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议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2024-04-14潘宁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南京红色思政

潘宁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曾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明确指出红色文化资源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以及传承好、发扬好红色文化的迫切性。高校作为红色文化宣传贯彻的主阵地,肩负着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其思想引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学校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2]。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校应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为高校学子呈现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思政课堂,办好红色教育、延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红色是新中国的代表色,其背后是无数革命先辈的鲜血与热忱,红色文化在无形中孕育、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是我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与宝贵财富。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化资源,它是革命先烈鲜血浇筑、劳动人民智慧创造、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而形成的。其内容涉及政治、思想、文化、品德等多个方面,通过思想政治引领、社会文化建设、道德教育等维度,在理想信念、爱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对国民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是一种能被用来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文化资源[3]。例如:在江苏南京地域上遗存的红色文化,就包括革命遗址遗迹、文学艺术作品、革命精神等多种形式样态,是历史留给南京一笔宝贵的文化财产。

(二)红色文化的特点

在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体系中,各地红色文化因近代历史、人文等要素,逐步变成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文化价值的文化资源遗产,呈现出区域性、多样性、历史性、革命性及可持续性等特点。

1.区域性与多样性

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特别是一些老革命根据地,例如井冈山、延安、遵义等。这些区域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不仅见证了革命历史的关键时刻,也关联着很多重要的革命人物和革命故事。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都有自身独特的革命历史和文化特色,因而形成鲜明的区域性特征。从红色文化的种类来看,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数量众多。它不仅包括革命历史遗址,如战场、会议地点、革命烈士墓地等,还有大量的红色历史文物,如旧物、文献和图像,以及革命时期创作的文艺作品。此外,红色文化资源还包括革命的历史人物和革命的故事,如各类英雄模范的生平事迹、革命历史的重大事件等。从江苏南京的红色文化资源来看,无论数量还是种类都是十分丰富的。经南京市官方挖掘整理出的红色文化资源都收录在“中国南京红色在线”(www.rednanjing.cn)。该网站囊括了南京近现代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及解放等重要事件旧址及烈士墓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建的各类纪念设施,是学习、研究、宣传南京红色文化重要的一手材料。

2.历史性与革命性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所形成的,是我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留下的印记,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人们了解和研究中国近代历史、中国共产党史和人民军队历史的重要依据。从革命性来看,红色文化还体现了我国人民的伟大斗争精神和英勇奋斗品质,例如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时期,通过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我们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到革命历程的艰难、复杂,从而更好地弘扬革命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3.发展的可持续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红色资源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各地政府也不断探索、更新、整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点,并予以合理开发利用。以江苏南京为例,2021 年6 月,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发布了首张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电子地图,为人们前往资源点参观游览提供了便利。在开发利用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征求了社会各方意见后颁布《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4],为弘扬、发展当地红色文化提供切实法律保障,这标志着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正式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以上种种做法,都是希望确保当地红色文化在被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实现传承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红色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对红色资源重视程度的日益加深,各高校也纷纷响应号召,将红色文化纳入“大思政课”格局,成为高校思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然而,近年来红色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与过程三方面。

(一)教育内容:流于表面

目前,各个高校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大多停留在浅显层面,诸如宣扬革命战争年代的壮烈事迹、敌对势力对我国人民的种种暴行等,未能进一步往深层次发掘红色文化的内在文化底蕴,缺少情感共鸣、发人深省的机会。此外,在如今多元、复杂、开放的思想文化领域中,西方文化始终占据着主动权,并妄图控制传播文化的话语权,致使中西方在文化交流传播方面有着巨大的不公平性。

因此,在诸多外来文化传播的情境下,若不能引导高校学生正确认知红色文化,反而被一些西方敌对势力煽动、渗透,做出一些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是十分危险的。唯有深挖红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底蕴,为当代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避免掉进西方“文化殖民”的陷阱中。

(二)教育形式:陈旧单一

现如今,各大高校结合红色文化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用传统课堂授课、讲座等方式,陈旧单一,缺乏创新和感染力。枯燥的思政课多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率不高,致使思政教育的覆盖面仅停留在“点”,未能触及“面”。且思政课堂若不能充分发挥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容易发展演变为形式主义,从而背离思政教育的初衷。

同时,在现代数字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网络对于思政教育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数字网络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传播速度,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易导致大学生的个人主义膨胀,使得部分大学生的集体意识淡薄、功利化倾向严重,阻碍思政教育的发展。由此,如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跨度较大,传统的思政教育形式很难满足学生需求、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育过程:未成体系

纵观如今高校内的相关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课程,不难发现大多以节日、专题等方式开展,虽在短时间内具有教育意义,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普及、教化作用,但缺乏连贯性。且人们的红色文化底蕴、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长期熏陶沉淀的结果。只有持续不断、循环往复、常态化地开展思政教育,才能使红色文化的宣贯真正入脑入心,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校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时,应形成循序渐进、一以贯之的可持续性教育体系,让思政课堂的教育影响力充分发挥。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其中思政教育就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如何将本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交融,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文化自信,是各大高校都亟须考虑的问题。

(一)完善思政教育体系,提升个人道德情操

人是社会的产物,其需求也是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沈壮海曾指出:“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发展需要,主要表现为其对更广泛、更深刻思想政治信息的掌握需要和步入更高尚精神境界的需要等。”[5]由此可见,推动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交融,能够满足个体需要,升华个人道德情操。常态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高校可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教育模式,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并将南京红色文化成体系地融入其中。例如:高校可将江苏省的思政特色品牌课程——“信仰公开课”与地区红色文化结合起来常态化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线,结合地方特色,将学校“信仰公开课”打磨成一套特色精品思政课程,努力构筑一个完整的思政教育体系。

(二)筑牢红色文化根基,满足社会精神需求

我国目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一味提升物质水平,更要重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社会是个体的集合体,社会层面的精神需求与个体层面的精神需求必然一致,若个人对精神世界有着更高的需求,社会层面也不例外。红色文化是社会精神食粮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大力挖掘红色文化内容的深度,真正将红色文化宣传入脑入心,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精神需要。

大力挖掘南京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是各高校思政课程精细化的必要条件。对于探访南京的红色文化资源,高校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红色社会实践选题参考,如走访革命英雄、调研红色基地、历史专题考察等,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了解本地红色文化,亲身体验红色文化。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从而让青年感召青年,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服务意识,夯实南京红色文化根基。

(三)创新思政教育形式,紧跟时代前进步伐

南京红色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发展形成的,它具有特定的历史价值,记录着南京城历经的变迁、见证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无声的见证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又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现如今我国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时期,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也应紧跟发展步伐,提升教育质量、创新教育形式。除了传统班级授课、讲座的形式外,高校还要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以南京红色文化等优秀文化为内核,以“第二课堂”为媒介,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文艺会演、团学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中去。如举办以“南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有奖知识竞答等活动来给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还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学生社团,举办“红色故事进校园”“致敬经典”等形式新颖的活动,将社团活动与思政教育串联在一起,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它不仅能够使人们更加深入了解当地红色文化的内涵特点,还能缓解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高校亟须建立常态化的教育机制,以此来真正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要不断纵深发掘南京红色文化内涵,提升高等院校思政课程内容的精细化水平;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红色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南京红色思政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南京·九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