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以内蒙古高校大学生为例

2024-04-14巩铭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中华政治

祁 丽 巩铭

(包头医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代表,是我们树立高度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文化基础。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价值。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高校更应发挥自身的育人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可以开设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如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哲学等,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如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展览,以及传统艺术表演等,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1]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持久力量支撑,当代大学生能够从主观上认识到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也能主动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质量融合,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当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

明晰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的联系,是更好地认识文化自信、把握文化自信的关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厚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文化自信的提升需要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相辅相成,二者之间有着紧密关联性。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积累知识、提升技能的关键时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为其成长成才奠定了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2],对当代中国在发展中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谋划未来,对中华民族在发展中不断前进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长期历史发展集聚了强大的文化力量,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筑牢基石

文化软实力也是提升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不断推进本国文化软实力战略发展进程,比如美国一直以来不断加强对文化软实力战略的推进,其不断输出的好莱坞影片也成为展现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美国电影产量在世界电影产量中占比虽然不高,但放映时间较长,其传递的美式价值观念、美式主流意识形态随着影片的播出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认知。精准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美式价值观、美式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时能够具备较强的鉴别力。

(三)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担当起新时代推进文化繁荣的生力军

当代大学生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其对文化的主动学习、主动认知、主动积累,使其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集聚了勇于担当且有责任心、有学识的人才力量。同时,国家的快速发展与日益强大也更加有助于高度文化自信的树立。现今,我国经济实力举世瞩目,科技水平、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快速发展的各项事业使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空前提升,而当代大学生视野开阔、创新性强,在推进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在技术革新、文化传播等领域的独特优势,切实担当起新时代提升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的责任。

二、内蒙古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

对内蒙古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分析显示,从总体上看,内蒙古高校大学生对文化自信有初步了解,有较强的提升文化自信的意识,能认识到提升文化自信有助于文化软实力提升、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主动传承和弘扬,主动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但也存在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的紧密联系缺乏认识等问题。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主动传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华,当代大学生自幼既有来自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熏陶,也有来自时代的文化氛围、学校的文化教育,对大学生今后的为人、做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调查中,当被问到“您怎样认识中华传统文化”,72%的同学选择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且有81%同学表示对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主动继承和发扬。同时,多数同学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介绍给他人。当被问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您会主动介绍给他人吗”,68%的同学持肯定态度,并愿意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

(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之间的内在紧密联系认识不深

当代大学生对树立文化自信有着较强的主动意识,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内在紧密联系缺乏一定认识。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受其不同教育阶段的影响,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能够主动担当和践行推进文化自信提升的战略举措,但在践行提升文化自信方面,更多是通过理论教育和理论学习获取增强文化自信的方式,缺乏主动思考,还有部分同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之间的紧密联系认识不深,在理论与实践中未能深刻认识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也是树立文化自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内蒙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优势,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充分发挥其课程育人优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中既有理论上的阐释,也有价值上的引领。教师在授课中对文化自信从理论上进行详尽阐释,并对如何提升文化自信的途径与举措进行讲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课程中设置了关于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教学专题,进一步从理论上加深了大学生对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的理解,也进一步明晰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与施教的过程是一个双向学习与吸收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提升自身素质、教学技能的同时,有层次、分重点地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接受主体意识,将有助于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调查来看,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政策性强等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学生积极性不强、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授课内容的教学设计、授课方式方法的运用上要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特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进行创新性设计与构思,找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施教者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吸引力,并依据授课对象年级不同,对课程内容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分层次进行教学设计。

(三)以教学实践活动为载体,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注度持续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政策和文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如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提出32 学时用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各高校的实践教学开展方式多样,如进行社会调查、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辩论赛、知识竞赛等,以不同形式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内容的深化和理解。同时,各门课程均能结合各自教学目标、价值目标、能力目标设置实践教学的开展,但限于交通安全、经费支出、师资紧缺等因素,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开展中,对实践教育基地进行现场走访、学习的较少。而在调查中,当被问到“对于开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您认为有效的做法”,多数学生希望能够前往教育基地学习,比例多达85%,75%的同学希望开展传统文化系列讲座,73%的同学希望开设相应的文化选修课程。高校应依托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挖掘本地区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基地,使当代大学生借助教学实践平台,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并把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自觉行动。

(四)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育效果

高校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行动上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并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多数高校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传统文化课程,有的高校将其设置为全校必修或选修课程,有的学校将其设置为部分专业必修课程,但还有部分院校以选取线上网络课程为主,与线下课堂讲授实际效果相比,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有待深化。因此,在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上应坚持整体统筹、整体推进,设置传统文化的必修课和相关选修课,协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作用。

(五)提升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当代大学生不但要提升政治辨别力,还要有来自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底气。同时,当代大学生要讲好中国故事,把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在不断成长中所看到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述出来,要注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素材,善于挖掘、善于思考,不断增加理论知识储备,提升理论素养。如同学们熟知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治国理政的故事、脱贫攻坚的故事、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故事,在讲授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更能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各族人民的团结一心,更有底气、更有自信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四、结束语

高校要创新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协同育人优势,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融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也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架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的桥梁,为文化强国的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理论课中华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