境下保护我国古建筑的爱国情怀,进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三)建设融合思政资源的生态文明校园
院校要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努力建设融合思政资源的生态文明校园。在物质文化方面,院校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上积极落实各项环保节能措施[10]。与此同时,院校要在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校园的同时积极融入思政资源,要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校园新天地”,创设“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宣传栏”,利用新技术、新材料等案例宣传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广度和深度[11]。
在精神文明方面,院校要积极将思政内容有效融入环境工程专业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院校要积极组织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主题教育、演讲比赛、科技竞赛、生态体验等各类实践活动,营造活跃的课程思政氛围,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的理解,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积极转变观念,形成思想、认知、行动的统一[12]。
(四)完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考核体系
在新形势下,各院校应该结合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实际进展情况完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考核体系。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教师兼顾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相结合原则,围绕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制定具有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特征的考核指标。与此同时,在考核标准上,要科学分配理论和实践比重,按照3∶7 的比例分配考核成绩。在考核方式上,除传统的笔试和实习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PPT 答辩、项目实践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等对学生进行考核。
在对教师教学进行考核评价时,首先,院校考核评价是邀请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进行评价,帮助教师及时发现融入思政资源的不足、教学方式的落后等问题,以便及时改正[13];其次,院校还要组织环境工程专业职业教师进行同行评价,组织教师彼此间交流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资源的技巧,以及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接受度的教学策略。
总而言之,环境工程专业开展课程思政不仅是高校教育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同样也是时代发展对培养优秀人才的必经之路。新形势下,院校要充分意识到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深入把握课程思政内涵,通过加强学科专业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培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深挖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建设融合思政资源的生态文明校园和完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考核体系等确保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