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究
2024-04-14张丹
张丹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年来思政课建设成效显著,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但同时也要看到有的院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不够,课堂教学效果还需要提升[2]。进入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教师致力于提升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此,各大高校的思政教师也在探索提升课堂时效性的方法,并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机遇
(一)改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进行信息化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通过信息技术等教育元素的应用,为改善思政课堂氛围带来新的机遇。一方面,成长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对信息化教育模式的接纳程度较以往更高,有利于信息技术在思政课堂的实施;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工作联合的格局全面打开,信息素养也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在新形势下,思政课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会变得更加生动、灵活,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完成思想政治学习任务[3]。
(二)创新教学模式,改变学习方式
教师教学理念和技术水平有所提升,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干预,使得思政教育模式得以创新和发展。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在教学模式上进入全新的领域。根据调查,思政教师习惯于借助新媒体、短视频平台及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助学载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线上学习条件和机会,使思政课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新型的教学模式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
(三)丰富课堂知识,拓展教学内容
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在课堂容量及教学方式上有了全新的变化。一是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平台,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选择与教学相关的素材,如微课视频、新闻报道等,极大地丰富了思政课程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的兴趣,有效提升课堂效果;二是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资料、便捷学习的途径和精准的学习内容,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有助于帮助学生做好课后巩固。
二、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提升的现实困境
(一)课程本身的局限性
高校思政课一直以来都偏重于理论,学生对思政课产生的固定印象是枯燥、无趣、刻板,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兴趣。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思政教学重视度不高,学习主动性欠缺,甚至经常请假或缺课。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教学观念没有完全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部分学校和思政课教师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环节,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偏低[4],思政课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便难上加难;二是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升,实践课程依旧停留在基本完成任务,以传统的汇报、总结为主,实践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缺乏针对性,以致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
(二)高校思政教学方式偏于单一化
在新形势下,信息技术正以极快的速度与教学工作联合,改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同样,高校学生受信息技术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更为敏捷,接受能力也变得更强,对一些信息化传输方式更为熟悉。因此,高校学生也更习惯于网络下的交流与学习。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理论讲解为主的方式,虽然部分教师也时有更新,却局限于视频、图片等简单的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单一化的思政教育模式下,失去了为学生提供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势必难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关注。
(三)高校思政教学课堂氛围沉闷
在实际教学中,思政课堂往往氛围沉闷、学生抬头率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低下,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把握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高校所使用的思想政治教材一直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整合教学资源,设置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优质思政教育内容辅助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以此增强思政课堂的感染力。
三、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思政教学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实现理论体系到课程体系再到教学体系的转化,搭建理论与现实有效融通的桥梁。通过构建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校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多渠道、立体化、全覆盖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1.理论联系实际讲好热点问题
思政教师对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给予科学、客观及公正的解释,引导学生把握社会焦点,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释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观上愿意接受思政教育。让刻板、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的时政分析,拓展学生视野,开阔学生眼界,把握世界发展动态,有助于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思政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微宣讲、微视频、志愿服务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领会理论知识内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借助实践课程环节创新教学模式
高校思政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发展机制[5]。课堂实践教学以教师讲授为运行起点,在“辨”与“思”、“讲”与“学”的互动中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课堂实践教学是其他实践教学的基础。通过与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等部门协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党课宣讲、主题党日活动、红歌比赛、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发挥其他力量讲党课的示范作用
借助学校党课平台,邀请专家学者、著名校友、优秀党员代表、扶贫干部、一线劳模等各行各业人员进课堂,结合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讲述身边杰出人员、优秀党员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结合课堂理论知识邀请课外专家作讲座,借助专业性的专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思政课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创新意识
思政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呈现课程教学内容,所以在选取教学材料时,可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如利用学校图书馆教学资源链接、购买第三方平台教学资源、借助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等优质教学资源,选用能够突出时代性、新颖性,紧贴社会发展的素材,更好地辅助理论知识点,提高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的兴趣,真正地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积极作用。此外,还可以融入“双创”教育、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等内容,通过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法律法规的约束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增强校园文化建设
1.坚持弘扬校训文化
挖掘校训中的大学理念、文化传统及人才培养要求等,发挥其在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大学优良传统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分体现其育人价值。高校可以组织校训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比如演讲、辩论赛等,增进师生对校训意义的理解和认同,进而使校训中的思想被学生接纳和吸收,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育人合力。同时,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可以挖掘校训与思政课之间的契合点,形成本校独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在牢记校训的基础上,领会思政课所传递的信息和价值理念。此外,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围绕校训文化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悟校训中的思想内涵,进而将校训文化的精髓内化为自身的德行和修养。
2.加强校风学风文化建设
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作为立德育人的重要环节,它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自觉地将集体的价值观、精神风貌及心理环境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特征。良好的校风学风可以同化集体舆论,促进教育观念及教学形式的更新,促进师生间共同情感氛围的形成,校风学风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关系到学生的品德和行为等。结合在校大学生日常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考试、考勤、请销假制度,将校风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适度约束为辅的育人模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引领。
3.结合思政教育需求设计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思政教师应该遵循教育规律,立足校园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在新形势下,高校应结合思政课教学需求,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开设既能彰显校园文化底蕴又符合大学生性格特征的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红歌会、讲好党史故事、古诗词大会、思政知识大赛等,通过活动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问题和所思所想,让每次活动都能发挥育人作用,起到育人效果。
(四)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升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在新形势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保证思政课堂实现与时俱进。
一是为思政教师提供系统的培训机会。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素养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需要做好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为教师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政培训体系,助力教师提高思政课的时效性。第一,充分发挥思政课教研室的积极作用,组织教师就“提高时效性”进行教学研讨和总结。在教师队伍中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加强教师集体备课、评课的意识,并针对教学中薄弱环节进行专题研讨。第二,做好青年思政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环境。
二是严格落实相关的奖励制度。针对思政课教师的需求,结合教学能力的要求可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激励思政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提高思政课时效性提供新思路。比如:将教学研究成果与职称评定挂钩,加大思政教学与教学研究在职称评定中的比重,激励教师做好教学研究工作。高校还可以对教学能力突出、奋斗在一线的思政教师给予点名表扬,使思政课教学名师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是必然选择,需要思政教师深入探究具体的策略,打开思政课教学的新格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创新思政教学模式、丰富思政教学资源两方面入手,而高校需要增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素养,为提高思政课时效性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思政课教师需要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和成长机会,结合当前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及新形势下思政课面对的新机遇,继续探索有效提升时效性的策略,为学生打造全新的思政课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