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八个统一”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2024-04-14魏广志
魏广志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台州 318020)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交互实践模式方面的改革创新,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究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性、理论知识性、实践性教学的不足之处,锚定课前导学、课堂教学、课后总结与反思等环节展开“八个统一”教育实践,以期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性教学、实践内化性教学的效果。
一、“八个统一”思政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础与改革创新的方向
(一)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八个统一”思政教育理念
19 世纪60 年代,马克思在其所著的《1861—1863 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意识为人类认知到的现实生活存在,‘意识形态’是社会阶级的产物,且与社会阶层、社会资本密切相关。”“八个统一”思政教育理念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理念,主要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剖析社会现实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运用“意识形态”指导现实、反映现实和总结现实[1]。
2019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在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人”为核心构建“八个统一”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既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原有“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摒弃。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深层意义来看,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和隐性教育的“八个统一”教学实践,将助推意识形态引导思政教育、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八个统一”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场合发表讲话,针对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出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战略,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在2019 年召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八个统一”思政教育理念[2]。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遵循,运用科学化思政理论来指导教学教材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实践的开展、教学目标的落实,将立德树人融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实践之中,贯穿到学科文化知识、思想道德、社会实践等多个教学环节之中,促进课程教学的改进与加强、创新与提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方向,是在遵循现有思政教育理念、思政教材理论基础上,挖掘与融合其他课程思想政治教学资源,推动“八个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化师资队伍、教师政治理念建设不足
随着互联网信息交互媒介的不断升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更加频发与深入,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以及暴力、色情、毒品等负面信息充斥于网络,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建设、身心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腐蚀作用。这一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对学生思想政治理念、核心价值观念、社会行为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限于部分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养不高、思政“理实融合”教学能力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定程度上沦为空洞的内容说教。部分高校不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课时安排过紧、课程内容过多,但教育的成果并不显著,反之又更加关注应试教育,忽视思想政治理论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缺乏学科教师政治理念的专业化培训指导,容易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教育内容陈旧、教学衔接与实用性不足等问题,并影响到课程教学任务、教育目标实现。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导向情境创设不足
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式”教育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成为课程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附庸者,学生思政理论知识、课例实践的学习陷入被动,其本身学习积极性、学习探究与拓展意愿也不断下降[3]。然而当下部分思想政治专业课教师并未充分意识到自身的教学问题:一是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差异,缺乏有关问卷星、钉钉、慕课(MOOC)、UMU 交互服务系统等网络线上教育平台的引入与应用;二是未围绕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建构起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式、交互导引式教学情境,极少针对思想政治单元主题展开问题导引情境设计、在线视频教育。过于僵硬、死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设置,很大程度制约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掌握和吸收,影响学生探究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发展。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理论知识、课例教学实践缺乏创新性
近年来虽然各高校均强调要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但由于财政资金匮乏、发展理念缺失等内外部因素,思政理论课在信息资源整合、课程教学创新方面较为滞后。
一般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更倾向以教材大纲为依据,整合教材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校内门户网站思政内容用于课程在线教学视频、PPT教学课件制作,缺少对新媒体软件、慕课等网络教育平台的应用,课内外教育资源共享性存在不足,致使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学理性过强、实用实践性不足。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较少与校内党支部、党政部门联合组织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讲座、政治理念传达的教学活动,也极少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单元主题探究、课例实践的机会,在课程教学中难以作出思想政治价值观、思想舆论的导引与管理,也就不能达成既定的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关联学科的隐性教育、课外实践教育待完善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提高学生政治认知、思想道德素养的最重要途径,在课内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时,不可忽视与之关联学科的隐性教育、课外思政实践教育,然而现阶段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未做到这一点。
部分高校缺乏“课程思政”关联性教学意识、教学组织和管理经验,仍以传统互相独立、互不干涉的学科教育眼光看待思想政治课程,认为思政课只具备思想政治理念、思想政治理论传达作用,不具备指导学生完成社会政治实践活动的意义,这一观念严重影响了“融合式”思想政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4]。另外,某些高校没有与社会企业联合建立“校企协同”课外实践基地,很少带领学生深入城市社区、企业党政部门展开政治实践,学生不能通过亲身体验、社会政治实践活动来感受思想政治的重要性,也就不能加深其自身对政治信仰、思想道德与文化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三、“八个统一”教育理念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一)依托政治性和学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理念加强教师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的政治理念建设,在思政课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甚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教学的成败。为保证高校教师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应以“政治性和学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教育理念为指导,剖析思政理论课涵盖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政治内容,加强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政治学理的培训教育[5]。
通过聘请专家学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讲座,或者由校内党支部、党组织及宣传部门开设线上线下课程,进行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化培训教育,帮助其转变原有的思想政治教学观念,增进其对“人民”立场思想政治理念、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认知与认同,以此用于指导教师后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
(二)遵从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理念创新课程教学情境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主体性”解释为主体对外部世界客体感知、能动的表现。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外部世界“知识”传达者、传道者的教学现状,将“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理念引入思政课程教学之中,具有无可争议的指引和指导作用。
以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分析与思考问题”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境、教学氛围。通过围绕思政单元主题设置在线教学视频、网络教学课例,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启发”的融合式教学,在不断巧问问题、启发引导过程中“水到渠成”,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深化学生思政认知,产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及方式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原则,也是习近平教育理念的主要内容之一,可被用于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理论知识、课例案例实践的教学。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指出:“旧哲学家们都脱离社会实践以不同方式抽象地议论、说明世界,但这至多只是空谈和解释世界,但改变世界须通过将理论深入社会实践来实现。”[6]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应基于“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教育理念,引入问卷星、钉钉、慕课(MOOC)等网络教育系统平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大纲、课本教学内容基础上,整合课外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与呈现方式,加强师生问题交互、注重课例探究实践教学,促进学生政治价值理念、政治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借助价值性和知识性、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理念深化“融合式”实践教学
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化发展倾向,以高校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课例案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与时俱进进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创新、教学方式的建设性创新。特别在新时代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高校应将“课程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挖掘学科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将其有机融入“隐性”思政教学之中。思政理论与经济、文化、历史、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融于一体,突出思想政治课程的知识导向、实用价值导向,有助于提升“八个统一”思政课的正确价值引领、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为理论知识、意识形态立场、核心价值观念的传达课程,也是筑牢学生思想政治根基、指导学生思政理论实践的课程。因此,基于“八个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理念,由思想政治教师针对课程不同单元主题,整合课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教学实践方式,展开意识形态与政治理论、思想政治课例与实践、灌输与引导的多元统一化教学,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